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神经损伤2例

    作者:张京新;赵桂仁

    例1患者女性,41岁.因重纸卷撞伤膝部致双髋疼痛,活动受限1h入院.入院时专科检查:双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于髂骨、坐骨结节连线后方可触及股骨头活动,叩击右坐骨神经时有麻木感,右小腿外侧感觉迟钝,右胫前肌、伸拇长肌肌力"0"级.X线片示:双侧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CT示:双侧股骨头骨折.肌电图示: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诊为双髋关节脱位合并双股骨头骨折、右坐骨神经损伤.入院整复后,X线片示:股骨头脱位复位良好,骨折复位满意.

  • 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

    作者:冯敬;范斌;钟易林

    例1,男,38岁,右下肢疼痛、麻木1月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持续隐痛,以后逐步加重,转为烧灼痛,伴有麻木,下肢紧束感.平卧休息后可缓解,站立、行走后加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腰椎牵引等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查体:右小腿肌肉轻度萎缩,肌力减弱,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右趾背伸肌力减弱,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CT:L4~5椎间盘膨出约3mm,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电脑三维牵引、激素及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出现髋关节屈伸功能障碍.髋关节X线片和CT扫描发现髋关节后方有异位骨化,CT扫描显示坐骨神经明显受压,追问病史,病员述4月前,因高处坠落跌伤致右髋关节脱位,在当地医院手法复位.手术探查发现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被1cm左右异位骨块环形包绕,神经周围有陈旧血肿机化,与周围组织有瘢痕粘连,受压神经段苍白、变细、变硬.术后患肢疼痛缓解,5月后感觉肌力恢复正常.

  • 臀肌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肌电图分析

    作者:刘玲;解玉梅;刘向军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在当地农村个体诊所臀肌注射青霉素后出现右足跛行,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检查臀部针孔位置正确,患儿小腿曾有摔伤病史,当事医生认为患儿跛行与臀肌注射无关,是其摔伤所致.

  • 臀部肌肉注射致神经损伤病人28例肌电图分析

    作者:郝华;朱桂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8月-2000年9月,我们对28例臀部肌肉注射后致坐骨神经损伤的儿童进行肌电图检查.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1个月~5岁,均在注射后10 min~1 h出现下肢剧烈疼痛,不能行走.第一次肌电图检查为注射后5 d~1个月,平均15 d.检查患儿均表现足下垂,跛行.随访8个月,3例基本恢复正常.

  • 以股骨头为模板复位固定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19例

    作者:林永杰;石恩东;王炳臣;毛军胜;张凯;王国伟

    2002年4月~2010年7月,我们对19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以股骨头为模板进行复位固定,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3例,年龄18 ~ 62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16例,坠落伤3例;病变在左髋15例,右髋4例;均经X线及CT检查诊断为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其中2例骨折缺损达20%.合并失血性休克2例,髋关节后脱位3例,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联合伤)、股骨头骨折、髋臼后壁横形骨折及骨盆骨折各1例.

  • NT-3转染的SC对坐骨神经缺损大鼠腓肠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董玉珍;宗海斌;赵红星;刘艳霞;王丽娜;贾金领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修饰的施旺细胞(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腓肠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3d龄Wistar大鼠2只,分离、培养SC.将重组人真核细胞质粒(pcDNA3) -NT-3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染前后SC的生长速度,测定SC含量.Wistar成年大鼠80只制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向坐骨神经断端分别注入ECM凝胶(A组)、SC-PLGA ECM凝胶(B组)、NT-3基因-PLGA ECM凝胶(C组)、NT-3基因修饰SC-PLGA ECM凝胶(D组)各20 μL,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1、4、8、12周每组各取5只大鼠,制作腓肠肌标本,常规HE染色,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Tunel法对肌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NT-3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后3、5、7、9、14、21 d SC细胞数、纯度与转染前相比,P均<0.05.术后12周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B、C、D组与A组相比,B、C组与D组相比,P均<0.05.转染后12周A、B、C、D组腓肠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09%±1.02%、15.84%±0.63%、11.67%±0.48%、6.83%±0.25%,A组>B组>C组>D组,P均<0.05.结论 NT-3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C能促进SC的分泌,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细胞凋亡.

  • 磁刺激疗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及损伤运动神经元内GAP-4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维;苑秀华;王中莉;刘宁;张立新;李隆广

    目的 探讨磁刺激疗法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前两组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制模后观察组给予表面场强为0.09T磁刺激,30 min/d,1次/d;其余两组不予干预.各组分别于第2、4、8、12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4~L5脊髓运动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 GAP-43)表达,于12周末行电生理检查测定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GAP-43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12周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时缩短(P<0.05).结论 磁刺激疗法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为增加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GAP-43的表达.

  • 前列地尔对SD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

    作者:苏建华;章莉萍;陈玉芳;唐金荣;肖杭;包德诚

    以SD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以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干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为观察指标,观察前列地尔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恢复的影响.发现前列地尔组给药四周后能显著改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状况.认为前列地尔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 复方神肌再生冲剂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组织中N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照庆;曹玉汉;张明福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组,每组18只.麻醉下均暴露右侧坐骨神经,距坐骨结节远侧0.8 cm 处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Ⅰ~Ⅳ组术后分别将党参、丹参、黄芪、生地各3 g煎成汤剂后取3 ml于每日8时灌胃;Ⅴ组予复方神肌再生冲剂汤剂3 ml,每日8时灌胃.每组于2、4、8周时分别取紧邻挤压伤部位远侧神经干,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定量测定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 mRNA)水平.结果 Ⅰ、Ⅱ、Ⅲ组N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Ⅳ组无明显变化;Ⅴ组NGF mRNA表达始终处于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党参、丹参和黄芪可促进挤压伤后大鼠坐骨神经NGF mRNA表达;此种作用在组成复方冲剂后,表现更明显.

  • 复杂髋臼骨折46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邴淑芝;范新春

    1999~2004年,我们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4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17~58岁,平均36.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 36例,坠落伤6例,砸伤4例.合并症:坐骨神经损伤6例,脑外伤2例,休克1例,内脏伤1例,脊柱及四肢骨折5例.应用髂腹股沟入路(前方入路)与K-L入路(后侧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注射性麻痹

    作者:董振英

    临床上将臀部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弛缓性麻痹称为注射性麻痹。近年来,儿童注射性麻痹病例有不断增加趋势,现对其原因、诊断及防治进行讨论。1 病因1.1 解剖因素正常情况下,坐骨神经由骶丛发出,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斜向下外方沿臀大肌深部,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沿大腿后方正中下行,在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神经。坐骨神经与梨状肌位置关系的变异很常见,根据坐骨神经和梨状肌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占66.3%;Ⅱ型:坐骨神经在盆腔内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而腓总神经穿梨状肌下行,占27.3%;Ⅲ型:坐骨神经穿梨状肌下行,占3.4%;Ⅳ型:在盆腔内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上孔。因Ⅱ~Ⅳ型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位置较高,即使注射部位选择正确,也可出现注射性损伤。1.2 药物因素注射性麻痹与注射药物种类有密切关系。据报道,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丙嗪、异丙嗪、安定等药物引起注射性麻痹较多见。有学者应用家兔做实验,在家兔的坐骨神经周围分别注射复方氨基比林、青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异丙嗪、庆大霉素、安定等药物,结果都引起下肢瘫痪。而在同样的部位分别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胎盘组织液等,都未引起下肢瘫痪。说明注射性麻痹与某些药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强有密切关系。

  • 补阳还五汤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作者:李淑彦;刘青龙

    目的:比较理气散瘀汤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SD的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全部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切除腰交感神经节后,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理气散瘀汤组,每组各30只.补阳还五汤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理气散瘀汤组给予理气散瘀汤口服及药浴.观察第6天、第2周、第4周、第6周后大鼠左后足部皮肤温度的差别.结果:实验开始第6天补阳还五汤组为(31.90±0.10)℃,理气散瘀汤组为(31.35±0.15)℃;实验开始后第2周补阳还五汤组为(31.93±0.14)℃,理气散瘀汤组为(31.43±0.11)℃;实验开始后第4周补阳还五汤组为(31.97±0.10)℃,理气散瘀汤组为(31.51±0.14)℃;实验开始后第6周补阳还五汤组为(31.97±0.50)℃,理气散瘀汤组为(31.64±0.1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较理气散瘀汤口服加药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足部皮肤温度的有提高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 髋臼骨折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治疗分析

    作者:苗巍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的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各类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科2010-03-2013-03间收治的60例髋臼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组解剖复位率50.0%,保守治疗组16.67%,手术治疗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伤情,无论采取手术方法还是保守方法,早期治疗对患者恢复都具有积极意义.

  • 周围神经损伤

    作者:王如明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意外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创伤而发生的损伤,导致躯干和肢体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如不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影响受累肢体的结构发育,从而影响儿童今后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对其心理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预防小儿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防止肢体功能障碍的关键.儿科常见的神经损伤是臂丛神经损伤,尤其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为多见,其次是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其他神经损伤类型较为少见.

  • 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案及疗效

    作者:周敏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坐骨神经探查术,选择Kocher-Langenbeck(KL)切口,方法为神经松懈术和神经吻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胫神经[(41.28±2.50)mm/s]和腓总神经[(36.79±2.62)mm/s]的传导速度较手术前的胫神经[(35.07±2.09) mm/s]和腓总神经[(30.31±2.32)mm/s]均明显改善(P<0.01).手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患肢垂足畸形和坐骨神经疼痛等并发症5例(10.00%).结论 手术入路KL对治疗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中效果良好,能够尽早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尽快解除坐骨神经造成的压迫,从而使坐骨神经得到很好的恢复.

  •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机制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王剑;翁明军;周道琴

    现对我院2011-01-2012-08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进行报道,并探讨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和修复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5~16岁,平均(12.8±4.2)岁;病程短3 d~3 a,平均(3.2±0.6)个月.损伤情况:腓总神经损伤42例,胫神经损伤18例,混合性神经损伤2例.所有患者均经肌电图检测确诊为坐骨神经损伤.将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组,单日列入研究组32例,双日列入对照组30例,2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解剖分析

    作者:王辉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的解剖基础,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局部解剖正常成人湿性尸体标本30具(60侧,男22具,女8具),显露梨状肌、梨状肌上、下孔及穿过的血管和神经等,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梨状肌上孔呈斜向外下的裂隙状;梨状肌下孔呈导致的三角形的裂隙状,均有多条血管和神经穿过;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有变异。结论任何原因使梨状肌上、下孔变小,或穿过的血管神经变粗,均可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变异是梨状肌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基础。

  • 髋臼骨折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治疗分析

    作者:李振威;袁奇亮;朱明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骨科2010-03-2013-03收治的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3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20例和保守治疗组12例。分析2组患者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机、髋关节脱位后的复位时间、坐骨神经损伤程度等因素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结果简单骨折复位质量较好,手术及时、坐骨神经受损较轻患者预后良好。手术治疗组解剖复位率50.0%,保守治疗组16.67%,手术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患者伤情,无论采取手术方法还是保守方法,早期处理及治疗对患者预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 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维敏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05—2014-05接诊的62例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同时联用神经节苷脂。统计2组复位优良率,随访1a观察2组坐骨神经损伤改善情况,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复位优良率分别为83.9%和8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坐骨神经损伤功能优良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能有效复位骨折,促进坐骨神经功能恢复,适于临床推广。

  •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冼思彤;于天源;潘璠;鲁梦倩;吴剑聪;高玉峰;张林峰

    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采用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SNI)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推拿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光热耐痛阈、痛敏分数变化及 L3-5节段右侧背根神经节 CGRP 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 d 后,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均明显升高(P ﹤0.01);模型组 CGRP 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升高(P ﹤0.01)。在推拿治疗20次之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耐痛阈值及痛敏分数明显降低(P ﹤0.05);与同期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推拿组 CGRP 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1)。结论:推拿可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内 CGRP 的表达,参与神经损伤修复过程,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323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