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息肉筛查与监测新进展

    作者:余英豪;姚梅宏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是癌症致死的常见病因.多数结直肠癌由原有的腺瘤进展或在炎性反应性肠病的基础上发生.结肠镜筛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并消除这些癌前病变.为识别并消除这些癌前息肉,临床内镜医师需要在患者进行首次结肠镜检查后作出结肠随访监测计划,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并确定具有家族性肿瘤综合征特征的息肉患者.当前关于具有患癌风险的结直肠息肉的筛查与监测已取得一些共识,本文简要介绍这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 2712例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马浩清

    [目的]探讨本地区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特点.[方法]对海宁市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肠镜检出的病变(癌腺瘤、息肉)进行分析,包括检出率、性别和年龄分布、病变部位、大小、数目、有蒂或无蒂、病理类型及癌变情况等.[结果]电子肠镜检查11 445例,检出大肠病变2 712例,检出率23.70%;接受治疗2 108例,占应治疗数的77.72%;患者平均年龄56.88岁;76.49%的肠息肉≤0.5cm;69.63%的肠息肉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21例发生癌变,癌变率1.00%;腺瘤性息肉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为10.98%.[结论]中老年人肠息肉的检出率较高,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见,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切除,全瘤送检.

  • 结直肠癌和息肉中Caspase通路上基因表达水平

    作者:潘益峰;张明五;金明娟;张善春;陈坤;李其龙;马新源;姚开颜;余运贤

    目的:检测结直肠正常黏膜-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中Caspase凋亡通路上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了1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8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的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结直肠正常黏膜、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中Caspase通路上基因(Caspase-2、-3、-6、-7、-8、-9和.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在正常对照、息肉及结直肠癌病例组问分布均衡;与正常黏膜组比较,除Caspase-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外,其它基因mRNA表达均下降,但都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此外,除Caspase-9外,这些Caspase基因相互间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未发现Caspase凋亡通路上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Caspase通路上基因相互之间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

  • 黑斑息肉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晨;朱永康

    黑斑息肉综合症又名Peutz-Jegher综合征(PJS),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黏膜皮肤色素沉着与肠息肉形成.本病临床并不常见,大约有1/20万的发病率[1],因此容易被漏诊.我院于今年6月曾收治1例,手术后明确诊断.

  • 大肠息肉92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修中;汤海涛;潘宏年;汪家胜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与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息肉部位、大小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92例结肠息肉患者均经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标本送病理检验.结果92例共切息肉154枚,随年龄增加,非血便症状减少(P=0.002).结肠息肉的发生部位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关系(P=0.013).息肉从头端至尾端有渐增大的现象,随着息肉的增大,血便的发生增加(P=0.003),腺瘤性息肉所占的比例增大(P=0.041).从直肠到盲肠,多发息肉渐增,各部位间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0).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盲肠部位的多合并有其它部位的息肉(P值分别为0.001、0.000和0.000).结论随年龄增加,非血便症状减少,且与息肉的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从直肠到盲肠,多发息肉渐增,远端息肉多较大.随息肉增大,血便发生增加,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增大.做肠镜检查者,应尽量做全结肠镜检查.

  • 大肠息肉121例高频电切除临床分析

    作者:刘东升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1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58例

    作者:彭海霞

    1996年4月~1998年6月,我室经结肠镜对大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58例(77枚).现作一报道.

  • 黑斑息肉病的消化道造影诊断

    作者:许海珍;陈基明;张锡龙;黄新宇

    目的:通过对黑斑息肉病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黑斑息肉病的全消化道造影资料,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共同分析.结果:临床以口唇粘膜、肢端色素沉着为体征,腹痛、腹胀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全消化道造影示,肠息肉多分布在空回肠,多发,可并发肠套叠,息肉可恶变.息肉以错构瘤为主,可合并腺瘤,恶变后呈腺癌.结论:胃肠道造影检查对发现黑斑息肉病,特别是小肠息肉有重要诊断意义,而且为无创的定期随诊提供了平台.

  • 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肠道息肉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新英

    目的:总结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肠道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无痛内镜下209例微创治疗给予术前充分合理的评估及术后精心的护理。结果:组织学完全治愈率98%,无1例穿孔,术后少量出血7例,术后延迟出血5例,均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黏膜愈合率100%。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痛内镜下肠道息肉的微创治疗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更加简便,创伤性小,且静脉麻醉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诊疗痛苦,术前充分合理的评估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大大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更佳。

  • 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摘除术后出血16例

    作者:薛祥龙;姜爱萍;曹锁玉

    内镜下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是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近8年来,应用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532例,共685个,大部分获得成功,但有16例发生出血,经内镜下治疗大多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157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龙生;杨彩虹;王俊先;王爱平;刘隽;李诚

    目的 分析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内镜下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 根据157例大肠息肉患者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选择相应内镜下治疗方法,观察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157例患者共发现219枚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多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占多数,部分息肉可发生癌变.内镜下治疗发生出血12例,出血发生率5.5%.结论 内镜下多种方法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关键词: 肠息肉 内窥镜检查
  • 消化道粗蒂息肉内镜切除术中金属夹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袁妍妩;沈建伟

    目的 观察金属止血夹在预防内镜切除消化道粗蒂息肉出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应用Olympus HX-5LR-l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夹,内镜发现病灶后,经内镜钳道将止血夹钳夹息肉粗蒂部,在止血夹上方行圈套切除息肉.结果 28例36颗消化道粗蒂息肉全部成功切除,均未出血及穿孔,术后随访1~3个月未发生出血,取得满意的预防出血的效果.结论 金属止血夹结扎有蒂息肉能有效预防内镜电切除时引起的术中、术后出血,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肛肠手术60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王飞

    目的 研究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肛肠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60例,对这些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率分别为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术6.67%(1/15)、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术14.29%(1/7)、肛瘘切开术7.41%(2/27)、混合痔外剥内扎术9.09%(1/11).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率为8.33%(5/60).结论对行肛肠手术的患者施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直肠出血的概率.

  • 应用电子结肠镜治疗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榕华;薛丹

    近年来,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肠道息肉简便安全、定位准确、费用低、痛苦少、可重复进行,使病人容易接受而在临床广泛开展.我院在2006年1月~6月共收治行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162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苏正虹

    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长期的刺激会导致息肉向肠腔内突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随着无痛肠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肠息肉的首选[2~3].本研究对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在锡山人民医院分院进行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分析——附两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马爱冬;史冬梅;张千里

    目的 提高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两例均为临床确诊的Peutz-Jeghers综合征,均有腹痛病史,均有小肠息肉继发肠套叠,形成肠梗阻病史;其中1例并有乳腺癌和子宫病变,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一致.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以反复便血、腹痛、特定部位皮肤黏膜黑斑、消化道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及家族遗传性为特征,且有息肉恶变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息肉的切除或者摘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定期随访.

  • 肠镜下小儿肠息肉切除术61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陈礼婷

    目的:探讨肠镜下小儿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肠息肉手术患儿术前给予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术中注意心理支持和病情观察,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手术意外,平均住院时间4.1 d,均康复出院.结论:肠镜下电切术治疗小儿肠息肉安全有效,精心围术期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息肉226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王英

    目的:探讨对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为226例患者术前进行相关检查,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并做好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术中与手术医生精心配合;术后做好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轻微出血5例,均未出现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息肉切除率为100%.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肠息肉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精心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 肠镜检查100例临床护理

    作者:施丽娟;辛召平;冯玉凤;孙欣欣

    2010年1~12月,我们对100例住院患者行肠镜检查,经严密检查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内镜确诊为慢性肠炎47例,结肠癌8例,溃疡性结肠炎10例,直肠癌5例,肠息肉30例.本组检查成功率100%,满意率100%.

  • 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

    作者:陈盈;李欠云;陈真婧;郑海红

    患者女,11岁。因“下口唇黑色素斑7年,阵发性腹痛1月”首次入院。期间行肠镜、胃镜检查,发现胃肠多发息肉(图1);行数字胃肠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部小弯见一2.7cm ×2.5cm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图2)。出院后半月余,因“腹痛4h”再次入院。于4h前在无明显诱因下腹痛,较剧烈,右侧腹痛为主著,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约半分钟腹痛再次出现,症状反复,无发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血便。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13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 mmhg;意识清,口唇上下粘膜可见片状色素沉着,色黑,手掌及足底未发现色素沉着;心肺听诊(-),腹平软;右下腹可及4cm ×6cm大小肿块,质软,有触痛,稍可活动,边界清,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检无染血,直肠四壁未及肿块。增强CT检查提示胃肠腔见多发息肉,小肠套叠(图3~7)。

307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