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苗勒腺肉瘤伴性索样分化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胡玉华;熊伟;王劲松;黄文斌

    目的 探讨子宫苗勒腺肉瘤伴性索样分化(MAS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ASCE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6岁.绝经后阴道出血.巨检:肿瘤位于宫腔内,7 cm ×4 cm ×3 cm大小灰白色肿物,突向宫腔,切面灰红、灰白色,肿物基底部与子宫肌层界限尚清.镜检:肿瘤由良性腺体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良性腺体为子宫内膜样腺体,呈囊状扩张,部分腺体伴鳞状上皮化生.间质富于细胞,围绕腺体呈袖套状分布.间质成分类似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核分裂象约2~3个/10HPF.肉瘤样间质内可见条索状、腺泡状排列的细胞,呈多角形,胞质较丰富或空泡状,细胞形态温和.免疫组化:腺上皮和间质细胞ER和PR(+),围绕腺体的梭形细胞CD10强(+),而远离腺体的梭形细胞CD10(-).肉瘤样成分内的条索状和腺泡状排列的细胞inhibin-α(+),calretinin局灶性(+),而CD68、desmin、SMA、S-100蛋白和HMB45(-),Ki-67增殖指数为10%.结论 MASCE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子宫上皮-间叶混合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为低度恶性,需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性索样分化和子宫性索样肿瘤等鉴别.

  •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陈定宝;沈丹华;张银丽;宋秋静

    目的 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少见的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2例患者年龄均为48岁,l例为41岁.3例均表现为宫旁肿物,其中例l与子宫右后壁相连,呈结节状;例2、3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且多次复发.例2起初为双侧卵巢及盆腔肿物,现为子宫浆膜面多囊性肿物;例3初始为子宫下段浆膜面肿物,现为盆腔、阴道断端及髂窝肿物.镜下3例病灶中均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成分,其中例l形态学类似子宫内膜息肉,呈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部分腺体伴非典型增生,局灶间质细胞有异型性;例2、3部分区域腺腔被覆宫颈型或肠型黏液上皮,部分腺体增生较活跃,呈交界性表现.例1和3术后未治疗,例2术后化疗2周期.目前3例分别随访7、3、28个月,一般状况良好.结论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常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其临床和病理表现均不同于普通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性激素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预后良好.

  • 子宫腺肉瘤合并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例

    作者:宫丽华;孙晓淇;张铭;孟淑琴

    患者女性,6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间断少量出血2个月,无明显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排尿障碍.B超示左上腹肿物,临床考虑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自然绝经18年,绝经后未行激素替代治疗.2年前B超发现“子宫肌瘤”,未予治疗.来我院B超示子宫体积增大,左上腹实质性占位,少量腹水.CT示左侧中腹部软组织肿物.于全麻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0周大小,表面光滑,未见破溃,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子宫内充满息肉样巨大肿物,下达阴道内,蒂位于富底,肿物实性、色黄;左卵巢增大,直径10 cm,质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右卵巢萎缩.

  • 胆囊原发性腺肉瘤1例

    作者:底锦熙;笪冀平

    患者男性,69岁.体检发现胆囊结石2个月,加重1个月.查体:上腹饱满,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莫菲征(-).B超示肝内见多个无回声区,较大者2.9 cm×2.2cm,壁薄界清,后方回声明显增强,具有侧方声影,其周边和内部均未探及血流信号,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关键词: 胆囊 腺肉瘤 诊断
  • 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阴道腺肉瘤1例报道

    作者:邓志娟;郭丽娜

    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间叶混合性肉瘤,多发于子宫,宫外多发部位是卵巢,腹膜、肠管、阴道等处也可发生,但原发于阴道者非常少见,国外仅有4例个案报道[1-4].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阴道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而来的苗勒管腺肉瘤.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其多成分分化

    作者:范嫏娣;唐涛

    近年来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多成分分化的报道日渐增多,迄今已有腺性、性索样、平滑肌样、横纹肌样、纤维样、黏液样、骨化等多种分化,常常使人陷入困境,时有误诊出现.本文结合子宫内膜间质瘤的典型改变,主要对其伴多种成分分化的组织形态学进行阐述,鉴别诊断包括: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腺肉瘤、癌肉瘤、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瘤及平滑肌瘤、黏液性平滑肌肉瘤和黏液样葡萄状肉瘤等.

  • 子宫腺肉瘤伴肉瘤性过度生长1例

    作者:周庆云;石清芳;李淑鸾

    患者女性,71岁.因绝经20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子宫体如2个月妊娠大小,质硬,活动度好,双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示子宫形态失常,大小为10.8 cm×9.2 cm×6.8 cm,子宫中央见不规则非均质团块向子宫肌层浸润,6.9 cm×7 cm×4.6 cm大小,团块内回声欠均匀,内可见低回声与高回声呈"网格样"相间,考虑为子宫内非均质占位.术前内膜诊刮病理诊断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不排除间质肉瘤.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 国际妇产科联盟Ⅰ期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的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王昀;刘爱军;陈鑫;宋欣

    目的 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期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5至2017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其中12例随访资料完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A(无瘤生存7例)、B(死亡或肿瘤进展5例)两组,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组与B组的患者中位年龄(43岁:56岁)和肿瘤直径(4.3 cm:7.3 cm)比较有一定的差异.A组病例分期均不超过FIGOⅠB期,肉瘤成分以低级别为主(5/7),少见出血坏死(1/7),少数病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SO).B组则无FIGOⅠA期病例,多见高级别肉瘤成分(3/5)、出血坏死(3/5)及SO(4/5).A组肉瘤细胞大多数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CD10(均为6/7),Ki-67阳性指数大多≤20%(5/7);B组则多数不表达 ER、PR(均3/5),CD10虽多数表达但范围明显减少,Ki-67阳性指数大多≥30%(4/5).结论 Müllerian腺肉瘤大多呈低度恶性临床经过,预后不良与分期较晚可能相关.对于FIGOⅠ期患者,不良预后可能与SO,高级别肉瘤形态,深肌层浸润,CD10、ER和PR表达降低或缺失,Ki-67阳性指数增高(≥30%)及出血坏死有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多中心发生者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期.

  • 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

    作者:刘强;张成军;石文达;潘诗农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肉瘤的CT、MR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10例接受CT检查,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检查;13例接受MR检查,其中9例接受增强MR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16/21,76.19%)位于子宫体,3例(3/21,14.29%)位于宫颈管,1例(1/21,4.76%)同时位于子宫及宫颈管;1例(1/21,4.76%)位于盆腔.平扫CT示9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1例以稍低密度影为主.MR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除3例呈轻度或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外,余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行增强CT及MRI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可提高子宫腺肉瘤的诊断率,但病理学检查仍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 卵巢腺肉瘤CT表现1例

    作者:刘强;石文达;张杨;潘诗农

    患者女,54岁.8年前患者因子宫肌瘤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1个月前自觉憋尿后腹部胀痛,排尿后缓解,排便时有阻力感,并扪及腹部质硬包块.外院检查:膀胱镜示膀胱底部左侧壁肿物压迫膀胱明显,CA125 517 U/ml,CA19-9 919 U/m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CT:平扫盆腔见一巨大囊实混合性肿块影,大截面11.8 cm×12.0 cm,向上达脐水平,其内散在致密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图1A),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图1B).

  • 宫颈苗勒源性腺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张爱青;裴斐;叶振亚

    患者女,12岁.因无诱因出现阴道出血(量中等,4~5片卫生巾/d)伴阴道排液及腹痛7个月余就诊.6个月前下蹲时自觉阴道口有米粒大小异物坠出,曾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未行妇科阴道检查.

  • 甲状腺肉瘤并甲状腺癌一例

    作者:万叔良;郭瑞峰

    患者男,73岁,因甲状腺肉瘤术后2周,颈部肿物6d入院。患者2周前因颈部包块于外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报告:肿物大小约3.5cm×2.0cm×1.8cm,包膜尚完整,周围可见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具有明显异形性。病理学诊断:甲状腺右叶平滑肌肉瘤。术后第5天开始放疗1周,局部又出现包块,且增长迅速,即停止放疗而入我院。查体:颈前见6.0cm×4.5cm×3.0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可活动,气管稍偏向左侧,区域淋巴结无肿大。B超:颈部实性包块;无远处转移灶。手术所见:未发现甲状腺右叶及峡部,代之以6.2cm×4.0cm×3.5cm包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即将包块连同该侧舌骨下肌群、胸锁乳突肌一并切除、清扫区域淋巴结,包块切面呈鱼肉样。术中发现甲状腺左叶有1个 0.6cm×0.6cm×0.6cm大小、质地较硬的结节,将该结节连同大部甲状腺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学报告:(1)甲状腺平滑肌肉瘤,(2)甲状腺左叶高分化滤泡性腺癌。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Desmin(++),Myoglobin(-),VG染色呈黄色。术后予阿霉素、三嗪咪唑胺化疗,随访2个月发现颈部再次出现包块,且声音嘶哑,1个月后死亡。 讨论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以甲状腺癌多见,甲状腺肉瘤较少见,以恶性淋巴瘤占首位,偶见纤维肉瘤、骨生肉瘤等,平滑肌肉瘤罕见报道。本例甲状腺平滑肌肉瘤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效果亦不理想,较快出现复发,预后差。

  • 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闫超;白萍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01年~2013年收治的13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36 ~71岁,平均54岁.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肿瘤间质“套袖样”或息肉样突入腺腔内.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辅助化疗,3例行放疗.随诊期间1例Ⅳ期患者因化疗无效于术后1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初始治疗后数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另外9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子宫腺肉瘤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临床呈低度恶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后不良.疾病易复发,应长期随诊.

  • 成人后肾腺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晓琳;董玮;芈如珊;王昭顺;刘静;仉林霞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右腰痛10 d余,加重4d,于2009-09-10就诊潍坊市中医院.患者无发热、盗汗和排尿刺激等症状,无肿瘤家族史.入院检查右肾区有叩击痛,未触及明显肿块.小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正常.CT诊断结果为右肾恶性肿瘤,肾癌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为“右肾肾癌可能性大”.完善术前准备,于入院1周后在全麻插管下行根治性右肾肿瘤切除术,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切除器官为带有脂肪囊的右肾标本一件,体积16.5 cm×9 cm×7 cm,脂肪囊不易剥离.沿肾外缘剖开,于肾脏中部见一类圆形肿物,面积5 cm×4 cm,切面大部分区域灰白色,少部分区域灰褐色.包膜不完整,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楚,质地较韧.右输尿管未见肿瘤累及.

  • 成人甲状腺肉瘤一例

    作者:魏志新

    患者女性,73岁,因左颈部包块15天以左侧甲状腺肿瘤收住院.检查见左甲状腺肿大约6×4×4cm,质硬,较固定,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报告左甲状腺实性结节.T3、T4、TSH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正常.临床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2000年3月6日在全麻下手术,见瘤体6×4×4cm大小,已侵占全部左叶甲状腺,包膜不完整,表面呈结节状并与肌层粘连,质地较硬,但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将瘤体和颈前肌一同切除,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甲状腺肉瘤.继续切除甲状腺峡部及对侧大部,仅保留对侧下极少许甲状腺组织,并行保留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的同侧颈括术.出院后给颈部放疗和全身化疗.随访半年尚未见复发.

  • 子宫腺肉瘤误诊为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石瑞芳

    目的 对子宫腺瘤误诊为内膜息肉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明确误诊原因.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1例子宫腺瘤误诊为内膜息肉的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虽然子宫腺瘤和内膜息肉在临床症状上难以进行有效区分,但是可以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进行准确诊断.结论 在子宫腺瘤的临床诊断上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来对其进行分析,防止出现误诊.

  • 子宫腺肉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娟;申震;周颖;于婷;吴大保

    腺肉瘤是由良性腺上皮和恶性间质构成的一种低度恶性的混合性肿瘤,大多数腺肉瘤原发于子宫内膜,偶可发生在卵巢或子宫外组织.子宫腺肉瘤是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宫颈口脱出物及子宫增大.该病早期诊断困难,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袖口"状结构是术后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子宫腺肉瘤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因淋巴结转移少见故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放化疗及激素治疗疗效尚不确切.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肿瘤的术后复发与是否伴肉瘤过度生长、疾病分期、子宫肌层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因素密切相关.

  • 年轻未育女性子宫腺肉瘤的诊治

    作者:吉金萍;杜娟

    目的 总结年轻未育女性子宫腺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年轻未育女性子宫腺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以月经紊乱入院.妇科检查:子宫饱满略大,其中1例有息肉样组织从宫颈口突出.完善B超、宫腔镜检查及胸腹部盆腔CT扫描,并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腺肉瘤,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子宫腺肉瘤.确诊后均化疗8个疗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1例无瘤生存1年余,另1例无瘤生存1年.结论 本病临床罕见,且多见于40~60岁妇女,由于年轻未婚或末育妇女出现月经不规则首先考虑内分泌失调,早期易造成误诊.提示对于年轻未婚或未育妇女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合并有宫腔占位或宫颈赘生物时,除考虑常见病,应想到有无肉瘤的可能,争取得到患者及家属理解后,尽快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Mullerian腺肉瘤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亦如

    Mullerian腺肉瘤是罕见的子宫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由良性的腺上皮和异型的间叶组织组成混合性肿瘤,常局部复发但少见转移.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等方法 观察子宫Mullerian腺肉瘤的形态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特点.

  • 子宫苗勒腺肉瘤一例

    作者:李韶华;程银兰

    患者,女,65岁.绝经20年.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5d,于2005年3月18日收住院.患者于下腹部可触及肿物上极.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阴道呈漏斗状,宫颈扁平,表面光滑,穹窿消失.盆腔内可触及14cm×12cm×14cm肿物,轮廓清,质稍软,无压痛,活动度尚可,与子宫关系密切.B超标示盆腔混合性包块,宫腔长7.8cm,宫腔内壁不平.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无游离液体,肝、胆、脾、大网膜无异常结节,子宫体约15cm×12cm×13cm,表面光滑,无破溃,双卵巢萎缩、双输卵管外观正常.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病理学检查示子宫腔内充满灰白色,息肉状多囊性肿块,质较韧,无蒂,直径10cm,其内有无数小囊,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囊内含有透明或褐色液体,肌层浸润1/2.病理学诊断为子宫苗勒腺肉瘤.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