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并粒细胞缺乏症

    作者:王淑玉;赵丽

    目的 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 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XLA并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为3.5岁男性患儿,因咳嗽9d、发热6d入院.于出生后6个月开始反复发热,先后诊断为扁桃体脓肿、支气管炎、重症肺炎、脓毒血症、化脓性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手足口病等,多次查血常规示粒细胞明显降低.本次人院经免疫球蛋白及T、B细胞亚群检查,确诊为XLA并粒细胞缺乏症,予人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XLA发病率低,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并治疗.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叶惠;刘永华;曲志刚;刘淑萍;周晔敏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68例进行血清PCT检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血培养阴性组、G+菌感染组及G-菌感染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G-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细菌感染中,血清PCT可作为判断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临床依据.

  •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兰;欧阳净;杨佳丹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经验性治疗中的作用.通过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案例分析,讨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经验性治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应给予经验性的抗菌药物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同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 头孢曲松钠致粒细胞缺乏1例

    作者:吴寿福;邱伟伟;胡济淼

    患者,女,80岁.因“发热、气促1周”于2017年2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老年心瓣膜退行性变.入院体检:T38.6℃,P 79次/分,R 21次/分,BP 166/68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HR 79次/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查血常规:WBC7.94×109/L,中性细胞比率(N)0.698,淋巴细胞比率(L)0.302,嗜酸性细胞缺失0,中性粒细胞计数7.21×109/L,Hb98 g/L,血小板121×109/L.

  •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1例

    作者:朱艳春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均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有发生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根据药品处方资料和相关指南的数据,0.3%~0.6%的使用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 ×109/L),严重者可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数<2×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后者若不及时抢救处理,会发生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和药学监护,提高对粒细胞缺乏严重性的认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

  • 层流床在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莲;彭慧敏;李霞

    针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易合并感染这一难题,我院血液科近3年对这部分患者全部使用层流床,让患者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独立的层流床单元内接受治疗、休养,大大降低了患者合并感染的概率,很好地预防了因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给患者增加痛苦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死亡.

  • 绒癌肝转移合并粒细胞减少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单淑芝;石彬

    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一般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绒癌是一种继发于正常妊娠或异常妊娠之后的滋养细胞肿瘤,其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临床肝转移少见,绒癌肝转移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作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并做文献复习.

  • 柳氮磺胺吡啶致粒细胞缺乏症并继发伤寒感染1例

    作者:苏永臣;赵东强

    患者,女性,38岁。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4个月,高热12 d入院。患者4个月前精神紧张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6~8次/d,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无发热及恶心、呕吐,发病后未治疗。1个月前在其他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0.7×109/L,中性粒细胞0.89,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307×109/L;便常规:脓细胞满视野,潜血(+++)。结肠镜检查示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多发、不规则形溃疡,并有较多脓性分泌物附着。结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黏膜慢性炎症。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salicylazosulphapyridine salazosulfapyridine,SASP)口服,1.5g/次,3次/d,治疗1周后,腹痛、腹泻明显减轻,排便约2次/d,并转为黄色稀便。服药约3周后开始出现发热,呈稽留热,体温波动在38.0~39.5℃,伴有恶心、腹胀及食欲不振。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0次/min,血压90/60 mmHg;意识淡漠,反应迟钝,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皮疹,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节律整齐;腹部柔软,全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于肋下3 cm、剑下6 cm可触及,质中等,脾于肋下3 cm可触及,肝区叩痛明显。多次查血常规:白细胞(0.4~0.5)×109/L,中性粒细胞0.08~0.10,血红蛋白70~77g/L,血小板(243~306)×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细菌培养阳性。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受抑,淋巴细胞增多。肥达反应:“O”抗原1:320;“H”抗原1:320。腹部超声及CT均示肝、脾增大,腹腔脏器未见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初发、中型)、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伤寒。嘱其停用SASP,给予左氧氟沙星0.2g、头孢曲收缩,血液黏滞,微血管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内耳微循环,易产生耳聋。而患者在发病后,由于突发的耳聋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患者内心恐惧,有部分患者不能充分认识病情,不能从社会角色进入患者角色,更担心疾病的预后不好,怕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从而导致负性情绪更为明显,情绪波动与器官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引起耳蜗处血管痉挛,耳蜗供血减少,影响常规治疗的效果。

  • 血仙康颗粒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申丽锋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应用血仙康颗粒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62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血仙康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及粒细胞计数、粒细胞恢复时间及抗感染时间以及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及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抗感染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时,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血仙康颗粒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作者:邬迎星;张健;姚洪森;贺南方;王明芹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患者的必要手段,但在化疗期间由于药物作用,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大部分经过5~11 d的粒细胞缺乏期[1],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易于出现感染、出血及消化道症状等诸多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情绪波动,焦虑恐惧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而危及生命,因而加强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非常必要.

  • 粒细胞缺乏症研究进展

    作者:刘英;梁秋娜;林英

    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危险性,临床上常出现高热、畏寒、咽痛、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以及由于继发感染而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黏膜和咽峡部溃疡、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粒缺发病急促,病死率很高,达60% ~ 80%[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药的开发,粒细胞缺乏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 应用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护理

    作者:张琳华;杜新杰;张瑞芳;曹志新

    他巴唑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称甲亢)的常用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搔痒、皮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为0.3%~0.6%[1],甲亢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对患者生命威胁性更大.近,笔者应用护理程序对1例应用他巴唑治疗甲亢致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 血液病化疗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葛岩;胡晓丽;郝东升;高凌霞;丁香梅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26例接受标准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结果226例患者中有18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为7.96%。粒细胞缺乏≥7d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2.75%。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0.00%。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的病死率为55.56%。粒细胞缺乏≥7d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达69.23%。并发真菌感染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死率为80.00%。14例粒细胞恢复正常者全部存活。加用激素治疗的患者,病死率14.29%。结论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粒细胞缺乏≥7d、真菌感染者预后差,粒细胞恢复正常者预后良好,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作者:尹兵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系由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18mg组成的复方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急性高热时紧急退热的解热镇痛药.该类药物毒性大,药品不良反应(ADR)多见且症状较严重.[1] 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粒细胞缺乏、紫癜、皮疹、荨麻疹、表皮松懈症等.

  • 46例甲亢并粒细胞减少回顾分析

    作者:王砚;薛元明

    Graves病(GD)本身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口服抗甲亢药物(ATD)治疗对血液系统均有影响,可产生粒细胞减少(即外周血粒细胞绝对数<2.0×109/L)或粒细胞缺乏(粒缺即外周血粒细胞绝对数<0.5×109/L).这给甲亢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探讨甲亢并粒细胞减少的诊治,现就我科1996年1月~2002年8月收住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 急性白血病合并深部霉菌感染14例分析及临床干预

    作者:李会兰;刘玉顺

    急性白血病(AL)患者由于治疗过程中接受大剂量、多疗程化疗而导致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障碍,加上广谱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极易并发霉菌感染,尤其是深部霉菌感染(DFI).文献报道目前白血病合并DFI的发生率为25%~50%,而其中致命性DFI占50%~90%[1],可见,DFI己成为AL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为此,对我院1997~2001年间收治的AL患者合并DFI共14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对策.

  • 急性粒细胞减少与缺乏症的首诊处理

    作者:杨俊超;盖自宽;王建英;李艳云

    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主因持续高热伴口腔溃疡10 d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患"牛皮癣"而口服"甲氨蝶呤、乙双吗啉",用药后皮损好转,10 d前未见任何诱因出现寒战、发烧,T 38 ℃以上,高达40 ℃左右,持续不退,3 d后出现口腔疼痛,就诊于某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安痛定、板蓝根"治疗,效果不好.高热仍持续不退、口腔疼痛加重不能进食,并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皮肤出现淤点、淤斑而急诊入院.查体:T 39.8 ℃,四肢、胸部皮肤见散在淤点、淤斑,暗红色,压之不褪色.

  • 30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倩;曹隽;肖仕珊;黄竹筠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5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检查结果、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构成以细菌为主.广谱抗感染治疗后,293例次感染均有效控制.结论 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应早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细菌及真菌药物对控制感染及降低与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均有明显效果.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分析

    作者:梁立新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 抗结核药物致白细胞减少68例分析

    作者:李华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抗结核治疗中发生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出现白细胞减少,经积极升白细胞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均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不少见,尤其以利福霉素类引起常见.抗结核治疗中应重视血常规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

383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