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内营养输注泵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泵编写组

    背景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输液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1, 2].以往管饲或经造瘘进行肠内喂养通常以重力为动力或采用注射器推注.然而,一些因素如很细的输液管、高浓度(黏稠)液体等均能影响液体速度;患者体位的改变、输注管的扭曲受压等随时都可能改变滴速;而滴速及营养液黏稠度又可影响液滴的大小,从而影响输液的速度及总输液量.目前,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能提供适当压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输液速度[2].

  • 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

    作者:王学梅;丁国芳

    关于早产儿的喂养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开始喂养的时间,喂养方式及喂养内容.肠内喂养与肠外营养对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同样存在风险.对每个早产儿胃肠功能的评估仍有赖于临床观察,各种研究多集中于胃肠功能的成熟方面.现就肠道喂养的易混淆问题予以介绍.

  • 危重新生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

    作者:邵肖梅

    尽管NICU的危重新生儿具有一个有功能的胃肠系统,但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或早产,经口喂养常被禁忌.不过,在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因为乳汁是对胃肠道发育惟一的调控因素.饥饿可以导致胃肠道的萎缩性改变,如微绒毛变短、黏膜变薄和胃、胰腺及肠道的重量减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增加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刺激胃肠动力.肠内营养的其他有益影响还包括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淤积、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和减少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等.肠内喂养,特别是微量喂养,还可改善胃肠道血流和维持分泌型IgA在胆汁中的正常浓度,从而改善黏膜的免疫功能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危险.但是,肠内喂养也有一些不利的后果,NICU的医护人员,应当正确掌握针对危重新生儿提供佳的营养支持和安全的肠内喂养的知识和技能[1].

  • 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的支持疗法

    作者:邵肖梅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出生后常常面临着营养的挑战,由于其在宫内营养储存不足,而出生后的一系列合并症又常使其对营养的需求增加或不能耐受肠内喂养,因此,VLBWI常常需要静脉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甚至全静脉肠外营养(TPN).1 热能的需要TPN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防止分解代谢和达到正氮平衡.新生儿静息能量消耗约为40~60Kcal/(kg*d),因此,需要肠外供给50Kcal/(kg*d)以补充正常的能量消耗,但不能提供额外的生长所需.每生长1g组织约需热能5Kcal、早产儿要达到宫内后3个月的体重增长速率[14g/(kg*d)]、需要额外补充热能70Kcal/(kg*d).与肠内喂养的新生儿相比,肠外营养儿粪便中丢失和消耗的热能均较少,若能供给适量的蛋白质、肠外摄入80Kcal/(kg*d)就能维持与宫内相似的生长速率和氮质贮留.但在慢性肺部疾病的患儿和生长发育迅速的早产儿可能需要较高的能量摄入.

  • 危重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技术

    作者:汤庆娅;蔡威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出生后早期营养和生长发育与成年后的疾病显著相关,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群体.婴儿越小对营养的需求越迫切,理想的营养支持好能使新生儿达到与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出生时的营养状况、伴随疾病不同,营养需求可能各不相同[1].例如,一个胎龄为25周,出生体重600 g的危重新生儿,需要机械通气、药物维持血压以及限制液体,不能耐受肠内喂养,并且具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极高风险,只有50%的生存机会;而另一个则是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 kg的新生儿,无需暖箱且情况良好,生后数天即可耐受肠内喂养,预后良好.毫无疑问,就营养支持而言,大的挑战来自那些不成熟的,特别是出生体重低于1.5 kg的新生儿.

  • 作者:

    关键词:
  • 外科危重病人胃肠内喂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

    作者:郑毅;李文雄

    目的评价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大于10天的外科重症患者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结果误吸、呕吐、腹胀、腹泻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是5.0%、17.5%、31.7%、38.3%、27.5%.结论开始使用胃肠时要严格把握肠内营养的应用指征,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调整胃肠道喂养的量和速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预防并有效的处理其并发症;昏迷或老年病人行肠内喂养时重要的是防止误吸.

  • 早产儿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

    作者:郭翠玲

    由于围产医学和NICU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随着监护和管理的不断完善,早产儿肠内喂养显得更为重要.但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肠内喂养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文将近年来早产儿肠内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研究进展进行整理,综述如下.

  • 液体平衡对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肠内喂养的影响

    作者:郑蕾;桑岭;黎毅敏;闫凤;刘晓青

    目的:明确液体平衡量对机械通气的 COPD 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内喂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的 AECOPD 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入组时 APACHE Ⅱ评分。其后以每一天为观察单位,将观察单位按液体平衡量分为液体正平衡组和液体负平衡组,并分别记录患者当天的实际完成肠内喂养量/计划肠内喂养量,腹腔内压(IAP),是否发生呕吐、腹痛、腹胀、胃潴留、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结果总共入组符合标准行肠内喂养天数451 d,来源于46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5例)。将观察单位按当天液体平衡量分为液体正平衡组(n =294)和液体负平衡组(n =157),液体正平衡组的实际肠内喂养量/计划肠内喂养量(67.2±6.47)%少于负平衡组(82.4±9.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正平衡组的 IAP、腹胀、胃潴留发生的比例均高于负平衡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的 AECOPD 患者中,液体负平衡可以降低 IAP,减少腹胀、胃潴留的发生,提高肠内喂养的完成率。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作者:夏红萍;朱建幸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动力不足,消化酶和激素的分泌减少,细菌定植异常和局部免疫力的不成熟,使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成为新生儿医学中的常见问题.临床主要表现为过量的胃残余量,腹胀或呕吐,或两者皆有,导致肠内喂养计划中断.早产儿喂养策略在于优先肠内营养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或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尚需进行大规模的随机临床研究及系统综述进一步评价.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喂养疗效分析

    作者:张玲;郭凤仙;梁丽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雀巢蔼儿舒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对照组给予标准早产儿配方奶粉.两组患儿均采用每次奶量先自主吸吮喂养,余量经口胃管注饲,生后生命体征平稳者、轻度窒息者及Ⅰ~Ⅱ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 h内开奶,有中重度窒息及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生后24~48 h开奶,奶量从15 mL/(kg?d)开始,按20~30 mL/(kg?d)速度增加奶量.喂养过程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2周之后改为等量标准早产儿配方奶.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两组完全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生后2周内体格发育情况,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每周监测血糖,血清钾、钠、氯、钙和尿素氮、肌酐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气等用以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为11.1%(3/27),低于对照组38.5%(10/26),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体质量增加速度快于对照组,生后14 d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早产儿早期营养状况,可作为暂时得不到母乳的早产儿的早期代乳品.

  • 肠内喂养早产儿钙和维生素 AD 的效果对照

    作者:王玉丽

    目的:探讨肠内喂养早产儿钙和维生素 AD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肠内喂养物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肠内喂养钙,实验组肠内喂养维生素 A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结果:实验组 Ca2+以及Na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 K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3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17.5%)(P <0.05)。结论:早产儿肠内喂养维生素 AD 效果理想,能够维持患儿营养,促进机体发育,值得推广使用。

  • 肠内喂养温度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姚平波;赵红;戴利;张平

    目的 探讨肠内喂养温度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肠内喂养温度组(10 ℃、24 ℃、32 ℃、40 ℃组),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肠黏膜形态行Chiu评分;采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RT-PCR测定TNF-α mRNA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的改变,TUNEL法测定肠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Chiu评分、MDA含量、凋亡指数、TNF-α mRNA表达及SOD活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组Chiu评分、MDA含量、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SOD活力高于其他各组;而40 ℃组Chiu评分、MDA含量、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SOD活力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降低肠内喂养温度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低温抗氧化及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凋亡有关.

  • 肠外营养联合不同肠内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孙恩萍;尹育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不同肠内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8例早产儿,在肠外营养的基础之上,第1、2天以5 ml/(kg·d)的量进行喂养,第3天以15 ml/(kg·d)的量进行喂养,至72 h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以30 ml/(kg·d)的首量逐日递增,对照组以20 ml/(kg·d)的首量逐日递增,直至达完全喂养量150 ml/(mg·d),定期测量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重,矫正胎龄达40周时行神经行为(NBSA)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出生30 d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行为能力及一般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30 ml/(kg·d)的肠内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吉山宝;陈桃英;贲晓明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且需要辅助通气和静脉营养的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病床号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和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组:在静脉营养的同时从生后第3天开始经鼻饲管给予早产儿配方乳0.5~1 mL·h~(-1),直至辅助通气结束;对照组:仅予静脉营养直至辅助通气结束.监测生后6周内的能量摄入、生长状况、脓毒症(血培养阳性)发生率、肝功能、喂养耐受情况、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18例,对照组22例进入分析.早期微量喂养组入组时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内总能量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差异为261.1 kJ·kg~(-1),P=0.03.②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时点体重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为120 g,P=0.02;头围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差异为0.6 cm,P=0.04;中臂围两组差异为0.30 cm,P=0.48;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两组差异为0.22 mm,P=0.51.③两组生后6周内肝功能指标与黄疸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6周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④早期微量喂养组需要静脉营养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⑤早期微量喂养组需氧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2;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3.⑥两组生后6周内各种喂养相关并发症(腹胀、呕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状况.

  • 肠外营养联合不同添加量肠内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薛红

    近年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随着新生儿科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上升,新生儿存活的胎龄和体质量相应减小[1].早产儿受早产和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出生后更易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状态,其近期体格发育和远期预后等均与出生后的营养支持密切相关[2].因此,寻求适合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营养支持和降低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当下新生儿科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给予肠外营养的同时,联合不同肠内喂养添加量,比较其对早产儿体格、神经发育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颅脑创伤患者早期鼻肠管与鼻胃管肠内喂养的效果比较

    作者:赵宁珍

    颅脑创伤特别是重型颅脑创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包括氧耗量增加、静息能量消耗增加、高糖血症伴随着糖原异生、糖耐量下降、蛋白质分解利用及尿氮增加、低蛋白血症、脂肪动员和氧化增加.

  • 早期肠内喂养在腹部创伤所致的胃肠道破裂术后的应用

    作者:蔡斌;张竝;俞勇;陈云;叶翔

    腹部创伤所致的胃肠道破裂通常需要剖腹手术处理,术后早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障碍,同时为了避免进食对胃肠道吻合口或修补口的影响,以往多主张予以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然而随着临床上对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TPN带来的导管并发症,以及肠道旷置可能会加重肠黏膜屏障损伤,使肠道毒素和细菌移位,引起机体高代谢和高分解反应,甚至导致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早期肠内喂养(EEF)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不仅安全、可行,且有较多优势.现就我们近年在腹部创伤所致的胃肠道破裂患者术后应用EEF的情况报道如下.

  • 瑞高改善COPD患者蛋白质代谢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志明;刘建南;柯瑟章

    目的 比较COPD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喂养瑞高肠内营养剂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30例COPD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瑞高组(R组)饲以瑞高肠内营养剂,混合奶组(N组)饲以我院营养室自配的混合奶.于上机后24小时内进行全肠内营养支持,共10天.在上机后1、4、7、10天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胰岛素、前列腺素E2及尿总氮).结果 R组病人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胰岛素明显高于N组,尿总氮及血清前列腺素E2明显低于N组.结论 瑞高肠内营养剂较我院营养室自配混合奶能更有效地减轻COPD机械通气后机体蛋白质分解,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从而改善COPD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状况.

  • 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悦;袁福宁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NICU收治的101例VLBWI随机分成早期微量喂养组(生后24 h开奶)和对照组(生后96 h开奶),监测两组在生后6周的总能量摄人、生长状况、需静脉营养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日、肝功能指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 生后6周早期微量喂养组总能量摄入、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总能量摄人相差10.5 kJ/(kg·d),平均体质量增长相差115 g,平均头围增长相差0.5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时间、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需氧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CRP阳性持续天数、脓毒血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指标、黄疸持续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VLBWI生后6周宫外生长发育.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