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86例患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作者:周本霞;喻飞;王佑清;刘蓓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 ,由于输注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制品或输注用具等产生的不良反应 ,且与原发疾病无关.输血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头晕、胸闷等轻度症状,而重症者也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86例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究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药物治疗输液输血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丁艳杰

    输液输血反应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在近几年的临床中,试用654-2治疗输液输血反应,经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仅供参考.

  • 去白细胞血浆的临床应用

    作者:肇晓光;姜华颖;赵晓艳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同血制品异体输注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VHD)、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GMV、HTLV-Ⅰ/Ⅱ、HIV-Ⅰ)等[1].自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除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后,支白细胞制品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的常规制品.

  • 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邓娟

    目的 探讨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输血提供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的4359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9例发生输血反应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输血未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反应与输血成分的关系及两组患者发血至输血时间间隔.结果 本研究共有输血患者4359例,发生输血反应29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67%.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5例(51.72%),过敏反应8例(27.59%),输血过快导致呼吸困难2例(6.90%),不明原因溶血反应1例(3.45%),其他输血反应3例(10.34%).输注悬浮红细胞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高于冰冻血浆,过敏反应低于冰冻血浆(P<0.05).观察组患者发血至输血时间间隔为(45.12±7.8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76±5.21)min(P<0.05).结论 发血至输血时间间隔及不同输血成分均会影响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中应给予积极护理,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率.

  • 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宾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手术使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对接受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患者60例进行了分析,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60例没有进行自体血回输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血常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的回收血量是920ml,合计回收血量55200ml.有7例出血过多,需要接受异体输血,平均异体输血720ml,合计动用库储血5040ml.有53例回输自体血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血常规变化明显,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对一些血型特殊的患者血型短缺问题给予缓解,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氧水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病毒感染等发生率,安全性比较高.

  • 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

    作者:李春艳;赵国英;王悦

    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和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及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溶血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型不合的供体血所致,后果严重,过敏反应则主要由于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

  • 探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宾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手术使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对接受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患者60例进行了分析,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60例没有进行自体血回输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血常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的回收血量是920ml,合计回收血量55200ml.有7例出血过多,需要接受异体输血,平均异体输血720ml,合计动用库储血5040ml.有53例回输自体血没有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常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血常规变化明显,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可以对一些血型特殊的患者血型短缺问题给予缓解,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氧水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病毒感染等发生率,安全性比较高.

  • 白细胞过滤对输血反应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汤群

    目的 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输血反应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52例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输血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输血,所输注血液为未经白细胞过滤的红细胞悬液,试验组输注的红细胞悬液经过白细胞过滤,比较两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一例出现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有4例出现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5.38%,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期间,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体温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过滤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推广.

  • 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作者:路国强;何有云;申红英;胡建红

    目的为了探讨洗涤红细胞在输注过程中和输注后的反应状况及输注疗效.方法A组(采用手工洗涤法):对120袋全血(每袋=200m1)进行洗涤,洗涤红细胞共计120U(IU=200m1)与B组(对照组):全血24000ml(1袋=200m1)进行输注前后疗效评价,同时对输注全血有2次以上反应的15例患者(1例迟发型溶血反应、6例发热、8例过敏)改用洗涤红细胞输注.结果A、B两组输注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15例发生反应的患者改用洗涤红细胞后仅有1例发生轻微输血反应.结论洗涤红细胞不仅有效的降低输血反应,减少疾病的传播,而且具有与全血一样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 冷冻血浆干式解冻仪(干式)和水温箱(湿式)血浆融化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长奇;陈燕萍

    资料与方法为了做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2008年以来,我院应用干式解冻仪融解冰冻血浆使临床上输血反应有较大下降.现将冷冻血浆干式解冻仪法(简称干式法)和冷冻血浆水温箱解冻法(简称湿式法).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作者:杨秋红

    不规则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检查.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则的血型抗体,也就是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1].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polybrene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如果交叉配血不仔细,或者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0.37%,但是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2].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之目的.

  • 血型检测与输血反应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曲晓霞;张爽

    ABO血型检测输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必须做RBC抗原检查及血清抗体检测,二者的结果必须一致.用已知的血型抗体血清去鉴定未知的RBC血型称主侧试验(正定型),用已知A型、B型的RBC去检查未知的血清,从反面确定血型称为副侧试验(反定型).两项检测应由人工分别进行.确认两者结果完全相符时才可发生报告.

  • 白细胞过滤对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陈国强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白细胞含量的血浆在输血过程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百分率,得出白细胞在输血反应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探讨白细胞过滤对减少输血反应的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 统计2001年2月~2003年2月间输入为过滤白细胞的血浆的100例受血者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统计2008年2月~2011年2月间,采用过滤法滤去血浆中白细胞后输血的100例受血者,其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结果 2001年2月~2003年2月间输入为过滤白细胞的血浆的100例受血者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为25例,占总人数的25%; 2008年2月到2011年2月间,采用过滤法滤去血浆中白细胞后输血的100例受血者,其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为5例,占总人数的5%.经统计学分析,前后两组的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出现百分率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过前后对比,在使用过滤法对血浆的白细胞进行过滤后,受血者中出现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患者人数明显减少,百分率明显降低,说明通过过滤法降低血浆中白细胞含量可以有效的减少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的发生,保护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 血液保存不当致输血反应1例报告

    作者:翟红杰

    1 一般情况患者,男,39岁,于2006年11月13日来我院,确诊为直肠癌.于11月15日遵医嘱给予红细胞2个单位,护士于15日11:30由本院血库将红细胞领回,由于患者正在做B超检查,所以未输血,护士便将血液放入科内冰箱保存,于3.5 h后进行输注.输血1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不适,同时伴有恐惧不安.立即停止输血,吸氧,静推地塞米松10 mg注射液同时反复两次,给予患者心理安慰,30 min后症状缓解.

  • 耳针预防输血反应90例

    作者:吴美玉;苏心镜;邝淑敏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但在输注过程中和输血后常会发生不良反应.自2005年笔者采用耳针预防输血反应90例,现报告如下.

  • 去除白细胞对储存血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晓娣;黄象艳;陈飞宇;黄象娟;谢华

    近年研究证明,输血反应尤其是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不总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的,输注了含高水平细胞因子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也是诱发病因之一.血液及血液成分在储存过程中,白细胞易崩解,其碎片和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白介素等)很难滤除,许多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

  • 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赵树铭;林武存;刘景汉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通常可去除全血中2/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则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以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去除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另外,白细胞去除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和神经性疾病等均有重要作用.

  • 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王华;周俊;张秀

    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临床效果好、输血反应少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全血采集时间长,抗凝剂进入献血者体内的量较多,易出现头晕、眼花、轻微出汗、口唇及面部麻木、手足抽搐、恶心、呕吐,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意识恍惚,重者出现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四肢冰冷、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1-2].为了保障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和献血者的健康,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科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所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对献血者进行了全程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血浆输注后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作者:陈爱蓉;黄毅

    目的 探讨血浆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9年临床科室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卡,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输用血浆发生不良反应130例,首次输血发生29例,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发生101例;血浆输注不良反应率为12.01%,其中变态反应67例;发热反应41例;其中首次输血发生11例,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发生30例.结论 严格无菌输血操作,选用合适血浆,能有效地减少血浆输注不良反应.

  • 脓毒症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王红;张淑文;王宝恩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各种临床危重病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如脓毒症、出血和创伤性休克、细菌和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输血反应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等.

598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