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扩张移植后组织学实验研究

    作者:谢锋;张正文;马腾霄;侴海燕;李昊;康深松

    目的 观察扩张皮肤移植后的变化,探讨扩张皮肤远期回缩的机制.方法 选用8条普通成年犬,在每条犬背部设计4个解剖部位相对应的皮瓣下置入扩张器,注水8周后行扩张器取出术,随机将8条犬分为4组,每组2只,在犬皮肤扩张移植时和移植后3、6周及3、6个月检测其组织学、电镜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t-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表皮层和真皮层移植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电镜下可见扩张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真皮层于扩张后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功能活跃,真皮深层有肌成纤维细胞存在,其胞质内微丝明显.移植后3个月成纤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胶原排列趋于整齐,肌成纤维细胞消失,组织学在3~6个月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α-SMA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3周后达到高,分别为1.204 ±0.011和1.533 ±0.012,3个月时明显降低为0.910±0.008和0.519±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 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扩张皮肤的组织学变化在移植后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扩张皮肤远期回缩的机制可能与扩张皮肤内的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和功能状态有关.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天然支架组织工程瓣膜作用

    作者:仇玉明;董念国;史嘉玮;叶晓峰

    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关键在体外重建宏观、微观培养环境[1].我们以去细胞瓣作天然支架,肌成纤维细胞作种子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TEHV微环境影响[2,3].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的研究

    作者:董念国;孙宗全;付平;苏伟;G.Zund

    机械瓣、生物瓣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二种瓣膜替换物,终身抗凝、瓣膜衰败为其大不足[1].我们利用人主动脉肌成纤维细胞(MF)及多聚乙醇酸(PGA)降解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并从构建TEHV方法学角度探讨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材料与方法

  • 肌成纤维细胞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耿智敏;刘青光;潘承恩;向国安;韩庆;刘效恭

    目的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医源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制作犬肝外胆管损伤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3周、3个月、6个月取材行透射电镜观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持续存在于整个胆道愈合过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α-SMA表达于肌成纤维细胞胞浆,术后1周至6个月表达均较强,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术后各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道瘢痕性挛缩和管腔狭窄的主要原因。

  • 兔唇创口愈合中肌成纤维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志敏;翦新春;姚志刚;刘良奎

    目的:在动物模型中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创口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同一子代纯种新西兰白兔40只,采用Millard's唇裂修复术,制造出创伤愈合瘢痕模型,分别在术后7d、21d、30d、60d、90d进行肉眼观察和瘢痕体积测量,切取上唇肉芽和瘢痕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肉眼观察兔唇创口愈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测量瘢痕体积的变化,在术后30d,瘢痕收缩较为明显,与7d、90d时有显著意义(P<0.01),在不同时段MFB数量在30d时与其他时段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呈正态分布.光电镜下观察,术后7d未出现肌成纤维细胞,21d可见少量,术后30d表现得十分活跃,60d后又逐渐减少,90d时基本消失.结论:瘢痕体积的缩小,与肌成纤维细胞的参与及胶原收缩、溶解有关.肌成纤维细胞是创口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过性细胞,在参与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瘢痕收缩起着重要功能作用.

  • miR-21调控TGF-β1诱导的大鼠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作者:付水霆;代天国;刘忠龙;金淑芳;何悦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索miR-21在调控TGF-β1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全髓培养法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时用TGF-β1分组诱导培养,检测TGF-β1对大鼠BMSCs促纤维化的作用及该过程中不同浓度梯度TGF-β1诱导以及不同时间段miR-21的表达变化;通过转染miR-21 mimics(高表达)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对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1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后miR-21表达上调;上调miR-21能促进大鼠BMSCs的纤维化作用。结论:miR-21 mimics能够促进大鼠BMSCs的纤维化作用。

  • 槟榔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α-SMA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晔晔;凌天牖

    目的:检测氯沙坦干预下、槟榔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α-SMA的情况。方法:用不同浓度槟榔碱刺激HUVECs,采用免疫细胞印迹法检测各组HUVECs中α-SMA的表达。再以固定槟榔碱浓度诱导HUVECs,不同浓度氯沙坦干预,检测各组HUVECs中α-SMA的表达。结果:槟榔碱可诱导HUVECs表达α-SMA,经氯沙坦干预后α-SMA的表达受到一定抑制。结论:HUVECs经槟榔碱刺激后可转化为表达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部分抑制这种转化,提示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参与了槟榔碱诱导的内皮-间充质转化。

  • 槟榔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型改变的诱导作用

    作者:王晓;凌天牖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HUVECs表型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UVECs中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5~80 μg/mL浓度槟榔碱处理10 d,HUVECs表达α-SMA(P< 0.05).结论:槟榔碱干预HUVECs可诱导细胞发生EndMT,提示这种转分化机制可能涉及到OSF的发生发展过程.

  • 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作者:张姗姗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Fb),尤其是肌成纤维细胞(MFb)在OSF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b和MFb的联系、区别,OSF组织中Fb向MFb表型转化的机制,以及它们的功能与OSF的联系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得出了在OSF的治疗中可以探索以MFb为治疗靶点的治疗新理念.

  • 槐杞黄清膏抑制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蒲金赟;周建华

    目的:探讨槐杞黄清膏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分别为假手术组、UUO(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组,1.5 g·kg-1槐杞黄治疗组,2.25 g·kg-1槐杞黄治疗组和3.0 g·kg-1槐杞黄治疗组.于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分别给予治疗组大鼠1.5 g·kg-1,2.25 g·kg-1,3.0g·kg-1槐杞黄清膏水溶剂灌胃;于术后第14d处死大鼠后获取肾脏组织.梗阻侧肾脏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测肾间质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堆积程度;Western-Blot方法检测梗阻侧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大鼠建模后14d肾间质严重损伤并伴明显纤维化病变,大量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广泛堆积.2.25 g·kg-1,3.0)g·kg-1槐杞黄清膏治疗UUO大鼠后,间质纤维沉积及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25 g·kg-、3.0g·kg-1剂量槐杞黄清膏治疗UUO大鼠14d时,α-SMA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使用2.25 g·kg-1、3.0 g·kg-1槐杞黄可减轻UUO大鼠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堆积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 内皮间质转化参与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路远;盛小伍;邓飞艳

    组织纤维化是指组织在各种损伤因素如药物、毒物、感染、放射线等作用下 ,诱发炎症反应 ,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多 ,实质细胞减少 ,终导致器官组织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病.纤维化可发生于几乎所有组织器官 ,如心血管系统、肺、肝、肾、胰腺等 ,是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组织纤维化的典型特征是肌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以往研究认为肌成纤维细胞可来源于局部组织中的静态成纤维细胞[1-2 ] 、骨髓中的单核细胞[3-4 ] 、上皮细胞[5-6 ]等 ,近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是肌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7 ] .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后可向间质细胞转化即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oMT ) ,En-do M T在纤维化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很有可能成为纤维化疾病防治的靶点.基于此背景,本文就EndoM T参与纤维化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肌成纤维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来源和作用

    作者:杨雪梅;王兴胜;崔社怀

    目前对于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还不是很清楚,主要有3种假说:肺部原有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为肌成纤维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穿越基底膜到达纤维化病灶,经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血液中的纤维细胞到达纤维化病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肌成纤维细胞在PF的病理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胶原合成能力强可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具收缩性使肺顺应性下降、分泌多种炎性介质加重肺泡上皮损伤.

  • 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作者:高翠菊;高大中

    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组平滑肌样成纤维细胞,在正常心脏仅存在于瓣膜组织中.急性心肌梗死后,来源于成纤维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是参与心肌梗死后创伤修复与胶原沉积的主要细胞,在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室重塑中处于中心地位.

  • 一套系统培养鼠主动脉血管壁细胞简单可靠的方法

    作者:宋方;吴强;陆德琴;袁军;杨永耀;谭洪文

    目的 探讨一套系统培养鼠主动脉血管壁成分细胞的简单、可重复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植块贴壁法进行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结扎贴壁法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差速贴壁法及自然纯化法进行细胞纯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相差显微镜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两两联合的方式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组织及细胞活性良好,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周期为10~12天,血管内皮细胞为12~14天.传代培养周期为7~10天.经纯化传代后的细胞纯度达95%~100%.血管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α-SMA(+)/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CD31(+)/α-SMA(-);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不易区分,Vimentin(+)/α-SMA(-),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Vimentin(+)/α-SMA(+).原代细胞传至10代以上仍未见生长活力减退.结论 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培养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简单可靠、重复性好的方法.该法对培养小鼠主动脉壁成分细胞仍然适用.

  • 肌成纤维细胞与高氧肺损伤

    作者:王晓蕾;薛辛东

    氧疗是改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缺氧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但长时间吸入高氧却可导致氧中毒,其中直接的损害器官是肺脏,高氧肺损伤(hyperoxiclung injury)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高氧进入肺部后,将产生氧自由基,导致肺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产生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另一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

  •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达;柳志文;章乐怡;张靖江

    目的 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其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并使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复方当归注射液对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的抑制率有无差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当归注射液作用于肌成纤维细胞后不同时间的凋亡率.结果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成纤维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对肌成纤维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要强于成纤维细胞,体现了该药物对肌成纤维细胞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5~40 mg·mL-1的复方当归注射液作用于肌成纤维细胞细胞24、48、72 h,其凋亡率可随时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及各浓度组之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当归注射液可靶向性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具有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可能性.

  • Notch1在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中的作用及表达变化

    作者:于秀文;曾林祥

    目的 探讨在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程中,Notch1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抑制Notch信号后,对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取新出生2~3d SD大鼠的肺组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肺成纤维细胞,再将培养至第3代的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F-β1+DAPT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TGF-β1组加入5ng/ml TGF-β1,TGF-β1+DAPT组同时加入5 ng/mlTGF-β1及5μmol/L DAPT.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同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α-SMA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部分细胞无染色,而TGF-β1组则可见大部分细胞内有黄色和棕黄色颗粒及条纹,DAPT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TGF-β1组、TGF-β1+DAPT组Notch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78±0.022)、(0.783±0.018)和(0.313±0.029),对照组与TGF-β1组、TGF-β1组与TGF-β1+DAP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GF-β1+DA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F-β1组、TGF-β 1+DAPT组Notch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12±0.019)、(0.701±0.026)和(0.345±0.022),组间比较结果同Notch1 m.RNA.结论 Notch1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进而促进肺纤维化.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抑制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张璟;卓文磊;王彦;杨惠标;敖绪军;黄云剑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在用MTT比色、荧光分析证明阳离子脂质体(DOTAP)介导CTGF反义寡核苷酸(AS)转染HKC可行的基础上,将培养的HKC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TGFβ1组(T组);TGFβ1加AS组(T+AS组);4、TGFβ1加CTGF错义寡核苷酸组(T+SC组).分组处理96h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各组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分析CTGF和α-SMA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C组:CTGF和α-SMA表达阴性;T组:CTGF和α-SMA表达阳性;T+AS组:CTGF和α-SMA表达阳性,但皆显著低于T组(P<0.01)T+SC组:CTGF和α-SMA表达皆和T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CTGF和α-SMA在表达量上皆呈较强的线性相关性.结论CTGF的AS能有效地抑制TGFβ1所诱导的TEMT,提示CTGF是TGF β1诱导TEMT所必需的成份.

  • 环磷酸腺苷信号对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作者:丁咏伟;耿玉聪;刘燕;徐洪;张丽娟;王瑞雪;王建辉;胡启峰;杨方

    目的 观察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在大鼠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OPE-M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复制大鼠矽肺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染尘0、2、4、8、12和16周.采用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纤连蛋白(Fn)、激动型G蛋白α(Gαs)、抑制型G蛋白α(Gαi2、Gαi3)及cAMP的表达.结果 Masson三色染色显示,矽肺模型4周组细胞性结节区域可见蓝紫色胶原沉积,并随模型制备时间的延长纤维化病变区域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对照组α-SMA阳性表达部位在气管及血管平滑肌;在矽肺模型16周组,α-SMA表达于结节周边及间质纤维化病变区域.α-SMA、CollagenⅠ、Fn及Gαi2、Gαi3蛋白表达在矽肺模型4、8、12和16周较对照组逐渐增多.在矽肺模型8周组Gαs蛋白表达及cAMP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至染尘16周达低.结论 cAMP的表达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呈下降趋势,cAMP信号参与大鼠矽肺纤维化过程.

  • 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PI3 K/Akt 信号通路影响

    作者:彭海兵;刘燕;田景瑞;穆玉;王建行;王献华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分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离体用含有二氧化硅(SiO2)粉尘(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 DMEM)培养基和不含SiO2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18 h,收集AM上清液,在含SiO2的上清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40μmol/L的槲皮素。用组织贴块法获取培养HELF,分为空白对照组、AM组、( SiO2+AM)组、槲皮素低浓度组、槲皮素中浓度组和槲皮素高浓度组。蛋白印迹法检测HELF中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LF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SiO2+AM)组p-Akt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和(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α-SM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iO2+AM)组α-SMA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除槲皮素低浓度组外,槲皮素中、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 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HELF分化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下调α-SMA的表达。

282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