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苯酞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NIHSS 评分mR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的影响

    作者:汪国胜;刘彬;钟平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Rankin 修订量表评分(mR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的影响。方法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0.2 g,po,tid,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及治疗14,28 d 观测 NIHSS 评分、mR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 d 两组 NIHSS 评分均下降(P<0.05),mRS 评分及 Barthel 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8 d 两组 Barthel 指数均升高(P<0.05),治疗组 mRS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 mRS 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4 d 后,对照组和治疗组 NIHSS 评分分别为(11.17±3.89),(9.67±3.99)分(P<0.05);治疗后28 d 对照组和治疗组 Barthel 指数分别为(64.83±20.71),(75.99±19.78)(P<0.05);mRS 评分分别为(3.39±0.60),(2.83±0.57)分(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56例

    作者:聂红兵;吴小鉴;夏忠斌;何云霞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20mL+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qd;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丁咯地尔注射液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均14 d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0.1 g,po,qd,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监测患者病情转归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3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80.30%;对照组基本痊愈24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显效率58.0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7.9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后循环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TI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蒋亚斌;徐安定;黄立安;王彤歌;朱慧丽;汪志刚

    目的:观察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6例后循环短暂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经Ridit分析,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和P<0.01).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到治疗组在治疗后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血管搏动指数(PI)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桂哌齐特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 轴位T2加权MRI流空现象在VBA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庄儒鸿;查云飞;关景霞;卢祖能

    目的:本研究旨在识别轴位MRI-T2W流空信号消失,在评估后循环急性缺血性患者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DWI显示为后循环血管供血区域急性梗死患者,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判断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是否消失.以CTA为金标准,评估轴位MRI-T2W流空信号消失诊断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性.结果: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轴位T2加权MRI显示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消失20例、正常60例;轴位T2显示流空信号消失20例中,CTA显示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8例(真阳性率90%)、正常2例(假阳性率10%);T2流空信号正常的60例中,CTA显示,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假阴性率3.3%),正常58例(真阴性率96.7%).结论:轴位MRI-T2加权像显示椎基底动脉流空信号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可确定其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为进行迅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作者:席刚明;王伟;岳炫烨;秦碧勇;李小丽;梁猛

    目的:后循环颅内段动脉管径细、行程长、弯曲多,支架植入过程中阻力大,手术难以成功.探索采用同轴双导管技术,以增加后循环支架输送过程支撑力,提高后循环手术成功率. 方法:21例经DSA、MRA或CTA检查确诊为后循环颅内段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患者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先用单导管技术进行支架输送,失败后改用同轴双导管技术,单导管技术成功者为对照组,双导管技术成功者为治疗组. 结果:同轴双导管支架到位良好,成功率达93.33%;单导管支架通过率为28.57%(P<0.05). 结论:同轴双导管技术能增加支撑力,提高后循环颅内支架手术成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可行性.

  • 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席刚明;王伟

    在中风患者中,80%属于缺血性的.而在缺血性中风中,后循环就占20%.后循环中风一旦发生,瘫痪的程度重,死亡率高.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实际上许多归因于后循环的血管病变.

  • 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与脑梗死部位关系研究

    作者:王素英

    动脉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病变引起脑梗死不同部位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循环狭窄闭塞病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并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张全新;吴霞;李家翠

    目的 观察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42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为对照组,42例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为治疗组,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及脑微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57.14%比35.71%,P<0.05;总有效率为85.71%比54.76%,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血小板计数、脑微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TIA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表现

    作者:林琅;陈文军

    本综述回顾了关于后循环不同区域和不同血管分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的新近认识,同时复习了近年来关于影像学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能力和对后循环血管状况评估能力的研究观点.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

    作者:侯洁;蔡晓楠;段阳;陈会生;夏程;杨本强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CT高密度征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根据首次CT中是否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进行分组,两组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及放射冠梗塞中梗死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后循环梗死(包括脑干、丘脑及枕叶皮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MCAS常见于前循环、基底节及放射冠梗死,在大面积脑梗死中HMCAS构成比较高.

  • 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循环及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肖南;刘志刚;陈风;刁有芳;田昆仑;刘韧

    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于结构与功能不同,在损伤后其反应也不尽相同.创伤及失血性休克后,不同的组织器官在损伤时间及损伤程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肠、心和骨骼肌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循环和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实验用Wi star大鼠126只,颈动脉放血至MAP 40 mmHg,维持90 min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观察休克前,休克未及复苏后不同时间肠、心和骨骼肌组织血流量(荧光微球法)、能量代谢(高效液相色谱法)、肠粘膜上皮增殖(3H-TdR掺入法)及组织MDA、SOD和XO的改变. 结果发现休克后,回肠、心肌及腓肠肌血流量分别减少40%、26%及50%;充分复苏后,心肌血流量迅速恢复,肠血流量恢复至伤前的71%-81%,骨骼肌仅58%.休克后,肠、心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伤前的32%,31%和63%,复苏,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迅速升高 ,肠则恢复较慢.休克和复苏后早期,肠上皮增殖明显受抑,复苏后12 h明显升高,72 h达高峰,7d恢复正常.同时,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X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说明肠、心肌和骨骼肌在休克和复苏后循环及代谢改变存在明显差异.心肌因血流维持较好,能量代谢恢复快,因而在休克及复苏后损伤相对较轻;骨骼肌血流量降低虽然明显,恢复也慢,但因其能量恢复较快, 代谢需求低,SOD保持较好,故损伤也较轻;而肠组织由于血流量减少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量代谢恢复慢,复苏后肠粘膜上皮增殖增强,对氧的需求量加大,加之SOD降低及X O升高,因而即使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容易受到缺血缺氧性损伤.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黄益洪;林菡;曾焕忠;方浩威;梅志忠;黄晓芸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VBD3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后循环缺血9例,脑干压迫8例,颅神经卡压症状5例,脑出血2例,脑积水1例,无症状6例;影像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呈 S 型、U 型和螺旋型迂曲、扩张,基底动脉上端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 mm 以上,位置在鞍背或斜坡旁正中至边缘以外,直径大于4.5 mm; S 型主要见于无症状患者或表现为脑干压迫,U 型主要表现为神经卡压症状,螺旋型主要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结论:熟悉VBD的影像学分型和临床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对该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 DWI和NIHSS在急性后循环卒中中的应用

    作者:

    关键词: 后循环 卒中
  • 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动脉瘤(附24例分析)

    作者:阴金波;周政;刘俊;杨辉

    目的 总结后循环动脉瘤的m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24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罔栓塞20例.结果 动脉瘤达致密栓塞(99%~100%)13例,大部分栓塞(90%~98%)8例,部分栓塞(90%)3例.随访6~22个月,平均9.2个月;GOS 5分16例,4分5例,3分2例,2分1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后循环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分布特点

    作者:王炎强;孙绍洋;张炳俊;李海燕;杨瑜;鲍健;胡学强;陆正齐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受累血管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责任LAAs致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342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相关资料,进行组内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以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多见(47.0%),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ECAS)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颅外段多见(65.0%)。与ECAS组相比,ICAS组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OR=1.586,95%CI:1.232~2.268)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I, ApoA-I)(OR=1.926,95%CI:1.051~4.288)显著相关,与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oncerebr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NCAS)组相比,ICAS组与高血压(OR=3.603,95%CI:1.675~12.485)、MetS (OR=2.268,95%CI:1.274~6.103)、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2.015,95%CI:1.182~5.613)及ApoB/ ApoA I (OR=1.948,95%CI:1.157~4.285)相关。在ICAS患者中,与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脑梗死组相比,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脑梗死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1,750,95%CI:1.042~2,953,P=0.009)、高血同型半胱氨酸(Hcy)(OR=2.437,95%CI:1.492~3.505,P=0.005)及高HbA1c (OR=1.769,95% CI:1.034~3.121, P=0.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CAS的发生率可能高于ECAS,ICAS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同于NCAS及ECAS;后循环ICAS脑梗死的发生与代谢指标紊乱密切相关。

  • 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32例临床报道

    作者:张辰浩;刘祖发;王珺;仝朝桢;李依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 1年6月望京医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联合自拟方益肾定眩汤(天麻、钩藤、川芎、鸡血藤、白术、泽泻、半夏、山萸肉、黄芪、枸杞、何首乌等组成)口服,对照组予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静脉输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4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并以评分改善(NIHSS评分减少)程度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NIHSS评分(4.564±1.350)与对照组(7.976±1.8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7,P=0.021).秩和检验发现疗效等级分布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8.P=0.019).进一步经平均秩次(治疗组26.89.对照组37.27)判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

  •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血管开通的初步体会(附二例报道)

    作者:宁群;王玉斌

    目的 探讨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进展期行血管开通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收治的2例确诊为后循环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别在第2天和第5天实行血管开通,并观察其术前及术后2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结果 1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分,术后20d下降到5分;1例术前NIHSS评分14分,术后20 d下降到2分.2例患者均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结论 后循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进展期行血管开通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 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观察

    作者:傅懋林;肖雪玲;王双虎;鲁秋香;何文钦;谢惠芳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神经内科采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或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共24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CCE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1例).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情况,同时进一步对比2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预后. 结果 研究组患者发病至rt-PA用药中位时间为3.17h,低于对照组的4.0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rt-PA剂量与对照组均为50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改善情况及3个月、6个月后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高灌注脑病、脑疝的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循环梗死患者3月后mRS评分为2.0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CCE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及远期临床预后,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后循环梗死患者亦可以从动脉取栓术中获益.

  •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张倩;黄丽玉;唐伯儒;郭阳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AH)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尤其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的关系. 方法 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因新发急性脑梗死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9例连续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循环脑梗死(ACI)与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一般临床特征;采用单纯头部MRA,单纯VA超声检查及头部MRA+VA超声3种方式判断VAH发生情况;对APCCI伴VAH病例进行梗死部位分类并研究两侧椎动脉直径差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关系. 结果 (1)189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VAH 32例(16.93%),排除8例前后循环均梗死患者,将余下181例分为PCI组90例(49.72%),ACI组(对照组)91例(50.28%).统计结果提示甘油三酯(TG)及VAH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23例APCCI伴VAH患者中,脑干梗死9例(5例VAH在梗死同侧、3例对侧、1例双侧YAH),小脑梗死1例(同侧),丘脑梗死10例(4例同侧、6例对侧),枕叶梗死2例(1例同侧、1例对侧),小脑伴丘脑梗死1例(VAN在小脑梗死同侧、在丘脑梗死对侧).(3)排除1例双侧VAH,在余下22例伴VAH的APCCI中,两侧VA直径差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00). 结论 (1)头部MRA与VA超声联合测量VA直径为VAH的佳评估标准;(2)TG及VAH为APCCI的危险因素;(3)APCCI伴VAH患者中,脑干、小脑梗死多在VAH同侧,丘脑梗死多在VAH对侧;(4)两侧VA直径差越大,患者预后越差.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与后循环脑梗死

    作者:王雪;张春婷;贾庆霞;赵仁亮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作为一种独立的脑血管病变在临床并不少见,后循环脑梗死是VBD常见的临床表现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关于VBD相关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就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30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