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疗效观察

    作者:葛怡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危重症患者的应用策略和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胃造瘘术的危重症患者66例,其中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32例,作为研究组,传统胃造瘘术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管饲起始时间、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指标改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患者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下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完成.②研究组手术时间、管饲起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手术1个月后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较手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操作时间短,管饲起始时间快,可在胃镜室局部麻醉下完成,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与传统胃造痿术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臂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全军;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耿翔;孟艳莉;李亚楠

    经皮胃造瘘术可为吞咽困难患者提供充足的肠内营养,其可以在内镜下、X线及CT引导下进行[1-3]。但是,对于病变段严重狭窄的食管癌患者内镜不能通过狭窄段,内镜下经皮胃造瘘难以进行;X线引导仅可获得二维DSA图像,难以判断穿刺针和胃腔的相对位置,对于左肝大或胃腔小的患者不宜进行;CT引导不能实时监视穿刺针的位置,不能动态观察胃腔情况,容易出现穿刺针退出胃腔及胃腔充盈不佳等情况。C臂CT是将DSA X线管旋转两次后获得的三维DSA图像快速重建成轴面模拟CT图像,为平板DSA血管造影系统的一个新功能,已用于多种非血管介入治疗中[4]。笔者对13例病变段严重狭窄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在C臂CT引导下实施了经皮胃造瘘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观察

    作者:邹梅;黄领;滕晓

    目的 总结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患者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积极处理,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士全面掌握此方法的整个流程,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肌萎缩侧索硬化吞咽障碍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作者:莫慧琴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1],是人工胃肠营养新方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腔直接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的大优点是有食物通过肠道,有助于改善门静脉系统循环,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2].我科为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并吞咽障碍的患者行PEG,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PEG(PEG/J)联合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刘鸿章;康明;段文都

    目的 探讨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J)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PTC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EG/J进行治疗,比较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J联合PTCD可有效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宝权;姜野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FG)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0例不同程度吞咽困难患者,均进行PFG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FG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32 min,术后1例出现腹痛症状,经止痛治疗后消失.1例术后1周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局部换药和理疗痊愈.10例患者胃造瘘术后经饲管均给予肠内营养,一般情况均有好转.9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体重增加3.5~11.0 kg,平均4.8 kg,另1例体重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8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顺利经胃造瘘饲管给予营养液,未见相关并发症.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4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12.5个月,另1例失访.结论 经皮胃造瘘术具有安全、快捷、经济等优点,是建立长期肠内营养的理想途径.

  •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在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韩益平

    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的传统治疗方法需开腹行胃肠吻合术解决饮食问题,手术风险大,创伤大,有吻合口漏风险,术后3~5 d才能进行肠内营养.内镜引导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scopic gastrostomy,PEG)与内镜引导空肠置管术(percutaneous endscopic jejunostomy,PEJ)操作简单,仅需局麻、安全、创伤小、恢复肠内营养快[1,2].2003年3月-2006年5月,我院将PEG与PEJ联合应用更具实用性,通过加强护理,减少了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

    作者:姚全军;胡鸿涛;黎海亮;郭晨阳;赵妍;耿翔;李亚楠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使用简易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伴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观察术中、术后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1、3 d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以上,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渗液,给予更换16 F胃造瘘管后渗液消失,1例患者出现胃造瘘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感染痊愈.另1例患者2个月后出现胃造瘘管脱出,给予更换胃造瘘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不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呼吸功能,而且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在内镜或影像引导下建立微创介入途径实现肠内营养

    作者:李烽;程英升

    对不能经口进食维持营养的患者,过去一直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胃造瘘置管,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以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经皮影像引导等方法,不管是经内镜还是经影像进行胃造瘘置管都优于外科手术置管,这些操作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在一定的临床条件下.经内镜或是经影像方法引导都是可行的.本文对经内镜和经皮影像下胃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及两者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二例

    作者:郑亮;丁然;柯建利;金海燕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即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PEJ)是一项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及小肠造瘘新技术,国内开展较少,以下介绍我院近期做的2例PEJ.

  •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临床应用

    作者:许乐;崔桂兰;罗庆峰;王秀娣;石蕾

    传统的胃造瘘术需要麻醉及开腹放置胃造瘘管,既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风险.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只需局部麻醉、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在体质差、营养情况差、危重患者进行该项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志强;陈孝;付永和;周庆;张钰;王鸣;张子其

    内镜辅助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鼻饲患者的胃造瘘胃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置入.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患者因腹壁过厚、胃腔体表投影无法显现或位置变异等原因导致PEG失败.此外,PEG所致的胃-结肠瘘、实质性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也时有报道[1].为进一步提高PEG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传统PEG操作技术改进为超声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EUS-PEG),克服了上述困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品管圈在提高经皮胃造瘘术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居家照顾者护理水平中的应用

    作者:王菲;董毓敏;徐珊珊;贾园园;刘婷;丁小玲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经皮胃造瘘术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居家照顾者护理水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分析居家照顾者未掌握经皮胃造瘘术相关护理知识的原因,并拟定相应对策后积极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经皮胃造瘘术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居家照顾者的相关护理知识知晓率.结果:实施后居家照顾者管饲知识知晓率、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意外处置知识知晓率与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改善后目标达成率为108%,圈员的圈能力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后,居家照顾者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护理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圈员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

  •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 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莹;彭芳;胡桂荣;杨慧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护模式在 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行 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研究组采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于出院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中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食管烧伤后癌变1例

    作者:李永锋;王军业;郑斌;胡祎;杨弘;罗孔嘉;文静;张兴;傅剑华

    患者,男,37岁,因食管烧伤后30余年,吞咽困难3个月于2008年3月入院.患者33年前因误吞烧碱致食管烧伤后狭窄,行"经皮胃造瘘术"5年,间中行"食管扩张术",近30年进食尚可.2007年4月出现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不适,至当地检查食管吞钡:"食管胸段狭窄并假憩室形成,考虑食管烧伤后改变."予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

  • CT 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魏林;黄涛;刘富民;袁生武;孟志霞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5~2014-01在该院实施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适应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皆成功实施胃造瘘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 瘫痪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经皮胃造瘘术后的护理

    作者:闭献梅;崔革兰

    瘫痪并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国内高达56.9%[1],与国外报道的51%~73%基本一致[2].该类患者常规经鼻饲管进食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出血,甚至食管炎或肺部感染.自1980年Gauderer和Ponsky首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以来,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因吞咽困难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老年患者 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莉;甘甜;林艳;李斐;张冬琼;邓敏;黄嫣然;廖晓敏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无法自主进食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经鼻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老年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施以营养支持,患者体重指数明显提升,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提高.

  • 超细胃镜行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贵莲;许哲;廖真防

    目的 探讨超细胃镜行经皮胃造瘘术(PEG)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例应用超细胃镜行胃造瘘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操作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的护理是胃造瘘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惬;赵锐;周凌霄;包郁

    目的:探讨对需长期肠内营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对36例经口进食困难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典的经腹壁拉出法行PEG.结果:36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PEG,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PEG操作时间平均10 min±3 min.术后造瘘管松动脱落发生率2.8%(1/36),经重新安置造瘘管并行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后未再脱落.造瘘口感染、渗液发生率为5.6%(2/36),经抗感染治疗及造瘘口换药后痊愈.结论:PEG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于多种原因不能经口进食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