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胶体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黄辉;邹一平;李虎城;王瑞官;蔡重芪;王燕

    门静脉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常见手术方式.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差、蛋白合成能力下降,门静脉断流术后机体代谢平衡破坏和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及时补充容量、减少因容量不足带来的肝脏灌注不足尤其重要.我们对44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实施断流术的患者术后分别使用5%白蛋白与羟乙基淀粉,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观察不同胶体在此类患者补充血容量和减少并发症中的所发挥的作用.

  • 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双能成像参数与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佳;郑永昌;王萱;薛华丹;王士阗;梁继祥;金征宇

    目的 研究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的双能成像碘图参数与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为肝脏非囊性占位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第3代双源CT行肝脏灌注成像及双能CT成像扫描,两种扫描间隔15 min.于双能CT动、门脉期碘图肝占位相对高、中、低密度区及正常肝右叶、肝左叶实质内绘制感兴趣区(ROI),获得碘图CT值;于肝脏灌注图像的相同位置绘制ROI,获得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碘图CT值与灌注参数相关性.结果 动脉期碘图CT值与ALP(r=0.812,95% CI=0.728 ~0.885,P<0.001)和PVP(r=-0.209,95% CI=-0.323 ~-0.073,P=0.007)显著相关,与HPI无显著相关(r=0.058,95% CI=0.046 ~0.498,P=0.461).门脉期碘图CT值与PVP显著相关(r=0.214,95% CI=0.072 ~0.361,P=0.005),与HPI无显著相关(r=0.036,95% CI=-0.002 ~0.242,P=0.649).双能CT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总有效剂量为(3.53±1.17) mSv,明显低于肝脏灌注的(14.53±0.45) mSv(=25.212,P<0.001).结论 双能CT成像动脉期碘图参数与肝脏灌注ALP和PVP显著相关,门脉期碘图参数与PVP显著相关.

  • 肝脏机械灌注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晓静;郑虹

    供肝保存技术的发展使异地供肝移植成为可能,让更多的终未期肝病患者有了接受肝移植的机会.供肝保存分为单纯冷藏和机械灌注两大类型,本文着重介绍后者.机械灌注是指在保存过程中持续向肝脏泵入保存液直至移植.随着肝脏灌注和保存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初,机械灌注的优越件逐渐体现出来,Morino等[1]采用UW液对犬的肝脏进行灌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冷藏.

  • 区域隔离肝脏灌注的研究

    作者:刘威;李永国;魏红

    本研究旨在探讨区域隔离肝脏灌注(RIHP)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其隔离效果,化疗药物局部积聚效果及肝脏损害情况.

  • 肝脏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罗伟;肖恩华

    一直以来,无创性测量肝脏灌注的主要方法是核素显像.1980年Axel[1]首先报道了采用CT动态成像评价组织血流灌注的方法来测量脑血流量,此后,Miles、Blomley等先后扩展了这一理论.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引用,Materne等[2]在2000年提出了使用双人路一房室去卷积模型分析肝脏双期血供.近年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运用倍受瞩目,它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时机和更完善的治疗前评价,引导肝病治疗学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 肝脏灌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与机制

    作者:文星;周昆鹏;刘定立

    肝脏灌注异常也称一过性肝脏密度差异[1],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段、亚段以及肝叶之间的血流灌注差异.肝脏灌注异常的原因多样,机理复杂,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熟悉肝脏灌注异常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正确辨别肝生理性及病理性灌注异常,对提高肝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实验性大鼠全肝灌注对比剂注射模式的探讨

    作者:曾宪春;刘昌杰;韩丹;康绍磊;王荣品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全肝灌注对比剂的注射模式,提高MSCT对小动物肝脏灌注成像的成功率.方法 对40只SD大鼠肝脏行CT灌注扫描,根据对比剂注射量分为A(1.0 ml)、B(2.0 ml)两组,均分别采用注射流率为0.1 m]/s、0.2 ml/s、0.3 ml/s、0.4 ml/s的模式(每种模式5只SD大鼠)注射后灌注扫描,比较不同注射模式下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肝静脉逆流等.结果 对比剂剂量为1.0ml时,不同注射流率间ALP、PVP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流率为0.1 ml/s时与其余各流率有差异(P<0.05),HPI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率为0.3 ml/s、0.4 ml/s时出现对比剂逆流;对比剂为2.0ml时,不同注射流率间ALP、PVP稍有上升、HPI稍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率0.2 ml/s以上出现对比剂逆流.结论 SD大鼠的MSCT全肝灌注佳的注药模式为对比剂剂量1.0ml、注射流率0.2 ml/s,各灌注参数稳定并防止对比剂逆流.

  • MR灌注成像对正常家猪肝脏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初步探讨

    作者:余深平;张艳玲;肖亦明;江利;杨建勇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对健康家猪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在3.0 T MR机上,分别对9头健康实验猪行多层MR灌注增强扫描,在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设置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运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计算肝脏各血流参数.结果 肝脏灌注曲线的基线平稳,各脏器绘制的TIC形态具有一定规律.计算得肝动脉灌注量(HAP)为(35.42±0.04)ml·min-1·100 ml-1,门静脉灌注量(PVP)为(121.54±0.37)ml·min-1·100 ml-1,总肝灌注量(THBP)为(156.96±0.37)ml·min-1·100 ml-1,门静脉灌注指数(PVI)为(77.43±11.53)%,平均通过时间(MTT)为(10.30±3.59)s,对比剂分布容积(DV)为(36.41±9.02)%.结论 MR灌注成像可以对健康家猪肝脏进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测量.

  • 两种不同肝脏灌注方法对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比较

    作者:王淼;庞文帅;王洋;窦剑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肝脏灌注方法对冷保存的离体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差异,为后期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实验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制备两种不同的单纯冷保存的离体大鼠肝脏灌注模型,分为实验组(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法,10只);对照组(经门静脉、腹主动脉及肝动脉灌注法,10只),灌注后取出肝脏置于4 ℃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保存,12 h后切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NF)-κB(SABC法)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12 h冷保存后,两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示:肝脏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变性、肿胀及空泡形成,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不同程度的淤血,部分肝窦内皮细胞坏死并脱落,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两组之间NF-κB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灌注法与经门静脉、腹主动脉及肝动脉灌注法,对离体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无差异,但前者操作相对简单,更容易在今后研究大鼠离体肝脏的实验中应用.

  • 肝脏血流灌注参数计算的研究

    作者:彭凡;沈比先;廖振华;刘伟强

    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是临床上检测和诊断肝脏弥漫性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血流动力学模型对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肝脏血流双端输入一端输出的一房室模型,建立肝脏各部分血流之间的联系.采用Gaussian函数对灌注过程中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对比剂浓度一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进一步得到肝实质中对比剂浓度随时间变化精确的数学表达式.后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模型参数,计算得出血流灌注参数.对灌注数据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反映肝脏血流动力学性能的各种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晓凤(综述);孙勇(审校)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这些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肝脏本身独有的双重供血,使得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得极其复杂。近年来,随着 CT技术的飞速发展,CT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尤其对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能客观反映肝脏灌注指标变化,且对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肝脏低温机械灌注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章强;朱志军

    肝移植术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手段[1-3]。随着器官移植的出现,器官保存技术也应运而生。肝脏保存技术分为单纯低温保存和机械灌注保存两种,由于单纯低温保存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且保存时间可达24小时,基本能够满足器官保存的需求;但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供肝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肝移植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供肝标准也不断扩大,边缘供肝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边缘供体尤其是无心跳供体器官不可避免地会有更严重的损伤,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边缘供肝,迫切需要更好的器官保存技术减轻供肝的损伤。由于我国尚未采用脑死亡标准,对于供肝的保存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保存技术以保证供肝的质量。机械灌注保存技术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机械灌注保存技术是指在保存过程中持续向肝脏泵入保存液直至移植,它尽量模拟生理状态下的肝脏灌注来减轻保存过程中所引起的肝脏损伤[4]。机械灌注根据需氧与否可分为氧合机械灌注和非氧合机械灌注,根据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机械灌注和常温机械灌注,其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显示了对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的良好保存效果,目前备受人们青睐,但是在灌注液的选择、氧合的应用与控制等方面尚无统一意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