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作者:王风华;李彬;李宁东;王光璐;熊颖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各期的图像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方法:对199只眼(170例,其中29例双眼患者)IMH的OCT图像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Ⅰ期裂孔16只眼(8%),表现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不同程度的囊样变性(75%)或浅脱离(15%);Ⅱ期裂孔20只眼(10%),OCT示黄斑中心凹旁中心破裂(85%)和中心破裂(15%);Ⅲ期裂孔121只眼(61%),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全层缺失;Ⅳ期裂孔、板层裂孔及双眼黄斑裂孔分别为23只眼(12%)、19只眼(10%)、29只眼(17%).结论:OCT图像对观察IMH各期特征及其演进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作者:魏文斌;何守志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 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

    作者:刘静雯;刘身文;陈胜;李柏军;任静;秦波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55例(55眼)玻璃体切除进行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边缘厚度和黄斑总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后不同炎症程度和不同原发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术后1个月,术眼佳矫正视力(logMAR)平均值为0.62 ±0.49,较术前的0.93 ±0.62提高(t=8.67,P=0.000),黄斑水肿平均发生率67.27%.术后炎症程度≤2级的术眼与术后炎症程度≥3级的术眼相比,其黄斑中心厚度(t=-2.22,P=0.03)、边缘厚度(t=-2.25,P=0.03)及黄斑总体积(t=4.17,P=0.0001)均明显减少.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较高且影响视力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降低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视网膜电图检测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

    作者:张楚;徐哲;俞永珍;邹秀兰;邹玉平

    目的 比较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检测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在蓝光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中的敏感性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蓝光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分别于照射后1d、3d、7d和14 d,以SD-OCT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以f-ERG测量各波的反应振幅,分析大鼠外核层厚度与f-ERG各波反应振幅的关系.结果 蓝光照射后1d、3d、7d和14 d大鼠平均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依次为(36.54±3.82) μm、(27.07±2.70) μm、(25.37±2.32) μm和(19.54±1.79) μm,与对照组比较,在3d、7d和14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92,8.838,9.183,P<0.05);ERG-a波振幅依次为(268.25±41.12) μv,(178.21 ±32.70) uv,(153.28±48.23) μv,(144.28±33.57) μv;ERG-b波振幅依次为(608.41 ±61.61)μv,(489.29±85.94)μv,(463.36±58.47) μv,(390.05±48.94) μv.与对照组相比,各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G-a波:F=a4.239,b9.443,b10.187,b10.872,aP< 0.05,bP<0.01;ERG-b波:F=a3.976,b10.391,b10.787,b11.320,aP<0.05,bP<0.01;).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与f-ERG各波振幅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ERG-a:r =0.201,0.247,0.338,0.672,P<0.05;ERG-b:r =0.131,0.278,0.345,0.578,P<0.05).结论 蓝光照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f-ERG各波的反应振幅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可较早地反映光照导致视网膜功能受损;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明显变薄,与前者具有明显相关性,两者分别从形态学及功能学共同揭示蓝光照射在活体大鼠视网膜中的改变.

  • 在玻璃体切除术中验证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玻璃体后界面的准确性

    作者:刘鸿飞;李秋明;王婧;张志明;吕杰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玻璃体后脱离(PVD)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屈光介质清晰,能够充分看到眼底并准备做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连续病例150例(150只眼),应用OCT观察视盘前的玻璃体有无后脱离.所有OCT资料由两位观察者进行评估,术中所见与术前OCT观察结果对比.统计分析应用Cohen Κ系数分析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位观察者对于OCT的分析结果是100%一致的,术前O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的相关系数为95%.结论 OCT成像能精确显示玻璃体视盘界面,有助于医生了解有无玻璃体后脱离,从而计划治疗方案与评估治疗风险.

  • 手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分析和治疗

    作者:吴利安;王从毅;杨文;杨新光

    目的 探讨内眼手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5例(15只眼),其中11只眼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1只眼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2只眼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只眼为硅油取出术后.15只眼均经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位(眼前段OCT)确定诊断为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其中轻度脱离10只眼,中度脱离2只眼,重度脱离3只眼.12只眼轻、中度后弹力层脱离者于术后3d内行前房注气术(其中1只眼硅油取出后脱离者注入20% C3F8,其余11只眼为消毒空气).3只眼重度脱离者,1只眼于术后2个月半行前房注气术,1只眼术后3个月行角膜内皮移植术,另1只眼重度脱离伴部分后弹力层脱失患者放弃手术.结果 12只眼轻、中度脱离者中10只眼于术后3d内后弹力层复位,2只眼2次注气术后逐渐复位.3只眼重度脱离者中1只眼于术后1d角膜后弹力层复位,角膜基本透明;1只眼行角膜内皮移植术后内皮植片、植床贴附良好,角膜恢复部分透明;另1只眼重度脱离伴部分后弹力层脱失由于患者放弃手术治疗,发展为大疱性角膜病变.结论 前段OCT是确诊的有效检查方法,角膜后弹力层复位的关键是实施有效的前房注气术,及彻底清除层间积液.角膜内皮移植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改变

    作者:曲申;孙小婷;刘思维;唐申妃;徐蔚;毕燕龙;荣翱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视神经的损伤程度.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6例(83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单纯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4例(27眼),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变(NDR)的糖尿病者30例(31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22例(25眼).以OCT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及视力的改善.结果 术前3组RNFL厚度分别为(94.23±10.67) μm、(94.02±11.09) μm、(90.34±9.97) μm,正常对照组及NDR组与NPDR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术后1d厚度几乎无变化,分别为(94.19±10.11)μm、(94.16 ±9.80) μm、(90.09±10.04) μm;术后1周厚度开始增加,至3月达到大分别为(101.03±8.68)μm、(100.89±9.98) μm、(96.53±9.97)μm,与术前相比较3组RNFL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6个月,视盘水肿逐渐减轻,RNFL厚度出现减小的趋势.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术可能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而糖尿病是促进其发展的危险因素.

  • 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量翼状胬肉术后结膜植片厚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曲申;孙小婷;徐蔚;刘思维;毕燕龙;荣翱

    目的 应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球结膜植片在不同时间内进行测量,对比观察球结膜植片厚度在翼状胬肉术后短期内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13例(13眼),应用Visante OCT测量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球结膜植片距离巩膜突1 mm、2 mm及3 mm的厚度;对照组对术眼相同位置的正常颞侧球结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1周,结膜植片的平均厚度大为(456±169) μm,至术后1个月植片厚度逐渐减小至(303±6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5,P=0.002);术后3个月植片厚度继续减小为(289±117) μm,但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695,P=0.89).设定位置相对应的颞侧球结膜厚度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厚度别为(58±16) μm、(61±14) μm、(61±19)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结膜植片厚度均明显大于正常结膜厚度.结论 通过Visante OCT的测量,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周,结膜植片明显增厚;至术后3个月表现出厚度逐渐减小的趋势.Visante OCT可准确地对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厚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 外伤性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姜浩;韩梅;李青吉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8月~2002年8月临床诊断外伤性黄斑病变16例(16眼),双眼散瞳行OCT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全层黄斑孔 8眼,板层黄斑孔1眼,黄斑前膜1眼,黄斑区出血3眼,黄斑水肿3眼.结论OCT在外伤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 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

    作者:刘虹;周欣;章淑华;金青子

    目的 探索弱视黄斑部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观察一组39例单眼弱视患者眼底黄斑区的组织形态,测定中心小凹及黄斑区周围3mm直径范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正常眼与弱视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弱视眼黄斑区上方、鼻侧、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增厚,与颞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例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心凹未形成,其中1例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OCT检查可以从组织形态上观察黄斑发育情况.

  • 维吾尔族及汉族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绍飞;吕晓英;丁琳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及汉族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分析性别及年龄对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维吾尔族正常人217例(217只眼),男81例(81只眼),女136例(136只眼),年龄11~79岁。汉族正常人105例(105只眼),男45例45只眼,女60例(60只眼),年龄16~76岁。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受测者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并对各民族内黄斑中心凹厚度的性别差异及年龄对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族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厚度(156.08±12.20)μm,男性(158.83±13.62)μm,女性(154.44±11.00)μm;汉族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厚度(154.58±11.13)μm,男性(157.24±12.13)μm,女性(152.58±9.97)μm。维吾尔族或汉族男性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大于女性(维吾尔族t=2.46,P=0.02;汉族t=2.16,P=0.03),厚度数值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维吾尔族r=-0.010,P=0.878;汉族r=0.167,P=0.089),两民族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29)。结论维吾尔族及汉族黄斑中心凹厚度无明显差异,维吾尔族及汉族男女黄斑中心凹处厚度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黄斑中心凹处厚度大于女性,维吾尔族及汉族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年龄没有明显相关性。

  • 眼底新生血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化萍;王育良;陆绵绵;魏伟;章淑华;王友法

    目的 探讨眼底新生血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对132例眼底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专科检查及中医辨证,统计中医症状、病位、证候等情况,分析新生血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1.症状:出现频率超过20%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晕、大便稀溏、耳呜、易感冒.2.证型:以脾气虚为多(59.84%),其次是心血虚(40.15%)、肾阴虚(35.60%),其他证型所占比例较少.3.证型与新生血管分级:气虚、阳虚证者的新生血管以Ⅲ级多,血虚、阴虚者以Ⅰ级多,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证型与新生血管病位:视网膜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心血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者主要表现为脾气虚、肾阴虚和心血虚证.结论 眼底新生血管本质上由虚证所致,属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气虚、阳虚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治疗时要考虑从虚论治.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赖铭莹;曾键;黄丽娜;古洵清;成洪波;李志;余宝花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及其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关系.方法对34例34只眼经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OCT和FFA检查.结果34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OCT图像中,22只眼表现为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12只眼同时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色素上皮层脱离,其中2只眼可见色素上皮层的断裂.2只眼FFA检查未能发现荧光素渗漏,OCT检查显示神经上皮浆液性浅脱离.采用OCT对神经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离的高度和范围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层脱离和断裂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主要OCT图像特征.OCT不仅能区分CSC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而且能进行精确定量分析和追踪观察CSC病程演变.CSC的影像特征与FFA的荧光素渗漏形态无关.

  • OCT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罗英子;张红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和临床的异质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非侵入性及无创性特点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眼底病变的检查和研究,尤其在RP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观结构的观察和测定的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OCT在RP临床检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OCT黄斑扫描在青光眼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金曼曼;郭建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断层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对视盘及盘旁神经纤维层的评定是检测青光眼性结构损伤的重要依据。黄斑区是一个没有粗大血管、结构相对简单的区域,且中心凹周围4.5mm范围内包含全视网膜50%的神经节细胞,黄斑区的检测在青光眼的评估方面具有结构上的优势。现就OCT在青光眼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绿光笔致视网膜感光细胞缺失一例

    作者:付庆东;任秀琴

    患者男,16岁,主诉其同学用绿光笔间断照射左眼3次后,自觉眼前有白点,视力下降2 d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眼,裸眼视力0.8,不能矫正,眼压正常,常规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镜检查可见黄斑中心反光消失(图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可见黄斑中心感受器细胞内段(inner segment, IS)和外段(outer segment,OS),IS/OS光带不连续,色素上皮细胞光带受损,其下反光增强(图2).右眼裸眼视力1.0,专科检查未见异常改变.临床诊断:左眼视网膜光损伤.给予甲钴胺片0.5 mg,3次/d;维生素E 50 mg, 1次/d治疗.首诊后2个月复查,眼底未见明显异常,OCT检查显示IS/OS病变较首诊略局限.

  • 易损斑块影像学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王志国;盖鲁粤

    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可以用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临床常用的有创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常用的无创检查有多层CT和MRI.有创检查检出易损斑块的能力更强,更为精确;无创检查更为经济简便安全,能提供关于心脏更为全面的信息.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本文就这几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的能力和优缺点进行比较.

  • 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同一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中内膜覆盖不同1例

    作者: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7岁,患高血压病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2007年5月以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示前降支(LAD)中段弥漫长病变,窄处约80%,回旋支(LCX)近段弥漫长病变,窄处约85%.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易损斑块介入诊疗中的应用1例

    作者:周圣华;卢才义;颜伟;张玉霄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0岁,2008年9月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曾于2003年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诊断为X综合征.既往患高血压病、糖尿病10余年.入科查心肺腹未见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1-3导联T波低平双向.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黄斑裂孔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杨炳建;黄厚斌;王志军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前后的特发性黄斑裂孔22例(22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裂孔大小、孔缘厚度、视功能变化等与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OCT 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疗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247 条记录 4/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