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息肉的癌变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张桂英;陈小春;潘凯;麦沛成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电子结肠镜检查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24例结直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圆形、单个、腺瘤性息肉居多.息肉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的20例中,有19例是腺瘤性息肉.多发性息肉癌变率(39.5%)高于单个或2个息肉患者.直径2.0 cm以上息肉癌变率(29.4%)高于2.0 cm以下的患者.肠镜下息肉摘除99例,肠切开息肉切除4例,肠切除术21例.结论:结直肠息肉数目越多越大癌变率越高,多发广基腺瘤性大息肉易癌变.带蒂的息肉和小而无蒂的息肉,均可在结肠镜下摘除.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或多发性息肉则应当行肠切除术.

  • 父子同患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

    作者:刘艳;贾虹;路永红;蒋存火

    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又称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口唇、手指、足趾等部位黑、褐色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特征.1笔者诊治2例,报道如下.

  • SFRP1及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银广悦;刘创建;周志伟;徐翠玲;钱成荣;武彩虹;田雪梅;汪方圆

    目的:探讨粪便中 Wnt 途径的抑制因子(WIF-1)与分泌型卷曲蛋白(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与50例 CRC 患者(CRC 组)、3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患者(增生组)、36例大肠腺瘤患者(腺瘤组)为研究对象。采用 QIAamp 型粪便 DNA 提取试剂盒对粪便中的 DNA 进行提取,分析比较四组粪便中 WIF-1及 SFRP1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 CRC 组 WIF-1及 SFRP1基因甲基化率为60.0%及64.0%,增生组为20.0%及20.0%,腺瘤组为44.4%及52.8%。联合 WIF-1及 SFRP1检测大肠腺瘤及 CRC 的敏感度分别为66.7%及76.0%,且两个基因在腺瘤组及 CRC 组中的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增生组(P 均<0.05)。WIF-1与 SERP1基因甲基化和 CR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均>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 SFRP1及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升高,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 儿童全身麻醉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1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亚琼;李小芹;周喜红;王紫;王朦

    目的 探讨儿童行全身麻醉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肠息肉患儿115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分析其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一次性切除息肉137枚;115例中单发息肉105例(91.3%),多发息肉10例(8.7%),其中2例患儿一次切除5枚息肉.所有患儿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肠息肉介入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李万红

    目的 探讨肠息肉介入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36例腺瘤性肠息肉患者,均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根据随访的复发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2)与未复发组(n=84).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肠息肉数目、肠息肉大小、肠息肉位置、组织学类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对以上因素预测肠息肉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价值进行预测.结果 两组肠息肉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复发组患者中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数目≥3枚、肠息肉大小≥2 cm、绒毛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占比(67. 31% 、69. 23% 、63. 46% 、59. 62% 、46. 15% )明显高于未复发组(48. 81% 、45. 24% 、44. 05% 、35. 71% 、21. 43% )(P<0. 05).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数目≥3枚、肠息肉大小≥2 cm、绒毛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为肠息肉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 05).性别、年龄、肠息肉数目、大小、组织学类型预测肠息肉介入治疗后复发的敏感度分别为0. 467、0. 538、0. 515、0. 610、0. 563,特异度分别为0. 643、0. 714、0. 750、0. 786、0. 857.结论 男性、年龄≥60岁、肠息肉数量≥3枚、肠息肉大小≥2 cm、组织学类型为绒毛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肠息肉介入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更大.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随访方案以降低复发率.

  • 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8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明贵

    目的 分析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在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一次性切除息肉共78枚.1例巨大息肉分2次切除,1例摘除3枚息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安全、有效,可避免对患者行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医师治疗肠息肉患者的首选方法.

  •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

    作者:宋雯;赵梁;朱萍;陶文华;李曼蓉;王跃;朱海航;卜平

    有效的防治大肠息肉,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研究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吸烟、家族史等,并且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上也取得相关研究进展.肠息肉的癌变遵循腺瘤-癌序列,而且锯齿状病变作为一个癌变通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电切术切除肠息肉及服用药物与膳食进行治疗干预,其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肠息肉 发生 发展 诊治
  • 胃、肠息肉中VEGF、KDR及MVD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朱萍;朱海杭;宋雯;赵梁;张妮娜;张旭东;李曼蓉;卜平

    目的 探讨胃、肠息肉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激酶插入嵌合受体/胎肝激酶-1(KDR)、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KDR在胃、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肠息肉组织中VEGF、KDR及MVD的表达显著低于胃、肠癌(P<0.05),显著高于正常胃、肠黏膜(P<0.05),且胃、肠息肉中VEGF、KD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直径>2.0 cm息肉中VEGF、KDR的表达显著高于直径<1.0 cm者,且在年龄>50岁患者中表达增高;肠息肉中VEGF、KDR在绒毛状腺瘤、表面呈分叶状者中表达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息肉中VEGF、KDR的表达显著高于胃息肉(P<0.01).结论 直径>2.0 cm、年龄>50岁的患者癌变概率高,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分叶状息肉癌变率高;肠息肉癌变率高于胃息肉,VEGF、KDR、MVD及其相互作用对促进息肉血管生成及癌变的过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向辉;刘冰熔

    内镜下清除肠息肉在早期即被作为一种非外科手术处理肠癌癌前状态的方法提出来.相关技术在近几十年快速发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等不同,术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氩离子凝固术,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本文就肠镜下肠息肉治疗方法及其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 成人肠套叠25例诊治体会

    作者:张保定

    1997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成人肠套叠2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5~65岁.本次就诊前均在外院误诊为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粘连性肠梗阻等.就诊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包块、便血等.本组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确诊15例,钡灌肠确诊10例.术中查明套叠原因依次为:小肠肿瘤12例,小肠息肉4例,结肠肿瘤5例,小肠憩室4例.所有病例均行套叠段肠段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

  •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肠息肉50例

    作者:颜新林;谭英斌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患者共86枚肠息肉采用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肠息肉是安全、有效、微创、实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无痛状态下,更是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

    作者:王红;熊弦;刘黔;王磊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小儿53例(68枚)大小不等息肉给予氩离子凝固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氩气刀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息肉方法安全有效,创伤性小,操作简便,同时氩离子凝固术还可处理电凝电切术后息肉残端,防治出血.

  • 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喜红

    幼年息肉又称简单息肉,多发生2~10岁男孩,约占小儿息肉中的80%,为良性含腺体的肉芽肿,一般认为其不属于肿瘤性息肉,因而不发生癌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慢性便血,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当息肉表面发生感染时可有反复脓血样便,该病由于出血量不多,对小儿影响不大.我科在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肠息肉患儿28例,全部采用电子结肠镜直视下行电凝、电切术(无采取任何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肠息肉切除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手术后护理

    作者:王亚楠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息肉常规的切除术已经被淘汰,内镜技术在当前快速的普及.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采取内镜下行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的肠息肉患者,对其患者手术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根据手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治疗结果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对手术后护理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提出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根据采取护理后的结果可知,对肠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行切除术的治疗,能将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至低,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价值.

  • 别把息肉“拖成”癌

    作者:张辉

    大肠癌曾被认为是专属于老年人的癌症.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已悄悄"盯"上了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专家认为,如果能够早期防治肠息肉,就完全可以将大肠癌拒之门外.长达一个月的便秘加便血让雷娟苦不堪言.家人怀疑是痔疮,可雷娟总觉得没有得到确诊不放心.

  • 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并发症防治分析

    作者:周忠荣;张承顺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常见的出血、穿孔、粘膜灼伤及气体爆炸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通过纤维内窥镜利用高频电凝电切混合电流同步进行摘除肠息肉.结果:内镜摘除息肉是安全可靠的,但绝非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119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息肉154枚,从中体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轻巧稳妥缓慢的操作手法,正确使用输出电流,术后患者注意休息及饮食,是完全可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 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肠息肉病人的护理

    作者:邹志荣

    对20例肠息肉病人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除1例术中渗血较多外,19例手术顺利.20例均未发生并发症.提出积极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的重要保证.

  • 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绍连;于红刚

    [目的]探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肠镜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52例均经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一次性切除息肉,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安全、有效.

  • 酪酸梭菌活菌片在电切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殷建红;高峰玉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片在电切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肠息肉择期手术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2 d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与抗菌药同时应用时,先用抗菌药,2 h后再服用酪酸梭菌活菌片),3片/次,3次/d,服用至手术后第7天。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肠黏膜修复、伤口愈合及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术后出血率:观察组(9.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肠黏膜修复率:观察组(96.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加速肠黏膜修复,促进手术后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大肠息肉的内镜特点及病理分析

    作者:杨辉;张卓;刘国卓

    对142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息肉 内镜 病理
307 条记录 10/16 页 « 12...78910111213...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