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杨酸钠对大鼠下丘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

    作者:刘俊秀;马芙蓉;李学佩;刘砚星;王磊;刘国诠;毛兰群

    目的 探讨水杨酸钠诱导产生耳鸣动物模型时神经递质在其中枢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微透析技术,在活体清醒的状态下检测水杨酸钠诱导的耳鸣动物模型,研究水杨酸钠对听觉中枢核团下丘的神经递质俗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10%水杨酸钠(350 mg/kg)引起下丘谷氨酸水平的显著性升高,高达到基础值的236%±19%;γ-氨基丁酸水平显著性降低,低达到基线水平的50%±1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并未引起任何显著改变.结论 微透析技术活体检测数据表明,下丘内谷氨酸水平的升高和γ-氨基丁酸水平的降低可能和耳鸣的产生有关.

  • 异氟烷不同时间干预对大鼠不同程度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递质机制的探讨

    作者:孙永海;岳云;王云

    目的评价异氟烷3种干预方式的脑保护效能,为临床提供脑缺血保护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预处理组、保护组、复苏组,后4组按缺血时间再分为缺血10min、15min及20min 3个亚组.建立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谷氨酸递质浓度及BIS改变,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记数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保护组在缺血15min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短于预处理组(P<0.05).保护组缺血10min和15min期间谷氨酸浓度低于预处理组和复苏组(P<0.01).全脑缺血10min及15min,保护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高于预处理组及复苏组(P<0.05).缺血10min及15min保护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预处理组和复苏组(P<0.05).结论异氟烷麻醉下的脑保护效应要好于预处理及复苏;异氟烷预处理与复苏的脑保护效应相同.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透析探针植入新技术

    作者:安潇;肖湘生

    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生物体内环境的前提下,对生物体细胞间液的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进行连续取样和分析的微量生物化学检测技术[1-2].由于微透析技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可以大程度地获取代表机体生理或病理生理情况下的样本,真实地反应取样点目标化合物的浓度,而且能够应用于心[3]、肝[4]、肺[5]甚至是气道[6]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可多个位点同时取样及进行不间断的实时监测,与诸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均可直接联机在线分析[7]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的众多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为常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跑台运动大鼠血浆氨基酸及中缝背核细胞外液5-HT含量的影响

    作者:方剑乔;梁宜;汪存信;邵晓梅;马桂芝;李海燕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急性跑台运动大鼠血浆氨基酸及中缝背核(DRN)细胞外液5-HT含量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行DRN立体定位术后,随机分为运动组(n=10)和TEAS组(n=10).术后第2天,所有大鼠开始接受适应性运动,TEAS组介入TEAS治疗,取右侧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时间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术后第7天,行微透析采样,收集基础液后进行急性跑台运动(先以10m/min的速度运动10min,在随后4min内将跑速调至24m/min并持续运动1h,坡度为0),微透析采样直至运动后5h.记录运动中毛刷刺激频次;采用脑微透析采样技术和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连续观察运动前后大鼠DRN细胞外液5-HT水平动态变化;运动后5h时,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法(HPLC-UV)检测血浆氨基酸含量.结果:(1)TEAS组毛刷刺激频次显著低于运动组(P<0.05).(2)与运动组比较,TEAS组大鼠血浆总色氨酸(T-TRP)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而血浆游离色氨酸(f-TRP)含量(P<0.01)、f-TRP/T-TRP(P<0.01)和f-TRPIBCAA比值(P<0.05)显著降低.(3)运动组运动后即刻DRN细胞外液5-HT水平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在随后2h内降低,而在运动后3h和4h时又呈升高趋势,显著高于运动后2h时;TEAS组在运动后各时段均低于运动组,尤以运动后5h为显著(P<0.05).结论:TEAS足三里穴可有效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可能通过降低血浆TRP游离度和f-TRP转运入脑,进而减少脑内5-HT的部分合成实现的.

  • 微透析技术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丹;石力夫;胡晋红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动态生物取样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其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实现了连续取样和动态测定,可进行微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准确校正,是测定生物体中待测组分确切浓度的关键步骤,可提高大分子、难溶性物质的回收率,使微透析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校正方法以及近年来提高回收率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赵宁;程巧鸳;俞文英;李范珠

    微透析技术能直接、有效地对作用部位细胞外液中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进行持续检测,是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 微透析取样技术及其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林;朱家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微透析探针的类型,重点介绍了在体微透析取样技术在动物和人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表明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葛根素微透析线性探针相对回收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丹;刘春生;吕亚丽;尹淑惠;姜云云;刘丽宏;马萍;石力夫;胡晋红

    目的 考察影响葛根素微透析相对回收率相关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微透探针相对回收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pH值(5.1、6.0、7.4、8.1),不同浓度丙二醇(1%、5%、10%、20%、30%),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1%、5%、10%、20%)的灌注液对葛根素微透析线性探针相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微透析灌注液pH值5.1,羟丙基-β-环糊精含量5%时,葛根素相对回收率提高至(90.07+1.24)%.灌流液中丙二醇会对微透析线性探针的传递率产生负影响,降低相对回收率,在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的微透析实验灌流液中不建议添加.结论 本实验方法灌流液中添加增溶剂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葛根素经过半透膜时流失量减少,显著提高葛根素微透析线性探针相对回收率.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环磷酰胺线性微透析探针体内外校正影响因素

    作者:刘春生;刘德鼎;姜云云;周莉;王丹

    目的:建立环磷酰胺线性探针体内外回收率优校正方法。方法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为灌注液,反向透析校正方法中的增量法与减量法校正线性探针,考察不同灌注流速对环磷酰胺线性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灌注流速为1.0μl/min时,环磷酰胺回收率大幅提高,增量法与减量法回收率分别由(24.11±1.75)%、(26.19±0.76)%提升至(50.93±0.91)%、(53.31±1.23)%,体内回收率为(26.19±0.76)%。结论环磷酰胺适宜进行微透析技术的取样,本实验校正方法简便有效。

  • 纳洛酮对芬太尼引起的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尿酸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释放的影响

    作者:尚宇

    目的探讨μ-受体在芬太尼引起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抗坏血酸(AA)、尿酸(UA)、多巴胺(DA)及其氧化代谢产物2,5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变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结果腹腔注射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AA,UA释放明显增加,腹腔应用纳洛酮可明显抑制芬太尼引起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AA,UA释放的增加;而纹状体内应用纳洛酮不能够拮抗芬太尼引起大鼠纹状体DA,DOPAC+HVA,UA,AA释放增加.结论芬太尼增加大鼠纹状体细胞外AA、UA、DA及其氧化代谢产物的释放主要是通过纹状体外μ-受体而起作用.

  • 人工脑脊液样本中多巴胺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敏;吕允凤;刘洋;李可欣

    目的:建立测定多巴胺在人工脑脊液中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多巴胺在加入稳定剂后人工脑脊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考察多巴胺在加入稳定剂后于冷藏、冷冻及反复冻融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多巴胺的保留时间为6.2min,线性范围是0.05~5nmol·L-1,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5%,回收率在99.9%~101.6%之间.加入稳定剂后,多巴胺人工脑脊液溶液稳定性显著提高,4℃冰箱内至少能稳定放置3d,在-70℃冰冻条件下至少能稳定放置1周,样品反复冻融3次稳定.大鼠给予氟哌啶醇后,前额叶皮层中多巴胺含量基本无影响,伏隔核中多巴胺显著升高.结论:加入稳定剂后,多巴胺的稳定性显著提高,适用于脑微透析样品中多巴胺的定量分析.

  • 内标法测定烟碱微透析回收率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凌家俊;陈翔

    研究利用内标法测定烟碱微透析回收率的可行性.通过测定磷酸可待因与烟碱在不同情况下的体外回收率(或释放率),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考察探针周围烟碱浓度对两种物质的体外回收率(或释放率)及它们之间比值的影响.分别用内标法及反透析法测定烟碱大鼠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显示,磷酸可待因的释放率与烟碱的回收率之间的比例较稳定,磷酸可待因的释放率不因探针周围烟碱的浓度而改变.内标法及反透析法测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差不大.内标法可作为体内微透析研究中烟碱回收率的测定方法,磷酸可待因可作为该方法中的内标物.

    关键词: 烟碱 微透析 内标法
  • 脑微透析技术在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柳琳;张相宜;肖瑶;张幸国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入了解胶质瘤的生理代谢特征以及化疗药物在脑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对改善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脑微透析(brain microdialysis,B-MD)技术为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和药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是目前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研究活体药物脑内分布、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情况及监测脑内药物有效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变化的有效方法,有望为临床设计胶质瘤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体内过程提供有力工具.本文将对B-MD的特点、探针的埋植及其与其他技术的比较进行归纳总结,并概述其在胶质瘤的代谢产物、药动学研究、神经递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了解脑微透析技术在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现代质谱技术在中药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璐;皮子凤;刘舒;刘志强;宋凤瑞

    现代质谱技术凭借其灵敏、快速、特征性强等优点在中药代谢及药代动力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现代质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对现代质谱技术在中药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体外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肠内菌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 (CYP450)代谢两个方面;体内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微透析-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常压离子化质谱新技术及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代谢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主要应用.

  • 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作者:张金兰;刘颖;周同惠

    微透析取样技术已发展了20年[1-4],初主要用于研究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微透析取样装置由微透析探针及微量注射泵组成,微透析探针由一长4-10 mm的再生纤维透析膜固定在一根微径导液管上组成,可除去分子量大于50 ku的分子,透析膜前有保护头,一般微透析探针的外径为300 μm.微型泵将灌注液泵入探针,当灌注液与细胞外液组成完全一致时,通过透析膜无水及离子交换,只有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泵入或泵出探针所埋入的生理环境.进入膜内腔的溶液为灌注液,透出膜内腔的溶液为透析液.由于微透析探针的外径只有300 μm,取样窗口4-10 mm,因此将其埋入动物的体液或组织中,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很小,使取样可在清醒、自由活动的动物身上进行.每次取样只有数到十数微升,因此在一只动物体内可以多个位点同时取样,并可采集较多时间点,对药物及其代谢物进行动态监测,不会造成小动物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也不需样品与组织分离.随着各种类型微透析探针的出现和商品化,以及微量、快速、灵敏的分析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色谱分析已成为药物动力学及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强有力手段.1 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 基于微乳凝胶新载体的丹皮酚经皮给药系统的构建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继勇;韩盈;胡晋红;王峥涛;陈凯先

    为构建基于微乳凝胶(microemulsion-based gels,MBGs)新载体的丹皮酚经皮给药系统,采用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结合LC/MS联用技术测定丹皮酚微乳、微乳凝胶及市售丹皮酚软膏在大鼠皮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学研究表明,丹皮酚线性探针体内回收率(gin vivo)为(69.7±4.8)%,同心圆探针体内回收率为(51.6±7.2)%.大鼠腹部脱毛,分别给予丹皮酚微乳(1%丹皮酚)、微乳凝胶和市售丹皮酚软膏,以PBS (pH 7.4)溶液作为灌流液,灌流速度为5μL·mL-1,每隔20 min 收集1次微透析样品,共收集12 h,透析液采用LC/MS进行测定.皮肤药动学结果表明丹皮酚微乳、微乳凝胶与市售软膏相比,显著提高了药物在皮肤组织中的浓度;血液药动学结果表明微乳凝胶与市售软膏具有相近的生物利用度,但前者的血药浓度更平稳.本研究所构建的丹皮酚微乳凝胶有望为皮肤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所建立的微透析/LC-MS联用技术能够在体、同步、实时监测大鼠皮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为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松果菊苷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纹状体胆碱、乙酰胆碱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春丽;陈虹;姜勇;屠鹏飞;钟明;马婧怡;丁慧;张万鑫;金晓敏

    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是从新疆特色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肉苁蓉中分离、纯化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1],研究表明,ECH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作用[2]、抗神经元凋亡作用[3]、改善学习记忆能力[4]和抗衰老作用[5]等.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障碍等脑血管病变损害导致的痴呆,近年VD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VD药物成为迫切的需要[6].

  • 微透析法测定青藤碱大鼠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张英丰;周莉玲;李锐

    微透析法(microdialysis,MD)是新型药物动力学采样方法,可在活体动物身上进行实时(real time)、动态(dynamic state)采样,所采集的样品不需前处理可直接进样分析.

  • 利用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技术进行尼古丁脑局部药动学研究

    作者:吴秀君;凌家俊;付湘;秦泽慧;张英丰

    采用以稳定同位素为内标的微透析技术,研究清醒自由活动下大鼠脑局部药动学过程.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尼古T(nicotine)为模型药物,以氘代尼古丁(deuterium labeled nicotine,DL-nicotine)为微透析(microdialysis,MD)的内标物.样品采用LC-MS/MS法检测,同时测定透析液中尼古丁及DL-尼古丁的浓度.数据分析采用DAS2.0软件.经皮给予尼古丁后,大鼠脑局部尼古丁的吸收和分布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tin.为170.31 min,t1/2,6为263.30 min,AUC0-∞为2.75×105μg·L-1·min.DL-尼古丁可作为尼古丁的内标物进行探针回收率的校正;稳定同位素内标微透析技术可实现尼古丁在清醒状态大鼠脑局部药动学的研究,为戒烟方法的寻找及尼古丁经皮制剂的药动学一药效学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盐酸曲马多在小鼠额叶皮质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

    作者:马张庆;陶芳;方浩;许涛;洪宗元

    研究盐酸曲马多在小鼠大脑额叶皮质细胞外液中的药动学,探讨靶器官药动学研究方法.小鼠麻醉后,将微透析探针植入其额叶皮质,以2 μL·min-1速率向探针恒速灌注人工脑脊液.1h后,小鼠腹腔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50 mg·kg-1,注射完毕立即以12 min为间隔收集额叶皮质细胞外液透析液样本,连续收集6h.用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透析液中曲马多浓度,用DAS软件拟合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曲马多在小鼠额叶皮质细胞外液中的变化过程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tmax、Cmax和AUC0-∞分别为(0.27±0.05)h、(2.72±0.24)h、(0.50±0.10)h、(2 110.37±291.22) μg·L-1和(4 474.51±441.79)μg·L-1·h.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应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研究药物在靶器官中药动学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盐酸曲马多在小鼠额叶皮质细胞外液中符合二房室模型,其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约为0.5 h和2.7h.

365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