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 국해수술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5042
  • 国内刊号: 50-11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78-161
  • 曾用名: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局解手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绍祥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

    作者:孟晓红;冉黎;李世迎;王一

    目的 探讨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6例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进行了Nd-YAG激光行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引流术.术后1个月、3个月门诊复查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和记录术后BCVA变化、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积血消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患者年龄23~ 60岁.其中4例年轻患者发病与咳嗽有关;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镜检查显示黄斑区舟样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BCVA从数指(count finger,CF)到0.05,平均视力0.03;发病时间5h至12 d.Nd-YAG激光单次治疗后所有患者视力即刻部分恢复,积血吸收平均时间为2周,术后3个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平复,中心凹形态恢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2例患者分别于激光术后2周和1个月因玻璃体大量出血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结论 单次Nd-YAG激光治疗单纯性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 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用于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作者:刘列华;王建刚;王晓嘉;吕应文;任周奎;于金华;刘旭;周强

    目的 探讨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用于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例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加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后进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评价患者术中穿刺时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是否需要增加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有无相应脊椎上位神经根的区域阻滞麻醉效应.结果 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2.5±0.7)分,其中,2例1分,7例2分,11例3分.所有患者均没有申请芬太尼静脉麻醉,均无相应脊椎上位神经根的区域阻滞麻醉效应.结论 椎弓根外侧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可以满足经皮穿刺椎体成术形(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单侧穿刺的需要,局部麻醉效果好,未见明显并发症.

  •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研究

    作者:宋碧英;白继;张燕;邓小丽;唐文;姜姝

    目的 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2例(181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91眼)患者Epi-LASIK术后给予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46例(90眼)患者给予常规眼科护理,并给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1周,定期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疼痛反应和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情况.结果 Epi-LASIK术后,2组患者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53-0.62)、(1.39 ±0.71)、(0.07±0.25),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22±0.79)、(1.74±0.49)、(0.26±0.49),观察组疼痛评分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观察组角膜创伤修复平均时间为(2.80 ±0.86)d,对照组角膜创伤修复平均时间为(4.07±0.68)d,观察组术后角膜创伤修复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i-LASIK术后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近视术后患者的创伤角膜修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 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家贤;陈桂荣;黄俊;徐汉杰;玉富盛;周琦云

    目的 分析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胃重建胃食管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的吻合途径(颈部吻合、胸腔吻合)及管状胃不同宽度(≥3 cm、<3 cm)进行分组,分别为:颈部吻合+≥3 cm组(14例)、颈部吻合+<3cm组(15例)、胸腔吻合+ ≥3 cm组(15例)与胸腔吻合+<3cm组(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天开始行24h食管pH监测,连续监测3d,指标包括:反流次数、pH <4的累积时间,收集患者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的次数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内镜检查,观察患者食管黏膜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胃黏膜炎症分级.将所有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pH <4的累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 <3cm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pH <4的累积时间、患者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不同组间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轻.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呈线性相关,管状胃宽度增加,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越严重,反流症状的次数、pH <4的累积时间越高.结论 食管癌术后采用管状胃重建胃食管,胃食管的宽度对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术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无法将管状胃宽度控制到合适范围时,应加强患者反流相关指标监测,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治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 伴球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早期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方;刘勇;吴楠;王一

    目的 评估伴有球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在伤后48 h内行玻璃体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收治的56例(56眼)开放性眼外伤(OG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球内异物(IOFB),且在受伤48 h内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切割术(PPV).结果 在56眼中,IOFB发生眼内炎的有16眼,不伴有眼内炎的有40眼;术后异物取出率100%.52例患者术后眼球得以保存,4眼眼球保存失败.在24-48 h行PPV的球内异物伴眼内炎患者的比率是24 h内手术的2.09倍.24 h内行PPV的患者眼球保存、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眼压异常情况与24~48 h手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伴有球内异物的开放性眼外伤安全、有效的手段.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良山;杨丽;李扬;何闯;黄学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2011年5月23日至2016年8月2日常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106例腹腔积液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穿刺活检对诊断腹腔积液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收集穿刺活检的并发症,评估穿刺安全性.结果 106例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行CT引导下腹膜穿刺活检术,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有91例,占85.85%,其中恶性60例(56.60%),良性31例(29.25%);非诊断结论组(慢性炎和纤维脂肪组织)15例,占14.15%.CT引导下经皮腹膜穿刺活检术对本研究组人群诊断的敏感性为88.35%,特异度100%,显著优于腹水细胞学及腹水常规、生化等化验.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确诊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贾雪芳;冯学峰;辛志坤;肖斌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Ⅴ-Ⅵ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成单一术组和联合术组.单一术组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术组患者联合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联合术组患者和单一术组患者相比,视网膜复位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组患者视力水平改善幅度高于单一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少于单一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力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 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颈椎多节段退变的对比分析

    作者:徐王兵;李勇;鲍杰伟;孙攀;徐睿;叶勇祥

    目的 分析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术治疗颈椎多节段退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颈椎多节段退变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20例患者行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20例单纯减压术(减压组),所有患者完整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显示,内固定组相较于减压组患者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减压术相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颈椎曲度以及手术节段曲度改善明显,尤以术后1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颈椎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相较于减压组治疗颈椎多节段退行性病变术后颈椎活动度改善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多节段退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减压术,可以满足临床生物力学方面的要求.

  • 后路间接复位术和椎板切除治疗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黄琛;冯琼华;曹波;林伟;许海

    目的 观察后路间接复位术和椎板切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复位术组和去椎板组,各40例.术后均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腰椎功能,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标准(ASIA)对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Cobb's角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复位术组各个时刻VAS评分低于去椎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刻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去椎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去椎板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间接复位术和椎板切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一定效果,但后路间接复位术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张雪冬;史晓林;刘磊;张昊;刘清阁;刘爱峰

    目的 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术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微创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Cobb's角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度和后凸Cobb's角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微创手术组降低更明显,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VAS和ODI得分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VAS和ODI得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微创手术组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2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术后3个月,2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手术前增高,且微创手术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 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闭合创面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孟勇;郭燕庆;于永林

    目的 探讨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闭合创面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08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接骨板或者髓内钉行骨折内固定加负压封闭引流(VSD),6~10d后取下VSD行植皮术;对照组采用外固定结合克氏针、螺钉固定骨折,术后常规换药,二期植皮、皮瓣修复创面.记录并评价2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换药次数、二期手术时间、局部感染率、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4.8±4.2)d,创面闭合时间为(9.4±1.7)d,局部感染率为5.6%,骨不愈合率为7.4%,骨髓炎率为1.9%,骨折愈合时间为(17±4.7)周;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2.2±8.7)d,创面闭合时间为(14.1±3.8)d,局部感染率为22.2%,骨不愈合率为9.3%,骨髓炎率0,骨折愈合时间为(16±6.5)周,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创面闭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局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不愈合率、骨髓炎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减少感染发生率.

  •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作者:熊波;李航;史树贵;高建军

    目的 比较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因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接受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介入治疗后血管再通mTICI评级、治疗前后NIHSS评分、出血情况及90 d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机械取栓42例(机械取栓组),动脉溶栓40例(动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85.70%,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治疗后1周机械取栓组疗效优于动脉溶栓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取栓相比动脉溶栓出血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机械取栓方法与动脉溶栓比较,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 数字化测量烧伤面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谭艳;高志刚

    随着烧伤医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估算烧伤面积的方法,如九分法、手掌法等,在烧伤诊断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但其精确性和准确性不足,经常依赖于医生的主观经验,使其在应用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相继开发出许多用电子计算机测量、估算烧伤面积的方法,如SAGE、WoundFlow、3 DBurnVision和Bumcase3D等应用程序,使用和效果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不足.进一步开发更为简便、精确的数字化烧伤面积测量计算方法是烧伤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诊疗进展

    作者:徐慧;王元林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高危人群,VTE及随之而来的肺栓塞(PE)是导致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非手术并发症.本文对VTE在泌尿外科术后的流行病学特征、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认识,进行规范的预防、治疗,对降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β-catenin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应力成骨调控作用的研究

    作者:秦凡;周述作;罗金英;寇婷婷;崔岳;蔡江文;周继祥

    目的 探讨β-catenin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应力下成骨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以β-catenin 为靶点的激动剂和抑制剂上调或下调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段(0、6、12、24h)的应力作用下,激动剂或抑制剂处理后PDLSCs中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成骨标志物ALP、BMP2、Runx2的表达.结果 在外源性张应力作用下,成骨相关标志物ALP、Runx2较无张力组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β-catenin激动剂WAY-262611作用后的PDLSCs,在外源性张应力条件下,成骨相关标物ALP的表达在加力0~12h时段较DMSO加力组(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PDLSCs早期的应力条件下成骨.

  • 下腰部多裂肌周围神经血管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金生;李鹏;姜苏明;吴丽贤

    目的 通过对下腰部的局部解剖,探讨下腰部多裂肌间隙的位置和多裂肌周围的神经血管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具尸体进行下腰部局部解剖,观察胸长肌、腰髂肋肌和多裂肌的起止、走行和位置关系,观察脊神经后支外侧支和腰血管背支的分支、分布和走行特点,测量脊神经后支外侧皮支从多裂肌外侧缘穿入腰髂肋肌点距棘突的距离.结果 翻开胸腰筋膜,可见胸长肌和腰髂肋肌;将两者分开,可见到深面的多裂肌及其间隙;在多裂肌的后方和外侧可见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发出的分支及伴行的腰血管背支.结论 下腰部腰椎后路手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位于多裂肌和腰髂肋肌之间,该间隙分布着大量的脊神经后支外侧支和腰血管背支,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

  • 10~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关节角三维数字化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祥伟;王星;张少杰;李筱贺;史君;胡哲;李志军

    目的 通过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后测量,探索10~ 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特征和增龄变化规律,为临床胸椎关节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无骨质破坏、畸形、骨折、肿瘤等椎骨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及既往未行脊柱相关手术的10 ~12岁儿童30例,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 1.25 mm),范围T1 ~ T12,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关节突矢状位角在侧别间相差均在10°以内,上关节突矢状位角在T1、T11、T12间、下关节突矢状位角在T3、T4、T9、T10和T12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冠状位角在侧别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关节突冠状位角总体呈“尖峰状”趋势,大值位于T7~T9.上关节突水平位角侧别间仅在T2、T4、T8、T10和T12间、下关节突水平位角则在T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关节突水平位角无论左右侧,其在上胸段走势平稳,下胸段则呈递减趋势,下关节突水平位角侧别间除个别椎序外,也总体呈递减趋势,二者均在T11和T12中出现负角.结论 10 ~12岁儿童胸椎关节突关节角(冠状位角、矢状位角和水平位角)可直观地反映胸椎关节突随年龄增长的发育规律,验证了胸椎关节突关节角从颈椎的近水平位逐渐到胸椎的近冠状位,再到腰椎的近矢状位这一发育规律,且关节突关节角左右侧基本对称,其角度差值均小于10°.

  • 头颈部鳞癌中TP53和NOTCH1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及功能分析

    作者:郑艳秋;赵斐斐;崔晓波;胡文良;孙学威

    目的 探索TP53和NOTCH1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选取TCGA数据库中的279例头颈部鳞癌二代测序样本,获得头颈部鳞癌中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利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检测TP53基因和NOTCH1基因的共表达关系.刚用cbioportal筛选样本中与TP53和NOTCH1发生共表达的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TP53-NOTCH1共表达网络.利用KEGG数据库分析共表达网络基因的富集通路.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共表达网络功能.结果 在TCGA数据库的头颈部鳞癌样本中,TP53和NOTCH1发生共表达.String数据库显示TP53和NOTCH1共有182对共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互相作用对(Pearson分数=0.45;Spearman分数=0.41).KEGG分析显示这些共表达基因被富集在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cell cycle 和cell adhesion molecules等通路中(Pearson分数和Spearman分数均>0.3).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共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为免疫应答、转录调控、能量代谢、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调控等相关功能(P<0.05).结论 TP53和NOTCH1在头颈部鳞癌中发生共表达;通过建立TP53-NOTCH1共表达网络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二者在头颈部鳞癌中发挥的协同作用及其通路;上述结果能够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 新型经皮椎弓根置钉导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谢雁春;轩安武;项良碧;刘军;于海龙

    目的 通过尸体标本实验比较新型经皮置钉导丝和传统导丝的生物力学特征,并通过临床试验分析新型导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尸体标本比较新型导丝和传统导丝从腰1椎体至腰5椎体的平均推力和需要穿透椎体前壁的力量,并通过临床试验分析新型导丝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对新型导丝的推力导致导丝尖端螺旋部分在椎体内弯曲或散开,从而阻止导丝向椎体前方移动,新型导丝和传统导丝平均推力分别为(15.5 ±1.9)N、(5.7±0.8)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导丝和传统导丝穿破椎体前壁的平均推力分别为(69.1 ±4.2)N、(37.1±4.8)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已应用的222根新型导丝中无导丝穿破椎体前壁的情况出现.结论 新型导丝在椎体内的平均推力和需要穿透椎体前壁的力量为传统导丝的2~3倍,可有效阻止导丝在椎体内向前方移动并防止导丝穿透椎体前壁,提高了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接受经皮置钉手术的安全性.

  • 改良大鼠颈静脉采血法

    作者:杨萍;赵月;杨帆;邵震;王梦洁;李宇轩;庞小刚

    目的 改进大鼠颈静脉采血法,以实现实验大鼠高质量、可循环采血,满足特殊实验要求.方法 实验大鼠腹腔麻醉后,采取特殊固定方法,充分暴露颈静脉,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结果 此法创伤性极低,本实验对60只大鼠进行间隔14 d的采血,一次采血1.8 ~2.5 mL,成功率在95%以上,对大鼠正常活动无明显影响.真空采血法保障了血清质量,血液检测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结论 在动物福利原则基础上,改进后的大鼠颈静脉采血法具有操作简捷、创伤小、采血量大、血液标本质量高、可循环采血等优点,保障了特殊实验的有效进行.

  • 右侧胸大肌变异1例

    作者:孙典典;李靖若;张临风

    胸大肌是临床皮瓣肌手术的常用供体.我们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发现1例罕见的胸前壁肌肉变异,该变异的存在容易导致术者在手术的解剖过程中将胸大肌与变异肌混淆,给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胸大肌边界定位及保护肌束完整性带来困难[1-2].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该类型的变异尚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提高外科医生手术过程中对变异肌的警觉性,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局解手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