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4例

    作者:田佩玲;郑立新;叶嘉玲;杨卫;王柏贤;张清健;徐珊珊;周冰燚;蔡慧娜;方俊宇;朱志勇;赵文忠

    自Caspersson等[1]于1970年发表第一张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以及1971年巴黎国际命名会议以来,现已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3000余种,染色体病综合征100余个.本文以到本室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孕不育症患者及遗传咨询的育龄人群),发现4例首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报告如下.

  • 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制备方法研究

    作者:冯治;黄元河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人外周血高分辨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方法 将30份外周血样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份:A组采用常规法制备G显带染色体,B组采用过量胸苷(TDR)同步化法制备高分辨染色体,实验组采用低温休克和低浓度的秋水仙胺双重同步处理细胞,再用热蒸气-过氧化氢法制备高分辨染色体.结果 实验组与A组相比,细胞分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获得的早期染色体分裂相数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B组相比,两组获得早期染色体分裂相数无差异(P>0.05),但B组的细胞分裂指数较低(P<0.05).另外,实验组染色体分散较好,G显带清晰.结论该法不需昂贵的试剂,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能获得较多带纹清晰的高分辨染色体,适合于临床检测应用.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武彬彬;胡朝晖

    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下,大约3%的婴儿有严重的出生缺陷,其中5%~10%将会发展成智力障碍,所以产前诊断是优生优育的必要保障。从20世纪60年代染色体显带技术发展以来,染色体核型分析就成为产前诊断的金标准[1],该技术能够检测到染色体数量变化、平衡/不平衡易位、倒位和显微镜下可见的大片段缺失和重复等问题。但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由于分辨率较低不能够检测出少于5 Mb片段的染色体异常;同时,产前染色体(羊水、绒毛染色体)条带较少增加了异常检出的难度;诊断前需要细胞培养的过程延长了出终报告的时间;对于结果的分析也依赖于检验人员的水平(图1A)[2]。以上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高通量自动化分析中对亚显微镜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现。

  • 连续R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承文;薄丽津;秦爽;刘旭平;代芸;刘世和

    目的探讨连续R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鉴定白血病染色体复杂变异易位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核型分析有疑问的标本在R显带基础上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比分析同一中期分裂相的显带和FISH结果.结果 4例应用BCR/ABL探针;4例PML/RARa探针;4例AML1/ETO探针;2例IgH探针;1例MLL探针.经显带结果与FISH结果对比分析,9例疑似的复杂易位得到确证,并精确定位.6例核型结果得到修正.结论连续R显带和FISH方法在复杂变异易位的鉴定方面与传统的核型分析和直接FISH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白血病的诊断方面,对于未知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改良培养法对提高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的研究

    作者:裴蕾;李江涛;刘辉;宁尚勇;邢宝利;常乃柏

    目的 评价改良培养方法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能否提高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同时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老年MM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28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同时以常规24 h短期培养法和改良6d长期培养法,培养基中添加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10 μg/L和粒-单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40 μg/L.然后采用G显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28例行常规24 h短期培养法组中,4例患者未见分裂相,检测失败率14.3%;有分裂相的24例患者中,6例发现核型异常,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25.0%.改良6d长期培养组中,28例中仅1例患者未见分裂相,检测失败率3.6%;27例有分裂相的患者中,15例检出有异常克隆存在,异常克隆检出率55.6%,两组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在可供分析的27例患者中,20例为初诊或进展期患者,7例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初诊或进展期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70.0%(14/20),稳定期的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14.3%(1/7),前者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高于后者,经Fisher精确检验P<0.05. 结论 6d改良培养法可提高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优于24 h常规培养法.初诊、进展期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高于稳定期患者.

  • 常见染色体病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陶华娟;张艳;郎翠红

    1前言染色体不分离和结构不平衡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200[1],成为发育缺陷和先天畸形的主要原因.因此,细胞遗传学分析一直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有创性产前诊断方法.从1966年首次应用孕中期羊水脱落细胞培养或孕早期绒毛采样进行产前检测,到19世纪70年代常规应用染色体显带分析(核型分析)以来,此方法已经成为经典的产前诊断技术[2].核型分析作为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及500万至1000万对碱基对的结构重排.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的准确率为99.4%~99.8%,绒毛膜细胞核型分析的准确率为97.5%~99.6%[3].

  • 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林少宾;史珊珊;谢英俊;陈争;陈宝江;吴坚柱;方群

    目的:探讨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产前诊断与评估策略。方法通过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光谱核型分析(spectral karyotyping,SKY)等3种技术平台的联合应用,对2010年3月12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出的5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1例胎儿衍生染色体孕妇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水平诊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胎儿的超声检查结果,评估2种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型效应及妊娠结局。结果5例标记染色体均为新发性突变,2例为镶嵌体,3例为非镶嵌体。其中2例为47,XX,+mar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异常,通过FISH及SKY确定其分别来源于4号和22号染色体;其余3例为Turner综合征型标记染色体,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未见异常。这3例中,2例行FISH检测,证实标记染色体来源于Y染色体;1例行FISH和SKY检测,证实为环状X染色体。1例衍生染色体为新发性突变,行FISH及SKY证实为2号和6号染色体间相互易位形成的衍生染色体。5例标记染色体胎儿及1例衍生染色体胎儿均于妊娠25~32周选择引产。结论传统染色体显带技术、FISH及SKY等3种技术平台联合应用,可以准确诊断胎儿标记染色体及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及其所含的部分染色体成分。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可以为临床表型效应的评估及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

  • 常染色体显性的薄基底膜肾病的基因连锁分析

    作者:侯平;朱世乐;章友康

    目的:应用2号染色体长臂与Ⅳ型胶原α3,α4基因位点连锁的CA11和HaeⅢ RFLP的多态性为遗传标记,对临床诊断为薄基底膜肾病的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定位分析.方法: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离染色体DNA,用PCR方法扩增两个遗传标记并酶切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产物.用遗传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判定结果.结果:3个薄基底膜肾病家系致病基因与微卫星CA11和HaeⅢ RFLP之间Lods值为2.12(θ=0.00).结论:这3个薄基底膜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与Ⅳ型胶原α3和α4基因连锁.

  • 不同地区东方田鼠染色体数及带型比较

    作者:潘漪清;谢建云;邵伟娟;刘雄伟;陈鸿书;柏雄;高诚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的染色体及核型.方法对不同地区东方田鼠的染色体片用姬姆萨染色法进行分析.结果湖南洞庭湖田鼠的核型为2n=52=14(m.sm)+36(st.t)+xy(m.t); 宁夏地区田鼠核型为2n=52=16(m.sm)+34(st.t)+xy(m.t);东北田鼠染色体核型为2n=42=18(m.sm)+22(st.t)+xy(t.t).结论东北田鼠染色体数目不同于湖南和宁夏两地,三地区田鼠的G带带型也不尽相同.

  • 273例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庄建龙;曾书红;江矞颖;庄倩梅;王耿;王元白

    目的:探讨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情况.方法:利用G显带技术对273例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以及1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加做C显带.结果:273例样本中共检出72例染色体变异,其中包括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检出率为1.46%;68例染色体多态变异,检出率为24.91%;剔除高龄女性样本后,多态变异检出率为64/255(25.10%).116例对照组染色体核型共检出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染色体多态变异,多态变异检出率为4.31%,2组多态变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曾生育非整倍体患儿父母染色体多态变异具有较高检出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高分辨染色体制片效果量化评价

    作者:胡亮;罗小金;丛潇怡;裴元元;魏凤香

    目的:建立一种量化的染色体制片质量评价标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测的受检者233例,同时使用常规方法以及高分辨制片法进行细胞培养、制片及核型分析.通过核型中15个质评条带能否清晰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制片效果的评分,比较中低分辨组和高分辨组的评分.结果:高分辨方法评分高于中低分辨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组染色体形态清晰,带纹丰富,长度适中,分散适度.结论:基于15条质评条带进行质量评价可量化地评估染色体的制片效果,便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涉及19号染色体新发生平衡易位二例

    作者:魏淑彦;杨会欣;封纪珍

    1 病例报告例1 女,32岁,2014年8月19日孕23周时就诊于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主诉:结婚7年,孕3产2,生育一女一男,表型智力均正常,现再次怀孕,末次月经为2014年2月27日,此次妊娠因孕中期产前筛查21-三体风险为1:507,行产前诊断,该夫妇双方既往体健,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此次自然受孕,孕期无不良反应,无孕期服药史.B型超声(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2014年8月19日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20 mL进行细胞培养、收获、制片、常规G显带染色体分析,油镜下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羊水胎儿核型为46,XY,t (16;19) (p11.2;q13.3),见图1.

  • 综合采用多种遗传学技术纠正一例珍贵胎儿的产前诊断错误

    作者:文娟;李浩贤;龙志高;夏艳;夏家辉;梁德生;邬玲仟

    目的:对外院染色体G显带检测结果疑为22号同源染色体易位的妊娠妇女及其22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胎儿进一步确诊。方法:对该名妇女及其胎儿行高分辨G显带、N显带、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对其父母行高分辨G显带、N显带检测。结果:妊娠妇女的核型为46,XX,t (11;22)(q25;q13),22ps+。22ps+遗传自其母亲,属正常变异;胎儿遗传了其母亲的22ps+染色体和正常的11号染色体,核型无异常。结论:综合采用多种遗传学技术,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检测,可增强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避免误诊。

  • 早熟染色体与辐射剂量-效应的关系

    作者:江波;刘强;姜恩海;邢志伟;赵欣然

    目的 探讨花萼海绵体诱癌素A(CalyculinA)诱导的早熟染色体凝集(PCC)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取健康人的抗凝外周静脉血,用137铯γ射线分别照射0、0.5、1.0、2.0、3.0、4.0、5.0 Gy,观察Calyculin A诱导的PCC,并用C显带方法染色.结果 Calyculin A诱导的PCC总畸变率、断片率、双着丝粒体加环状染色体率与外照射剂量之间有良好的二次方程关系.结论 Calyculin A诱导PCC可以作为生物剂量计使用.

  • 小鼠精原干细胞染色体G带显示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徐富翠;梅欣明;田强;黄吉春;吴绍华

    背景:精原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殖工程带来了新希望,而在体外维持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稳定性是其使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目的:探索精原干细胞染色体G带显示技术及其影响因素,为如何鉴定培养状态下干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提供实验参考.设计:观察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3/2005-04在泸州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生后10 d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均可)由泸州医学院动物科提供(许可证号:川实动管质第17号),低糖DMEM,10 mg/L丝裂霉素C,IMDM培养基,1×10-5 mol/L秋水仙素(磷酸缓冲液配置),7.5 mmol/L低渗氯化钾,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Giemsa染液,0.25%胰蛋白酶.方法:取小白鼠股骨骨髓,进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取生后7~8 d左右雄性小白鼠睾丸并制成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3×105 L-1,接种到预先制备好的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上,细胞在37℃、体积分数0.05的CO2、70%湿度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到15~20 d时,吸出克隆细胞团,吹打分散后滴加秋水仙素处理4~6 h.收集细胞悬液,再经低渗处理后滴片染色.选择染色体分散良好,无重叠的分散中期的细胞进行记数,观察染色体形态.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及精原干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显色与计数.结果:精原干细胞的核型与正常小鼠体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一致,染色体呈粒状、棒状,核型为20对,40条.在油镜下镜检可见3种染色体形态,一种呈高浓缩状态的染色体,可计数染色体总数,但不能显出带纹;第2种是已完全展开并铺于赤道板上的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总数和带纹显示都非常清楚;第3种是染色体已折转并向两极移动,并逐渐开始浓缩,染色体总数可以计数,带纹不能清楚显示.结论:小鼠精原干细胞染色体受到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低渗处理的效果、滴片时细胞的分散程度及胰酶浓度及消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 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染色体核型特征和标记染色体的分析

    作者:邹俊华;杨君峥;闵凌峰;柳家英

    背景:肿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具有非随机性,一些肿瘤还存在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从而为癌基因的表达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基础.目的: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进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研究其核型特征和标记染色体.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对照实验.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材料:实验于1991-04/1992-05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完成.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方法:应用低温同步法与秋水酰胺处理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的中期及早中期细胞进行G-显带分析.对每个细胞系计数50~60个分裂相,分析15~16个G-显带核型,包括320条带和500条带左右水平的分裂相.主要观察指标:两个乳腺癌细胞系染色体数目以及结构改变.结果:Bcap-3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63,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7条;MCF-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56,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3条.结论:两个乳腺癌细胞系均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乳腺癌中染色体结构及数目的异常,它们可能引起肿瘤相关基因DNA序列重排,也可能导致某些染色体DNA丢失,从而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CD13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沈益民;吴德沛;朱明清;耿美菊;阮长耿

    目的研究CD133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检查,确定其FAB亚型;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CD133及系列相关免疫标记进行免疫分型;采用RHG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CD133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细胞膜上均可表达,且往往与CD34或CD34、CD33共表达,CD133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无特异性.结论CD133与CD34一样为早期造血干和(或)祖细胞膜上标记.

  • 伴有t(11;20)(p15;q11)易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陈苏宁;薛永权;吴亚芳;潘金兰

    目的:报道1例伴有t(11;20)(p15;q11)易位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病例及其染色体涂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11号和20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采用RT-PCR技术检测NUP98-TOP1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R显带和全染色体涂染的结果证实该患者染色体异常为t(11;20)(p15;q11);RT-PCR检测到NUP98-TOP1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论:染色体涂染和RT-PCT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检出t(11;20)(p15;q11).

  • 改良R显带技术在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王细宏

    目的:建立易于识别的改良染色体R显带方法.方法:用改良的染色体R显带方法对30例各种类型的染色体进行显带,并对显带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将传统R显带技术中用10%吉姆萨染液取代吖啶橙工作液,调整欧氏液各种试剂成分和简化试验步骤.结果:30例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显示29例有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其中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可见费城染色体(即Ph1).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有3例出现Ph1,其中1例为嵌合体,其余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分别出现-22,+Mar(D?)、del(11)(q23)及正常核型或多倍体.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其中3例M2中2例t(8;21).1例出现15q+;5例M3中3例见t(15;17),1例考虑为M5,1例少见核型,1例M1根据核型应诊断为M2型.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出现-21,+16数目上的异常,1例出现小Mar,未发现特征性染色体异常.结论:采用改良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研究可以获得一种较稳定带纹丰富的染色体显带图像,使染色体核型鉴定更简便、易于识别,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推广.

  • 大Y染色体与不良妊娠关系的探讨

    作者:孙玉萍;李强;孙道媛;刘忠强;孟凡会

    ①目的探讨大Y染色体与不良妊娠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常规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G显带标本,对606例检测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③结果检出异常核型50例,其中22例为大Y染色体,大Y染色体检出率为3.63%,占异常核型的44.00%(22/50).携带者配偶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发生率为81.82%(18/22),子代颅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发生率为13.64%(3/22),不明原因连续死胎发生率为4.55%(1/22).④结论大Y染色体核型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