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前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贾倩

    目的 探讨颈前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实施颈前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实施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切口大小(3.01±0.57) cm,手术时间(92.25±10.71) min,术中失血量(18.36±2.69) 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随访未见不良反应,患者颈前皮肤未见形状与色泽改变,颈前未留瘢痕,临床护理总满意度达97.2%.结论 颈前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利于将手术切口微小化,有助于实现患者美观效果,辅以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康复质量.

  • 甲状腺结核2例

    作者:陈建忠;陈琴

    患者,女,47岁.1999年3月15日以颈前肿物伴疼痛20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右颈前触及5cm×4cm×3c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有轻度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无波动感,颈淋巴结无肿大.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均正常,血沉30mm/h.B超检查示:右甲状腺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可见16.9mm×8.6mm,9.8mm×6.9mm低回声块状物,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胸部X线片双肺无异常,心膈无异常.术前诊断:右甲状腺多发腺瘤.在颈丛麻醉下行右甲状腺叶切除术,术中见右甲状腺肿大,包膜和颈前肌粘连,但表面光滑,行右甲状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右甲状腺结核.术后切口一期愈合;6天出院,术后服用利福平及异烟肼6个月,随访1年,情况良好.患者,女,42岁,1999年3月23日以颈前肿物伴疼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心肺无异常,右颈前可触及肿物6cm×5cm×3cm,表面光滑,质硬,轻度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示:右侧甲状腺55mm×32mm×30mm,上极见低回声团块26mm×19mm×17mm,边界欠清楚,余甲状腺回声均匀,左甲状腺叶正常.CT示:右甲状腺区见一类圆形诋密度灶,大层面为2.5cm×1.5cm,周边见残余甲状腺块影,块影内似见多发性小砂粒状略高密度影,周围血管无包绕现象,左甲状腺叶无异常.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未见实质性病变.血沉30mm/h.

  • 甲状腺腺脂肪瘤一例

    作者:骆利康;李娟梅;赵健

    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20余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院.入院前患者在颈前扪及一黄豆大小肿块,质中,未治疗.后肿块体积增大,来院就诊.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前甲状腺肿大,颈前正中及右侧可见肿块,大小1.5 cm×1.0 cm.界清,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提示:甲状腺峡部偏低回声肿块,甲状腺肿大,右甲状腺囊性结节.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在颈丛阻滞下行峡部腺叶加右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

    作者:商景荣;余勇豪;占必兴;李敏;周斌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及甲状腺次全切除组.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病情平稳,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术后声嘶、甲低钙抽搐、术后再出血及饮水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能有效减少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复发,应作为甲状腺外科的基本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冬;边明星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4例患者,其接受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再手术率对比,差异均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叶切除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甲状腺脂肪瘤一例

    作者:吕忠船;张翼飞;马春丽;荆鹏程;胡金晨;郭吉田

    患者男,48岁.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一周入院.查体:甲状腺体积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5 cm×5 cm×4 cm大小肿块.质地韧,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未触及振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周围淋巴结未触及肿大.B超左侧甲状腺体积增大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 cm×5 cm×5 cm.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化验检查:FT3、FT4、TSH均正常.颈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后侧,包膜完整,甲状腺组织被肿瘤压迫变薄.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右侧甲状腺体积质地正常,未触及结节.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脂肪瘤(图1).

  • 甲状腺叶切除术439例临床体会

    作者:黄成良;易学华;吴树山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的合理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439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瘤89例、滤泡状腺瘤206例、甲状腺囊腺瘤并囊内出血14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病情复发,无甲状腺功能低下.主要并发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0.68%)喉上神经损伤1例(0.22%)、喉返神经损伤2例(0.46%)、术后出血1例(0.22%).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不复发等优点,适宜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 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雁华;罗斌;王天龙

    目的 探讨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甲状腺叶切术的应用效果及合适的靶控浓度.方法 甲状腺叶切除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2~56岁,体重43~75 kg.随机分为A组(颈丛阻滞+生理盐水输注)、B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 ng/ml)及C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2 ng/ml),每组20例.3组病例均行颈丛阻滞,15 min后A组生理盐水输注、B及C组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10 min后进行手术.记录诱导前(T1)、切皮前(T2)及手术开始后每15 min及术毕(T3-7)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Ramsay评分,记录患者不适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利多卡因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术后进行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B、C组利多卡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A、B组T2~3与T1 MAP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B及C组T2~5显著低于A组.A组T2~7 HR显著性高于B、C组,B组仅T2高于T1,C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时间点A组RR显著高于T1,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T3~7时间点B及C组PetCO2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C组有4例在T3出现轻度呼吸抑制,但RR及PetCO2均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B及C组T2~7与A组相比BIS均显著下降,但均值始终保持在80以上.A组Ramsay评分T2-7均显著低于T1,B及C组T2-7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 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2ng/ml)均能满足手术镇痛需要,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单纯颈丛阻滞,意识清楚且舒适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瑞芬太尼靶控初始浓度为1 ng/ml,在强烈手术刺激时可提升靶控浓度至2 ng/ml,但不宜过高以免造成严重呼吸抑制.

  •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

    作者:李锐涛;王志勇;施辉东;廖莉萍

    目的 观察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抽取出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无论是手术用时还是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声音嘶哑、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9.3%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7.9%,且治疗整体有效率97.7%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上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使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不离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

    作者:付宝娟;林恒军

    传统的甲状腺叶切除术主张离断颈前肌群,而且沿用至今[1].近年来就如何在不离断颈前肌群的情况下安全的行甲状腺叶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痛性硬结、皮肤粘连等并发症,达到外表美观的效果,成为一些术者关注的问题.我院1999年10月~2006年5月共手术治疗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163例,均分别采用经颈百线入路或颈深筋膜入路,不离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优劣差异

    作者:刘辉斌

    目的 比较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实验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在颈前部做一个微小切口,然后实施甲状腺叶切除的手术。结果本组一共完成了30例手术,切口长2~4.5cm,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40min),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很少。患者的一期切口愈合,没有不良反应,且没有继发性出血、血肿和声音嘶哑等的并发症。在手术后的3~5天,患者痊愈并出院。结论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副损伤少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行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指标。结果①手术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对照组发生率为44.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卫生经济指标方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对于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效果有效可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合理的优点。

  • 腔镜甲状腺手术现状

    作者:王存川;张清河

    1996年Gagner[1]首次报道成功施行第1例腔镜甲状旁腺手术,1997年Hüscher等[2]报道了首例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术,腔镜甲状腺手术逐渐发展并被接受,目前腔镜手术已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3]、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4].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会元;李非;罗斌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因良性疾患由同一组医生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判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甲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第1个月时甲低发生率为20.6% (14/68);在第3个月时为13.0%(9/68).甲低组(n=9)的平均年龄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59)(分别为57.2±12.6岁vs48.8±11.5岁,P=0.046),而且甲低组的术前TSH水平的平均值也较高(分别为2.17±0.90μU/L vs l.45±0.68μU/L,P=0.007).而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切除腺叶侧别与术后是否发生甲低无关.结论 甲状腺叶切除术后甲低的发生率为13.0%,年长患者以及术前TSH水平较高者应当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

  • 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术在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叶恒;范原铭;王强

    目的 探讨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术在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中不暴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术中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日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皮瓣的面积、甲状旁腺功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结果 观察组甲状旁腺受损率低于对照组[0.0% (0/100)比5.0% (5/100)],观寨组随访3个月和半年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0.0%(0/100)比3.0% (3/100),8.0% (8/100)比12.0% (1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首日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123±11) cm2比(146±27) cm2,(64±7) min比(68±11)min,(8±3) mL比(56±13) mL,(8.4±1.3)d比(14.5±1.9)d,(130±5)mL比(1S0±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血清G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患者GDNF水平下降,随访至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G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寨组GDNF值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对照组GDNF明显较低(P<0.05).结论 甲状腺术中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有利于保护喉返神经,GDNF可能成为甲状腺叶切除术后检测喉返神经功能的生物学指标,有望成为治疗喉返神经损伤的靶方向.

  • 观察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

    作者:巢江玲;郑小平;贺旭东;李清婷;朱卫国;周兴华;杨伟聪

    目的 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 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研究组实施甲状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并发症发生率为2.3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叶切除术能够起到更好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甲状腺叶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张玉华

    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后术中出血量为20-32mL,均获得随访观察,均无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且随访观察甲状腺瘤患者均无疾病复发。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疾病时,应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 甲状腺结节不同甲状腺切除术式术后血FT3和FT4水平变化对照研究

    作者:张梓辉

    目的 对照研究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叶切除与甲状腺次全切术后血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甲状腺结节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腺叶切除组与次全切除组,各40例.分别采取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和术后1周时血清FT3、FT4水平.结果 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于(少于)次全切除组(P<0.01);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FT3和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高于腺叶切除组的5.00%(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腺叶切除术治疗相对于甲状腺次全切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术后早期血清FT3、FT4无明显影响.

  • 47例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徐文华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4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除了术后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治愈率等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和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恢复速度,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研究当中推广应用。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