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晓斌;朱昀;宫萍;张福春

    目的 运用量表评估方法,观察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微型营养评估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对201例初入院老年患者的身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调查其生活状态和社会经济情况,分析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高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者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风险较高,是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者的5.93倍(95%CI:1.14~33.23);存在健康问题者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总分≥1分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风险是健康者的2.86倍(95% CI:1.04~8.05);认知功能障碍者是正常者的18.14倍(95% CI:1.64~540.63).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25).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风险存在边缘性相关(P=0.104). 结论 老年患者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认知功能是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

  • 中文版本的伦敦胸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陈思远;张焱;赵红梅;孟申

    伦敦胸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LCADL)是一用来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对其日常生活能力(ADL)影响的英文量表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LCADL的中文版本在中国COPD患者中的应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5例患者均为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门诊诊治的中至重度的稳定期COPD患者,男性18例(72%),女性7例(28%),年龄58~86岁,平均(74.4±7.4)岁.COPD的诊断符合C、OPD全球倡议2008的诊断标准,病程(13.8±6.6)年.4周内无急性咳嗽咳痰喘息加重;能够完成量表填写及6 min步行试验.

  • 步速降低与老年人健康及相关状况的关系

    作者:曾平;韩怡文;庞婧;宫环;张延;张恩毅;张毅;张铁梅

    目的 分析步速降低与老年人健康及相关状况的关系,旨在为及早识别老年人健康及功能减退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标准问卷询问相关信息,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现患史、生活习惯等信息.测量20 m折返步行速度,将<0.70 m/s定义为步速降低. 结果 步速降低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常见慢病患病率可比对照高10%以上(调整性别、年龄影响后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不规律(OR=1.39,P<0.01)、共患慢病多(OR=2.00,P<0.01)、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ADL)降低(OR=1.15,P<0.01)、抑郁状态(OR=1.02,P=0.001)等,均与步速降低有关.而受教育水平高(OR=0.95,P=0.044)、经常饮酒(OR=0.78,P=0.002)、认知状态好(OR=0.95,P<0.01)与步速下降呈相反关系. 结论 步速与老年人健康状况、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之间的呈明显的相关性,测定步速有助于及早发现老年人健康和功能减退等问题.

  •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高荣芳;龚玉环

    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其中针刺伤是为常见的一种。这与工作中必须要接触的注射器、穿刺针等锐器有关,再加上经常接触或处理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一旦针刺伤发生,便会导致令人生畏的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疾病传播,并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持久的心理负担。经证实已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因此,针刺伤及其危害是我们临床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大家应该重视到针刺伤的危害,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感染管理,制订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护士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如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就会传播给受伤者体内[1]。由于护士工作的环境和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损伤[2]。因此,针刺伤及其危害已成为当今临床护士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据有关研究所示,临床护士80%患传染病都是由于被针刺伤所致,每年因针刺伤导致血液性传播造成护士死亡超过几百人。临床工作中基本、常见、繁忙琐碎的基础护理操作中所造成的职业感染日益严重。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国,感染率达60%,乙肝携带者有1.3亿,针刺伤是0.004 ml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 HBV的针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而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并且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存在。针刺伤不仅造成受伤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造成受伤者严重持久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可见临床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建立预防锐器伤治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治理的根本保证[3]。

  • 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对促进A型脊髓损伤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作者:林萍;王金凤;朱劲松;于俊娟;杨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损伤,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害部位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特别是A型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骶区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必将导致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并发症等多项护理问题,此类问题伴随患者终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

  • 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作者:秦爱蓉

    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是引起肢体瘫痪和失语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训练,对减轻病人的致残率,改善自我形象,增加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作者:谢燕崧;陈艺;宁军;李之琛

    目的 探讨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ADL)的影响.方法 本组60例65~ 80岁行THA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在术前及术后第3周对两组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周Harris评分比术前提高了(49.13±11.91)分(P<0.05);观察组术后第3周Barthel指数评分比术前提高了(37.16±11.19)分(P<0.01).结论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提THA患者术后短期的ADL,提高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效果.

  •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伴肩胛盂骨缺损一例报告及护理体会

    作者:田园;孔祥燕

    老年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在临床比较少见,治疗方法尚无一致的观点。一般认为,如果临床症状轻微,患者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保守治疗是佳选择;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关节镜下复位、肩关节置换等。肩袖在肩关节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稳定和动力作用。肩袖完全损伤,普通的肩关节置换效果不佳,使用人工反式肩关节置换手术佳[1]。

  •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群体特重度烧伤患者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的观察

    作者:施加加;孙莹;潘珊珊;孙剑渊;李亚军;谭谦

    目的 通过分析“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群体特重度烧伤患者伤后2年时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评估患者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恢复的情况.方法 2016年8月于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招募“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群体特重度烧伤恢复期康复患者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7.03±8.80)岁,平均烧伤面积为(91.39 ±7.69)%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71.00±22.00)%TBSA;以患者烧伤面积划分,分为烧伤面积70% ~ 89% TBSA组(16例)和90% ~ 100% TBSA组(49例).康复治疗内容主要有烧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综合训练,以及创面和瘢痕的物理因子治疗.使用MBI评估患者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恢复结果.两组患者MBI总分和各项得分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根据MBI各项独立水平级别的分布对MBI 10项进行系统聚类.结果 6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MBI平均得分为(75.88±22.65)分.烧伤面积70% ~ 89% TBSA与烧伤面积90% ~ 100% TBSA两组患者比较,MBI总分、洗澡、修饰、穿衣、进食、如厕、上下楼梯和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而步行、膀胱控制和肛门控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 10项独立水平趋势由高到低为膀胱控制/肛门控制>转移>行走>上下楼梯>进食>如厕>修饰>穿衣>洗澡;以MBI各项独立水平级别进行变量聚类为3类结果显示:洗澡和穿衣为第1类,其独立水平级别为完全依赖、较大依赖;卫生、如厕和进食为第2类,其独立水平级别为轻度依赖;上下楼、行走、转移、膀胱控制和肛门控制为第3类,其独立水平级别为完全独立.结论 该批群体特重度烧伤患者伤后2年时,虽体表烧伤面积范围巨大,但多数患者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恢复较好,但上肢相关的基础性日常活动障碍依然突出,特别是洗澡和穿衣等.

  • 三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作用的多中心回顾研究

    作者:白露;王天兵;张培训;王静;徐海林;薛峰;陈建海;党育;杨明;熊建;付中国;张殿英;张宏波;王钢;沈惠良;王光林;吴新宝;姜保国

    目的 探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 ASES)、Constant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肩关节评分(HSS)3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来自5家医院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2例单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ASES、Constant、HSS评分,并由患者本人结合受伤前及术后康复情况对患侧肩关节功能进行自我评价.将上述几种评分结果相互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点图分析法对3种评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将患者按照年龄和骨折类型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及骨折类型组间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变化.结果 (1)对于相同年龄组和骨折类型的患者,Constant评分总体低于ASES与HSS评分(F=13.62、4.80,P<0.05).(2)ASES评分与Constant评分(r=0.754,P=0.0003),ASES评分与HSS评分(r=0.755,P=0.0001),Constant评分和IISS评分(r=0.858,P=0.0002)间均有相关性.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HSS评分与患者自身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P =0.0002)、0.705(P =0.0001)和0.663(P =0.0037).3种评分总体上一致性好.(3 )Constant评分与患者自我肩关节评价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骨折严重性的增加明显降低.结论 ASES、Constant、HSS评分均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评估,三者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Constant评分与患者自我肩关节评价相关性高,作为临床应用,推荐使用Constant评分,但同时应注意其存在的年龄偏倚.ASES评分可以作为远程随访的可靠方法.

  • 卒中后抑郁症状与脑梗死部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

    作者:薛蓉;赵伟;程焱;王景华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PSD组76例和非PSD组102例,以HAMILTON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BI)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发病部位PSD的发生情况和PSD与BI的关系.结果 PSD组和非PSD组中,多发性梗死分别为38例(50.0%)和21例(20.6%),x2=17.004,P=0.000;额颞顶叶皮质区梗死13例(17.1%)和20例(19.6%),x2=5.360,P=0.021;枕叶皮质区为1例(1.3%)和8例(7.8%),x2=9.068,P=0.003;基底核区为14例(18.4%)和26例(25.5%),x2=8.267,P=0.004;放射冠区为4例(5.3%)和13例(12.7%),x2=8.920,P=0.003;脑干及小脑为6例(7.9%)和14例(14.7%),x2=7.166,P=0.007;两组BI评分<60分者分别为49例(64.5%)和38例(37.2%),BI评分≥60分者27例(35.5%)和64例(62.8%),x2=12.913,P=0.000.左右大脑半球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1,P=0.776.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叶梗死、基底核梗死时,PSD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PSD发生率就越高.

  •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转归的影响

    作者:朱晓军;王彤;陈旗;王翔;侯红;王红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和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转归的影响.方法 发病4周内的脑梗死(56例)和脑出血(22例)偏瘫患者共78例.按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脑梗死康复组(28例)、脑梗死对照组(28例)、脑出血康复组(12例)和脑出血对照组(1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4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及第3个月末以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ADL,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脑梗死康复组及对照组在入院时下肢FMA均为0~22分,1个月末时分别为2~22分和0~22分(P=0.039);3个月末康复组的上、下肢FMA分别为2~54分和8~22分,对照组分别为3~54分和3~22分(P上肢=0.014,P下肢=0.002).脑出血康复组的上、下肢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康复组1个月末的小便控制、床-椅转移及穿衣能力分别为5~10、0~15和0~10分,对照组均为0~10分(P小便控制=0.044,P转移=0.046,P穿衣=0.005);3个月末康复组小便控制、进食、用厕、床-椅转移、步行、穿衣及上下楼梯能力,分别为10~10、5~10、0~10、0~15、0~15、0~10和0~10分,对照组分别为0~10、5~10、0~10、0~15、0~15、0~10和0~10分(P小便控制=0.040,P进食=0.034,P用厕=0.001,P转移=0.000,P步行=0.000,P穿衣=0.000,P上下楼梯=0.001).脑出血康复组和对照组3个月末的修饰能力均为0~5分,P=0.013,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化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大部分运动功能及ADL,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具有相似的ADL康复转归.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英杰;董国岭;涂庆玲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VaD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对VaD的治疗尚无公认的特效药物及疗法.本文报道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VaD疗效的结果.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 选取2009-01-2011-09作者医院住院的VaD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0岁,病史5~6年.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第Ⅳ版《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中的痴呆诊断标准[1]和VaD诊断标准[2].

  • 卒中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简介

    作者:张皓

    卒中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实施康复治疗以及进行科研研究的基础,选用合适、国际通用的卒中康复评定量表,便于国内外康复学者互相交流.下面介绍几个操作简单、国际通用的卒中康复评定量表.

  • 脑卒中后偏瘫的转归与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詹霞;周丽;于丽瑛;于永鹏;迟相林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偏瘫的转归与康复训练时间及强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文登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病区住院的157例脑卒中后一侧肢体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传统康复组(A组,40 min,1次/d);强化康复B组(80 min,1次/d);强化康复C组(40 min,2次/d);强化康复D组(60 min,2次/d)。传统康复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另外三组进行不同时间及强度康复训练。运用t检验对各组内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 Fugl-Meyer积分法(FMA)]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治疗后四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上肢FMA:tA =2.275,P=0.036;tB =2.693,P=0.011;tC =2.724,P=0.008;tD =3.298,P=0.002;下肢FMA:tA =2.353,P=0.030;tB =2.638,P=0.017;tC =2.737,P =0.007;tD =4.828,P=0.000;MBI:tA =2.534,P =0.010;tB =2.886,P=0.008;tC =3.268,P=0.002;tD =5.123,P=0.000)。(2)各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均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P<0.05),其中强化康复B组与强化康复C组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康复D组疗效明显优于强化康复 B组及强化康复 C组(上肢 FMA:t D-B =2.321, P =0.023;tD-C =2.297,P=0.028;下肢FMA:tD-B =2.758,P=0.013;tD-C =2.690,P=0.017;MBI:tD-B =2.482,P=0.015;tD-B =2.437,P=0.019)。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和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在强化康复的基础上延长康复时间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强化康复治疗,延长康复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次数更有利于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

  • 急性卒中临床处理指南

    作者:澳大利亚国家卒中基金会专家工作组;崔贵祥;殷翠萍;夏文;项鑫;罗月贝;刘爱芬;焉传祝;李义召

    1 引言在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53 000 人罹患卒中,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年龄超过75 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预计每年的卒中发病人数还会增加[4].在澳大利亚,卒中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超过13 亿美元[5].同时,它对个人、家庭和劳动力的影响也甚为巨大.在卒中患者中,约有1/3 会在初12 个月内死亡,1/3 能够完全恢复,剩下1/3 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使之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他人帮助.有效的早期卒中治疗旨在大程度地促进恢复、预防并发症和再次卒中.本指南是为了降低卒中对个人和社会的总体负担而制定,特别强调卒中急性期恢复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患者的评价和处理.

  •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神经梅毒二例

    作者:娄凡;李明;罗晓光;任艳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大脑、脑膜或脊髓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梅毒患者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国内罕有报道,临床误诊率很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近3年来收治的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例1男性,58岁。因“走路慢、记忆力减退半年,口齿不清2周”于2011年1月22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半年来走路变慢、身体前倾、不摆臂、迈小步、表情少、反应慢伴记忆力减退。近2周来不能自行行走,口齿不清、翻身困难、便秘。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诊断梅毒后其承认9年前于外地打工时有冶游史,曾先后患有直肠及生殖器无痛性溃疡及尖锐湿疣。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反应略迟钝,面具脸,流涎。时空定向正常,计算力及近期记忆力减低。构音不清。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略迟钝。四肢肌力Ⅳ级,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可见细震颤。双侧巴宾斯基征(-)。感觉和共济运动未见异常。皮肤检查:后背部及双上肢散在红色丘疹,外阴及生殖器可见硬下疳及多处溃疡。入院后血常规、甲状腺功能、风湿抗体等生物化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有广泛轻度异常。头颅MRI增强显示:脑室系统稍扩大,脑池脑沟增宽;双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24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检查( UPDRS Ⅱ+Ⅲ)59分。入院后给予左旋多巴口服,逐渐加量至125 mg,1日3次,持续2周无明显好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结果1∶3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脑脊液检查:压力165 mmHg(1 mmHg=0.133 kPa),细胞数8×106/L(单核细胞0.75),蛋白941 mg/L。脑脊液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TPPA (+)。故确诊为神经梅毒。给予头孢曲松钠1.0 g每日1次静脉点滴,连续14 d,后给予苄星青霉素G 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驱梅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可自行行走,口齿不清及震颤症状较前轻度改善,肌张力恢复正常。 UPDRS (Ⅱ+Ⅲ)评分明显减低,为37分,MMSE评分25分。

  • 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首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

    作者:卢瑞春;苗丹;王昊;谭兰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证实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对首发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123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连续1个月以上每晚口服小剂量(12.5 mg)阿米替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调查患者的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基本情况、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治疗后,阿米替林干预组PSD的患病率为16.4%(10/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32/62).干预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干预组的NIHSS评分为2.83±1.74,低于对照组(3.64±1.93);而阿米替林干顶组的ADL评分为93.0±16.1,高于对照组的87.0±37.1.为排除混杂因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L评分前后变化与首次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明显相关(RR=3.01,P=0.04);NIHSS评分前后变化与首次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明显相关(RR=2.42,P=0.03);是否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与首次脑卒中患者PSD患病率明显相关(RR=3.11,P=0.01).结论 给予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性治疗能降低首次脑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并且使其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研究

    作者:郭翠萍;席春华;朱幼玲;孟玉;汪凯

    目的 了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O)患者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是否损害及工作记忆损害特点,探讨执行功能对MCI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的方法对30例MCI患者进行执行功能、工作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检查,同时进行ADL评定,另外选择30名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MCI组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成绩(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数字颜色连线干扰(130.8±58.2)、数字颜色连线B(210.2±81.8)、词汇流畅性测试(8.9±5.4)、视觉客体工作记忆(0.73±0.12)和数字广度(3.4±0.9),除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外,与对照组比较(52.0±13.5、121.0±33.4、16.4±5.4、0.85±9.18、4.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8、5.159、-4.879、-4.351、-2.544,均P<0.01或P<0.05).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执行功能对ADL的影响,结果 客体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词汇流畅性与ADL的影响相关,而客体工作记忆与ADL的影响有显著相关性(β=-0.720,t=-3.571,P=0.001).结论 MCI患者具有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和工作记忆损害,工作记忆与MCI患者的ADL有良好相关性,而且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与MCI患者的ADL测查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MCI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其ADL下降和客体工作记忆损害的主要因素.

  • 国人45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病例分析

    作者:刘磊;宋兆慧;郭晶;代飞飞;朴月善;许春伶;王瑞金;姜彬;张丽燕

    目的 分析中国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方法 对255例临床疑似脑炎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行抗NMDAR-IgG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抗NMDAR脑炎患者,收集其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按年龄分为<12岁,12~17岁以及>17岁3组.筛查上述患者标本中其他自身免疫及感染相关抗体,并对25例确诊半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自255例中共确诊45例抗NMDAR脑炎患者(占17.6%),男∶女为24∶21,中位年龄10岁,3例患者合并可疑盆腔占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5月、6月、9月及10月.3个年龄组首发症状不同,发病1个月内主要症状亦不相同.26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抗NMDAR-IgG均阳性,17例患者仅脑脊液IgG阳性,2例患者仅血清IgG阳性.脑脊液抗NMDAR-IgA阳性患者的脑脊液抗NMDAR-IgG滴度高于脑脊液IgA阴性患者.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抗体.6例患者血清风疹病毒IgM阳性,1例血清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IgM阳性.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演变过程与病毒性脑炎类似.45例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41例表现异常,主要为广泛慢波,1例出现“极端δ刷”(extreme delta brush).15例患者头颅MRI表现异常.全部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二线免疫治疗.随访25例确诊半年以上患者,发现脑脊液抗体滴度与患者预后无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5分及mRS评分≤2分患者的中位确诊时间分别为35 d及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 我国抗NMDAR脑炎发病率被低估.本组抗NMDAR脑炎患者相对西方患者具有男性比例高、年轻患者多、合并肿瘤者少等特点.行为异常、运动障碍、认知缺陷、癫痫发作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本组患者的五大早期表现.抗NMDAR-IgG可能多合成自鞘内.一些感染因子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本病无特异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

604 条记录 10/31 页 « 12...78910111213...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