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埋置扩张器并发症的分析

    作者:朱国强;冯晋斌;李明;吴学斌;刘慧文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1976年由Radovan首先研制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解决了烧伤整形中皮肤软组织量不足等问题,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颈部由于其活动灵活,瘢痕挛缩治疗时软组织需要量大,另外其皮肤颜色接近面部皮肤颜色,且临近面部,因此颈部扩张器扩张软组织多用于颈部瘢痕及面部瘢痕的整形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笔者临床使用中发现,颈部扩张器发生并发症较为常见,我们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6月我院颈部扩张器病例,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修复面部严重皮肤缺损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和平;刘心想;宋召云;金同明;张经中

    目的寻求面部皮肤严重缺损修复后获得理想效果.方法 1992年1月~2003年4月采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移植,修复面部瘢痕及皮肤缺损62例.结果所移植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全部成活,治疗效果满意.愈后皮肤收缩轻,面部表情恢复好,色素沉着不明显等优点.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具有适应证范围广,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皮肤软组织串联扩张术修复面中部瘢痕的手术配合

    作者:高红芝;李思;陈立纯

    目的探索修复面中部瘢痕的新方法及手术配合.方法设计并应用串联扩张术修复面中部瘢痕8例,即一期手术于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下串联埋置2个相邻的扩张器,待扩张至有足够的"额外"皮肤软组织后,施行二期手术,旋转并滑行推进扩张皮瓣以修复面中部瘢痕.结果用该方法修复的8例面中部瘢痕均取得满意效果.修复后皮肤颜色、质地、外观等符合面中部要求且切口相对隐蔽.结论颌面、颈、耳后部皮肤软组织串联扩张术是修复面中部瘢痕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 扩张器在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芬;于晓春;曹令;石冰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因其良好的修复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面部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治疗既往主要是局部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但当缺损面积较大时,由于局部皮瓣的转移量的限制而很难完全修复;移植的皮片又因颜色、质地、厚度、感觉等差异明显而美容效果欠佳,而且对功能的恢复亦非完善.我院自2009年3月以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3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及血管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 面部烧伤瘢痕致小口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于爱香

    目的:总结并提出颜面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我们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8例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病人,在行小口口裂开大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彻底切除面部、口周瘢痕,术后附加"开口器"进行康复治疗.结果:29例在行小口口裂开大术的同时,充分切除面部、口周瘢痕,术后外观改善,无口裂变短或缩小.9例单纯行口裂开大,口唇外观改善,但有4例张口仍受限制.结果:颜面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小口畸形在行小口口裂开大同时,行面部、口周瘢痕彻底切除,松解挛缩,移植皮片,术后附加"开口器"可取得良好的功能康复.

  • 面部烧伤瘢痕致小口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于爱香

    目的:总结并提出颜面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我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8例烧伤后瘢痕挛缩致小口畸形病人,在行小口口裂开大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彻底切除面部、口周瘢痕,术后附加"开口器"进行康复治疗.结果:29例在行小口口裂开大术的同时,充分切除面部、口周瘢痕,术后外观改善,无口裂变短或缩小.9例单纯行口裂开大.结论:颜面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小口畸形在行小口口裂开大同时,行面部、口周瘢痕彻底切除,松解挛缩,移植皮片,术后附加"开口器"可取得良好的功能康复.

  • 面部瘢痕的手术治疗

    作者:彭友林;杨建兵

    目的 探讨面部瘢痕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31例面部瘢痕患者分别采用切除直接缝合术、分次切除缝合术、切除加局部皮瓣修复术、切除加全厚皮片移植术治疗,术后用美宝疤痕软膏治疗3个月至1年.结果 131例面部瘢痕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12个月,切口缝合处瘢痕不明显,仅有2例植皮区皮片颜色较周围皮肤深,其余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面部瘢痕经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面部瘢痕应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外涂美宝疤痕软膏治疗,能达到理想效果.

  • 严重面部瘢痕患者行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杜玉巧;赵欣

    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面部瘢痕患者行皮瓣修复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治疗时期不同,将严重面部瘢痕行皮瓣修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为四个阶段,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护理;注水期加强患者疼痛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给予手术配合护理;术后给予"三抗"护理、皮瓣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系统化护理,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皮瓣均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个月,修复区皮肤色泽自然,供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为97.29%,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 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升患者治疗认知度,减轻手术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皮瓣存活,提升修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在面部小面积瘢痕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乔向坤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在面部小面积瘢痕手术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面部小面积瘢痕患者1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两组均实施面部面部瘢痕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采用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A型肉毒毒素+持续减张法治疗.术后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及患者瘢痕评价量表(PSAS)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估术后3、6个月瘢痕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42%(71/76)高于对照组78.95%(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VSS、OSAS、P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可提高面部小面积瘢痕手术切口美观程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舒痕在面部瘢痕中的应用

    作者:朱玉玲;黄静波;张艳艳;陶莎

    目的:研究舒痕的药效与作用机制,观察舒痕在面部瘢痕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016年我科206例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56例,女150例,年龄20~58岁。将舒痕外涂于瘢痕处,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连续使用30天后观察效果。结果根据瘢痕色泽、厚度、凹凸度及色素沉着评分,显效104例,有效9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8.06%。结论舒痕对面部瘢痕组织有着较好的修复作用,并能显著改善瘢痕的色泽、厚度、凹凸度及色素沉着等问题。因此,舒痕有临床使用价值。

  • 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在面部小面积瘢痕切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赵滨

    目的 探究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强脉冲光(IPL)在面部小面积瘢痕切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4例行面部小面积瘢痕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TX-A注射联合IPL照射组(试验组,n=82)和IPL照射组(对照组,n=82).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瘢痕情况[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OSAS、PSAS)]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时显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时,OSAS评分和P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X-A注射联合IPL照射应用于面部小面积瘢痕切除患者切口愈合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瘢痕状态且治疗安全性高,对患者切口愈合疗效较好.

  • 扩张胸三角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作者:余文林;张斌;李勤;熊杰;彭丽霞;吴艳虹;杨华

    目的 探讨扩张胸三角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面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大面积面部瘢痕患者,I期行胸三角区皮肤扩张术,4~6个月胸三角皮瓣扩张充分后行Ⅱ期手术,切除面部瘢痕,以胸廓内动脉第2或第3穿支皮瓣吻合受区面动、静脉,覆盖创面.结果 20例24个扩张胸三角穿支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6个月至2年的随防显示,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受区皮肤匹配良好,皮瓣组织质地柔软有弹性,局部无臃肿,皮肤感觉恢复快.结论 采用扩张的胸三角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安全可行,避免了传统带蒂转移手术次数多、带蒂转移后固定时间长、扩张皮瓣浪费等诸多缺点,可获得理想的功能恢复和美学效果.

  • 重复扩张双侧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作者:唐勇;李养群;赵穆欣;杨喆;马宁;王维新;许砾思;冯隽;陈江庭

    目的 探讨应用重复扩张双侧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皮肤重复扩张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9例颈部合并面颊部、颌部增生性瘢痕患者,在前胸以第2肋间胸骨向外旁开2 cm为内侧界线中心,纵向轴线向外下乳晕方向或横行向外放置600 ml或者800 ml扩张器,待注满容量后取出扩张器,将扩张胸三角皮瓣向同侧颈部转移,修复相应部位的皮损.半年后,在颈部转移皮瓣下放置400 ml或者500 ml扩张器.再次扩张转移到颈部的胸三角扩张皮瓣,向面颊部、颌部转移,修复相应部位的皮损.结果 第1次扩张过程顺利,第2次扩张过程中有2例扩张皮瓣破裂.经过两次扩张,两侧胸三角瓣修复面颈部瘢痕400~520 cm2(平均440 cm2),皮瓣与受区周围皮肤颜色及质地匹配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经过2次扩张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严重面颈部瘢痕的良好方法,2次扩张间隔时间好在半年以上,第2次扩张速度应较第1次稍慢,重复扩张期间,保护皮瓣免受较大的外力挤压.

  • 颈部和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娟;叶祥柏;石志远;阎晓辉;李鸣;王苹

    目的 探讨颈部及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对8例面部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根据面部瘢痕面积以及颈部和耳后供区大小不等的特点,选择大小合适扩张器,将扩张器同时置于颈部及同侧耳后,注水扩张3~6个月,充分扩张后皮瓣相连呈“鱼鳔样”,在扩张区域设计超长皮瓣向面部转移修复同侧面部瘢痕.结果 用颈部耳后联合“鱼鳔状”扩张的方法修复面部瘢痕患者8例.1例扩张皮瓣的远端出现0.3 cm×2.0 cm至0.5 cm×2.0 cm坏死,通过换药后愈合.8例患者都获得满意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皮瓣成活良好,无继发畸形.扩张皮瓣颜色、质地与面部皮肤相似,外观良好.结论 应用颈部及耳后联合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颜面部瘢痕分期切除术17例

    作者:张宝林;郝平;王曙曼

    面部创伤或术后的瘢痕令人烦恼,我们通过分期切除术,并注意将切除后的缝合瘢痕安排在颜面的较隐蔽部位,达到了美学修复.

  • 额颞部良性肿物切除手术切口的选择

    作者:梁立民;柳春明;布静秋;方芬;卢建平;付丽娜

    颌面部软硬组织良性肿物为常见病.以往,额颞部良性肿物手术治疗多采用肿物表面顺皮纹方向的切口[1],随着人们对美学要求的提高,此类切口术后遗留面部瘢痕的缺点,日益不为患者接受.近年来,我们采用发际内和眉弓上缘切口手术治疗,此类切口位置隐蔽,术后瘢痕不易被发现,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颈肩峰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及颈项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勇;胡春梅;李养群;赵穆欣;杨喆;马宁;王维新;许砾思;冯隽

    目的 探讨以颈肩峰区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切除面部、颈部及项部瘢痕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颈肩峰区肌筋膜表面埋置扩张器,待扩张器注满容量后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颈跟部为蒂的扩张皮瓣,将皮瓣选择90°~180°向面部、颈部或者项部等需要的部位转移,转移皮瓣遗留的创面直接缝合或者游离植皮封闭创面.结果 共28例患者,单纯面部瘢痕5例,面部、颈部瘢痕18例,颈部、项部瘢痕5例.埋置扩张器的容量600 ml或者800 ml,形成的转移扩张皮瓣宽度5~10 cm,长度15~23 cm,皮瓣大长宽比例为4∶1.所有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受区周围皮肤颜色及质地匹配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颈根部及肩部皮肤的穿支血管恒定,穿支血管的吻合支丰富,以这些穿支血管为蒂的颈肩峰区扩张皮瓣血运可靠,应用其修复面部、颈部及项部皮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扩张皮瓣移转术中血运障碍的处理

    作者:雷建如;马明;于红宾;魏学黎;付祚

    1病例资料本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1~49岁.病因及部位:胸腹部瘢痕3例,面部瘢痕或大面积黑痣6例,瘢痕性秃发9例,颏、颈、口周瘢痕13例,四肢瘢痕挛缩6例.注射壶均采用埋置法.扩张时间:4~9周,注水量为80~750ml.37例在行二期扩张皮瓣修复时发生血运障碍2例,部分坏死1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讨论如下.

  • 整张全厚皮片移植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远期效果观察

    作者:王永前;李森恺;李养群;杨明勇;刘立强;徐家杰;李强

    目的探讨全颜面烧伤瘢痕的治疗方法及远期效果评价.方法1 8例全颜面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行整张全厚植皮术,术后随访5~20年,观察植皮后面部皮肤色泽、弹性、感觉及腺体分泌情况,并切取标本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远期效果好,颜面植皮区皮肤光洁红润,弹性好,有皮脂腺、汗腺分泌,其组织学结构特征与正常面部皮肤相似,而与原供皮区皮肤结构有明显差别.结论颜面部整张全厚植皮术远期效果良好,皮片移植后远期具备了正常面部皮肤的组织结构特征,是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理想方法.

  • 额钻在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萍;季俊峰;李泽卿;王天友;江满杰;汤健

    由于额窦开口位置隐蔽难辨,额隐窝区域解剖复杂且有很大变异,因此额窦开放手术一直是鼻外科的难点.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易留面部瘢痕,且难以保证手术疗效.对于部分手术医师来说,鼻内径路手术辨认额窦开口不仅困难,且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即使在鼻内镜帮助下,额窦开放手术依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近年来我们采用额钻来定位难辨性额窦开口,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90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