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脑脊液中谷氨酸的浓度

    作者:解登梅;乐鹏;李敏;李可欣;吴春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微透析实验收集到的脑脊液样品用邻苯二甲醛、β巯基乙醇衍生化反应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用RP18色谱柱,流动相A为50 mmol·L-1乙酸钠(乙酸调pH为6.7),流动相B为甲醇/四氢呋喃(97.5/2.5,v/v),用二元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T,B%)(0,30)(7,45)(14,30) (20,30),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器定量,激发波长340 nm,发射波长450 nm.用高钾脑脊液灌流,考察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变化.结果 谷氨酸的线性范围为3.12×10-2~1.00 mg· L-1(γ=0.9998),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6.6±6.1)%,(99.1±7.7)%,(96.2±4.1)%.高钾人工脑脊液灌流后,谷氨酸明显升高后降低,随后又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本方法准确,稳定,灵敏,适用于微透析样品中谷氨酸的定量分析.

  • HPLC-MS/MS法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斑蝥酸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张嘉珊;赵坤;李新刚;梅升辉;赵志刚

    目的:评定HPLC-MS/MS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斑蝥酸( CTR)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CTR浓度,分析并评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合成。结果大鼠脑微透析液中CTR低、高浓度(0.19,35.90 ng · mL-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2.08 ng· mL-1( P=95%,k=2)。结论本方法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基质效应、曲线拟合、重复性和生物药品配制引入,在高浓度时主要由基质效应、重复性和生物药品配制引入。

  • LC-MS/MS法测定大鼠脑透析液中6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学建立

    作者:李泰锋;薛薇;李敏;史爱欣;李可欣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脑透析液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和牛磺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微透析技术采集大鼠目标脑区的透析液样品,选用Merck ZIC-HILIC柱(50mm×2.1 mm,5μm),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的水溶液-乙腈(85∶ 15),正离子方式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扫描,采用稀释法处理透析液样品.结果:透析液中上述6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为5~1000ng·mL-1,定量下限范围为0.5 ~ 10 ng·mL-1,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氨基酸样品室温放置2h,及预处理后16h均稳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高,能够实现脑透析液中多种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同时定量分析.

  • 反向透析法用于体内经皮吸收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测定

    作者:隗慧林;陈沄;徐兰芳;郑家润

    目的:考察反向透析法用于体内经皮吸收过程中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校正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试验中用零净流量法测定探针的回收率和传递率,在体内试验中用反向透析法测定探针的回收率;以小猪为试验动物,观察模型药雷公藤内酯醇软膏的体内经皮吸收过程.结果:体外试验中,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为(64.29±2.34)%,回收率和传递率一致;体内经皮微透析实验中探针的回收率在实验前为(51.47±3.51)%,实验结束后为(51.96±4.97)%.雷公藤内酯醇软膏经皮吸收后,药物在皮内浓度很快达到稳态,去除药物后皮内药物浓度则迅速下降.结论:反向透析法测定的探针回收率在实验过程中稳定,可以用于测定体内经皮吸收微透析探针回收率.

  • 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对吗啡依赖大鼠尾状核神经肽的调控作用

    作者:叶勇;王泽时;俞丽霞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对大鼠尾状核中神经肽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微透析技术,探针定位于大鼠尾状体,以人工脑脊液透析,HPLC检测亮氨酸脑啡肽、β-内啡肽和P物质的含量,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在吗啡依赖大鼠给予C4组分后,尾状核亮氨酸脑啡肽含量显著增高,为可乐定组的1.5倍,并持续作用8h以上,而β-内啡肽和P物质含量变化较小.结论:C4组分主要作用于亮氨酸脑啡肽,通过提高其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 松果菊苷对脑缺血大鼠双侧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钟明;陈虹;姜勇;屠鹏飞;刘春丽;魏丽丽

    目的:研究对比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考察松果菊苷(ECH)对大鼠脑缺血后双侧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ECH高、低剂量组(30,15 mg·kg-1·d-1)和川芎嗪组(CXQ,30 mg·kg-1·d-1).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qd,连续7d.于给药d3,进行大脑双侧脑组织纹状体埋置探针套管,末次给药1h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造模后立刻进行微透析,将透析液注入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测定各组缺血后300 min内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3,4二羟苯乙酸(DOPAC)、5-羟色胺(5-HT)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模型组脑缺血后两侧脑组织细胞外液中5种物质水平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ECH高、低剂量组与CXQ组5种物质的峰值含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大鼠脑缺血后,非缺血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升高,ECH对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升高有关.

  • 微透析技术在眼部药动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湛;王俏

    微透析是一种活体微创取样技术,在眼部药动学中应用越来越受关注.眼部微透析技术为眼内药物浓度的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为新药研发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有关眼部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介绍了眼部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方面的进展,分别归纳了微透析在麻醉和清醒动物眼前房和眼后段的应用以及检测方法.

  • 钩藤碱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马博;孙桂波;李明;孙晓波

    目的:考察体内外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为进一步的体内微透析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浓度、流速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微透析探针回收率受流速影响较大,基本不受浓度影响,且体内回收率稳定性良好.结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钩藤碱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体内研究钩藤碱探针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 微透析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曹柳;辛贵忠;闻晓东;李萍

    微透析技术是用于监测细胞外液中内源性物质及外源性物质的活体取样技术,但由于微透析样品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无机盐的复杂混合物,往往需要与色谱分离技术联合使用,才能对微透析样品中目标分析物进行测定.目前,微透析与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的联用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中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具.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微透析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干预下内源性物质的分析、中药药代动力学及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羟考酮精神依赖的形成与纹状体多巴胺释放的关系

    作者:刘艳丽;亓佳;吴春福;宫泽辉

    目的考察羟考酮致精神依赖的潜能及其与纹状体多巴胺释放的关系.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观察大鼠精神依赖潜能;采用清醒动物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纹状体透析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羟考酮(2.5,5.0 mg·kg-1, sc,每日1次,连续8 d)能使大鼠建立稳定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羟考酮 (2.5 mg·kg-1, sc)使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同时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也明显增加.结论羟考酮具有明显的精神依赖潜能,其精神依赖的形成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增加有关.

  • 钩藤碱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及海马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陆远富;谢笑龙;吴芹;文国荣;杨素芬;石京山

    目的探索钩藤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利用微透析方法收集正常及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纹状体和海马细胞外液(透析液)。经反相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其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纹状体和海马细胞外液中5-羟吲哚乙酸(5-HIAA)、3,4-二羟苯酰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下降,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上升,钩藤碱能升高脑缺血后细胞外液5-HIAA,DOPAC和HVA的含量,降低NE的含量。结论钩藤碱能调节脑缺血大鼠纹状体内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物的含量。

  • 建立脑内灌流叠氮钠所致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的模型

    作者:王巍;孙晓芳;王丹巧;赵德忠

    目的建立可用于筛选防治老年退行性病变和其他脑细胞损伤所致智能减退药物的模型.方法应用脑内微透析技术,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纹状体内灌流含叠氮钠(NaN3,30 mmol·L-1)和新斯的明(10μmol·L-1)的林格液,连续收集透析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乙酰胆碱(ACh)和胆碱水平.结果脑内灌流NaN390min后该脑区细胞外液ACh水平较正常组持续下降(P<0.05~0.01).低值在停止NaN3灌流后60min时出现,为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的10.0%;此后有所恢复,但在恢复期180 min内未能达到对照组水平.阳性药甲磺酸阿米三嗪(10 mg·kg-1·d-1,ig,灌流前连续给药14 d)可在停止NaN3灌流后30和60min时明显减缓ACh水平的下降(均P<0.05).结论大鼠脑内灌流NaN3使局部脑区胆碱能神经功能损伤,可造成ACh水平持续下降的急性模型.

  • 吗啡对小鼠纹状体细胞外尿嘧啶释放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作者:王天琳;吴春福

    目的:研究吗啡对小鼠纹状体细胞外尿嘧啶释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检测尿嘧啶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纹状体总RN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吗啡(10,20 mg·kg<'-1>,ip)可显著降低小鼠纹状体尿嘧啶含量且呈现荆量依赖性;盐酸纳洛酮(4 mg·kg<'-1>,ip)自身对小鼠纹状体尿嘧啶的释放无影响,却可以显著回升尿嘧啶含量至基础水平.吗啡(10,20 mg·kg<'-1>,ip)对小鼠纹状体细胞内RNA含量呈下调作用,与对尿嘧啶含量的下调结果一致,呈现剂量依赖性;盐酸纳洛酮(4 mg·kg<'-1>,ip)对小鼠纹状体总RN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吗啡对总RNA含量的下调作用.结论:吗啡引起小鼠纹状体尿嘧啶释放降低的作用可能与μ受体相关且与细胞内总KNA的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

  • 莫西沙星在肺炎大鼠血液及肺组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奕;成熙;曹玉书;徐世林;童皖宁;官振标;卓安山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在肺炎大鼠血液及肺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模型,莫西沙星按照42 mg·kg-1灌胃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对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同步取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西沙星游离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Tmax为(1.00±0.00)h,Cmax为(4.83±0.05)mg·L-1,肺组织内Tmax为(0.95±0.10)h,Cmax为(4.84±0.02)mg·L-1.之后两者同步下降,莫西沙星在肺组织内的穿透率为(1.256±0.321).消除半衰期(t1/2)在血液内为(2.16±0.12)h,肺组织内为(3.27±0.48)h(P<0.05).血液及肺组织的AUC(0-inf)分别为(16.94±1.52)mg·h-1·L-1和(18.57±1.17)mg·h-1·L-1(P<0.05).分布系数(AUC肺/AUC血液)为(1.216±0.041).结论:在该剂量条件下,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后,在肺炎大鼠肺组织的穿透率高,血液及肺组织内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远超过了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突变浓度,可以有效清除肺炎链球菌,获得较好疗效.

  • 脑微透析在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徐红燕;林利芬;张婷;陈赛贞

    脑微透析是一种微创取样技术,具有多位点、实时取样和可在线等优点,在脑部药物监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脑微透析技术为脑部药物浓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为新药研发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在脑部给药系统研究中,特别是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中优势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有关脑部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发展,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在药物监测研究中的进展,分别归纳了微透析技术在实验动物和临床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 微透析采样技术进行芎冰微乳经大鼠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研究

    作者:赖宝林;王利胜;夏祖猛;吴阳;程龙;田瑶;张升

    目的 以川芎嗪(TMP)为指标成分,评价芎冰微乳经大鼠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探讨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以灌胃、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结合血液和脑部微透析采样技术,连续收集3种给药途径大鼠血液、脑纹状体中的透析液,HPLC测定TMP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DAS2.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脑靶向指数(DTI)为指标进行脑靶向性评价.结果 灌胃给药TMP在血液、脑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鼻腔、静注给药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41.89±5.16)%,TMP在脑内的t1/2、MRT0-∞与鼻腔给药接近,但Cmax、AUC0-∞显著小于鼻腔给药,DTI=1.00;鼻腔给药的F为(86.60±2.02)%,脑内的AUC0-∞与静注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延长了t1/2、MRT0-∞,分别增加了1.16、1.24倍,DTI =1.13.结论 鼻腔给药后TMP在脑内的AUC0-∞与静注给药相似,部分药物可直接转运入脑,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且药物在脑部的驻留时间更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研究丹参红花微透析回收率的体外测定及影响因素

    作者:黄翔;万海同;张恒义;何昱;孙燕雯;张宇燕;曹阳;韩进;何春晓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丹参红花提取液中3种有效成分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迷迭香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以丹参红花为模型药物,对微透析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行探索.方法 利用微透析法获得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梯度洗脱测定透析液中待测成分含量,计算丹参红花体外回收率,考察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在丹参提取液、红花提取液和丹参红花提取液透析媒介中回收率变化情况,并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3种待测成分在30 main内达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6).当灌流速度为l.0μL· min-1时,混合标准液中丹参素钠、羟基红花黄色素A、迷迭香酸的回收率依次为11.05%,5.81%,6.73%,随着透析媒介中物质数量的增多,特定成分的回收率有下降趋势,在相同浓度下回收率随流速增大而减少,但与透析媒介中该成分的浓度无关.结论 微透析技术可以用于丹参红花复方药动学研究.本实验建立的HPLC-DAD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丹参红花回收率的测定方法.微透析实验应考虑影响回收率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以方便微透析检测.

  • 微透析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在大鼠脑和血中的药动学

    作者:周佳;秦升;肖和平;袁少华;华翔;刘瑞;黄怡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后游离型药物在大鼠血和脑中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微透析技术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液进行同步取样,联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液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浓度,用WinNonlin软件处理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血液中的游离左氧氟沙星浓度在给药后10 min时高,脑组织在20 min到达峰浓度,然后持续下降;前4h,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高于脑组织中相应时间点药物浓度,之后两种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水平相当.血液、脑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1.17 ±7.83)和(7.00±2.65) μg·h·mL-1.结论 微透析技术联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成功用于左氧氟沙星在脑组织和血液中的药动学研究.

  • 酒石酸溴莫尼定体内外微透析回收率的研究

    作者:夏志芳;汤湛;王领;王俏;冯海

    目的 研究酒石酸溴莫尼定浓度、流速对体内外自制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眼部微透析药动学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以酒石酸溴莫尼定为模型药物,分别测定微透析探针在不同药物浓度、不同灌流速度时,体外正向、反向回收率及体内反向回收率.结果 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与流速成反比.探针体外正向、反向回收率在1.0μL·min-时有差异,在2.0、3.0 μL·min-1时无明显差异;且均大于体内反向回收率.结论 自制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稳定,可用于酒石酸溴莫尼定的眼部药动学研究.

  • 苦参碱体内外微透析回收率的研究

    作者:张岩;何治芬;汤湛;李颖;金志敏;王俏

    目的 研究药物浓度、灌流速度及实验方法对同心圆和线性2种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方法 以苦参碱为实验药物,分别测定药物不同浓度、不同灌流速度下,2种探针体外正向、反向回收率及体内反向回收率.结果 探针回收率均与药物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反比;2种探针体外正向、反向回收率具有一致性,且均大于体内反向回收率;体内回收率同心圆探针大于线性探针.结论 对于苦参碱的药动学研究,体外正向透析法简便准确,测得的回收率可作为药物的探针回收率.

365 条记录 5/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