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孟兰

    目的 分析研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RA患者70例,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并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入选研究者的CRP、红细胞沉降率、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 RA活动组、非活动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ESR、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CRP、ESR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RA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 医院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钟国权;郑淑姝;温嘉琳;叶杰英;梁金水;周秀琴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Ig、补体和CRP的含量.结果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A、IgG、IgM、C3、C4和 CRP水平分别为(1.90±0.97)g/L、(13.33±4.61)g/L、(1.75±0.69)g/L、(1.12±0.39)g/L、(0.26±0.14)g/L、(83.9±55.4)mg/L,与正常对照相比,除IgG、C3降低外,其他明显增高(P均<0.01).IgG 的下降与IgA、IgM、CRP呈负相关(P<0.05),与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IgG、C3含量增高,其余指标均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gG水平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 干燥综合征重叠多发性肌炎一例

    作者:刘凤;任立敏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多关节肿痛10余年,加重伴近端肌无力、口眼干1年”于2011年11月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无诱因间断出现双膝、双肩、双腕关节肿痛,晨僵约1 h,自行“放血”疗法后关节症状完全好转。4年前多关节肿痛反复,拟诊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甲氨蝶呤5 mg/周及消炎镇痛药物,症状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双膝、踝及腕关节肿痛,伴四肢近端肌无力,以下肢为著,表现为双肩上举费力,行走及蹲起困难,需旁人协助,当时给予封闭治疗,关节肿痛减轻,同期渐出现口干、眼干及多个牙齿小片状脱落,未重视。6个月前因四肢近端肌无力进一步加重,于当地医院住院,查ANA+,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白蛋白低,肌酸激酶升高,诊断“多发性肌炎?”,应用激素治疗后肌无力及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个月前自行停用激素后再次出现肌无力明显加重,伴口干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发病以来无反复腮腺肿大,无皮疹,无脱发,无口腔溃疡,无光过敏,无雷诺现象,无胸闷气短。精神、食欲及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近1年体重下降10 kg。既往有左肾结石病史3年;2年前当地医院发现右肾萎缩;半年前无诱因出现“脑出血”,曾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好。

  • 免疫散射比浊法检出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gA后带现象分析

    作者:李妹;苏薇;高学慧;邱玲

    测定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其缺陷是若标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过高,易因抗原过量而导致假性低值(后带现象).倘若出现此种情况,而检测者未发现,则会发出错误报告,从而延误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

  • 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及其亚类的含量变化

    作者:叶长宁;郭晋蓉;张丁丁;李良忠;杨洋;陈昌辉

    免疫球蛋白(IgG)是体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体液免疫分子,包括4个亚类,各个亚类的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1].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gG亚类含量变化及其与感染控制的关系,作者对56例2型糖尿病急性肺部感染(DM-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乳头、乳晕瘢痕疙瘩伴蹼颈一例

    作者:亓发芝;顾建英

    1 病例介绍女,24岁,未婚.1997年以身体多发性瘢痕10余年就诊,出生后发现颈部扁短,蹼状畸形,智力发育正常.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乳房下皱襞处开始瘢痕增生,形成瘢痕疙瘩,其后左侧乳头、乳晕、左乳房下皱襞、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部位相继发生瘢痕疙瘩,范围逐渐扩大,伴有痒、痛.月经周期不规则,26~90d不等.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血压正常,无衰老面容,毛发正常,皮肤弹性质地良好,油脂分泌旺盛.乳房发育良好,阴毛分布正常.左侧乳头、乳晕、左侧肋弓部、右侧乳房下皱襞、左上肢三角肌外侧瘢痕疙瘩,充血发红,质硬,周围有细小血管扩张,中间部萎缩不明显,左侧乳头乳晕瘢痕化形态消失.两侧耳后到颈部对称性蹼颈,表面有毛发生长(图1~3).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正常,血清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水平正常,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500U.雌、孕激素水平正常,未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临床诊断:①多发性瘢痕疙瘩;②蹼颈.

  •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B因子水平在急性与迁延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比较

    作者:刘娃莎;廖琼;谈柏浓

    本研究检测急性和迁延性支气管炎患儿血IgG、IgA、IgM、C3、C4和B因子(BF)的水平,探讨它们对支气管炎患儿病程的影响。  对象  1998年1~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迁延性支气管炎患儿24例,入院时起病超过1个月,病程在1~3个月内,男16例,女18例。对照组:同一时期住院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4例,入院时起病在10 d之内,病程在1个月内,男14例,女10例,两组病例年龄构成相同。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次日晨抽取静脉血2 ml,检验科专人操作,采用英国Raddox试剂、Hitachi717oa生化分析仪,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A、IgM、C3、C4、BF的血清浓度,所得数据输入casiofx-570A计算器,得出结果。  结果  两组血清IgG、IgA、IgM、C3、C4和BF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表1);两组低抗体、补体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表2)。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异常的探讨

    作者:闫先侠;牛爱军;赵玉华

    为探讨体液免疫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补体(C)第3成份、C4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对象和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999~2000年的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均排除免疫性疾病及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为观察抗精神病药对患者Ig及C含量影响,我们将54例患者分为2组:(1)未治疗组:25例,为首次来我院就诊患者,经询问病史未经过任何抗精神病药治疗;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31±9)岁;病程(2±1)年.(2)治疗组:30例,为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患者,治疗时间均在半年以上;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10)岁;病程(6±4)年.对照组30名,均为济南军区总医院2000年3~4月的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6±10)岁.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仪器为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产Array 360特种蛋白检测仪,试剂均为美国原装试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 IgG4相关性眼眶炎性假瘤一例

    作者:李静;葛心;马建民

    患者女性,42岁。因“双眼睑肿胀3年”于2012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患者主诉:3年前偶然触及左眼上睑肿物,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过敏”,具体治疗方式不详,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年前患者发现右眼上睑也可触及肿物,当地医院仍以“过敏”进行治疗,效果不佳。近来肿物逐渐增大,故来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眼位正,眼球运动尚可。双眼上睑明显肿胀,双眼泪腺区可触及肿物,边界尚清,质地较韧,活动度欠佳,无压痛。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眶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双侧泪腺体积明显增大并向前下方移位,呈等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双眼球及眼眶其余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果提示患者眼部炎性病变可能性大。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IgG)浓度为256 mg/dL(正常值为4~87 mg/dL)。胸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及上腹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均未见异常。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于2012年10月在全麻下行“双眼泪腺区肿物切除术”,取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回报:双眼泪腺区病变组织内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小血管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亦可见少量萎缩的泪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为炎性假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患者左眼CD3部分(+),CD20部分(+), IgG含量70~190个/高倍视野, IgG4含量90~180个/高倍视野;右眼 CD20(+), CD79a(+),CD43(+),CD3散在(+),CD38少数(+),CD34小血管(+),CD68少部分散在(+),B淋巴细胞瘤-2基因生发中心(-),Ki-67生发中心(+),IgG部分散在(+),IgG4部分散在(+)。术后切口愈合良好,7 d后拆线出院。出院后给予患者甲泼尼龙片24 mg,嘱患者晨起顿服,并根据自身状况逐渐减量直至停药。随访患者至今未见复发,半年后复查血清IgG4浓度已降至正常水平。

  • 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作者:梁芝国;潘国忠;罗维肖;黄志诚

    1999年6月~2001年6月,我们检测了反应性精神障碍21例的免疫球蛋白值,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前者血清IgG及IgM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 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作者:舒琳琳;詹洁瑜;宁岑;陈晓阳

    目的 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ABO溶血病患儿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11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 d IgG、IgM(13.26±3.41)、(0.30±0.19)g/L与参照组(8.94±1.58)、(0.42±0.20)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IgA(0.20±0.14)g/L与参照组(0.37±0.19)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BO溶血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勇进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从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6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划分为一般组、重症组,并选取同期健康献血的4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根据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一般组、重症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般组、重症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有效控制病情,重型组、一般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直接反应患者的肝功能,为之后乙肝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胡蝶;刘艳杰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情况.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确诊的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7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45名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以免疫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在IgG﹑IgM﹑IgA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中IgG﹑IgM及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小儿.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免疫蛋白中IgG(9.12±1.48)g/L﹑IgM(0.76±0.41)g/L﹑IgA(1.03±0.19)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急性期IgG﹑IgM﹑IgA水平略低于恢复期(P<0.05).②观察组患者各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期CD8+(34.27±3.48)%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急性期CD3+(59.56±7.34)%﹑CD4+(40.38±7.23)%﹑CD4+/CD8+(1.14±0.53)%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变化,MP与机体免疫反应存在相关,可据此做出相对应的MP诊治方案.

  • 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王超;高志红;贾红玲

    目的通过对不同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肝病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18例,肝硬化22例,肝癌16例,取外周血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应用散射比浊法,T淋巴细胞亚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肝硬化组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P<0.05),肝癌组免疫球蛋白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CD4下降(P<0.05),CD8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3略有下降.结论肝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免疫功能对追踪此类肝病演变及通过纠正免疫紊乱指导肝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周锦成

    目的 本次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价值,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情况分为A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B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每组30例;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群,作为C组,对三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A组和B组,以及B组和C组之间的检测结果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积极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确定治疗的方法 ,以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 慢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松艳;杜丽伟

    目的:探讨慢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之间收治的60例慢乙肝肝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SHB),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同时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患者病情变化与其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P<0.05),且三组观察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是慢乙肝肝衰竭患者为常用的一种诊断和检查指标,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周琴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并总结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诊治慢性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重型为实验组,38例非重型为观察组,3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3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较对照组,实验组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胆红素含量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胆红素含量较观察组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在慢性乙肝病诊断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务必给予重视。

  •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祖颖

    目的 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观察组IgG、IgA、IgM分别为(19.8±3.4)、(2.7±0.5)、(2.9±0.6)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0±3.1)、(1.9±0.3)、(1.6±0.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PTA分别为(298.4±157.6)μmol/L、(28.3±2.6)%,与对照组的(90.6±157.6)μmol/L、(55.6±2.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反映出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军华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11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个指标水平的大小。结果在手足口病早期,研究组M型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A型免疫球蛋白及G型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指标与对照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对临床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娇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0例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依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 分为阴性组(854例)、低滴度组(231例)和高滴度组(115例),并选取1200例无呼吸道感染的非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的总IgE阳性率分别为41.10%、60.61%、76.52% 均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IgE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81.30±21.45)、(124.78±18.89)、(258.23±22.1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38±7.5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总IgE水平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11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