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黔生;靳风烁;葛成国;徐序广;张勇;朱方强;靳文生;聂志林;罗军;颜加强

    目的:探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体动脉硬化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PDGF-A)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222只大鼠的移植动脉,用RIA法及S-P法研究20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及动脉中PDGF-A、IGF-1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术后3天,PDGF-A、IGF-1在大鼠移植动脉壁各层出现阳性表达;术后7天,PDGF-A在动脉壁各层表达为高峰,IGF-1术后21天达高峰;术后21天,内膜明显增生,面积比为(26.4±3.12)%.临床组:移植肾动脉PDGF-A表达主要集中在内膜,其次为外膜,中层较少,IGF-1在肾动脉血管壁全层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组织中PDGF-A与IGF-1的表达均主要集中在远曲小管、远直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结论:移植体动脉硬化过程中,细胞增生、内膜增厚、血管及肾组织纤维化与PDGF-A、IGF-1表达关系密切.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动脉及肾组织中PDGF-A、IGF-1呈高表达,且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频率及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 慢性排斥移植体动脉硬化与C-myc表达

    作者:李黔生;靳凤烁;乔着意;江军;徐序广;朱方强;聂志林;靳文生;罗军;颜加强

    移植体动脉硬化是大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三大病理学特征之一[1].目前,在移植体动脉硬化过程中细胞增生DNA复制与PCNA的表达研究已有报道[2].但是在移植体动脉硬化中C-myc表达以及C-myc与PCNA表达、细胞凋亡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尚缺乏了解.我们在建立慢性排斥反应动脉模型基础上,对移植体动脉硬化与C-myc表达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TIAF-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广臣;何小舟;巢志复

    目的 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CR)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抗凋亡因子-1(TIAF-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例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未受肿瘤侵犯的正常肾组织和8例供肾正常肾组织、16例急性排斥反应和28例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的表达进行观察,并对间质浸润细胞中CD3、CD20、CD68阳性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供肾组织未见TIAF-1表达.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间质TIAF-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微弱的TIAF-1表达.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TIAF-1在间质浸润细胞中的表达呈弥漫性、强阳性,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高度染色.移植肾间质浸润的TIAF-1阳性细胞数与CD3和CD20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 TIAF-1在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Th1细胞向Th2细胞的免疫偏离有关,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IAF-1表达可能反映了某种保护性机制的诱导.

  • 人巨细胞病毒耐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高文波;翁国斌

    人巨细胞病毒(CMV)是导致免疫缺陷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重要的病毒;该病毒感染能引起肺部、胃肠道感染、视网膜炎等疾病,并可能与移植受者发生的急、慢性排斥反应有关:通过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于移植物,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

  • 慢性排斥反应再次肝移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作者:计勇;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陈焕伟

    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是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后严重的并发症.1999~2003年我院行19例原位肝移植,其中1例在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再次肝移植术后发生HAT.现报告如下.

  • 大鼠腹主动脉慢性移植物血管病模型的建立

    作者:任雨;杨亦荣;夏鹏

    慢性排斥反应已成为阻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的病理特征是慢性移植物血管病.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生慢性移植物血管病[1,2],至今无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已经显得日益重要.

  •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后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蒋海洪;闵群惠

    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价值早已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肯定.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较普遍地开展了对重症呼吸衰竭经纤支镜行吸痰冲洗治疗.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已逐渐将此技术用于临床.纤支镜检查,在肺科疾病诊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性小.我科自2002年9月以来使用纤支镜治疗肺移植术后的肺不张及诊断急慢性排斥反应共计289例次.笔者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良好的术中、术后护理是检查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我科2002年9月~2006年12月共行肺移植54例,男45例,女9例,其中经纤支镜行吸痰冲洗156例次,经纤支镜肺活检133例次.

  • 小鼠气管异位移植后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光锁;王正;杨林;林少霖;武延格;毛张凡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的气管异位移植模型来模拟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为国内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模型选择.方法 同种异体移植组(Allograft组)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同系移植组(Isograft组)供受者均为BALB/c小鼠.取供体小鼠的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连续气道作为供体,异位移植到受体小鼠背部皮下.分别于移植后第5、14、28天时,各取3只,将移植气管段取出作组织学分析.结果 18例模型动物全部存活,无感染.病理切片示Allograft组小鼠移植气管管腔闭塞,慢性炎细胞浸润广泛,气管上皮完全脱落,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呈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Isograft组小鼠移植气管的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小鼠异位气管移植的动物模型简单、经济、稳定性强、重复性好,能准确复制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过程.

  • sHLA-Ⅰ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彩纹;王小中

    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而急性排斥反应一直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1],也是器官移植受者常发生的.在近20多年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一些移植物的轻微病理炎症没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排斥反应的终结果就是移植物的破坏和功能丧失.对急性排斥反应做出早期诊断,随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挽救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的及时治疗和逆转,也十分有利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改善.因而,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研究

    作者:李继霞;张彩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1年内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是决定肾移植患者短期和长期存活的一个主要因素.急性排斥反应也是加速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约为35%;与未曾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相比,发生过1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的移植肾的半衰期要减少4年[1].可见,及时诊断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极为重要.本文就当前肾移植急性排斥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总结.

  • 超声造影在诊断同种异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刘好田;李嫚;于国放;门同义;王建宁;郝淑倩;曹淑娟

    目的 对中远期移植肾行超声造影,总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成像特征;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寻找有助于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造影参数.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配备高保真调幅造影成像软件)超声诊断仪,对手术时间>3个月的26例肾移植患者(以血肌酐男性110 μmol/L,女性90 μmol/L为界分为两组,大于等于界限者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剂量取0.12 mg/kg,实时存储资料,录像回放分析,观察肾实质血流灌注特征.选取感兴趣区域做TIC,分析两组TIC相关参数:皮质峰值强度(A1)、皮质达峰时间(TtoP1)、髓质达峰时间(TtoP2)、皮髓质达峰时间之差(△TtoP)、皮质曲线下面积(Area1)、髓质曲线下面积(Area2)、皮髓质曲线下面积之差(△Area).结果 与移植肾无排斥反应组对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造影剂填充强度呈不同程度减低,填充多不均匀,填充时间明显减慢.两组TIC参数除Area2无统计学差异外(P =0.678),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1、△TtoP、Area1及△Area差异为明显(P<0.01).结论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鲜明,有助于临床诊断;TIC参数A1、△TtoP、Area1 及△Area对诊断意义较大.

  • CCL25/CCR9在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连龙;宋光民;赵鑫;白霄;张健;赵廷蕾;王龙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25(CCL25)及其趋化因子受体9(CCR9)在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近交系 Wistar 大鼠为供者,SD 大鼠为受者,采用“套管连接技术”行颈部心脏移植术。将受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CsA 组:移植术后当日经腹腔注射 CsA,10 mg /kg,隔天1次,共10次。CsA +IgG 组:CsA 应用同 CsA 组,同时注射 IgG 抗体,0.1 mg /kg,隔天1次,共10次。CsA +anti-CCL25组:CsA 应用亦同 CsA组,同时注射 anti-CCL25中和抗体,0.1 mg /kg,隔天1次,共10次。于术后70 d 采集移植心脏,行 HE 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病理学改变,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CCL25和 CCR9的表达。结果CsA 组和 CsA +IgG 组移植心脏的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及心脏移植物血管病程度均较 CsA +anti-CCL25组严重(P <0.05);CCL25和 CCR9蛋白在大鼠移植心脏中均呈阳性表达;CsA +anti-CCL25组 CCL25和 CCR9蛋白的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 CsA 组和 CsA +IgG 组(P <0.05)。结论CCL25和 CCR9在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均有表达,anti-CCL25中和抗体靶向性阻断 CCL25/CCR9可减轻移植心脏的慢性排斥反应,表明 CCL25/CCR9在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丹参对肾移植大鼠慢性排斥移植肾病理变化及其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鹏程;胡义阳;岳良升;陈桦;郭颖;李民;吴建平;赵明

    目的 观察丹参对肾移植大鼠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选取移植成功受体15只,随机分成治疗组8只与对照组7只.治疗组受体大鼠自术后10 d起每日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80 mg/kg至术后12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术后12周取受体大鼠移植肾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肾中的TGF-β1.结果 移植后12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anff评分(6.40±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7±0.55)分,P<0.01.TGF-β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和间质细胞.治疗组肾组织的TGF-β1表达强度为6.55±0.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4±0.97,P<0.05.结论 丹参能够减轻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TGF-β1的表达.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大鼠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致病机制探讨

    作者:陈海鸣;王英;万仁华;邹志森;单人锋;商良辉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大鼠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致病机制.方法 将84只肝移植术受体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只,实验组移植后当天腹腔注射人巨细胞病毒(HCMV)0.4 ml,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两组均于移植后0、1、2d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200 mg/(kg·d).比较两组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及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AI ):检测移植肝组织及外周血中纤维增生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结果 实验组动脉阻塞性病变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RAI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组织PDFG mRNA、bF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肝组织TGF-β1 mRNA及外周血TGF-β1、bFG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外周血PD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MV感染能加重慢性排斥反应程度并加快其进程,其机制可能为HCMV感染后PDGF和bFGF早期表达增加.

  • 灯盏花提取物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博;王洪波;龙刚;王西墨

    目的 观察灯盏花提取物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大鼠模型,将24只肾移植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分别于术后第4、8和12周检测血清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术后12周应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灯盏花提取物降低了肾移植后sCr和24 h尿蛋白(P<0.01),减轻了移植肾的病理损伤,降低了PKC活性和VEGF浓度(P<0.01).结论 灯盏花提取物对移植肾组织的功能和结构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T细胞PKC活性和减少VEGF的表达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 原位心脏移植研究进展: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治

    作者:刘天起

    心脏移植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排斥反应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三种类型.

  • 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杨凤辉;刘军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为常见,尽管随着免疫抑制剂的改进和应用,其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文献报道仍高达20%~80%,对急性排斥反应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脏移植近期成功率的关键.

  • 肾移植后环孢素与己烯雌酚合用远期疗效的实验观察

    作者:庞伟;赖德源;邹和群

    目的探讨同种肾移植术后环孢素与己烯雌酚合用的远期疗效是否优于单一使用环孢素.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模型2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0只.单一使用环孢素组为对照组,加用己烯雌酚组为实验组.移植术后对受体大鼠作肾功能测定,24周处死动物,对移植肾组织行组织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对照组蛋白尿较实验组高,肌酐清除率较实验组低,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较实验组严重,PDGF-AA表达水平较实验组上调.结论在防治慢性排斥反应,孢素素与己烯雌酚合成比单一使用环孢素疗效更好,己烯雌酚能减轻慢性排斥反应.

  • 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咏裳

    肾移植术后的慢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渐进性下降,血肌酐缓慢上升,常伴有蛋白尿(>1.0 g/24 h)和高血压,症状继续加重,肾功能恶化,是移植肾丧失功能的重要原因.术后第1年开始,每年10%~15%的患者发生不可逆的移植肾功能丧失,术后5年内终因慢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者达4%~40%.

  • 肾移植术后血清抗MICA抗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作者:于立新;叶俊生;肖露露;王国保;邓文锋;苗芸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抗MICA抗体水平与慢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有105例受者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者(慢排组)43例,移植肾功能正常者(对照组)62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出院时血清肌酐(SCr)水平、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入组时间(入组时距肾移植手术时间)等资料,并进行比较.受者分组后,抽取受者外周血,检测SCr及抗MICA抗体水平,抗MICA抗体的检测采用Luminex 100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与比较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和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间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次数和移植肾功能的差异.移植肾功能的评价采用血清肌酐变化率(△SCr/M),即(入组时SCr值-出院时SCr值)/入组时间.结果 两组受者在性别、年龄、HLA抗原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出院时SCr水平及入组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后,慢排组受者SCr水平和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AR次数明显多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ICA抗体阳性受者的△SCr/M为8.3±3.6,明显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受者的2.4±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MICA抗体的表达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移植前进行MICA配型可减少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延长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165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