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화남예방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5039
  • 国内刊号: 44-155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广东卫生防疫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杨杏芬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广东省婴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相关分析

    作者:赵占杰;疏俊;刘宇;谢莘;吴承刚;彭志强

    目的 分析广东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相关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新生儿G6PD筛查情况与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广东省共报告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个案534例;其中异常反应(253例)占总例数47.38%,一般反应(247例)占46.25%,无急性溶血性个案报告.2010年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报告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数据,患病率为0.89% ~ 7.82%,平均报告患病率为2.93%.8个地市2010年出生新生儿G6PD缺乏症患病率与当地2010年出生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反应发生率及异常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与7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该研究未发现广东省被调查地区儿童的G6PD缺乏症患病与第1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存在关联.

  • 柳城县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孔继连;何艳华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柳城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柳城县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柳城县2009-2011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78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3.45/10万(781/1 230 872).报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75∶ 1(573∶208);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0.05% (469/781);报告发病以农民为主,占67.48%(527/78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85.40% (667/781),其次为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8.96%(70/781).结论 柳城县报告的HIV/AIDS病例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异性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今后应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

  • 2012年肇庆市居民糖尿病流行及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作者:钟伟强;陆素颖;林绍良

    目的 掌握肇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流行及知晓情况,为开展糖尿病病人管理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市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检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共有1 212名居民完成了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108人,患病率为8.91%,糖调节受损(IGR)244人,患病率为20.13%;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91%(51/395)、6.98%(57/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在25.00% ~ 36.39%之间,预防知识知晓率在30.94%~39.69%之间.结论 肇庆市居民糖尿病及其患病风险形势严峻,危险因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 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实施艾滋病PITC策略效果

    作者:杨燕君;张晖;秦小洁;曾锐志;李鸣九;梁智江;张晓梅;劳洛彬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试点工作进展及效果,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实施PITC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的15个月内,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的皮肤性病科和结核病科2个门诊科室为试点,在试点科室就诊的所有年龄≥16岁的性病(STD)和结核病(TB)患者均作为艾滋病推荐检测对象,收集工作报表和访谈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项目周期内,共计为6 066人提供PITC服务,其中接受艾滋病检测5 166(85.16%)人.PITC策略实施前、后15个月,在艾滋病检测率方面,STD患者分别为30.45%(1 309/4 299)和84.23% (2 574/3 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分别为0.12% (4/3 076)和86.11% (2 592/3 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的艾滋病检测率高于STD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检测的5 166人中,确认HIV阳性者10人(1.94‰),其中STD和TB患者的艾滋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6/2 574)和1.54‰(4/2 592),(P>0.05).性病和结核病患者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主要原因均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分别占42.95% (207/482)和100.00%(418/418).结论 在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展PITC工作具可行性,政策支持、检测费用可能对PITC策略的开展有影响作用.

  •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调查

    作者: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周力;李可

    目的 进一步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绵阳城区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进行MSM人群的招募,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识信息来源、安全套使用、影响使用原因等.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400人,平均年龄(28.2±10.5)岁,同性恋占70.5% (282/400)、双性恋占28.0% (112/400);婚姻状况以来婚为主,占77.0% (308/400).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6.3%(385/40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取向、婚姻状况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同性性取向、未婚者知晓率较高.近6月男男肛交、商业性行为、口交、异性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5.8%(162/354)、83.3%(5/6)、2.2% (7/324)、31.8%(21/66);近1次男男肛交、商业性行为、异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分别为76.6%(269/351)、83.3%(5/6)、46.2% (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32.0% (128/400)为相信性伴健康,16.5%(66/400)为不舒服.自认促进性行为改变好干预方法为:参加社区活动占54.0%(216/400)、网络宣传占43.3%(173/400)、专业人员讲解占41.5%(166/400).结论 被调查的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知识与行为分离明显.应针对薄弱人群和环节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普遍性安全意识建立和行为改变.

  • 2006-2011年中山市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岑永庄;王曼;汪涛;舒波;罗乐;陈秀云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中山市登革热媒介监测、血清学监测和暴发疫情监测数据,为中山市下一步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1年,媒介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每月定点监测,监测点包括:1家综合医院、1个小区和1家公园.血清学监测选择2家综合医院,2007-2011年,7-11月份连续采集≥100份发热伴骨痛或皮疹的门诊病人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登革热IgM抗体.采用SPSS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1年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显示所捕获的均为白纹伊蚊,12月至翌年3月诱蚊诱卵阳性指数(MOI)中位数<2,为伊蚊不活跃期;4月伊蚊密度上升,MOI中位数为2.37;5-10月MOI中位数>9,为伊蚊活跃期;11月伊蚊密度下降,MOI中位数降低到3.48.2006年MOI高峰为9-11月;2007-2011年MOI高峰均出现在5-8月.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仅2008年发现1例登革热IgM抗体阳性,阳性率0.9%(1/111).2006-2011年间发生1起登革热暴发疫情,首例发病日期为2007年9月22日,末例为10月7日,疫情持续16d,罹患率3.81%(16/420).2007年9月和10月的MOI分别为6.50和6.85.结论 2006-2011年中山市登革热以散发病例为主,仅2007年出现一次小规模暴发.5-10月是伊蚊活跃期,中山市登革热暴发的风险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市民开展灭蚊活动.

    关键词: 登革热 伊蚊
  • 2011年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高凯;王畅;陈磊;徐慧芳;韩志刚

    目的 了解2011年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梅毒感染、转归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广州市所有随访到并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新发现和既往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血液样本,采用TP-ELISA和TRUST试验检测梅毒感染情况,并对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用x2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 共收集到1 599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228人(占76.8%)、女性371人(占23.2%);年龄2~86岁,平均年龄为(35.6±9.8)岁;户籍地:广州市的467人(占29.2%),广州市外的1 110人(占69.4%),不详22人(占1.4%);HIV感染途径:注射吸毒567人(占35.5%),异性性传播545人(占34.1%),同性性传播377人(占23.6%),其他途径71人(占4.4%),途径不详39人(占2.4%).2011年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梅毒感染阳性率为10.5%(168/1 599),梅毒阳性率在不同感染途径的HIV阳性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同性性传播感染HIV者的梅毒阳性率高,为19.9%(75/377).不同性别、年龄组、民族、户籍地、HIV感染确证时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间的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66名有2次及以上梅毒检测结果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梅毒感染转归无变化的有429人(占92.1%),有变化的有37人(占7.9%).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梅毒感染率较高,已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的梅毒感染和传播.

  • 广州市居民部分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蒋琴琴;梁会营;秦鹏哲;陈思宇;利耀辉;古剑清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所处的水平以及形成不良健康行为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改善居民不良健康行为.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从化市7个区(市)年满18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部分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吃早餐、睡眠充足、体育运动和健康体检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良健康行为形成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179例受访居民中,男性占49.96% (589/1 179),女性占50.04%(590/1 179);平均年龄为(42.61±16.78)岁;婚姻状况以已婚者为主,占71.45%(836/1 179);学历以初中及高中/中专/技校为主,分别占30.55%(359/1 179)、26.47%(311/1 179).受访居民吃早餐行为形成率高,为81.85%(965/1 179),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占37.44%(79/211).每天睡眠时间≥7 h的人数占77.35%(912/1 179),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为忙于工作或家务,占46.99%(125/266).运动量达到“每周2次,每次30 min”的人数占68.02%(802/1 179),运动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参加运动,占73.47%(277/377).到医院定期健康体检的行为形成率低,为50.38%(594/1 179),不参加体检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好没必要体检,占64.20%(373/581).结论 广州市居民部分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可能与健康观念薄弱有关,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促进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居民 健康相关行为
  • 东莞市2007-2011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袁焕章;梁雄燊;刘隽;蔡碧兰

    目的 了解东莞市风疹的流行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东莞市风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东莞市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6例,年均发病率为1.24/10万.全年均有发病,高发季节为4-6月,累计发病302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66.23%.32个镇(街)年均发病率波动在0~4.68/10万,4个镇(街)发病率超过2/10万,分别为寮步镇(发病98例,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大朗镇(发病63例,年均发病率为4.05/10万)、石排镇(发病22例,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洪梅镇(发病6例,年均发病率为2.06/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年龄组分别为:20 ~ 29岁年龄组共165例,占病例总数的36.18%;0~9岁年龄组共127例,占病例总数的27.85%;10 ~ 19岁年龄组共116例,占病例总数的25.44%.男性242例,女性21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高发人群为工人150例、学生116例、散居儿童68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2.89%、25.44%、14.91%.结论 加强风疹疫情监测、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和成人风疹疫苗接种等是控制风疹流行和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风疹 流行病学
  • 阳江市2006-201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黄科赞;李文杰;陈星红

    目的 通过分析阳江市2006-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防制策略和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江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阳江市2006-2011年共报告梅毒3 65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20/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10.72/10万上升至2011年的57.7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男性2 054例,女性1 597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以≥7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多(797例),占总病例数的21.83%;职业分布以农民多,共1 250例,占总病例数的34.24%.结论 阳汪市梅毒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 郧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李朝宏;张霞;刘富勇;朱建武

    目的 调查郧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制定农村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个镇8个村400名16岁及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制定统一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等情况.结果 共调查400名农村居民,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1.75% (327/400),对8道艾滋病基本知识题的知晓率分别为64.75% ~94.50%.16 ~30岁人群知晓率高,为89.66%(78/87),知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知晓率高,为89.36% (42/47),知晓率随学历增高而上升(P<0.05).农民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或广播(占80.5%).结论 郧县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一般水平,今后仍需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主动防病意识.

  • 2004-2011年陕西省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梁文革;寇光平;陈小英

    目的 了解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宝鸡市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宝鸡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 032例,年均发病率为33.29/10万,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年均报告发病率山区县为58.70/10万(2 979/5 074 682),平原县为28.16/10万(7 053/25042 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为主,共发病8 204例,占总病例数的81.78%;男性6 435例,女性3 597例,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79∶1;发病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5.14%(6 535/10 032).季节高峰集中在每年的4-7月(占42.46%)和11-12月(占22.73%).结论 15岁以下人群是宝鸡市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危人群,应加大对学校、幼儿园等重点机构的防控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措施,提高易感人群的接种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 滦平县2007-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张新宇

    目的 了解滦平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滦平县2007-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5 682例,年均发病率为354.75/10万;死亡9例,死亡率为0.56/10万;各年发病率为247.60/10万~439.72/10万,以2011年高.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种2 855例,年均发病率为178.25/10万,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50.2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8种l 919例,年均发病率为119.81/10万,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77%;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4种864例,年均发病率为53.94/10万,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5.21%;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报告4种44例,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0.77%.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1 761例)、肺结核(1 209例)、乙肝(759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748例)、菌痢(306例),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0.99%、21.28%、13.36%、13.16%、5.39%.结论 滦平县传染病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大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力度,重点加强对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的监测和防控.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
  • 1999-2011年六盘水市钟山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周祖辉

    目的 分析六盘水市钟山区艾滋病疫情特征,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钟山区1999-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9-2011年钟山区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47例,死亡25例.男性160例,女性87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年龄以20 ~3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9.64%(172/24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87例,占35.22%),其次为工人(30例,占12.1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7.73%(192/247);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148例,占59.92%),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61例,占24.70%).结论 性传播已成为六盘水市钟山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今后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蔓延.

  • 2009-2011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钟庆洪;孔东锋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9-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 561例,无死亡病例;各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 001、3 828、9 732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67/10万、36.96/10万、92.97/10万.发病高峰为5-8月,共报告9 144例,占病例总数的55.21%;男性10 678例,女性5 883例,男女性别比为1.8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 14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5.53%(12 509例);职业以学生(占40.63%)、托幼儿童(占21.14%)、散居儿童(占19.91%)为主.报告暴发疫情39起,报告病例589例,平均罹患率为8.32% (589/7 081);暴发疫情集中在3-6、9-12月,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发病人群主要为3~14岁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

  • 湖南省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岳文芳;陈碧云;段红英

    目的 了解湖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2008-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湖南省共报告传染病34种1 064 240例,年均发病率为413.87/10万;死亡3 234例,年均死亡率为1.26/10万.报告呼吸道传染病6种265 038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5.90%,居首位;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3种246 917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2.76%;报告肠道传染病4种60 539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0.48%;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种4 891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0.85%.发病数居前5位的主要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276 431例)、肺结核(236 500例)、乙型肝炎(160 29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88 696例)、流行性腮腺炎(60 125例).结论 湖南省2008-2011年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今后必须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加强对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
  • 广东省居民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立法态度的电话调查

    作者:辜洁妮;马文军;肖建鹏;罗圆;刘涛

    目的 了解居民对制定省级控烟立法条例的态度,为进一步制定广东省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法律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出梅州、珠海、湛江、清远、广州5个城市,利用简单随机拔号抽样法,抽取年龄≥16岁的常住居民,以匿名的形式进行电话调查.了解受访者对出台省级层面控烟立法条例的态度.对省级控烟条例实施后,民众发现禁烟场所有人吸烟的反应,对禁烟场所吸烟者罚款的看法等.按人口学特征,以率、构成比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拨打有效电话942个,有效应答率42.2%(942/2230).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2.2%(209/942).居民对广东省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立法的赞成率分别为77.7%(732/942)、76.3%(719/942).女性对广东省在公共场所84.0%(362/431)及工作场所80.7% (348/431)控烟立法赞成率均高于男性(分别为72.4%、72.6%)(均P<0.01).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对广东省在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控烟立法的赞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非吸烟人群对广东省出台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81.5%,597/733)及工作场所(79.1%,580/733)吸烟的赞成率均高于吸烟人群(分别为64.6%、66.5%)(P<0.01).如省级控烟条例实施后,见到有人在禁烟场所吸烟,47.2% (445/942)的人会劝阻吸烟者停止吸烟;71.0%(669/942)的人赞成对禁烟场所吸烟的人进行罚款.59.3%(124/209)的吸烟人群表示在省级控烟条例实施后,在禁烟场所会停止吸烟.结论 广东省居民普遍支持广东省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立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法律,加强对二手烟危害及控烟立法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 紫砂类餐饮具溶出金属元素食用安全风险初步评估

    作者:梁辉;蒋琦;杨杏芬;张永慧;梁春穗;李海;胡曙光;闻剑;胡志坤

    目的 对紫砂类餐饮具中溶出金属引起的食用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对广州市场流通和广东省主要陶瓷加工地潮州、佛山市顺德区的标称紫砂餐饮具进行抽样调查.参照GB 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和GB/T 5009.62-2003《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ICP-MS测定溶出迁移物中铅(Pb)、镉(Cd)、铝(A1)、锰(Mn)、铁(Fe)、钴(Co)、钡(Ba)、镍(Ni)共8种元素的含量.按照欧盟2002/72/EC中的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抽样37份样品,其中广州15份,包括紫砂杯7份,紫砂壶6份,紫砂煲2份;潮州紫砂煲10份,紫砂杯3份;顺德紫砂煲9份.不同样品溶出的Pb、Cd、Ni、Co均低于方法定量限,Al、Ba、Mn、Fe溶出量差异较大,其溶出量范围分别为5~5 396、5 ~1 748、1~4 534、5~431 μg/L,其中1份顺德紫砂煲、6份广州紫砂壶、2份潮州紫砂杯、3份广州紫砂杯共12份样品中的Al,1份潮州紫砂杯、2份广州紫砂壶共3份样品中的Ba,1份广州的紫砂壶样品中的Mn等元素的溶出量超过了WHO饮用水中元素指导值,8种检测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低于相应的JECFA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结论 紫砂类餐饮具溶出物中Pb、Cd、Al、Mn、Fe、Co、Ba、Ni 8种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较低,目前尚不认为紫砂类餐饫具溶出元素存在食用安全风险.但Al、Ba、Mn 3种元素的溶出量差异较大,紫砂原材料粘土、辅料及生产工艺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监管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 深圳市福田区2012年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作者:曹丽;蔡琳;段利娜;方琼;林宝妮;周志峰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研究现况,促进项目顺利开展.方法 对辖区9家助产机构2012年1-10月上报的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报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家助产机构孕产妇乙肝血清学检测率为97.46% (26 892/27 593),新生儿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为97.62% (27 450/28 119),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98.75%(2 293/2 322).孕产妇乙肝血清学检测率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市属助产机构为97.27%(19 829/20 386)、97.22% (20 288/20 868),区属助产机构为98.00%(7 063/7 207)、98.77%(7 162/7 251),不同属性助产机构2种指标的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91名接受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婴儿免疫后1个月保护率达97.25%.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预防和控制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目标要求,但免疫后监测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 汕头市部分人群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苏黛丝;许宇翔;吴库生;区永锦

    目的 研究汕头市人群烟草危害认知情况,探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汕头市制定控烟政策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从汕头市2个较大型汽车客运中心拦截500名候车乘客,利用统一问卷调查其人口学基本特征、吸烟与否、烟草危害认知、禁烟知晓及公共场所禁烟态度等.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态度的因素.结果 共调查502名候车乘客,男性占81.9%(411/502),女性占18.1% (91/502);年龄≤30岁为主,占60.6% (304/502).88.5% (431/487)的调查对象认为吸烟对健康没有好处,73.2%(357/488)的对象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认为吸烟会导致冠心病(19.5%,95/488)和中风(6.6%,32/488)的比例较低.69.0%(339/491)的对象认为吸二手烟会导致肺癌,而仅有22.4%(110/491)认为吸二手烟会导致冠心病.96.6%(475/502)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仅有6.9%(31/447)完全知道法定的禁烟公共场所.48.7% (242/497)的调查对象认为立法可以有效地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46.9%(233/497)选择了高罚款,39.8% (198/497)选择烟草危害宣传,29.2%(145/497)选择免费提供戒烟产品,26.2%(130/497)选择禁止烟草广告,18.9%(94/497)选择提高烟价.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OR=12.283)、吸烟危害认知(OR=5.267)、禁烟知晓(OR=0.357)是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汕头市受调查人群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支持率较高.文化程度、吸烟危害认知和禁烟知晓是影响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态度的重要因素.应积极修订禁烟条例,加强烟草危害宣传,提供戒烟帮助,并据此出台能被广泛接受的有效控烟政策.

  • 广东省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莫景富;宋秀玲;许燕君;许晓君;何群;蔡秋茂;徐浩锋;夏亮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东省6个监测县(区、市)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吸烟、喝酒、饮食和体力活动等)、体格检查(体重、身高和血压的测量)及血生化检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血糖的检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3 577人,其中男性1 615人,平均年龄(50.28±14.05)岁,女性1 962人,平均年龄(49.21±13.51)岁.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60.7%(2 173/3 577),标化率为56.0%.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68.9%(1 113/1 615)和54.0%(1 060/1 962),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61.0%(1 088/1 785)和60.5%(1 085/1 792),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5%(标化率4.1%),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9%(标化率3.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4.5%(标化率5.0%),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57.3%(标化率49.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OR=1.554)、肥胖(OR =2.321)、腹部肥胖(OR =1.300)、吸烟(轻度、中度和重度吸烟OR值分别为2.189、2.042和1.874)和蔬菜摄入量<300 g/d(OR=1.389)是影响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体质偏轻(OR =0.539)、身体活动活跃(OR=0.601)和身体活动充分(OR=0.658)是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建议加强血脂异常的综合防治力度.

  • 工作场所安全氛围与工人吸烟行为的关系

    作者:刘序华;肖雅妮;黄志雄;黄绍斌;曹晓鸥;管东波;陈维清

    目的 探讨工作场所的安全氛围与工人吸烟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自填式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对佛山市南海区33家制造业企业男性一线生产工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安全氛围等工作场所相关特征和吸烟行为等.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安全氛围与吸烟行为的关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326份,吸烟人数1 303人,吸烟率为39.2%;工人平均年龄(31.3±8.8)岁;婚姻状况以已婚者居多,占64.0%(1 999/3122);初中文化水平占多数,占57.4%(1 878/3 270);月收入水平以1001 ~2000者居多,占48.6%(1 559/3 208);33家被调查的企业安全氛围感知的4个维度中,安全警示语及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者关注安全生产、同事关注安全生产得分均值分别为(7.36±0.72)分(满分为9分)、(10.21±0.85)分(满分为13分)、(7.69±0.76)分(满分为9分)、(4.71±0.24)分(满分为5分).在控制年龄、婚姻、文化水平等因素后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安全警示语及安全防护措施”得分与工人吸烟呈负关联(OR =0.59),“安全生产培训”得分与工人吸烟呈正关联(OR=1.35);未发现“管理者关注生产安全”和“同事关注生产安全”与工人吸烟行为有关.结论 工人吸烟行为受工作场所安全氛围的影响,提示在工作场所控烟时,要关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 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其危害认知的调查分析

    作者:吴为;许燕君;宋秀玲;蔡秋茂;肖建鹏;罗圆;何群;马文军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流行现状,以及公众对烟草危害认知和对禁烟立法的态度,为制定控制二手烟危害的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5个城市的10个区的家庭作为调查点,采用国家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 ~ 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的吸烟情况、二手烟暴露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和对控烟措施的态度.采用x2检验比较率的差别.结果 获取有效问卷2 121份,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3.3%(494/2 121),男性为42.4% (470/1 108),女性为2.4%(24/1 013) (P <0.01);城市、农村分别为20.4% (213/1 046)和26.1% (281/1 075) (P<0.05).不吸烟者中有63.8%(1 038/1 627)正遭受二手烟暴露,男、女性分别为63.2% (403/638)和64.2%(635/989);城市、农村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62.2% (518/833)和65.5%(520/794).有64.3%(667/1 038)的被动吸烟人群每天都受到二手烟侵扰.各类场所吸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家庭、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餐馆吸烟情况严重,3类场所发现有人吸烟的比例分别为:61.6%(1 306/2 121)、59.8%(655/1 096)和78.7%(754/959).认为应该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部禁烟的比例分别为61.7%(1 308/2 121)和66.6%(1 413/2 121).结论 广东省居民二手烟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的暴露情况严重,控烟知信行的水平有待提高.应在进一步提高居民二手烟危害认知和加快无烟环境创建步伐的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控烟立法.

  • 2004-2011年佛山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析

    作者:关绮华;黄祖星;杨泽锋;王晓东

    目的 了解佛山市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1年佛山市流感样病例及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暴发疫情的因素,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首例发病至疫情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关系.结果 2004-2011年佛山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及流感病例暴发疫情66起,全市5区均有报告,禅城区报告多,共37起.疫情主要集中在3-6月,占57.58% (38/66),学校及托幼机构累计报告61起(占92.42%).引起佛山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感病毒主要为A(H3N2)亚型、新甲型H1N1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暴发疫情13、14和19起.2007-2011年通过“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全市共报告疑似流感/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聚集性病例事件222起,其中有26起发展为暴发疫情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占2007-2011年报告的41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63.42% (26/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暴发疫情是否通过“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报告,与暴发疫情罹患率级别及持续时间均有关(P<0.05),“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报告在暴发疫情中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56、0.281.分析66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首例发病到疫情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76,P<0.01).结论 佛山市流感暴发主要集中在3-6月,以局部暴发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加强疾病监测,建立学校托幼机构报告制度和平台,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有利于疫情及时控制疫情.

  • 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梦珏;严青华;马文军;刘涛;许燕君;宋秀玲;林华亮;罗圆;肖建鹏

    目的 明确广东省高温热浪期间发生中暑的脆弱人群,为采取措施保护该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9-11月采用4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5个市,每市抽取1个县及区,每个县区抽取6个片区,每片区抽取50户,对每户随机选出1名15~ 69岁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热浪相关知识和适应行为.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广东省居民发生中暑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183人,平均年龄为(39.31±14.16)岁,其中男性占53.37%(1 165/2 183),城市居民占48.74%(1 064/2 183).总体中暑发生率为6.8%(149/2 183).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职业、地区和收入)人群中暑发生率不同(P<0.05),农林牧渔业(11.4%,58/507)、农村(10.1%,113/1 119)、月收入<1000元(11.2%,75/671)居民中暑发生率高.所有调查对象对健康风险认知平均得分为(4.21±1.47)分(得分范围1~7),对热浪的知晓率为38.11%(832/2183),对热浪的平均适应得分为(4.80±2.39)分(得分范围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农林牧渔业和离退休人员发生中暑的风险分别高于其他职业(OR=2.40、2.32),农村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OR=2.62),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居民发生中暑的风险高于收入≥10 000元人群(OR=2.48).结论 高温热浪期间广东省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农村及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的人群是中暑的脆弱人群,需要重点加以保护.

  •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8-2010年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

    作者:朱双庆;刘晓辉

    目的 了解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8-2010年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为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疾控体系建设和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表格对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保站、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员配置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结果 全区共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1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2人、行政人员5人、后勤保障人员7人.年龄构成:以≥40岁为主(占88.60%).性别构成:男性12人,占10.53%;女性102人,占89.47%.学历、技术职称构成: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占72.81%),专业技术职称以初级、中级为主(占73.68%).全区用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设备(冷链设备、电脑、交通工具)仅有68台.2008-2010年资金投入共1 280万元,资金缺口为948万元.结论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偏大、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切实履行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服务职能.

  • 5种培养基对酵母菌培养效果的比较

    作者:郑悦康;叶志英;刘洪波

    目的 比较5种真菌培养基对酵母菌的培养效果,选择快速准确计数酵母菌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琼脂、沙氏琼脂、麦芽浸粉琼脂和高盐察氏琼脂等5种真菌培养基,根据GB 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酵母菌培养,于3d和5d观察酵母菌菌落大小、形态并计数.结果 酵母菌除在高盐察氏琼脂上不生长外,在其他4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单一,观察比较容易;酵母菌菌落计数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徐高盐察氏培养基外的其余4种培养基培养5d均比培养3d的菌落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沙氏琼脂培养的菌落数与国标推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孟加拉红琼脂培养的菌落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麦芽浸粉琼脂培养的菌落数与国标推荐的2种培养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除了国标所推荐的培养基,沙氏琼脂也可用于酵母菌计数,但各培养基均不能缩短培养时间.

  • 郴州市2004-2011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姚令辉;何兢;苏小可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郴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1年郴州市食物中毒资料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1年郴州市共报告发生食物中毒31起,中毒691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59%.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多(423例),植物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多(8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22起,占70.97%),且11例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农村.家庭及学校是食品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为10起和7起.结论 农村是郴州市食物中毒的高发区,预防农村食物中毒是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重点,尤其要重视农村植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 2010-2012年广州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分析

    作者:陈坤才;袁俊;谢朝军;刘于飞;刘建平;刘艳慧;马晓薇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0-2012年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各相关监测系统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信息,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26起,中毒106例,占食物中毒总起数的21.3% (26/122)和总例数的11.0%(106/963),未报告有死亡病例.84.6% (22/26)的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事件由有毒植物引起.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种类分别为有毒蘑菇(15起)、四季豆(4起)、生物碱类(3起)、有毒贝类(2起)、高组胺鱼类(1起)、河豚鱼(1起).除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生在集体食堂,其他均发生在家庭,占84.6%(22/26).结论 广州市近3年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有所好转,且未出现死亡病例.应进一步加强预警的及时发布和食品市场监管,减少该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化妆品中甲醇的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钟秀华;曲亚斌;吕芬;余胜兵;李少霞;苏广宁

    目的 建丘和完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甲醇.方法 对《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及文献方法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顶空条件如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如色谱柱的选择、柱温、柱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顶空进样排除了液体进样带来的干扰,顶空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可有效排除某些杂质的干扰、节省实验时间,顶空平衡时间缩短为15 min,气相色谱分析时间仅需要5 min,甲醇的方法检出限达10 mg/k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7,相对标准偏差(RSD)<4.6%,加标回收率为89.5% ~ 103.0%.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更适用于化妆品中甲醇的检测.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危害识别

    作者:谭彦君;陈子慧;蒋琦

    危害识别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第1个步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其定义为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的过程.危害因素的种类繁多,在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前,首先要经过筛选,以确定需要评估或优先评估的危害因素.根据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以下情形可作为开展风险评估的参考依据:(1)制订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需要;(2)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3)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按规定提出《风险评估项目建议书》的;(4)卫生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5)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需要;(6)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尽快解答的;(7)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并提出应急评估建议的;(8)处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际贸易争端需要的.

华南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