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作者:汪霞

    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我院共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62例,其中18例发生肺炎,经精心治疗护理均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10例,女8例,17岁~72岁.基础疾病为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各种颅脑肿瘤、心功能衰竭等.住院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8℃,气管内痰液积聚较多,经叩背、吸痰,湿化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治愈出院.

  • Ommaya囊在神经外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凯;韩珊;刘世勤;岳长波;徐学斌;赵守美

    Ommaya囊是巴基斯坦神经外科医师Ommaya发明的脑室引流工具,包括一个扁平状的储液器与一根引流管相接而成,其初设计目的是在治疗真菌性脑膜炎时进行侧脑室内持续给药,因此又称为”储药囊”.Ommaya囊的引流管也可以置入患者四脑室、疆池、囊腔与脑池.其对颅脑肿瘤、脑室出血、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脊液药理学、细胞学的实验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 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辉;熊宗伟;张学军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实施手术的40例颅脑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偏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偏高(P<0.05).结论 对颅脑肿瘤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颅脑肿瘤的MRI诊断

    作者:黄力

    自20世纪80年代初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在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中,以它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直观的解剖定位能力以及所特有的血管流空特性和脂肪抑制特性,使影像学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大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MRI更因为它良好的诊断价值和富于发展的潜力,而成为首选的诊断手段.近几年来,MRI的成像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人们利用这些新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进行初步的探讨.在此我们想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就脑肿瘤的MRI诊断问题作概要性的阐述.

  • 颅脑肿瘤患者入院后等待手术期间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白玉玲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入院后等待手术期间的心理状况以及针对其采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脑科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4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需进行手术治疗,针对其患者在入院后等待手术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情绪情况进行评定,并对其所有患者干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较干预前明显减轻.据两种量表显示干预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颅脑肿瘤患入院等待手术期间各种不良心理状况有显著缓解的作用.干预能积极有效的调节患者心理,使其积极的面对手术,并获取战胜病痛的信心.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肿瘤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向明芳;董兴菊;胡秀容

    为适应现代肿瘤学的发展要求,我院于2001年9月成立了独立的肿瘤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至今收治病人1200多例,其中颅底颅脑肿瘤223例,胸外科肿瘤(主要是肺癌、食道癌)571例,肝癌51例,胃癌47例,大肠癌115例,头颈部肿瘤299例(喉癌、口腔癌、甲状腺癌),其它103例.经过1年多的实践与发展,已初具规模,现就其建立与人员管理浅谈以下几点.

  • 运用健康教育卡对择期二次手术病人术前再教育的探讨

    作者:郑新玲;何雪英;赵东卫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水平,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方面发展[1].二次住院手术病人对术前教育的需求首选为治疗方案和术前准备(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的指导.因为有些病人经过第一次手术后,对第二次手术恐惧感增大、心理压力增加,某些癌症病人术后身体虚弱,难以承受第二次手术的打击.有些病人经历第一次手术前插胃管、插导尿管的痛苦,不愿意再重复如此治疗.因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针对病人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健康教育.为使整体护理工作开展更具体有效,结合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健康教育卡.我们从1998年3月~2000年3月对癌症术后复发需二次手术、颅脑肿瘤需二次手术、妇产科需二次手术者共38例病人进行了术前再教育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认知行为干预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焦艳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护理前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1 d和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颅脑肿瘤患者术后认知行为障碍.

  • 颅脑肿瘤手术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临床研究

    作者:李成功

    目的 总结颅脑肿瘤术后出现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与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间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资料,对其中9例行肿瘤手术后发生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患者的肿瘤类型、术后发现血肿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术后发现血肿时间为4~18 h,血肿部位均在额顶部,其中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4例,血肿量为35 ~ 65 mL;所有患者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随访3~6个月,无死亡或肢体偏瘫病例.5例留有不同程度的血肿相关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痊愈.结论 颅脑肿瘤手术后发生非手术区颅内血肿的时间主要在术后24h之内,血肿部位主要在额顶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时行CT复查和清除血肿,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及其疗效分析

    作者:方志伟

    目的:对颅脑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脑桥小脑角区肿瘤、鞍区肿瘤、蝶骨脊区肿瘤患者手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其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患者的头痛(6.00%)、肿瘤压迫(3.00%)、恶心呕吐(4.00%)与手术前患者的头痛(51.00%)、肿瘤压迫(49.00%)、恶心呕吐(53.00%)症状明显较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预见性护理预防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海英;刘杰英

    目的:分析与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2例颅脑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1例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61例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预防效果、护理质量、压疮的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08%)、压疮发生率(1.64%)、预防有效率(96.72%)、住院时间(15.48±2.29)d、护理质量评分(84.45±6.0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3.77%)、压疮发生率(52.46%)、预防有效率(70.49%)、住院时间(17.02±2.47)d、护理质量评分(80.36±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压疮情况发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有助于其预后.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龚进

    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控制性降压的作用

    作者:邓益泉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开展分组对照研究,利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实施控制性降压,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接受控制性降压干预.对比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术后30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前者术后MPA明显低于对照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H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控制性降压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量、输液量、异体输血量,还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 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季翠玲;常青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发生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1例在围术期并发低钾血症的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颅脑肿瘤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有长期禁食、食欲差、频繁或大量呕吐、脱水或利尿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等.61例患者通过饮食、口服和静脉滴注等多种途径进行补钾,其血清钾恢复正常,其中40例轻度低钾患者补钾治疗时间为2~4 d,16例中度低钾患者补钾治疗时间为4~7 d,5例重度低钾患者补钾治疗时间为6~9 d.结论 围术期必须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钾血症的症状、体征,加强对血钾浓度的监测,做好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 颅脑肿瘤MRI及CT图像三维重构的应用研究

    作者:万卫平;许永华;刘东阳;陈雷;汪东;曾建乔;赵殿辉;陶晓峰

    目的 评估MRI及CT图像三维重构及图像融合在颅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MRI检出并均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的28例颅脑肿瘤患者,将同一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构及图像融合,并对所获得图像在肿瘤形态显示及颅骨受累等方面分别与MRI或CT图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三维重构图像直观展示了肿瘤的三维空间位置;在显示肿瘤及邻近颅骨受累范围方面,较MRI、CT图像有优势. 结论 基于MRI及CT影像数据所获得的颅脑肿瘤三维重构图像能直观显示肿瘤空间立体位置和邻近颅骨受累状况,可为临床教学及手术提供有益的帮助.

  • 术中超声标准切面声像图在辅助颅脑病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意达;王涌;毛颖;王怡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导航技术获取颅脑标准切面声像图,辅助切除颅内微小、深在或边界不清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募集86例发现颅内微小、深在或边界不清病灶的患者,在手术切除中应用改良IOUS成像技术和手术设置,采集每例患者的标准切面图片(水平、矢状及冠状面)。结果:86个病灶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转移性病灶、血管母细胞瘤、胶质瘤和放射性坏死灶。86例患者中,47例(54.7%)符合微小和深在的标准,34例(39.5%)符合边界不清的标准,5例同时符合微小、深在和边界不清的标准。86个病灶均获得水平面标准声像图,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矢状面和冠状面标准声像图分别在52个和46个病灶中获得,13个病灶获得全部3个标准切面声像图。通过IOUS导航技术,所有病灶均成功辨认和定位。共67个病灶(77.9%)进行了完整切除,19个病灶(22.1%)进行了部分切除。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对微小、深在或边界不清的颅内病灶均使用IOUS技术以尽可能获得3个方向上的标准切面声像图。通过应用这一简单的改良技术,神经外科医师可对此类病灶进行精确切除。

  • MR弥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王红;马景旭;贾文霄;王云玲;邓佳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高,神经鞘瘤ADC值高.DTT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T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柬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关键词: 颅脑肿瘤 DTI Fa ADC
  • 儿童颅脑肿瘤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郁锦玲;刘娟

    颅脑肿瘤是人体常见的肿瘤之一,儿童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居第2位[1].手术切除肿瘤是多数患儿的第1选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术式的不断涌现,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儿童在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因而手术室护士要根据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小儿术中变化的各种表现及抢救措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3年4月~200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共进行儿童脑肿瘤手术4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二尖瓣狭窄术中麻醉用药及监护

    作者:于继鸣;王志强;袁琳卉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外科疾病,手术选择的麻醉方式同样是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对颅脑肿瘤、血肿、胸科和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全身麻醉,诱导麻醉应避免用对心脏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麻醉剂,加强心电监护.

  • 右美托咪定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馥芬;维拉;宣斐;刘瑛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颅脑肿瘤手术中的优化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手术的小脑幕上肿瘤患者42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组(D组)于2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随后静脉输注0.4 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以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完成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BIS为指导,七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打开硬脑膜(T2)、关上硬脑膜(T3)、拔除气管插管即刻(T4)时MAP、HR、颅内压(ICP)的变化.记录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和术中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T1~T3时C组ICP,T1~T4时MAP明显高于T0时和D组,T4时两组ICP明显低于T0时,且D组明显低于C组(P<0.01);T1~T4时D组HR明显慢于T0时和C组(P<0.01).D组芬太尼总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明显低于C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D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在颅脑肿瘤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控制颅内压及术后复苏方面显著优化了常用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方案,同时减少了阿片药物及吸入麻醉药物用量.

226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