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MALT淋巴瘤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定量研究

    作者:王勇;吕翔;戴小波;王益华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诊断与分类方法.方法:对14例MALT淋巴瘤进行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定量测定研究.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法免组化染色,并应用HPIAS-100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肿瘤细胞核的形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14例胃MALT淋巴瘤中CCL细胞性9例,小无裂、大无裂、T免疫母细胞性各1例,CCL合并大细胞性淋巴瘤2例.形态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胃MALT淋巴瘤与对照组间15项形态参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5型肿瘤细胞核的15项形态学参数间亦大多数具有极显著性(P<0.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细胞核的面积、周长、等效直径、面积体积、周长体积、长径、短径、实面积8项指标随着肿瘤分类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大,反映了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结论:形态测定的方法能够对胃MALT淋巴瘤作出准确的诊断,其对于MALT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形态测定对MALT淋巴瘤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 胃癌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吕洋;赵坡

    胃癌是常见、多发和危害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我国,据新的调查资料显示,胃癌的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于肺癌、肝癌之后排在第3位[1].胃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患者的生存期、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给胃癌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深入进行胃癌的病理学研究,探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形态的临床意义,对胃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李晔雄

    1985年Stein等[1]首次描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并确认为一种新的淋巴瘤类型.ALCL具有下列特征:肿瘤细胞呈间变性,生长具黏结成团倾向,侵犯淋巴结窦,间变细胞CD30(Ki-1)强阳性.ALCL也称之为Ki-l阳性大细胞淋巴瘤.虽然ALCL具有上述共同特征,但病理形态、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有广泛的异质性(表1).B细胞来源ALCL在REAL和WH0分类中归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3].文中如未提到细胞来源,则特指T/null细胞ALCL.

  • 关注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振新;吕传真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影像学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出现及广泛的应用,人们发现了很多颅内多发性病变.其中除了一些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肿瘤、多发性脑梗死、寄生虫病等之外,许多原因不明的患者往往被归为"脱髓鞘",这导致临床上对脱髓鞘以及脱髓鞘疾病概念的认识混乱,造成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误诊.我们主要针对临床这一实际问题,结合近年来对脱髓鞘病理形态和免疫病理机制研究的进展,深入认识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分型及治疗

    作者:李明洙;罗力;高乃康;富春雨;窦长武;王涛;李云霞

    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ain,PLB)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0.3%~1.5%,占全身淋巴瘤1%以下,不向中枢神经系统轴以外播散,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病理形态存在异质性[1].

  • 垂体腺瘤细胞形态变化及Ki-67、MMP-9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郭凌川;郑玉双;惠国桢;李向东;惠品晶;刘卫硕;康苏娅;毛棣华;刘振延

    目的 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细胞核内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形态变化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标本125例,依据是否有侵袭性分为两组,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Ki-67、MMP-9蛋白表达.结果 侵袭性组瘤细胞高核质比、多细胞性、核异型性、出现核仁等病理形态学特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在侵袭性组观察到核异型及核仁边集现象.同时发现侵袭性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形态变化与Ki-67、MMP-9蛋白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垂体腺瘤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肿瘤侵袭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运动影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袁凌燕;陆爱云;卢昌亚

    目的:探讨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和主动脉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30只8周龄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分为ApoE-/-小鼠安静组(n=15)和ApoE-/-小鼠运动组(n=15),15只C57BL/6J小鼠为同源对照安静组.ApoE-/-小鼠饲以"西方膳食"饲料,C57小鼠饲以普通饲料.运动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前6周由10m/min×30min渐增至13m/min×60min,后6周以稳定的运动量(13m/min,60min)进行运动,每周5次.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大体病理形态、组织学结构及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ApoE-/-小鼠安静组主动脉弓、分支口和腹主动脉形成斑块,多为纤维粥样硬化期病变,弹力纤维断裂多见,中膜空泡变性.ApoE-/-小鼠运动组斑块较ApoE-/-小鼠安静组减少,多为早期脂纹脂斑病变,弹力纤维断裂和中膜病变均减轻.经图像分析,ApoE-/-小鼠运动组斑块面积,内膜(I)、中膜(M)厚度及I/M比值较ApoE-/-小鼠安静组减少.结论:运动可减少高脂饮食导致的斑块形成,减轻AS的主动脉壁组织损伤,从而抵御主动脉壁的脂质沉积,延缓AS进程.

  • 红芪多糖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形态与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花治;金智生;王东旭;和彩玲;何流;贾龙;楚惠媛;邵晶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形态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表法将6周龄雄性db/db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组ab/m小鼠均给予0.9% NaCl 10 μL·g-1灌胃;对照组给予4mg· kg-1 ·d-1罗格列酮混悬液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200,100,50 mg·kg-1 ·d-1HPS混悬液灌胃,每组12只,均连续灌胃8周.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法与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α与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Ⅰ型胶原的mRNA分别为5.04±1.35,1.57 ±0.21,2.73 ±0.57,2.06±0.47;这4组的Ⅲ型胶原的mRNA分别为3.12 ±0.25,1.59 ±0.09,1.95 ±0.12,1.67±0.21;这4组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为1.29 ±0.05,0.87±0.03,0.96±0.04,0.89±0.02;这4组的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分别为0.89±0.03,0.69 ±0.01,0.76±0.01,069±0.01.3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除了中剂量实验组的Ⅰ型胶原的mRNA为P<0.05以外).心肌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09(P <0.01).结论 HPS能抑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及Ⅰ/Ⅲ胶原蛋白的比值,其对糖尿病心肌病db/db小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病理形态分析

    作者:赵娉

    目的:通过本院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实际病例,研究该病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分子特点,从而为该病的有效诊断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例确诊病例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比例1:5,肿瘤位置肝左右叶比例2:4。形态观察:3例混合型,2例上皮样型,1例梭形细胞型。分子诊断表现:6例HMB-45(+),2例desmin(+),4例actin(+)。结论对于HAML患者, HMB-45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诊断依据,同时结合vimentin、desmin、actin的表达情况,以及病理学观察,对临床确诊具有较大意义。

  • 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孙世明;童荣生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细胞机能和胆汁分泌机能障碍的病理形态.已知有600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约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居第3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美国,25%的爆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

  • 补中益气颗粒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的影响

    作者:韩静;袁泉;刘昕怡;刘守尧;周峻;夏仲元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血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 运用猪甲状腺球蛋白和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联合高碘喂养法复制EA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和补中益气+优甲乐组,用药干预2个月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外周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T3、FT4、T3、T4水平显著升高(P<0.05),TPOAb、TGAb水平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大鼠FT3、FT4、T3、T4水平显著降低(P<0.05),补中益气+优甲乐组大鼠FT3、T3、T4水平显著降低(P<0.05),用药3组大鼠血清TPOAb、TGAb水平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用药3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浸润程度改善明显的是补中益气+优甲乐组,其次是补中益气组、优甲乐组.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能够改善EAT大鼠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抗体滴度,减轻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害,改善免疫功能.

  • 三七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石雪迎;赵凤志;戴欣;方杰;杨会敏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和维甲酸对胃粘膜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逆转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维甲酸对胃粘膜病变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大鼠的全身状态较差,提示中药三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一定优势.

  • 萎康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李军祥;韩哲;田德禄;鲁香凤;戴欣

    目的 观察萎康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大鼠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萎康胶囊大、小剂量治疗组,维酶素治疗组.结果 模型组光镜下可见大鼠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数量减少,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经萎康胶囊治疗后,胃黏膜炎症减轻,肠化或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结论 萎康胶囊可能对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上皮和肠化以及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具有较好的阻断和逆转作用.

  • 强磁场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宋爱利;刘国贞;陈瑞芬

    本研究于1997至1998年将荷lewis肺癌小鼠置于强磁场作用之下,于不同时间观察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及其生长情况。1 材料和方法 实验性肿瘤:具有高度转移性的lewis肺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研所提供。 实验动物:C57小黑鼠,雄性,体质量17~19 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饲养场提供。 瘤组织匀浆的制备及接种:取接种lewis肺癌10 d的C57小鼠1只,断颈处死,在洁净台内分离出瘤体。取瘤组织1 g放入5 mL生理盐水中做瘤组织匀浆,于镜下计算其瘤细胞数为每1 mL匀浆含7.5×104个瘤细胞。用4.5号针头抽取匀浆2 mL,于右股处皮下注射,第12天时可在接种部位摸到绿豆大小的游离肿块,开始记录其体积变化并对其进行磁疗。

  • 4例纸样胎儿及相关文献探讨

    作者:陈淑苹;车爱文;谭旭东;李家梁

    目的 探讨纸样胎儿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纸样胎儿进行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纸样胎儿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结果 4例纸样胎儿主要表现为胎头变扁,头颅、胸廓塌陷,薄如纸样,甚至不见胎儿轮廓.结论 每例纸样胎儿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胎儿和胎盘细致的检查.

  • 结肠类癌的诊治、分期及预后

    作者:王夫景;张好刚

    类癌是一组病理形态类似恶性而生物学行为趋向于良性的肿瘤[1],一般认为起源于黏膜腺体腺管的嗜铬细胞,患病率约为1/10万,其中85%发生于胃肠道,以阑尾、小肠、直肠多见,乳腺、胆道、胰腺偶见[2],发生于结肠者罕见.1888年Lubarsch首先描述了胃肠道类癌,1907年Oberndorfer为强调该肿瘤的良性特征将其命名为"carcinoid",1912年Saltykow首先报道了结肠类癌.结肠类癌占全部类癌的5%~6%,主要分布在右半结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类癌中结肠类癌恶性度高.

  • 心复力冲剂防治心力衰竭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马丽红;焦增绵;范礼理;阮英茆;王亚芳;司文学

    目的探讨心复力冲剂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①以戊巴比妥致猫急性心力衰竭,从十二指肠灌入心复力悬液,给药后连续记录各项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左室压力下降速度(-dp/dtmax)、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用静脉注射西地兰0.2mg/kg作为阳性对照.②以异丙肾上腺素20mg/kg致大鼠心肌损伤,正常组与病理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给药组口服心复力冲剂或普奈洛尔,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心复力冲剂对戊巴比妥致急性心力衰竭猫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而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经心复力冲剂防治后,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病灶范围减少,以修复反应为主.结论心复力冲剂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的心肌损伤,对急性心力衰竭无防治作用.

  •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研究

    作者:董家军;王维平;康笃伦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主要的重度脑损伤类型,是导致颅脑伤患者死亡、植物生存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42%~62%[1,2].日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现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DAI病理形态、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青年与中老年结肠癌内镜的比较分析

    作者:劳辉;梁翔;吴茂荣;何洪生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现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一般40岁以上多见,但青少年人也并非少见.作者总结了近6年结肠镜检查及临床资料,本文将其内镜表现及病理形态与中老年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引起同道重视,提高早期结肠癌检出率.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管春鸾

    目的: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研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棱形细胞、透明细胞、小痣样细胞以及上皮样细胞和瘤巨细胞等。CMM细胞的排列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包括束状、巢状、梁状、漩涡状、腺泡状等。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S-100蛋白为100%阳性;HMB45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Vimentin呈阳性的患者有46名(92%);NSE呈阳性的患者为4名(8%)。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多样性的特点,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诊断时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352 条记录 5/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