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评价甘露醇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闫俊强;翟明明;白树风;刘素琴;贾小飞

    目的 评价甘露醇在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194例研究对象采用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n=89)和对照组(n=105),两组治疗方案除了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5天(1g/kg,每8小时1次)之外,其他治疗方案完全相同.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对每位患者的疾病、心理状态和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第6天和第3个月,治疗组有共济失调和头晕患者积极情绪评分、消极情绪评分、ICARS评分、EEV评分、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有共济失调和头晕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期应用甘露醇有助于缓解共济失调和头晕症状,并可能因此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康复的能动性而使患者获益.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临床观察

    作者:甘旗旗;刘胜敏;张翠

    眩晕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多由前庭系统及小脑功能障碍所致。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状,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老年人眩晕主要与脑血管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缺血有关、还涉及感觉神经病变、精神状态等[1]。我院近年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检查意义

    作者:杨庆松;康实

    目的: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使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对50例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全部患者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检查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表明,有38例血管病变患者,占总数的76%,有6例前循环病变,占12%,15例后循环病变,占30%,17例前循环和后循环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40例血管病例,占80%,5例前循环病变,占10%,15例后循环病变,占30%,20例前循环和后循环病变,占40%.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而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创,方便,因此推介临床使用.

  •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现状

    作者:钟丽;杨东东

    后循环脑梗死死亡率、致残率高,且预后差,目前关于大血管闭塞的研究常局限在前循环,因此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应得到更多关注.

    关键词: 后循环 脑梗死 治疗
  • 循环串行狭窄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永晟;王峰;李克;纪东华;李城;王凝芳;李枫;张涛;李军

    目的:研究后循环串行狭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8月至2012年6月,对16例后循环串行狭窄(32处狭窄)患者行动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10)岁(47~81岁)。对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例(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合并基底动脉狭窄)因支架无法到位,只对基底动脉狭窄行球囊成形术。其余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平均(10±15)个月;1例术后5个月出现脑干动脉梗死。4例行CTA或DSA随诊(平均5.8个月),未出现再狭窄患者。结论支架置入治疗椎基底动脉串行狭窄的成功率较高,介入方法是治疗后循环串行狭窄的有效方法。

  • 椎动脉开口闭塞合并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作者:吕朋华;李晓波;孙陵;陈蓓蕾;景坚;王书祥;耿素萍;黄文诺

    目的:探讨椎动脉开口闭塞合并椎基底动脉急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策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合并椎动脉开口闭塞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经股动脉常规途径、经股动脉及肱动脉途径、结合椎动脉内膜剥脱途径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开通血管.分析血管开通前后的改良TIMI灌注分级、入院与出院NIHSS评分、90 d后的mRS评分.结果:血管内治疗策略及血管开通情况:经股动脉常规途径行血管内治疗5例,经股动脉及肱动脉途径2例,结合椎动脉内膜剥脱开通血管1例.2例患者闭塞椎动脉开口未能开通,手术失败;6例患者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获得良好开通;出院时NIHSS评分(11.88±7.06)明显低于入院NIHSS评分(30.7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13).死亡2例,步行出院4例.90 d随访临床结果显示优良5例(mRS为0~2分),1例患者中度残障,mRS评分3分.结论:多种血管内治疗途径能使合并椎动脉开口闭塞的急性后循环闭塞大血管获得较好的再通率,显著改善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尼莫地平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一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后循环脑梗塞发作的危险信号,但它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基础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例增多,症状期延长.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一例

    作者:叶梅

    患者,男,42岁,汉族,体重70kg.2012年3月21日中午因"头晕、黑曚6小时伴头皮挫裂伤"来医院就诊,门诊医生行头皮清创缝合术后,予以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1支肌肉注射(皮试显示阴性),并收住神经内科.入院后诊断为"后循环TIA".经过治疗,患者头晕症状好转,未再出现黑曚.3月28日早上,患者诉头晕眼花,心慌胸闷,并伴有全身瘙痒不适.当时查体:BP80/40mmHg,神清,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以颜面,、胸背部以及右下肢为主,口唇红肿,右侧臀部肌肉注射处可见直径约5cm的红色硬结.

  • 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TCD的影响

    作者:阮明军;黄德莲;李鹏

    目的:更进一步对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TCD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9个月(2015.4-2016.12)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患者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治疗两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TCD的影响差异.结果:无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以及血脂水平恢复方面,行臭氧自血回输治疗联合三参通络汤治疗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臭氧自血回输治疗效果佳,见效快,对其TCD具有显著的影响,值得推广.

  • 应用丁苯酞改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

    作者:李芸芸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的改善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的9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丁苯酞,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而言,丁苯酞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缺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230 条记录 12/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