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

    作者:白晓斌;刘浩;霍雄伟;史松;张道维;席孝忠;陈刚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10/2004-09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例(男:女≈10.5: 1);右侧16例(69%),左侧4例(17%),双侧3例(14%);年龄1~3岁12例(52%),4~8岁8例(34%),9~10岁3例(14%);合并隐匿性阴茎1例;尿道下列1例.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多疝囊
  • 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王惠敏;吴仁利

    0 引言我们对47例3龄前小儿腹股沟斜疝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1~2 a,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复发率,认为3龄前小儿腹股沟斜疝以手术治疗为宜.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6例临床体会

    作者:刘建军;张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4~72,平均58岁.均经过一次手术治疗,初次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均采用Bassini法修补.

  • 苗勒管持续存在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青江

    苗勒管持续存在综合征(Persistent muellerian duct syndrome, PMDS)是一种罕见的男性假两性畸形.2007年7月,我院收治1例苗勒管持续存在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一侧隐睾,另一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发育不良的子宫.

  • 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重建27例分析

    作者:杨陈智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50.2岁.病史6个月至45年,疝囊降至阴囊者19例,内环直径在3~4cm者16例,大于4cm者5例. 2 手术方法麻醉及切口同Mcvay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适当向外上方延长,游离后充分暴露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外侧缘,显露精索,分开提睾肌寻找剥离疝囊,从内口入腹腔探查有无直疝或股疝存在.在高位结扎切除疝囊后,残株不应突出于腹横筋膜平面.用食指沿回缩之疝囊颈伸入,可探及内环,在腹膜脂肪层把内环(腹横筋膜)与腹膜游离开,如果内环较大,需适当扩大游离范围.注意不要损伤腹壁下动静脉.用拉钩将联合肌腱弓状缘向上牵拉,把精索尽力置于内环的外上方,在内环内下方用4号丝线"8”字间断缝合腹横筋膜,重建的内环口被联合肌腱覆盖.再用Mcvay术加强腹股沟后壁. 3 结果本组27例全部采用腹股沟斜疝高位重建修补治疗,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24例.随诊3~6年,无一例复发.

  • 小儿静脉复合吸入麻醉护理实践及体会

    作者:武学秀;罗俊娥

    静脉复合吸入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近年来由于新型吸入麻醉剂七氟烷的出现,及镇静镇痛药物在小儿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技术日益成熟,使静脉复合吸入麻醉在小儿手术的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前、术中护理,既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有为患儿的早日康复创造了前提和条件.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2010年,共采用复合吸入麻醉手术的患儿876例.新生儿189例,年龄在1个月~1岁的326例,1~6岁214例,6~12岁的145例.手术种类主要有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疾病及常见的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先天性隐睾、多指(趾)常见的急腹症.

  •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应用探讨

    作者:胡浩文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上应用,选取佳术式.方法 选取腹股沟斜疝患儿108例,其中42例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观察组1,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联合内环口缝合36例作为观察组2,行传统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1和组2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术后肿胀时间短,而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患儿包括切口感染、血肿、睾丸炎等方面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1和2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张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血肿、睾丸炎)差异无统计性(P>0.05),而在复发上,对照组和观察组1明显高于观察组2(P<0.05).结论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上更有优势,并且腹腔外内环口缝合术在复发率远低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值得推广.

  • 下腹横纹小切口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分析

    作者:赵育军;赵继波;杨龙华;赵明;李雷;赵刚;杨体泉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小切口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4月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1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进修)使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24例.结果: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5例病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使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均是一种好方法,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更为有优越性,阴囊无水肿、不破坏腹股沟结构、能探查对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改良Schouldice's法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96例体会

    作者:郑多安;邹晖;马秀萍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除了部分婴幼儿、妊娠6个月以上的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可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临床体会

    作者:高敏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22例,采用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当天可下床适当活动,术后不需住院,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回家调养,4~5d拆线,术后无一例发生血肿、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经外环的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 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78例体会

    作者:王洪波;赵俐杰

    目的:探讨儿童斜疝的治疗方式和体会,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78例的治疗和手术情况.结果:小切口治疗斜疝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斜疝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2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周丽芳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2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将另外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少﹐<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运用。

  • 小儿腹股沟斜疝横切口微创手术方式的应用分析

    作者:陆增强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予横切口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传统斜疝斜切口疝修补术,研究组46例予横切口微创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指数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23.3%高于研究组2.2%,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横切口微创手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下腹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常曦东

    目的:观察下腹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方法对选取的4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方式。结果所以患儿手术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全部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55min ,平均18.3min ,住院时间2~7d,平均4.1d。所有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均未复发。结论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

  • 腹股沟斜疝补片治疗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建斌

    目的 研究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在我院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中,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此组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绝对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平均绝对卧床时间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复发率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更简单,安全性更高,没有张力,复发率、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均较短.

  • 疝环充填结合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评价

    作者:朱健;叶震;张润;戴伟峰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结合平片无张力修补术与单纯疝环充填及平片无张力修补的疗效评价。方法抽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87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1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2采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结合平片无张力修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结论应用疝环充填结合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克服了以往疝修补术的各种弊端,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

    作者:阮胜

    目的 比较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为90.9%;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9%.治疗组复发率为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更为符合,可达到满意的疗效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 腹股沟嵌顿疝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江红平

    腹股沟斜疝是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1]。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嵌顿疝往往容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尤其老年人体质差,常常并存多种疾病,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加强了临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收到了满意效果。我科自2008年1月以来共收治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患者55例,其中1例因未及时就诊病情危重入院后抢救4h死亡,其余的患者经我科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就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

    作者:杜文君

    目的在对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共计452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观察与研究。按照患者自身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共计260例患者,采取Rutkow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192例患者使用Lichtenstein平片修补术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无差别的护理服务,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疾病的复发率以及治疗费用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患者共使用(54.9±12.5)min,B组患者共使用(39.9±8.7)min,经计算,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在住院的费用方面,A组患者共计消费(3513±424)元,B组患者共计消费(2447±363)元,经计算,两组患者在住院消费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在术后疾病的复发率方面,A组有2例患者术后复发疾病,B组共有4例患者术后复发疾病,经计算,两组患者在术后疾病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跃0.05)。结论对于在临床中疝环表现较大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特别是复发疾病的患者,应选择Rutkow手术进行治疗,临床中疝环表现较小的腹股沟斜疝患者则可使用Lichtenstein手术,并且能够明显地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因此,在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时,应根据临床中的实际情况,保证临床对症。

  • 加强修补内环在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陆国兵;秦国华

    目的探讨以提睾肌加强修补内环在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3年6月165例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术中常规修补内环后,在近内环处将提睾肌上下侧肌瓣在精索后方"8"缝合修补,一般留小指尖大小的间隙,以提睾肌瓣围绕精索再形成一个内环口。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4个月~7年,阴囊积液2例,手术区域疼痛2例,所有病例手术侧均无复发,1例对侧发生腹股沟疝。结论提睾肌加强修补内环能更好的维持内环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能更好的预防复发,手术安全有效。

1384 条记录 62/70 页 « 12...59606162636465...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