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CT 在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武军铎;李龙波;王珺楠;李智博;王金鹏;贾和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新出现的医学成像技术,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焦技术相结合起来的,并利用波长1310 nm 为近红外光源通过光纤维传输信号来产生冠状动脉的图像。OCT的大优势是它具有10倍于血管内超声的高分辨率(径向分辨率:10-15μm,侧向分辨率:20-25μm)。OCT 并且可以精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系列结构特性如易损斑块、稳定斑块、血栓、斑块钙化、血管夹层等,并且进一步指导下一步是否行介入治疗[1-3]。本研究旨在探讨 OCT 在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临界病变中的作用。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丽华;刘展睿;胡庆鹰;王智慧

    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 )技术是全球新研制的诊断冠状动脉具体情况的介入性影像方法,其使生物组织成像的原理是通过光学干涉、红外线技术实现的。体现了实时的高分辨率的无损的特点。随着OCT 技术在冠心病领域研究中的报道逐渐增多和成熟,使其成为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精确影像学评价技术,且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呈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OCT 具有1‐3 mm的强组织穿透能力。并且OCT 的轴向分辨率为10‐15μm ,侧向分辨率为20‐90μm ,分别高于IV U S10倍及3倍。较高的分辨率使得OCT 成像接近组织学成像水平。但是应用较多的时域OCT (TDOCT )成像技术在操作中应该通过球囊将受损血管近端进行阻塞,并且步骤错综复杂,还会诱发很多并发症,如缺血等,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左主干开口等严重病变,这就在因此使OCT 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由于近10年OCT (FD‐OCT )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克服了成像时间长,需要血流阻断等一些技术缺陷,并且从空间层面改善了分辨率,使OCT 成像方法在临床上受到了认可[1]。鉴于以上,现将OCT 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优势综述如下。

  •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亚丽;侯秀伟;于爽;王智慧

    几十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AG)不仅一直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还是指导介入医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依据。然而 CAG 仅能显示有造影剂填充的冠状动脉管腔轮廓,有时由于参照的血管本身处于病变状态,而且不同的操作医生对血管病变有着不同的经验与判断,通常 CAG 目测法易高估或低估病变狭窄的程度,因此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不能通过 CAG 确切评估,并且 CAG 无法提供狭窄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单纯凭借 CAG 评价冠状动脉中度狭窄(50%-70%)证据尤显不足,所以说判断血管狭窄病变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及缺血的严重程度不能只依靠CAG。近年来,将血管内超声(IVUS)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中,可以直观地、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病变长度,还可以评价血管粥样斑块的性质与斑块的负荷,用来识别活动斑块、斑块破裂夹层及血栓等,但这些技术仍局限于解剖学层面评价,所以不能快速有效的识别缺血性相关的靶病变[1-2]。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

    作者:赵鸿彦;江智恒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T抬高组21例、非ST抬高组22例、稳定组19例、不稳定组18例,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支架后半年行OCT检查,观察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预扩张比例、冠状动脉病变 C 类型以及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在冠心病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支架前小管腔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支架后半年复查管腔狭窄程度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即刻贴壁总不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药物洗脱支架(DES)、裸金属支架(BMS)、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疾病类型及狭窄程度与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呈现正相关,后扩张压力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支架类型(BMS)、疾病类型(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狭窄程度可以增加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率,后扩张压力大小可降低不良反应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

    作者:赵鸿彦;江智恒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方法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T抬高组21例、非ST抬高组22例、稳定组19例、不稳定组18例,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支架后半年行OCT检查,观察PC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预扩张比例、冠状动脉病变C类型以及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在冠心病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支架前小管腔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后半年复查管腔狭窄程度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即刻贴壁总不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药物洗脱支架(DES)、裸金属支架(BMS)、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菲ST段拾高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疾病类型及狭窄程度与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呈现正相关,后扩张压力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支架类型(BMS)、疾病类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狭窄程度可以增加支架后即可贴壁不良反应率,后扩张压力大小可降低不良反应率.

  • 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瑜;廖旺;李隐月;何嫚;乔平

    目的:探讨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治疗组给予积极地行为干预,包括认知干预、社会支持、心理干预与锻炼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值、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即刻,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上述值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 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完整纤维帽小厚度都明显高于术后即刻,同时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完整纤维帽小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新发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能有效反应术后效果,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 血流剪切力对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谢祖龙;房炎;王学懂;田进伟;杜华安;于波

    目的:探讨血流剪切力对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6只新西兰白兔右髂动脉植入金属裸支架,术后高脂喂养8周.将支架按长度均等分为近中远3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各支架段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根据Poiseuille定律计算出术后即刻及术后8周时各支架段的平均血流剪切力.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术后8周支架内新生内膜的生长情况及特性.结果:成功建立支架内斑块动物模型.术后即刻近中远支架段的血流剪切力分别为4.25± 0.92,2.49± 1.07,1.67± 0.49Pa (P<0.05);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血流剪切力分别为20.40± 6.07,11.09±1.74,7.97±0.26Pa (P<0.05),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升高(P<0.001);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的内膜异质性发生率分别为86.67%,53.33%,41.12%(P<0.05);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OCT检测的富含脂质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3.3%,20%,0%(P<0.05).结论: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可能与较高的血流剪切力相关.

  • 视神经脊髓炎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旭乡;刘江红;杨惠青;许二赫;刘峥;刘大川;董会卿

    目的 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MO)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从而分析NMO与RRMS的轴索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检测NMO和RRMS患者的RNFL的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神经受累的NMO与RRMS患者,其平均RNFL的厚度分别为:(71.41±22.88),(88.38±12.16)μm;其中以颞侧象限[(51.94±9.29),(69.50±18.02)μm]和下象限[(90.59±40.77),(113.94±16.64)μm]的RNFL减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MO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较RRMS薄,提示NMO患者的轴索损伤较RRMS为重,并且以颞侧象限和下侧象限的轴索损伤为明显.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招飞体检中筛查可疑性青光眼的应用研究

    作者:曾晓明;李旻昊;徐静

    目的 探讨在招飞体检中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可疑性青光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体检中发现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 of open angle glaucoma,SOAG)作为可疑组,确诊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作为淘汰组,并选取健康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OCT扫描,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可疑组和淘汰组的RNFL厚度明显变薄,在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均值厚度均小于正常组.结论 OCT能在早于视野检测出RNFL的变薄,在招飞体检中联合视野检查使用切实可行.

  •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晚期获得性贴壁不良的情况

    作者:马丹;杨光;杜洪伟;于波;杨爽

    目的 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观察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后1年获得性贴壁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机制.方法 入选30例植入DES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OCT及IVUS检查.对获得的OCT及IVUS图像进行测量,分析术后1年获得性贴壁不良的发生率,并对比分析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影像数据,找出发生获得性贴壁不良可能的原因及预后.结果 术后1年时对27例患者的32枚DES行OCT及IVUS检查.术后1年时共4枚(12.5%)支架出现获得性贴壁不良,其中贴壁不良处未覆盖的小梁数为12(11.8%),贴壁良好处未覆盖的小梁数为184(3.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贴壁不良处新生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与贴壁良好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IVUS测得术后1年时贴壁不良处的外弹力板面积为(28.1±2.7)mm2,较术后即刻外弹力板面积为(22.9±2.9)mm2明显增大,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2枚支架均为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用OCT及IVUS可检测出支架术后获得性贴壁不良,获得性贴壁不良可能与支架术后血管正性重构相关.发生获得性贴壁不良的位置有更多的支架小梁未被新生内膜覆盖,可能需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药物支架微小贴壁不良

    作者:杨光;马丹;刘洋;郑志磊;王鑫伟;杜洪伟;李腾;于波;杨爽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转归进行观察.方法 29例植入DES后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测未发现贴壁不良而应用OCT观察到微小贴壁不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行OCT复查,观察DES植入后微小贴壁不良的面积大小、贴壁不良处内膜覆盖情况等,评价微小贴壁不良的变化.结果 应用OCT于术后即刻检测了2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31枚支架存微小贴壁不良.6个月随访时每枚支架的贴壁不良小梁数及支架小梁贴壁不良率分别由34±12及13.4%±8.6%降至6±2及4.0%±1.1%(P均<0.05),平均贴壁不良面积和大贴壁不良面积分别由(0.37±0.15)mm2及(0.58±0.14)mm2降至(0.09±0.04)mm2及(0.17±0.07)mm2(P均<0.05).而支架新生内膜平均厚度及平均内膜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OCT能够观察到IVUS检测不到的微小贴壁不良;在6个月时,大部分DES微小贴壁不良消失,但少数仍持续存在.

  • 建立脂多糖诱导自发血栓形成的兔模型

    作者:杜杰;侯静波;刘海霞

    目的 建立兔的自发血栓模型,模仿人类斑块的病理生理及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A组:10只,接受正常饮食;B组:10只,接受正常饮食和每周脂多糖注射(1μg/kg,大肠埃希菌);C组:15只,在右侧颈动脉持续球囊损伤前后接受高脂饮食;D组:15只,在C组基础上注射脂多糖.使用OCT及组织学研究评估病变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组D自发血栓形成率比组B、C高(60%,20%,10%,P<0.05).结论 脂多糖诱导兔自发血栓形成模型建立成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术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辜小芳;田峰;陈韵岱;孙志军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并总结64例接受O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OCT检查,检查过程中有18例(28.1%)患者出现轻度胸闷和心电图T波改变;26例(40.6%)患者心电图出现变化但无胸闷症状,血流恢复后心电图恢复到检查前水平;20例(31.3%)患者无不适感及心电图变化.结论 精心、细致的护理配合对患者顺利完成OCT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风险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海红;隋雪芝;王晓林;王蕊;赵振娟

    目的 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将OCT 系统应用于1 300余例冠心病患者的介入诊治中,回顾分析其中的典型病例799例.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接受OCT检查,过程耗时相对较短、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总体效果良好.799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其中严重心律失常(室颤)2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慢血流各2例,远端血管出现夹层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例.讨论 对应用OCT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认真评估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障诊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视网膜形态改变的观察

    作者:邓钰蕾;陈燕;谢列琴;王刚;徐玮;汤荟冬;王瑛;陈生弟

    目的:通过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来评估视网膜形态改变.方法:比较15例轻度AD患者和15例对照组视网膜的形态差异.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测定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的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AD患者的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在各象限的数值和均值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轻度AD患者中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的减少提示在疾病早期即存在视网膜形态改变,OCT可能作为辅助手段有助诊断.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围支架置入期的应用

    作者:何洁琼;于波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围支架置入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支架置入术前可评估斑块的特点,术后即刻评估支架的贴壁、组织损伤等,长期随访中评估血栓事件、新生内膜增生以及支架内新生斑块等。同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药物疗效评估及新型支架的研发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炎;于波

    冠状动脉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可能导致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关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尚无有效的干预措施.

  • OCT评价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新龙;侯静波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新生血管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提供营养、运输氧气和炎性细胞等,对斑块的形成及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有关应用OCT评价新生血管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报道相对较少,该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判断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

    作者:李少君;盛艳秋;张志国;田野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出现的一项光学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光学干涉现象.该项技术与血管内超声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本文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项技术对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方面的研究现状.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诊断

    作者:戴奕娟;段春艳;梁丽;孙秋艳;齐翔云

    目的阐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对37例61眼糖尿病合并黄斑区水肿患者进行OCT检查及资料分析.结果 (1)黄斑区局限性水肿者OCT图像:①11眼表现为局限性视网膜层间海绵样增厚;②2眼为单纯性小范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2)黄斑区及其周围弥漫性水肿者OCT图像:①12眼表现弥漫性视网膜层间海绵样膨胀增厚;②7眼可见包括中心凹的视网膜层间海绵样膨胀在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③29眼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3)61跟中发现有22眼伴玻璃体部分后脱离,5眼伴玻璃体完全性后脱离.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为临床提供类似病理学的直观资料,尤其对治疗的随诊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47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