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用实验室技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效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会强;崔晓利;窦权利;康磊;李爱芳;杨翰;刘元;谈小文;党丽云

    目的 对常用实验室技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效能进行比较研究,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TBM的水平.方法 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法”)、改良抗酸染色(简称“MZN法”)、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法”)、荧光探针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荧光探针法”)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等5种实验室检测技术对西安市胸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44例成年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测.包括71例TBM组患者(确诊组36例,很有可能组23例,可能组12例)及33例非TBM组患者.评价上述5种实验室技术诊断TBM的效能,并探讨细菌学方法组(MGIT 960和MZN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组(GeneXpert和PCR-荧光探针法)、免疫学方法组(T-SPOT.TB),以及上述5种技术联合诊断组(简称“联合诊断组”)在TBM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5种实验室技术之间、4种方法 组之间诊断TBM敏感度的差异.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标准,5种检测技术诊断TBM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MGIT 960法、MZN法、GeneXpert法、PCR-荧光探针法和T-SPOT.TB检测技术诊断TBM的敏感度分别为19.7%(14/71)、26.8%(19/71)、42.3%(30/71)、35.2%(25/71)、29.6%(21/71);GeneXpert法和PCR-荧光探针法的敏感度均高于MGIT 960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3,P=0.004;x2 =4.28,P=0.039).细菌学方法组、分子生物学方法组、免疫学方法组及联合诊断组的敏感度分别为31.0%(22/71)、50.7%(36/71)、29.6%(21/71)、73.2%(52/71);分子生物学方法组和联合诊断组的敏感度高于细菌学方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17;x2=73.20,P=0.000).结论 在TBM的早期诊断中,GeneXpert法与PCR-荧光探针法的敏感度高于MGIT 960法;各实验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TBM的敏感度,并且与细菌学方法组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组以及联合诊断组的敏感度更高.

  • 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作者:黄麦玲;马艳;王桂荣;侯代伦;冯君兰;张立群;高孟秋;李琦

    目的 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 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例,男∶女=1.12∶1(124/111),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36±18)岁,15~35岁年龄组患者占62.1%(146/23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总数>40,且1<理论频数<5时采用校正卡方检验.配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3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89.8%,211/235)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63.0%,14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按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确诊”及“很可能”结核性脑膜炎219例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6.3%,211/219)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67.6%,148/219)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143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35).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76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7.4%,74/76)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高(28.9%,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与97.4%(7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x2检验,P=0.834);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与28.9%(22/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286,P=0.000).结论 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对颅内病变的发现率高;特别是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偏低,而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仍>95%.

  • 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与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蓝美红;高明明;侯代伦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x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x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x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x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x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x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x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x2=6.513,P=0.011).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 四川省芦山地震前后重灾县结核病疫情分析

    作者:夏勇;成姝雯;李婷;王丹霞;陈雪融

    目的 了解四川芦山地震前后重灾县结核病疫情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芦山地震前(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和地震后(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除雅安市)、雅安市(除重灾县)和重灾县结核病年均登记率进行分析比较,对地震前后重灾县(芦山县、宝兴县和天全县)结核病患者(地震前登记例数446例,地震后登记例数261例)的性别、职业、患者来源及痰涂片情况进行分析.对人群年均登记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地震前后登记患者构成比差异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地震后,重灾县、除重灾县外的雅安市、除雅安市外的四川省结核病年均登记率均有所下降.重灾县结核病年均登记率由74.0/10万[446/(301 220×2)×100 000/10万]下降到42.7/10万[261/(305 337×2)×100 000/10万],下降了42.3%[(74.0-42.7)/74.0×100%];除重灾县外的雅安市结核病年均登记率由53.6/10万[1628/(1 517 633×2)×100 000/10万]下降到42.5/10万[1307/(1 538 591×2)×100 000/10万],下降了20.7%[(53.6-42.5)/53.6×100%];除雅安市外的四川省结核病年均登记率由74.6/10万[120 045/(80 507 830×2)×100 000/10万]下降到66.2/10万[107 393/(81 080 386×2)×100 000/10万],下降了11.3%[(74.6-66.2)/74.6×100%].对于重灾县,地震前后患者职业均以农民为主,分别占82.5%(368/446)和84.3%(220/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3,P=0.542);地震前后男性患者分别占74.9%(334/446)和72.4%(189/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3,P=0.542);患者痰涂片阳性率由地震前的31.4%(140/446)增加到地震后的35.6%(93/2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1,P=0.247);地震前后患者来源于追踪的比例由11.4%(51/446)上升到21.1%(55/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00,P<0.05).结论 芦山地震后,重灾县结核病年均登记率明显下降,结核病疫情处于较低水平;患者来源于追踪的比例有所增加.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

    作者:李春华;吕圣秀;王惠秋;舒伟强;杨长萍;李同心;杨坤;严晓峰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对照组).根据CD4细胞<200个/μl、200~400个/μl、>400个/μl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A、B、C及A1、B1、C1各3个小组.两组患者均做胸部CT扫描及CD4细胞检测.对病变范围、形态、性质等CT表现及CD4细胞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观察组的影像表现与CD4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变累及3个肺叶以上的患者分别为118例(86.1%)、69例(53.1%),全肺受累分别为84例(61.3%)、26例(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47.00, P值均<0.01).在病变形态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多发播散结节85例(62.0%)、39例(30.0%),纵隔淋巴结肿大101例(73.7%)、29例(22.3%),多发空洞96例(70.1%)、22例(16.9%),胸膜增厚86例(62.8%)、36例(27.7%),增殖90例(65.7%)、35例(26.9%),纤维灶75例(54.7%)、28例(21.5%),并发毁损33例(24.1%)、7例(5.4%),支气管扩张95例(69.3%)、22例(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62.85,76.40,33.08,40.27,31.04,18.32,74.46,P值均<0.05).观察组空洞平均内径(30.3±4.9)mm,大于对照组的(21.3±4.2)mm(t=10.19,P<0.01).其中观察组A、B、C小组空洞平均内径分别为(21.4±3.0)mm、(24.7±3.4)mm、(30.7±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1).观察组CD4细胞平均(425.6±156.5) 个/μl,低于对照组的(734.4±215.6) 个/μl(t=-13.45,P<0.01).B小组平均(303.8±57.9)个/μl,B1小组平均(352.3±65.3)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1).C小组平均(603.8±188.3)个/μl,C1小组平均(852.5±231.4)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结论 观察组CD4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前者肺内病灶分布广泛,容易多叶段受累、多发播散,多发空洞、慢性病程及并发症表现较多,其CT表现与CD4细胞的高低有一定关系.

  • 应用3D打印技术的宣传教育对胸椎结核患者术前改善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郑佳妹;黄丽霞;王敏;金阳辉

    目的 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的宣传教育对胸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患者42例,用投硬币法将两个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对患者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个体化宣传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每日平均起床次数,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评估3D打印技术及相应的宣传教育对胸椎结核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每日起床次数为(0.95±0.86)次,低于对照组的(3.66±1.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5).观察组术前SAS评分平均为(43.40±6.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8.45±7.78)分];观察组术前SPBS评分平均为(27.09±6.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43±5.97)分];观察组术前SDS评分平均为(41.45±5.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26±7.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9、3.93、5.72,P值均<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术前护理及宣传教育措施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5.56±7.97)分、(94.35±7.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01).结论 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对患者进行术前宣传教育能减少患者起床的次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艳杰;房宏霞;蔚鸣;闫朋;许雪薇;许鑫鑫;张宝庆;刘春涛;刘玉琴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技术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结核内科住院的1036例临床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晨痰样本,同时使用痰抗酸杆菌显微镜检查、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及SAT法3种技术进行检测.采用x2检验比较各方法间的阳性检出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Kappa检验比较SAT与其他检测技术间的一致性.结果 SAT、痰涂片、液体培养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02%(570/1036),47.30%(490/1036)和50.39%(522/1036),SAT法阳性检出率较涂片、液体培养分别高7.72%(80/1036)、4.63%(4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505、13.470,P值均<0.05).SAT与涂片、培养方法比较K值分别为0.63、0.68.结论 SAT法较痰涂片和液体培养的阳性检出率高,与痰涂片和液体培养比较具有较高一致性,有助于快速筛查及诊治继发性肺结核.

  •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效果分析

    作者:林存红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x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 h]、出血量[(181.0±71.4) 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 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P=0.241;x2 =0.06,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x2=4.01,P=0.045;x2=4.47,P=0.034;x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810;x2=0.28,P=0.599;x2=0.01,P=0.915;x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748;x2 =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x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 圣露丸的抗结核作用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王彬;付雷;徐建;郭少晨;朱慧;陆宇

    目的 评价中药圣露丸的体外及小鼠结核病模型中的抗结核活性.方法 在7H9液体培养基、7H10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测定圣露丸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低抑菌浓度(MIC).气溶胶感染方式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先后感染SPF级BALB/C小鼠46只和36只,分别建立小鼠急性结核病模型.均为感染第10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其中圣露丸组每只小鼠每次剂量为3 g/kg;异烟肼(INH)组,每次剂量为25 mg/kg,同时设无药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口服灌胃给药,每周给药5次,分别给予3周和6周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次日处死各组小鼠,称重,无菌操作下解剖,做肺组织活菌计数.结果 圣露丸在7H9液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2.5 mg/ml,在7H10固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5 mg/ml.小鼠感染及治疗过程中各组耐受性良好,无死亡.给予3周共计15次(每次给予“圣露丸”3 g/kg)剂量治疗后,圣露丸组小鼠全肺的CFU为(6.81±0.71) 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0.39 lg CFU.应用圣露丸治疗6周后,圣露丸组的小鼠全肺的CFU为(4.33±0.51) 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10 lg CFU.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建立的小鼠结核病模型中,中药圣露丸显示出抗结核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健康检查与被动就诊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二勇;周林;成君;赵飞;夏愔愔;樊海英;周扬;李洋洋;成诗明

    目的 对比健康检查主动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患者的情况,比较分析主动和被动发现患者在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主动发现对肺结核患者的意义,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流行与干预模式研究”课题部分研究地区健康检查调查221 383人(简称“主动发现方式”)和同期研究乡镇所在县(区)通过被动发现方式服务的7 625 650人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主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数据来源于项目调查表格;被动发现方式发现患者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结核病患者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历、初诊患者登记本.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录入,利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因素组间分布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00.56/10万.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58例,登记率为9.94/10万.主动发现的44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女=2.70∶1;年龄分布≥60岁者358例,占80.63%.被动发现的75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女=1.86∶1;年龄分布≥60岁者300例,占39.58%.性别和年龄分布上,主动发现组和被动发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x2值分别为5.430和203.090,P值均<0.05).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痰涂片阳性率为7.43%(33/444),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痰涂片阳性率(39.31%,298/758).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251例,占56.53%;3~4个肺野者153例,占34.46%;5~6个肺野者40例,占9.01%.被动发现的患者中,病变范围在1~2个肺野者508例,占67.02%;3~4个肺野者171例,占22.56%;5~6个肺野者79例,占10.42%;两组相比肺部病灶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7,P<0.001).主动发现的患者中,空洞率为6.53%(29/444),显著低于被动发现患者的空洞率(20.84%,158/758)(x2=43.661,P<0.001).结论 主动发现的患者病情未必轻,但是患者症状不明显.主动发现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医防合作”模式下实施DOT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同治疗转归的分析

    作者:代晓琦;阮云洲;李仁忠;苏伟;王黎霞

    目的 分析在“医防合作”模式下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的实施情况,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择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医防合作子项目”4个调查现场为研究地区,该项目纳入治疗患者172例.排除死亡和接受治疗不满1个月的患者,其余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共94例患者接受调查.将接受调查的患者分为治疗成功(治愈和完成治疗)和治疗未成功患者(失败、丢失、未评估)两类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调查的94例患者完成1个月以上注射期治疗(治疗成功患者60例,63.83%;治疗未成功患者34例,36.17%),治疗成功与未成功患者的注射药物皆主要存放于村卫生室和(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占75.00%(45/60)、55.88%(1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P=0.056);口服药物在两类患者中分别主要存放于村卫生室和(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患者家中,分别占56.67%(34/60)、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P=0.086).治疗成功与未成功的患者中分别有13.33%(8/60)和29.41%(10/34)发生过漏注射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P=0.057);分别有13.33%(8/60)和38.24%(13/34)的患者漏服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P=0.005);88例患者完成注射期治疗并接受1个月以上非注射期治疗(治疗成功患者60例,68.18%;治疗未成功28例,31.82%),两类患者的口服药存放处主要为家里,分别占51.67%(31/60)、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P=0.080);11.67%(7/60)的治疗成功患者和35.71%(10/28)的未治疗成功患者发生过漏服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P=0.008).口服药DOT方式在注射期和非注射期的治疗成功(自服药物分别占55.00%,33/60;66.67%,40/60)和未成功患者(自服药物分别占64.71%,22/34;71.43%,20/28)中均主要为自服药.结论 药物存放在家中及漏服药等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转归产生负面影响;为保证患者治疗管理工作,应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人员培训,促使参与治疗管理的机构密切配合,完善和改进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体系.

  • 液体MGIT培养与改良罗氏培养方法在HIV感染与AIDS患者结核病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覃慧芳;林玫;崔哲哲;罗丹;区进;叶婧;黄莉雯;蓝如束

    目的 比较液体分枝杆菌培养管(MGIT)培养与改良罗氏培养方法在HIV感染与AIDS患者中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来宾市和贵港市就诊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中,选取未服用过抗结核药物的1684例HIV感染与AIDS患者,对所收集到的3368份痰标本同时使用液体MGIT培养与改良罗氏培养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对两种培养方法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污染率,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胸片无异常,但是痰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1684例患者的3368份痰标本中,液体MGIT培养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15.5%,522/3368)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11.6%,392/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4,P=0.000);液体MGIT培养污染率(7.0%,235/3368)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3.4%,115/3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1,P=0.000);液体MGIT培养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88.7%(149/168),在NTM感染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91.3%(115/126),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分别为78.6%(132/168)和62.7%(79/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31;x2=21.12,P=0.000);液体MGIT培养在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异常、但是痰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及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63/785)和62.0%(176/284),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分别为5.7%(45/785)和48.2%(137/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02;x2 =28.31,P=0.000).结论 在HIV感染与AIDS患者中进行结核病筛查,液体MGIT培养方法阳性检出率优于改良罗氏培养,但污染率比改良罗氏培养高;两种方法联合培养可提高结核病筛查阳性检出率.

  • 北京市密云区结核病健康管理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前后效果分析

    作者:唐晓丽;郭玉凤;蔡华立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公卫项目”)对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方法 对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公卫项目前2年(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纳入公卫项目后2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的发现、转诊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的实施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由2014-2015年的41.63/10万(404/970 000)下降到2016-2017年的35.00/10万(336/960 000),下降了6.63/10万.涂阳患者发现率由2014-2015年的29.70%(120/404)上升至2016-2017年的33.93%(114/336),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5,P=0.218).未查痰患者比率由2014-2015年的19.31% (78/404)下降至2016-2017年12.50%(42/336),下降了6.81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6,P=0.012).转诊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67.81%(455/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74.50%(482/647),上升了6.6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0,P=0.007).总体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93.29%(626/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96.75%(626/647),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3,P=0.00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14-2015年的87.78%(79/90)上升至2016-2017年的95.71%(134/140),上升了7.9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1,P=0.025).结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后,未查痰患者比率下降,患者转诊到位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等有所提高,对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 四川省九县(区)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结核病患者特征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婷;何金戈;李运葵;李京;肖月;王丹霞;禄嘉;夏勇;陈闯;吴建林

    目的 分析四川省9个县(区)主动筛查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2012-2016年四川省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收集主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下称“主动发现”)及2012-2016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上述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常规被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和追踪),分析两者在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年来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72例,检出率为498.87/10万(272/54 523),其中71例无症状者(26.10%,71/272);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8例,2014-2016年的登记率为67.04/10万(347/517 584)、78.36/10万(374/472 596)、63.76/10万(300/470 504),各年度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总体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0.288,P=0.591).主动发现患者平均年龄[(56.76±16.64)岁]高于被动发现的1868例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44.70±18.38)岁](U=158 318.500,P=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年龄分布≥60岁者(52.57%,143/272)和所在地为农村的患者(80.51%,219/272)明显高于被动发现中≥60岁(25.37%,474/1868)和农村患者(45.88%,857/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9.831、113.941,P值均为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涂阳患者(19.12%,52/272)、空洞患者(11.03%,30/272)明显低于被动发现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31.16%,582/1868;24.68%,461/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311、25.020,P值均为0.000).5年间9个县(区)主、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00,P=0.000),农村调查点的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79.65%,857/1076)明显低于城镇调查点(95.02%,1011/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941,P=0.000).结论 主动发现策略可作为被动发现策略的有益补充,对于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特别对农村地区和≥60岁老年人群具有重要价值.

  • 陕西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能力建设与诊治效果分析

    作者:邓亚丽;张宏伟;张天华;刘卫平;马煜

    目的 分析陕西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及诊治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结核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全省10个地级市、108个县(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能力建设情况以2014年和2017年数据作对比,分别来源于《陕西省“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评估和2017年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合大检查.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指标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以实施前3年(2012-2014年)与实施后3年(2015-2017年)的数据作对比.运用SPSS 19.0处理数据,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4年和2017年全省设有结核病定点医院的数量分别为20家和107家,2017年较2014年增加了87家.2014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923名,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656名,定点医院267名.2017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1200名,其中CDC403名,定点医院797名;与2014年相比,CDC人员减少了38.57%,定点医院人员增加了198.50%.2014年全省有3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5.56%(6/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12.04%(13/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2017年全省有8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49.07%(53/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55.56%(60/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8.50%(329 981/335 014),发现肺结核患者63 892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89例),发现病原学阳性患者14 087例,病原学阳性率为23.56%(14 087/59 803).实施后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5.00%(312 503/328 948),发现肺结核患者61 583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295例),病原学阳性患者10 588例,病原学阳性率为18.81%(10 588/56 288).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初诊查痰率降低(x2=6484.178,P=0.000),病原学阳性率降低(x2=390.104,P=0.000).实施前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9.43%(18 805/63 892),转诊发现患者占43.90%(28 047/63 892).实施后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5.38%(15 628/61 583),转诊发现患者占57.79%(35 586/61 583).转型后因症就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下降(x2=259.002,P=0.000),转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上升(x2=2419.762,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患者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3.18%(62 177/66 726)和89.96%(61 323/68 169),实施后总体到位率下降(x2=453.550,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04%(60 464/63 619)和94.97%(57 872/60 93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6,P=0.551).结论 我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推进顺利,防治能力加强,但部分患者诊治及管理指标有所下滑,实施质量仍需提升.

  • 血清结核抗体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价值

    作者:张少俊;杨驰;范琳

    目的 探讨血清结核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8 000(38 kD)的免疫球蛋白(IgG)]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采用外周血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入院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2146例及非结核病患者167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对培养阳性肺结核、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及T-SPOT.TB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面积),总体评估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结核抗体对于培养阳性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47.1%,246/522)明显高于临床诊断肺结核(25.9%,388/1499)和肺外结核(24.8%,3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1.15和20.53,P值均<0.001);血清结核抗体对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组之间的敏感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P=0.790);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30.6%,657/2146)明显低于T-SPOT.TB检测(76.2%,1635/2146)(x2=799.00,P=0.000);对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AUC面积(0.619;95%CI:0.604~0.635)小于T-SPOT.TB(0.781;95%CI:0.768~0.794)(x2=14.00,P=0.000).血清结核抗体的诊断特异度(93.2%,1557/1671)高于T-SPOT.TB检测(70.1%,1171/1671)(x2=316.00,P=0.000).结论 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清结核抗体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尚需提高,应该研发敏感度更高的结核抗体试剂盒,以便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 异烟肼联合重组结核疫苗AEC/BC02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豚鼠的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卢锦标;沈小兵;苏城;杨蕾;都伟欣;王国治;陈保文

    目的 评价异烟肼联合重组结核疫苗AEC/BC02 (BCG-CpG复合佐剂,即BCG-CpG-DNA+ Al)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豚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豚鼠,在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液[1000菌落形成单位(CFU)/只]1周后,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4个组:即AEC/BC02组(6只),采用AEC/BC02疫苗进行肌肉免疫;INH组(6只),采用异烟肼10 mg进行灌胃治疗;INH+ AEC/BC02组,先采用异烟肼进行灌胃治疗2周后,再采用AEC/BC02疫苗进行肌肉免疫;生理盐水(NS)组(12只),作为阴性对照,仅注射NS.所有豚鼠在进行攻毒(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液)后第10周被解剖,以豚鼠肝、脾、肺脏病变指数评分评价脏器病变,并计算各脏器活菌载量(lg CFU).结果 AEC/BC02组、INH组和INH+ AEC/BC02组的整体脏器综合病变评分分别为(36.7±28.2)、(20.0±12.7)和(3.3±5.2)分,均低于NS组的(69.2±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q=4.37,P=0.023;q=6.61,P<0.001;q=8.85,P<0.001);INH+ AEC/BC02组整体脏器综合病变评分低于AEC/BC02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3.88,P=0.049).INH+AEC/BC02组的脾脏活菌载量为(1.06±1.64) lg CFU,低于INH组的(3.55±1.90) lg CFU、AEC/BC02组的(4.21±0.78) lg CF及NS组的(4.73±0.79)lg CF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q=4.84,P=0.011;q=6.12,P=0.001;q=8.23,P<0.001).INH+AEC/BC02组的肺脏活菌载量为(0.69±1.07) lg CFU,低于INH组的(2.66±1.70) lg CFU、AEC/BC02组的(3.01±0.90) lg CFU及NS组的(4.36±0.79) lg CF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q=4.43,P=0.021;q=5.21,P=0.006;q=9.50,P<0.001);INH组的肺脏活菌载量低于NS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4.39,P=0.022).结论 异烟肼和AEC/BC02疫苗联合使用优于单一治疗方式,能够明显减轻动物脏器病变,降低脾脏和肺脏的活菌载量.

  • 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宇杰;张莉;王宇轩;周立娟;曲杨;张晨;张海青;车南颖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非淋巴结结核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应用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临床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各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 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2.1% (25/48)、60.4% (29/48)及27.1%(13/48);IHC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7、10.84, P值分别为0.012、0.001);而IHC(:染色与荧光定量PCR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41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检测非结核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均为100%(21/2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7%(21/44)、52.5%(21/40)、37.5%(21/56);符合率分别为66.7%(46/69)、72.5%(50/69)、49.3%(34/69),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均优于抗酸染色法.结论 IHC染色、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法相比,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在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光;郑丹薇;朱岩昆;石洁;王少华;李辉

    目的 探讨在基层结核病实验室采用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搜集河南省4个项目点县级结核病实验室2014-2015年期间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4242例,分别进行痰涂片、痰培养和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比较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和传统痰涂片、痰培养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4242例患者中,痰涂片检出阳性者35t例,阳性检出率为8.21%(351/4276);痰培养检出阳性者576例,阳性检出率为13.47%(576/4276);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检出阳性者733例,阳性检出率为17.14%(733/4276).3种检测技术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412,P<0.001).以痰培养试验结果为标准,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1%(500/576)、93.64%(3433/3666);阳性预测值为68.21%(500/733),阴性预测值为97.83%(3433/3509),与痰培养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22).痰涂片检测的敏感度为57.29%(330/576),特异度为99.43%(3645/3666),阳性预测值为94.02%(330/351),阴性预测值为93.68%(3645/3891);Kappa值为0.679.痰涂片与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痰标本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336,P<0.001).结论 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痰涂片,且其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等优势,便于在我国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二代测序技术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晛;艾静文;崔鹏;阮巧玲;沈瑶杰;王森;李永军;张文宏

    目的 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来华山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活动性结核病的患者34例,在华山医院进行二代测序,并跟踪随访临床诊疗结局.送检标本(支气管灌洗液4例,脑脊液18例,胸腔积液4例,脓液3例,腹腔积液、肝组织各2例,关节积液1例)均在BGISEQ-100平台上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病原序列和病原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匹配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匹配序列为阴性.以符合各类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病理诊断为结核感染、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临床可疑活动性结核病且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活动性结核病者为非结核感染.分析二代测序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9例,其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6例,病理诊断为结核感染4例,培养阳性3例,结核核酸PCR检测阳性1例;临床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0例,非结核感染患者15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序列11例,敏感度为57.9%(11/19),特异度为100.0%(15/15).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的敏感度为66.7%(6/9);在同步进行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31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两者的特异度均为100.0%(15/15),敏感度分别为37.5%(6/16)与50.0%(8/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 test,P=0.727).结论 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为快速地检测多类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度及特异度与Xpert MTB/RIF相当,可以作为确诊试验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早期辅助诊断.

5658 条记录 4/283 页 « 12345678...2822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