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毅;陶晶;纪涛;李维平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9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的血浆和肽素水平,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的降低率评估30 d后的近期预后情况。运用SPSS 20.0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治疗前试验组的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39.03±210.91) pg/ml vs.(54.91±18.65)pg/ml,t=2.873,P<0.01]。 NIHSS结果: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越高,NIHSS降低率越小,甚至出现NIHSS值升高情况,试验组根据减少的NIHSS评分的百分数分为5个亚组,各亚组预后情况与患者治疗前和肽素水平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661、-0.587、-0.734、-0.684、-0.632,均P<0.001)。 SF-36结果:预后情况与患者治疗前和肽素水平呈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73、-0.661、-0.715、-0.587、-0.734、-0.687、-0.635、-0.703,均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浆和肽素水平越高,近期预后越差。

  • 急性硬膜下血肿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沈宏;杨小锋;刘伟国;龚江标;吕世亭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因其伤后病情变化急剧,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效果较差,故病残率与死亡率较高.本文将我科自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71例手术后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以出院时GCS、GOS评分为标准,对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 入院白细胞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相春霞;陈云霞;谢容霞

    临床研究已证实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发病预测因素[1-3],但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卒中预后关系的认识尚不统一。入院白细胞计数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因素还存在争论。本研究通过分析19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探讨入院白细胞计数与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关系,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评价白细胞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苑杰;王静;胡万宁;徐士军

    目前,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仍无明显突破.许多国家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并非医学治疗的进步,而是对危险因子干预的结果.血压升高是急性卒中的一个常见临床表现,但在卒中急性期,如同平衡降血压的益处和危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脉压(PP)的变化,探寻其与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关联性,为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提供新的治疗线索.

  •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秦学鹏

    目的 探讨对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 把2011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患者为参考对象,选取100例,进行分组调查,以猝死,3个月生存时间,6个月生存时间,1年生存时间作为观察终点,依据预后患者各自反应情况,分为4组进行对比研究,即A组、B组、C组、D组.结果 年龄、心功能、血尿酸浓度、EF值以及药物治疗均能对患者近期预后产生影响.结论 NYHA、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规范化药物治疗和是否有过晕厥现象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压变异性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分析

    作者:何海波;贾根来;丁兵;张鹏;陈长兵;肖红波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血压变异性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两院收治的100例GCS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伤后72 h内患者血压参数和变异系数.随访6个月,依患者GOS评分将入选病例均为两组.实验组50例,患者GOS评分1~3分;对照组50例,患者GOS评分4~5分,分析影响严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血压变异性因素.结果 实验组72 h SBP-SD(9.3±2.2)mmHg,SBP-CV(0.05±0.01),对照组72 h SBP-SD(17.4±6.0)mmHg,SBP-CV(0.18±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伤后72 h内收缩压血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过高是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分析(附48例)

    作者:朱明燕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其意艾分析.方法 将48例AMI患者分成室速组12例和非室速组36例,进行测量QT间期离散度(Q-Td),并对比观察.结果 室速组与非室速组Q-Td比较,室速组12例,Q-Td为(83±21.6)ms,非室速组36例,Q-Td为(47±18.4)ms.两组相比:P<0.05.结论 Q-Td增加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有效指标.

  •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与近期预后相关性临床观察

    作者:宋香孔;王克剑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刻行血糖检测,3周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预后评分.结果 颅脑损伤3周后中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以及急性期死亡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恢复良好患者(P<0.05,P<0.01).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是近期预后的观察指标.

  •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选择22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绞痛组和非心绞痛组,两组各126例和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心绞痛组肌磷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值和非心绞痛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 LVEF 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 CK 和CK-MB 高值均低于治疗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 LVEF 值有明显升高的趋势,P<0.05,与此同时,心绞痛组患者 CK 和 CK-MB 高值和非心绞痛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患者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血预适应起到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预后。

  • 凝血功能变化与冠心病近期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维明;姚亚军;梁丽;施益忠;侯杰

    目的 观测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凝血功能对冠心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组40例,住院期间诊断冠心病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组200例,心功能Ⅱ级组162例,心功能Ⅲ级组158例,心功能Ⅳ级组126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记录受试者脑钠肽前体(NT-proBN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差异.随访1年,记录受试者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1月再入院率、1年全因死亡率、1年心梗发生率,评估各指标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NT-proB-NP、AST、ALT、PT、INR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逐渐升高(P<0.05),各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P<0.05);②NT-proB-NP、PT、INR与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1月再入院率、1年全因死亡率有显著性关系(P<0.01),与1年心梗发生率无明显关系(P>0.05);③NT-proBNP、PT、INR对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1年死亡率预测准确性中等(P<0.01).结论 PT、INR对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NT-proBNP的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宏;张志强;李孟慧;桑翠琴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88例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补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的IgM、IgA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IgG水平[(10.21±1.67)g/L]较手术前[(13.12±1.89) g/L]下降,但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87) g/L] (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C3[(1.11±0.17) g/L、C4 (0.16±0.02)g/L、CD3+(68.75 ±9.65)%、CD4+ (40.41±8.06)%、CD8+(27.98±7.46)%、CD4+/CD8+比值(1.81±0.58)%]高于对照组[(0.82±0.16) g/L、(0.10±0.01) g/L、(58.93±8.56)%、(32.58±8.25)%、(24.21±9.42)%,(1.47±0.4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36% (5/44)比29.55% (13/44)、2.27%(1/44)比13.64%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心电图指征及意义

    作者:李业莲

    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危险程度的分级及预后的预测,一直是心血管医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价廉的评估方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s,ECG)的许多指征对AMI的近期预后具有肯定的预测价值.现复习相关资料作出如下综述.

  • 低磷血症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知;江桂忠;郭劼琳

    目的 探讨低磷血症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1 12例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低磷血症分为两组,其中,低磷血症组42例,非低磷血症组70例.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死亡率、肺炎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低磷血症组患者血钠、白蛋白、Pa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低磷血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水平、WBC计数均明显高于非低磷血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磷血症组平均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A-PACHEⅡ评分、死亡率、重症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低磷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磷水平与老年CAP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音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IC)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行PIC治疗的130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合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48例)及无MACE组(8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分级、并发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前体(NT-proBNP)、梗死部位、病变支数、Hb及肾功能等数据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及LVEF<40%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变支数≥1、hs-CRP>4 mg/L、NT-proBNP>3600 pmol/L、HbA1C≥6.5%、血肌酐>13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min· 1.73m2)占比及Hb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作者:焦丽春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及其附近的神经结构缺血或梗塞,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讨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我们总结了236例Q波型的AM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不同使用时间对冠脉血流及近期预后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郑晓东

    目的:对比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不同使用时间对冠脉血流及近期预后的疗效。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早期使用组(早期组)和晚期使用组(晚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介入使用替罗非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的TIMI帧数明显的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Blush的3级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1),肌酸激酶的峰值浓度也明显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在术后的90 min ST下降幅度也大于晚期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十分安全,在早期使用能改善冠脉血流,在近期预后中也有着显著疗效。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的观察

    作者:张跃辉;董宝林

    心肌缺血预适应(l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是指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增强其后的长时间缺血心肌的耐受性.有关l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有无内在联系,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总结观察lP对AMI的近期预后的影响.

  •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作者:潘红丽;刘全

    随着介入、溶栓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预后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度过急性期之后病死率、复发率仍较高.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梗再发、心梗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用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 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水平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国平;彭子敬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外周血M-CSF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8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2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体检者(N)20名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或健康体检者接受体检当时采集血标本分装2个试管,离心、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外周血M-CSF水平.按TIMI危险评分将UAP患者分为高、中、低3组,组间比较M-CSF水平差异.随访UAP患者近期(30d、90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M-CSF四分位和中位值水平分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M-CSF水平[(472.63±48.27)p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5.25±43.61)pg/ml](P<0.01);[2]在TIMI危险积分的高、中、低积分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CSF水平依次降低,分别为(557.62±59.47)pg/ml、(438.53±48.54)pg/ml和(215.73±38.26)pg/ml;[3]高M-CSF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0d 26.1%,90d 34.78%)明显升高(P<0.01).结论 [1]外周血M-CSF水平可反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外周血M-CSF水平高有关.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

    作者:丁文惠;李秀清;柴秋娥;韩改仙;袁德芹;张钧华

    当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有效的、应用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我国老年AMI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①非老年溶栓组74例:典型缺血性胸痛≥30分钟,经含服或静滴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ECG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中两个导联ST段抬高≥0.2mV,距发病≤12小时,年龄<65岁、无溶栓禁忌证者;②老年溶栓组73例:年龄≥65岁且无溶栓禁忌证者;③老年未溶栓组70例:同期住院的年龄≥65岁AMI患者.

287 条记录 3/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