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束化策略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围术期护理中 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丹露

    目的:分析集束化策略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50例实验组(予以集束化策略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DS评分(18.21±3.94)分、SAS(19.32±1.50)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P<0.05).结论:将集束化策略应用于PEG患者中,可取得显著地护理效果,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 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解剖学优势

    作者:李纯志;刘伟;赵宏;方煜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再手术解剖学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严格按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25例。根据患者住院 ID号尾数的奇偶分为2组:微创组13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微创髓核摘除术;开放组12例,行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以及采用 ODI 和VAS 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1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2.3±1.1)h,长于开放组的(1.9±0.8)h,术中出血量微创组(40±15)mL 也少于开放组的(340±15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332,5.466, P 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微创组1例随访仅6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开放组临床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的 ODI 和 V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2组内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 ODI、VAS 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采用的是侧后入路,与首次手术时后路术式非同一解剖入路,针对来自神经根腹侧的复发致压突出物,无需牵开神经根硬膜囊即可摘除突出物。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小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

  •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胡炜;阚顺利;曹泽岗;张学利;朱如森;徐天同;乔攀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MSLD)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三种微创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接受MSLD、PETD或PEID治疗的22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MSLD组85例、PETD组65例和PEID组77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例数,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的腿痛VAS、ODI、生活质量状况(SF-36)评分、肌酸激酶水平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PETD组和PEID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MS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术前、术后1、6和12个月MSLD组VAS分别为(7. 0 ± 1. 8)、(2. 4 ± 1. 5)、 (2. 3 ± 1. 1)和(1. 6 ± 0. 7),ODI 为33. 6% ± 7. 9% 、11. 3% ± 2. 6% 、7. 0% ± 2. 5%和4. 8% ± 2. 4% ,SF-36 评分为( 47. 6 ± 19. 5)、(50. 2 ± 19. 8)、(51. 3 ± 20. 2)和(54. 3 ± 19. 4)分;PETD 组VAS分别为(7. 2 ± 2. 2)、(2. 2 ± 1. 3)、(2. 1 ± 1. 3)和(1. 5 ± 0. 5)分,ODI为32. 3% ± 8. 6% 、10. 8% ± 3. 6% 、6. 6% ± 2. 6%和4. 7% ± 3. 5% ,SF-36 评分为(48. 4 ± 20. 0)、(51. 3 ± 20. 2)、(51. 3 ± 21. 9)和(53. 4 ± 18. 6)分;PEID组VAS分别为(6. 9 ± 1. 7)、( 2. 0 ± 1. 4)、(2. 0 ± 1. 4)和(1. 5 ± 0. 9)分,ODI为32. 6% ± 9. 7% 、10. 6% ± 2. 7% 、6. 2% ± 1. 9%和4. 7% ± 2. 8% , SF-36评分(47. 4 ± 18. 24)、(52. 4 ± 22. 91)、(52. 2 ± 19. 9)和(54. 0 ± 20. 9)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VAS、ODI及SF-36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24和48 h,不同时间点的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SLD组术后复发2 例,PETD组6 例,PEID组8例,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51, P<0. 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MSLD组优65例、良8例、中7例、差5例,PETD组优50例、良6例、中6例、差3例,PEID组优58例、良8例、中7例、差4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442, P>0. 05).结论 三种微创术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均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三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外科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为恰当的术式,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病人的手术后护理

    作者:柏屏;彭南海;邹志英

    报告了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病人的手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4~6h后开始持续输注营养液,视病人耐受情况逐渐加量;做好造口周围皮肤及管道护理,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保证管道畅通;注意观察护理并发症,如PEG管脱落、堵塞、管周渗漏、胃造口不愈等;在出院前教会病人熟练掌握PEG护理,出院后定时给予家庭护理.本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PEG管断裂脱落2例,堵管2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 后路经皮内镜下与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方国芳;罗德民;雷高;潘亚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MED)与经皮内镜(PLED)经后路切除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优缺点,找到两种手术的佳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从中随机挑选80例,分为两组,即MED与PLED组.结果 两组获随访6-12个月,术后6个月MED组、PLED组ODI改善率比较(95.2%、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AS改善率(75%、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0、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其康复时间相对较长;PLED手术时间长、康复快,但复发率稍高.

  • 经皮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的比较

    作者:曾祥超;黄鹏;张西峰;陈锦旭;李宁;黄良诚;车路阳;王岩

    目的 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通过VAS、ODI评分及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通过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术后[(2.30±1.12)分和(0.93±1.07)分vs (2.63±1.32)分和(1.43±1.78)分、(16.88 ±6.40)分和(17.33±6.31)分vs(18.33±12.24)分和(16.03±12.91)分]VAS、ODI评分较术前[(8.40±1.43)分vs(7.43±1.76)分、(59.13±11.62)分vs (51.53±10.81)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组的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41.80±14.71)分vs(33.20 ±9.48)分,P< 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者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结论 术后3个月随访时,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组,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 经皮内镜胃造口术在头颈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

  • 经皮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作者:陈治权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76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证编号奇偶数分为2组,经椎间孔入路组40例,经椎板间入路组36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耐受度、改变术式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椎间孔入路组11例改为椎板间入路(27.5%),椎板间入路组手术顺利结束.椎板间入路组较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5.7 min.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15.6个月.术后椎间孔入路组2例出现根性痛觉过敏,经积极治疗3个月后缓解(并发症发生率5%).两组均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两组(不计椎间孔入路组改变术式者11例)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acNab标准评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优良率87.7%.结论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个体化手术方式.

  • 介入下胃造瘘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赛博

    在治疗一些严重疾病困扰的患者时,常常需要用到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胃造瘘术是目前肠内营养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常见的介入下胃造瘘术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影像下胃造瘘.PEG法又衍生出三种:Pull法、Push法和Introducer法.这些介入下胃造瘘术的新方法,由于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少严重并发症等特点,大大优于外科手术途径,已经逐渐成为肠内营养支持的趋势,值得在国内临床应用上普及和推广.

  • 经皮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杨晋才;海涌;丁一;尹鹏;张耀申;刘畅;张黎明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PE-TLIF)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北京朝阳医院骨科采用PE-TLIF手术治疗7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43~77岁,平均(57 ±13)岁.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7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3.3个月(6~21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28 ± 0.48)分、(1.57 ±0.53)分和(0.42 ±0.53)分、(0.14 ±0.37)分,均较术前[分别为(7.42 ±0.78)分、(6.14 ±1.77)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18、6.672、18.520、7.937,均P<0.05).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亦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4%±10%和15%±9%,t=12.551,P<0.05).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在术后即刻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其余6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神经根损伤甚至下肢瘫痪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方法和术后护理要点分析

    作者:曾巧莹;张春燕;陈佳铭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方法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接诊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1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造瘘方法与术后护理要点,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相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重视术后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减轻负面情绪,值得借鉴。

  • 经皮内镜胃-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作者:徐菊玲

    经皮内镜胃/空肠造口术(PEG/PEJ)自1980年应用于临床,主要替代手术胃、空肠造口,为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目前PEG在美国临床应用广泛,而我国多数医院尚未推广.PEG放置操作简便,便于护理,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4例PEG病人的手术后护理.旨在减少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作者:杨利

    目的:对经皮椎间盘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 ,以SF -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 PF、B、RP、GH、VT 、RE 及MH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SF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才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应用于胃癌患者术后产生胃排空障碍现象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3例胃癌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的情况下均采用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予以胃减压以及肠内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23±4.41)min ,且未发现与导管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预后较好;术后第2d对所有患者采用空肠营养管予以营养支持,平均(7.28±1.58)d后完全脱离肠外营养;术后胃动力夹闭胃引流管平均时间为(19.37±7.71)d ,留置时间平均为(35.73±11.72) d,所有患者在拔管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营养汲取状况与术前相比较好,改善情况理想。结论: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应用于胃癌术后排空障碍的临床治疗当中,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胃减压以及营养支持效果,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52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贺婷

    目的:探讨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发生切口感染1例,PEG管断裂脱落、堵塞4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规范、评估有预见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患者的手术后护理

    作者:范桂娣

    目的 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的优点及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09年3月35例患者行PEG胃肠营养.结果 35例均一次置管成功,营养状况均得到改善,带管时间平均约6个月,1例出现造瘘口皮肤感染,换药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后恢复正常输注.结论 PEG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肠内营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术后严格的护理是预防和有效治疗PEG并发症的关键.

  • 复杂经皮内镜胃造瘘的临床应用

    作者:司新敏;曹斌;李学良;蒋建霞;张道权;张国新;倪金良

    经皮内镜胃造瘘(PEG)自1979年诞生以来,早已发展0为成熟的内镜技术.PEG以其微创、快速,为临床众多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他疾病导致吞咽困难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建立肠内营养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受到全球公认,得到广泛应用.近10年来,国内内镜学界及普外科学者对上述患者行PEG更优于腹腔镜胃造瘘也日益认同,PEG也得到极大的发展[1-3].然而,仍然有较多合并上消化道异常的患者有建立肠内营养的需求,而传统的PEG无法实现,需要开腹或者腹腔镜下行胃造瘘.随着消化内镜及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既往被认为是PEG禁忌或无法实现的病例通过综合内镜及介入操作技术的运用,PEG的临床操作得以实现,为部分疑难危重患者带来福音,减轻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 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

    作者:刘国辉;秦海秋;康新;陈功;李国立

    放射性肠炎是指因盆腔、腹腔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直肠放射损伤.当放射总量超过50 Gy时,肠管放射性损伤发生概率增加[1].目前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采用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 jejunostomy,PEG-J)置管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al,EN)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30例,归纳总结如下,并探讨PEG-J置管行EN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及可行性.

  •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二例

    作者:郑亮;丁然;柯建利;金海燕

    经皮胃造瘘术插入小肠营养管,即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PEJ)是一项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及小肠造瘘新技术,国内开展较少,以下介绍我院近期做的2例PEJ.

  • 内镜介入肠内营养管置入术临床应用

    作者:施宏;陈素玉;谢玲娟;刘莲卿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要求,短时或长期内患者不能主动进食或不宜经口饮食时,内镜下鼻胃肠管置入术(endoscopic nasogastric tube,ENGT/endoscopic nasoenteral tube,ENET)和经皮内镜胃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可有效地避免胃肠外营养的缺点.我们回顾了87例肠内营养管置入患者情况,对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并发症、营养管和营养剂的选择探讨如下.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