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磷酰胺在原发性IgA肾病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李灏;王伟铭

    原发性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据报道,我国 IgAN 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为45.3%~58.2%[1,2],IgAN患者的5年肾脏存活率为85.1%,10年为77.1%[3]。目前IgAN的病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尿,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病理上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局灶节段性和新月体性等,不同临床及病理表现的预后相差悬殊。目前虽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提示IgAN的发病可能有免疫异常参与其中。

  • Bartter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张雯;方鲁

    病例患者女性,35岁,因乏力3月余,尿检异常2月余入院.患者乏力3月伴反复化验尿蛋白+~++,血气分析pH 7.47,体重明显减轻,3月来体重减轻5.5公斤,无多饮、多尿、多食,无性格改变,无低热,无浮肿.为明确诊断而入我院.体检:Bp 12/8 kPa(90/ 60 mmHg),身高165 cm,体重51 kg,形体偏瘦,发育良好.颜面四肢无浮肿.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比重1.015,pH 9,蛋白(-).血钾2.17~2.60 mmol/L,血氯88.4 ~92.1 mmol/L.24 h尿钾30.94~74.24 mmol/L.血气分析:pH 7.462~7.4 91,血HCO 321.9~28.3 mmol/L,碱剩余-0.4~+5.3 mmol/L.尿浓缩试验:6时1.022,8时1. 022,9 时1.030,10时1.030.血醛固酮:卧位165.8 pg/ml(正常:普59~177 pg/ml、低98 ~366 p g/ml),立位246.1 pg/ml(正常:普65~ 296 pg/ml、低99~635 pg/ml).血浆肾素活性(PR A):卧位4.32 ng/ml(正常:0.42±0.37 ng/ml),立位5.36 ng/ml(正常:2. 97±1.02 ng/m l).血管紧张素Ⅱ(AT-Ⅱ):卧位158.9 pg/ml(正常:40.2±12 pg/ml),立位222 .9 pg/ml( 正常:85.3±30 pg/ml).尿微球蛋白:白蛋白34.08 μg/ml(正常:0.89~8.87 μg/ml).肾组织病理报告:肾组织内可见23个肾小球,呈局灶节段性轻度系膜细胞增生,PAS及PAM染色未见毛细血管壁增厚,其中9个肾小球可见血管极,所属球外细胞稍增多,PAS染色阳性颗粒数目未见明显增多,肾小管浊肿,个别小球管腔内有钙盐沉积,肾间质散在少量慢性炎细胞,肾血管未见明显病变.免疫萤光:1个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A±、IgG±、IgM+细颗粒状沉积.电镜:有的肾小球旁器体积较大,细胞数量增多,胞浆内可见内分泌颗粒及小空泡,肾小球囊腔内可见红细胞少许.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滑,未增厚.上皮细胞足突结构清晰,未见到电子密度物质(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结构清楚,胞浆内可见少数空泡.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合并先兆子痫性肾病1例

    作者:梁兰青;邹赛英;列才华;冯维;黄海;宋向荣

    病例患者女性,24岁,汉族,山东籍,农民.因"发现尿检异常8年,妊娠后血肌酐升高10 d"于2009年11月转诊我院.患者曾于2001年出现浮肿,尿检蛋白(+++),在当地医院诊断"肾病综合征",给予泼尼松15 mg、3/日治疗,1月后浮肿消退,尿蛋白转阴,泼尼松渐减量,约4个月后停用,此后未复诊.患者妊娠16周时常规产前检查:下肢浮肿,尿检蛋白(+++),血压130/85 mmHg,未治疗.

  • 大黄(庶虫)虫丸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继红;孙伟;周栋;高坤;何伟明;刘丽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DHZCP)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脏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1,TIMP-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HZCP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术+阿霉素尾静脉双次注射+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DHZCP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药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脏内TIMP-1 mRNA和PAI-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HZCP组TIMP-1/β-actin比值和PAI-1/β-actin比值下降,提示DHZCP可以下调大鼠肾脏组织中TIMP-1和PAI-1 mRNA的表达(P<0.05);贝那普利与DHZCP作用相似(P>0.05),可以下调TIMP-1/β-actin比值,但贝那普利组PAI-1/β-actin比值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ZCP可下调阿霉素所致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TIMP-1和PAI-1 mRNA的合成,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机制之一.

  • 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徐虹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又称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其定义根据我国儿科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标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当临床表现为SRNS,需及时行肾活检了解病理改变.据ISKDC报告[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SGS)是SRNS的主要病理类型,其次为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MPGN),而微小病变(MCNS)虽然绝大多数对激素敏感,但报道仍有7%~30%为 SRNS.我们的资料显示,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也有一定比例,合并IgM沉积的 MCNS者易表现为 SRNS.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姚天文;韩世盛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西医治疗主要包括ACEI/ARB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液净化,具有方法多样、疗程较长等特点;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多以补肾健脾为本,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以清热解毒、化痰利湿为辅,佐以搜剔通络等治法,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缩短西药的使用时间、降低临床复发率,还可以预防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在临床上得到了众多医家的不断尝试与深入推广.

  • 阿霉素诱导小鼠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亢亚琴;王彩丽;米焱;周丹丹

    目的 建立阿霉素诱导的局灶性节性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模型,观察氧化应激与凋亡相关的p38 MAPK信号通路在肾脏损伤中的表达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FSGS组(n=20)和对照组(n=20),FSGS组以0.01 mg/g体重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3、7、14、22、32 d检测小鼠尿蛋白/尿肌酐;于22 d和32 d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检测血、尿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水平以及肾脏组织的ROS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NF-κB、CD36、IL-13、BAX、Bcl-2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NF-κB、p-p38、p-ERK 1/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SGS组小鼠尿蛋白/尿肌酐比值随时间逐渐升高并在第22天到达高峰(P<0.05);FSGS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ROS、NO水平在22 d和32 d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32 d病理显示FSGS组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节段中度加重,足细胞增生明显,毛细血管袢受压狭窄;FSGS组肾脏组织中NF-κB、BAX、IL-13、CD36的mRNA水平随时间增强,第32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FSGS组NF-κB、p-p38MAPK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FSGS组p-ERK 1/2蛋白水平在22 d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32 d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霉素成功诱导小鼠FSGS,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激活p38,上调NF-κB,促进炎性因子产生,及凋亡相关通路活化有关.

  •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贺红光;叶琨;冯海云;熊礼佳;刘园园;韦俏宇;彭小梅;龚智峰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F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IMN ,将其分成不伴FSL组(FSL-组)、伴有早期局灶节段病变组(early focal segmental lesion,EFSL组)及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组(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差异. 结果 病理方面,FSGS组患者伴有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以及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较高,病理分期较晚,与FSL-组和EFS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方面,与FSL-组比较,EFSL组男性比例较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而FSGS组病程更长,血压、血肌酐水平较高(均P<0.05).3组间EFSL组缓解率较低,生存分析显示,FSGS组病变预后较差(FSGS组比FSL-组,P=0.005;FSGS组比EFSL组,P=0.008).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的三酰甘油水平(OR=1.519 ,P=0.017)、肾小球球性硬化(OR=1.073 ,P=0.041)及FSGS病变(OR=5.960 ,P=0.009 )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FSL有着不同于FSGS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伴FSGS病变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EFSL组缓解率低.

  •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一家系相关基因连锁分析

    作者:陈静;赵学智

    目的 对1个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家系的临床表型进行连锁分析,并对国内外已知的4个基因进行排除性定位.方法 调查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两点连锁分析方法,在已知的FFSGS遗传的相关基因WT1、TRPC6、CD2AP、NPHS2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9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该FFSGS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名家系成员中1例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4例尿检异常成员中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SGS;Ⅲ9和Ⅲ15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分别为10岁和13岁;第1和第Ⅱ代的患者均为25岁以后发病.用D1S196、D1S218、D1S238、11S935、D11S898、D11S908、D11S1986、D6S936、D6S1566等9个STR对该家系进行NPHS2、CD2AP、TRPC6和WT1基因的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大优势对数(LOD)值为0.32(D11S1986),不支持连锁.结论 该FFSGS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知基因NPHS2、WT1、TRPC6、CD2AP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ACTN4和SYNPO基因启动子的突变

    作者:戴胜川;王朝晖;潘晓霞;王伟铭;张文;任红;谢静远;朱斌;冯旗;陈楠

    目的 探讨散发性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中ACTN4和SYNPO基因肩动子区突变的致病作用.方法 盐析法提取82例FSGS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经引物设计及PCR扩增后测序.突变位点经转录因子结合模拟软件筛选,pGL3-Basic构建表达载体与pRL-SV40质粒瞬时共转染PC12细胞,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基因表达.检测患者父母头发DNA.免疫荧光检测患者肾组织α-actinin-4和synaptopodin蛋白表达.结果 3例ACTN4基因突变分别为1-34C>T、1-590delA和(1-1044delT)+(1-797T>C)+(1-769A>G).2例SYNPO基因突变分别为1-24G>A和1-851C>T.1例患者分别接受父母1-1044delT和1-797T>C变异.除1-1044delT组外,变异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比正常组有不同程度下降,与突变患者肾组织α-actinin-4和synaptopodin免疫荧光强度下降基本相符.结论 ACTN4和SYNPO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区的变异影响基因的转录,可能在散发性FSGS发病中起作用.

  • 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临床病理特点的比较

    作者:程虹;谌贻璞;张聪;方静;董鸿瑞;李文歌;邹万忠

    目的 比较两种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即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GM)及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OB-FSG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科1998年至2008年经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OB-GM的患者23例及OB-FSGS患者22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两组均为腹型肥胖患者,大部分为中年男性.两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腹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B-FSGS组的平均病程显著比OB-GM组长[(21.7±29.7)个月比(6.8±9.3)个月,P<0.05].(2)两组患者多数伴高血压和糖、脂、嘌呤代谢紊乱,呈现代谢综合征.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OB-GM组比较,OB-FSGS组尿蛋白量显著增加[(2.49±1.58)比(0.83±0.87)g/d,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38.67±7.00)比(44.05±3.55)g/L,P<0.01],Scr显著升高[(102.09±25.07)比(87.84±20.63)μmol/L,P<0.05)],Ccr显著降低[(95.78±37.83)比(128.72±31.20)ml/min,P<0.01],禁水12 h尿渗透浓度显著下降[(678.72±91.76)比(840.69±133.88)mmol/L,P<0.01].(4)两组患者肾小球直径均明显增大,两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病理表现的肥胖相关肾小球病,在病程、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和肾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 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病变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组织来源探讨

    作者:师素芳;王素霞;章友康;刘刚;邹万忠

    目的 探讨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病变(glomerular epithelial proliferative lesion,GEPL)的临床意义及其组织学来源.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本研究所接受治疗的特发性FSGS患者共74例,按照是否存在GEPL病变分为两组:GEPL组31例,非GEPL组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其活动性及慢性化病理改变进行半定量评估,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随访.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肾小球增生上皮细胞的细胞表型表达情况.结果 与非GEPL组相比,GEPL组的病程显著较短(P<0.05);肾病综合征(NS)患者比例显著较高(P<0.05);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比例显著较高(P<0.05);病理活动件评分显著较高(P<0.05);慢性化评分显著较低(P<0.05).29例随访患者中,GEPL组(16例)的肾脏存活率明显降低(P=0.049).COX回归分析发现GEPL和Scr水平是导致肾衰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4和1.00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小球增生上皮细胞WT-1及Pcx表达缺失;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Pax-2和CK-8表达阳性.结论 特发性FSGS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病变是急性期、活动性病变的病理表现,也可能为临床病情较重和肾脏存活预后不良的病理学指征.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缺乏足细胞表型,说明可能源于壁层上皮细胞,但不排除损伤的足细胞去分化、增生并表达壁层上皮细胞标记的可能.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病理诊断及分型

    作者:王素霞;邹万忠;王海燕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种临床和病理均具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特征,病理以局灶和节段分布的硬化性病变为主要变化.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FSGS两大类,继发性FSGS是指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明确的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局灶肾小球的节段硬化性病变,而原发性FSGS则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诸方面均具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 霉酚酸酯和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衍仕;梁显亮;陈成邦;邓云;黄德林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A组:激素联合间断性CTX冲击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26)个月.B组:激素联合MMF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4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相似,但B组绝大部分为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患者,B组患者病程明显较A组长.结果:CTX 组和MMF组治疗FSGS-N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MMF组无肝功能受累、性腺抑制副反应,感染率为10%.CTX组感染率为20%,肝功能受累为23.3%,骨髓抑制为10%,性腺抑制为10%.结论:CTX、MMF在治疗FXGS-NS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病程长、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副反应不能耐受及病情迁延者,经MMF治疗后达到与CTX组同样效果,而且副作用少,表明MMF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骁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例

    作者:徐应发;于建红

    患者,男,56岁,因"尿泡沫增多1年余,加重伴水肿9个月余."于2003年11月12日收住我科.缘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泡沫,在当地医院诊治(具体不详),症状改善.9月余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以"强的松45 mg/d"等药物治疗4个月仍有双下肢水肿,尿蛋白(+++),于2003年6月19日转诊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肾内科.化验:Alb 25 g/L,24 h尿蛋白4.6 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丙肝抗体阴性,尿本周蛋白阴性,多肿瘤芯片检查均阴性,ANA、抗ds-DNA、ENA多肽抗体谱均阴性.行肾穿活检,光镜:肾小球12个,其中球性硬化2个,纤维性新月体2个,弥漫基膜增厚,可见"钉突",毛细血管腔通畅,系膜细胞及基质局灶节段性轻度增生,近曲小管萎缩2%,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及玻璃小滴变性(+),蛋白管型(+);免疫组化染色示IgA 、C3、C4弥漫球性系膜区、血管襻沉积(++)~(+++),IgG、IgM(-).确诊为IgA肾病(膜性肾病伴局灶肾小球硬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自良;刘德光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对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其中激素依赖型19例和激素抵抗型17例,分别给予来氟米特1 mg/kg,每天1次口服治疗,连续3d后改为0.2~0.4 mg/kg,每天1次继续口服,泼尼松采用中长程疗法,2 mg/(kg·d)治疗8周后逐渐减量至适当剂量维持或停用.结果: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生化指标显示激素抵抗型治疗12个月后血白蛋白上升(P>0.05)和24h尿蛋白下降(P<0.05),激素依赖型治疗12个月后血白蛋白和24h尿蛋白明显改善(P均<0.01).36例患儿治疗后部分缓解5例,完全缓解10例,总缓解率41.67%,依赖型缓解率(57.90%)高于抵抗型(23.53%)(x2=4.36,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对于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具有一定疗效.

  • 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Erbin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国锐;林智峰;杨晓萍;赵瑾;陶林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Erb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每组24只。干预组和UUO模型组大鼠在左肾下极处游离并结扎左输尿管建立UUO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左输尿管,干预组在建模起给予活性维生素D30.5μg、花生油1 mL灌胃,每天1次,共计14 d,于术后1、3、7、14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Erb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Erbin、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大鼠Erbin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5-(OH)2D3可能增加UUO大鼠肾组织Erbin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

3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