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화남예방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5039
  • 国内刊号: 44-155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广东卫生防疫
  • 创刊时间: 196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杨杏芬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卢展鹏;曾耀明;刘艳璋

    目的 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10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 716例,发病率为373.19/10万;其中重症病例397例,重症率为1.75%;死亡6例,病死率为0.03%,重症病死率为1.51%.城镇片发病率高(485.57/10万),沿海片重症率高(2.12%).年龄<5岁的重症患儿占92.95% (369/397),散居儿童占81.11%(322/397),散居儿童重症率(1.93%,322/16 722)高于其他儿童(1.25%,75/5 994)(P<0.01);流动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率(2.12%,310/14 657)高于本地儿童(1.08%,87/8 059)(P<0.01).对391例病例(另外6例为外市导入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8.21%(384/391),其中EV71阳性占84.38%(324/384).结论 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重点提高低年龄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倡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就诊意识.

  • 2009年广西某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溯源调查

    作者:朱秋映;刘伟;朱金辉;黎锋

    目的 了解广西某市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途径,根据现阶段的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广西某市2009年5月1日至8月31日确认为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丈滋病患者以及他们所提供的高危行为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其高危行为信息,分析感染途径.对未知艾滋病感染状况的溯源对象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完成3个层次的溯源调查,共调查165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高危行为接触者,确认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156例,其中HIV感染者106例,艾滋病患者50例.经固定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占48.7% (76例),经商业异性性接触途径传播占29.5%(46例),经吸毒途径传播占9.6%(15例),经非固定非商业性接触途径传播占9.0%(14例),经母婴途径传播占1.3%(2例),经性与吸毒途径传播占1.9%(3例).结论 广西某市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以配偶等固定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要控制艾滋病经配偶或固定性伴间的传播,减少二代感染.

  • 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大虎;李美霞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 691例,年发病率介于2.98/10万~11.88/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10月份发病人数较多,占总数的51.12%(1 887/3691).全市发病率高的区:2006年为黄埔区(31.84/10万),2007-2010年均为花都区(各年分别为21.69/10万、16.99/10万、15.41/10万和8.68/10万).男性2 026例、女性1 665例,男女性别比为1.2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5岁以下低年龄组发病率高(41.95/10万),其次为20~29、30 -39岁年龄组,分别为7.75/10万和6.88/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多,占22.16%(818/3691).病例报告情况以临床诊断为主,占84.26%(3 110/3691).结论 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花都区和黄埔区为高发地区,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 2010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罗雷;景钦隆;郑学礼;王玉林;宋韶芳;杨智聪

    目的 对广州市2010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今后广州市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登革热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广州市2010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81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59例,输入性病例22例,累计发病率为1.57/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涉及全市8个区26个行政街(镇).检测可疑登革热发热患者血清标本1 879人份,其中阳性139人份,阳性率为7.40%;分离到登革病毒29株,其中登革病毒Ⅰ型7株、Ⅱ型2株、Ⅲ型6株、Ⅳ型14株.蚊媒监测结果显示,蚊媒密度在6-10月份达到高峰,布雷图指数(BI)达4.02 ~6.40,与登革热疫情流行高峰相一致.结论 201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总体上呈现出中等强度、多点散发的流行态势,发病数较2009年明显增多,与广州市历年采登革热流行规律基本一致,属于发病规模较小的登革热暴发年份.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 韶关市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的现况研究

    作者:吴晓惠;周兵;陈胜莲;康怀雄;卢志坚;胡德宁;钟启丽;唐建红

    目的 了解韶关市2002-2008年乙肝疫苗(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韶关市2002-2008年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 2002年开始韶关市对全市新生儿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2008年3-9月对全市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按照全程3针差几针补几针的原则开展HepB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对韶关市城乡在幼儿园(托儿所)1~5岁按照0、1、6月程序完成5μg重组HepB 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1 485名,每名采集静脉血3mL进行HBsAg与抗-HBs测定;2010年5-7月,随机抽取母亲乙肝标示物阴性且按0、1、6月HepB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7~12月龄的55名婴儿进行HBsAg、HBsAb检测.评价指标:(1) HepB接种情况:儿童HepB免疫规划接种率、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HepB查漏补种率;(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HepB免疫成功率:新生儿HepB接种后抗-HBs阳转率.结果 韶关市3区7县2002-2008年HepB常规免疫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99%,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5.49%,城市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52%,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95%,农村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9.21%,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3%;2008年HepB查漏补种率为96.40%;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8%,抗-HBs阳性率为65.84%.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3%,抗-HBs阳性率为65.42%;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为0.91%,抗-HBs阳性率为66.27%.HepB免疫成功率为90.91%.结论 韶关市儿童HepB常规免疫接种率、新生儿及时接种率和查漏补种率高,HepB免疫成功率高,HepB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良好,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疫苗 接种
  • 潮州市区小学生肥胖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庄洁

    目的 了解潮州市区小学生肥胖状况,为制订有效的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人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人体质量指数(BMI)为体重(kg)与身高(m)平方的比值,抽取市区4 064名7~12岁在校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状况分析.结果 2010年共调查4 064名7~12岁小学生,男生2 136人,女生1 928人.总超重率为13.41%,肥胖率为10.26%;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6.20%、13.58%,均高于女生( 10.32%、6.59%)(P<0.01);超重率在女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而肥胖率在男生中的变化跟年龄有关(P<0.05).结论 潮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重点为男生.

    关键词: 肥胖 超重 学生
  • 广州市天河区17起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分析

    作者:李标;李素允

    目的 分析广州市天河区17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2月18-21日广州市天河区17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与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2月18-21日,广州市天河区共报告17起因食用市售猪内脏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人数共41例.中毒者临床特点为手脚震颤、心跳加快、恶心、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短潜伏期为0.25h,长潜伏期为3h,中位数为1.3h.病例为家庭内或单位就餐后发生,17起食物中毒事件均与进食市售的猪内脏相关.采集剩余食品2份,均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分别为0.41、1.56 mg/L;患者尿液样品8份,2份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分别为0.03、0.11 mg/L;呕吐物1份,检出盐酸克伦特罗为0.02 mg/L.结论 17起食物中毒事件均为盐酸克伦特罗污染食物引起,养殖环节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关键.

  • 广东省2004-2005年老年人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徐浩锋;许晓君;翁帆;苏耀安;刘翔栩;宋秀玲;孟瑞琳

    目的 分析广东省老年人伤害死亡原因,为制定老年人伤害优先干预措施和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有代表性的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收集2004-2005年监测点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调查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人口数为1 756 981人,伤害死亡人数为2 576例,占总死亡数的2.58%,平均伤害死亡率为146.6/10万.60岁及以上男性伤害死亡率为166.9/10万(1 333/798 489),女性为129.7/10万(1 243/958 492),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率为96.5/10万(510/528 312),农村为168.1/10万(2066/1 228669),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率低于农村(P<0.01).死亡率居前5位的死因分别是运输事故死亡796例(45.3/10万)、跌倒死亡747例(42.5/10万)、故意自害死亡545例(31.0/10万)、意外淹溺和沉没死亡183例(10.4/10万)、有毒物质中毒死亡67例(3.8/10万),其构成比分别为30.9%、29.0%、21.2%、7.1%、2.6%;前5位死因死亡例数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总数的90.8% (2 338/2 576).结论 广东省老年人伤害死亡不容忽视,应优先开展老年人交通伤害和跌倒干预,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 47例运动中跟腱自发断裂患者的分析

    作者:帅菲斐;史一焱;蒋丽娟

    目的 了解闭合自发跟腱断裂原因,为预防运动中跟腱断裂提供依据.方法 用问卷调查法,对2005-2009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47例跟腱断裂患者性别、年龄、运动习惯及受伤过程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分析47例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跟腱断裂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30 ~49岁间,共43例,占91.5%;跟腱断裂发生的主要运动为羽毛球,共19例,占40.4%,其次为网球运动患者15例,占31.9%.受伤时足部加速离地导致受伤的34例,占72.3%;运动频率大于3次/周的34例,占72.3%;受伤前有足跟部疼痛的35例,占74.5%;受伤前对肌腱病不认识的40例,占85.1%;受伤后采取理疗治疗的10例,占21.3%,行封闭治疗的3例,占6.4%,无处理的34例,占72.3%.结论 被调查者中30 ~49岁、运动频率大的人群易发跟腱断裂,大部分患者对跟腱疾病认识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教及引导.

    关键词: 跟腱 运动损伤
  • 鸡胚尿囊膜苔盼蓝染色试验替代兔眼刺激试验的研究

    作者:杨光宇;杨杏芬;杨颖;贺锡雯;熊习昆;谢晓萍;谭小华;陈海珍

    目的 评价鸡胚尿囊膜苔盼蓝染色试验( CAM - TBS)替代动物眼刺激试验(Draize test)的可行性.方法 在本实验室建立CAM - TBS试验方法,对已知刺激性分级的26种化学物质和未知刺激性分级的20种化妆品产品进行刺激性测评,化妆品检验样品同步进行Draize试验,然后将2种试验的分级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判断2种方法分级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对所选的26种化学物质及其因不同受试浓度而形成的36个刺激性分级,CAM - TBS与Draize试验有32个分级结果一致,两者间等级相关性为Gamma=0.990(P<0.01),分级一致性为Kappa=0.833(P<0.01);而对于20种化妆品产品,CAM - TBS刺激性分级结果有18个与Draize试验结果一致,两者间等级相关性为Gamma=0.957(P<0.05),分级一致性为Kappa=0.688(P<0.01).结论 CAM - TBS对受试物眼刺激性的分级与Draize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替代Draize试验的应用价值.

  • 完善死亡登记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者:马文军

    死亡统计信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信息.死亡统计是连续地收集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得到的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状况、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卫生事业规划和卫生政策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研究重要的基础信息[1-2].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 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研究

    作者:曾韦霖;邬香华;黄辉;马文军;蔡秋茂;周少恩;何群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及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以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数据和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广东省抽取12个调查点,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评价交通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结果 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3 237倒,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1/10万,占伤害死亡的41.9% (3 237/7721),占总死亡的3.2%(3 237/99 919).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21.9/10万)高于城市(16.3/10万),男性(29.2/10万)高于女性(11.0/10万)(均P<0.01);交通伤害死亡主要集中在15 ~59岁年龄段,占全部交通伤害死亡的71.3%(2 308/3237).交通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是行人、骑摩托车者、骑自行车者,分别占交通伤害死亡的41.9%、20.1%、3.2%.12、1、2月的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较多,分别为292、317和281例,占全牟交通伤害死亡的9.0%、9.8%、8.7%;另一个高峰是夏季的6、7、8月,死亡人数分别为266、293和284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8.2%、9.0%和8.8%.2004-2005年广东省因交通伤害死亡造成的YPLL为10.2万人年,YPLLR为674.2/10万,交通伤害死亡YPLL占伤害死亡YPLL的44.3%;其中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7万人年和2.5万人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4万人年和2.7万人年;15 ~29岁年龄组损失高(3.8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YPLL的55.9%;30 ~44岁年龄组次之(3.4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YPLL的49.3%.结论 交通伤害死亡是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 云南省10县(市)2004-2005年城乡居民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研究

    作者:肖义泽;杨云娟;许雯;杨永芳;陈杨;石青萍

    目的 利用人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开展居民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研究,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居民死亡原因普查方法对2004-2005年2年中10县(市)死亡个案回顾调查,以死亡率和构成比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测量疾病负担,死亡损失寿命年(YLL)采用直接法计算,伤残损失寿命年(YLD)采用间接法计算;同时结合人力资本法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结果 云南省10县(市)2004-2005年居民总死亡个案为53 293例,城乡居民总死亡率655.61/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市630.09/10万(标化率685.39/10万),农村720.40/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乡居民死亡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1岁(2 234.38/10万)和≥55岁(1 068.03/10万~24 366.08/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3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7.64% (4 071/53 293)、76.40% (40 716/53 293)和15.96%(8 506/53 293);疾病总负担DALY为198.89/千人,全人群前5位疾病负担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精神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DALY依次为25.65/千人、127.00/千人和46.24/千人,三者在DALY构成所占比例依次为12.90%、63.85%和23.25%;间接经济负担全人群为69730.84万元,其中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依次为:8 992.89万元,44526.20万元和16 211.74万元,占间接痰病经济负担构成分别为:12.90%、63.85%和23.25%.结论 云南省10县(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及痰病负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 广州市越秀区2004-2010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翁帆;曾远伟;龚诚华;戴丽萍;周焕宁;蔡梅英;曾立志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 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 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 <0.01或P<0.05).结论 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 广东省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申文豪;谢海彬;李俊强;谭焕容;许晓君

    目的 分析广东四会市2004-2010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四会市居民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5年四会市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及2006-2010年居民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04-2010年四会市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8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0.80/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10.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667.8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5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1.72/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痰病,前5位死因合计占全死因构成的89.78%.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是0-4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损伤和中毒是5~1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肿瘤是20~ 59岁组居民的首位死因,呼吸系统痰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是60岁及以上居民的前3位死因.结论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疾病、损伤和中毒、慢性病是四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育龄妇女应加强产检,预防婴幼儿围生期疾病,儿童青年应着重加强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中老年人应加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 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作者:许燕君;罗乐;夏生林;莫兆波;宋秀玲;何群;孟瑞琳;周少恩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 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 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居民 肿瘤 死亡率
  • 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模式分析

    作者:张永慧;蔡秋茂;罗洁莹;曹晓欧;午晓君;许燕君;聂少萍;夏亮

    目的 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和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死亡原因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抽取13个县区开展2004-2005年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对其中12个县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广东省12个调查点2004-2005年共死亡99 91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标化死亡率436.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49.4/10万)高于女性(334.0/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458.6/10万)高于城市(387.2/10万)(P<0.0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死亡率分别为560.6/10万、50.9/10万和34.1/10万,分别占总死因的85.1%、7.7%和5.2%.前5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高是围生期疾病,占总死因的35.1%,5~14岁儿童首位死因是损伤和中毒(55.8%),15 ~59岁青壮年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38.1%),60岁及以上老年人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44.5%).居民平均寿命为75.5岁,每年各类疾病和损伤导致全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340.6万人年,男性207.9万人年,女性132.7万人年,城市142.6万人年,农村198.0万人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导致的YPLL分别为164.1、116.3、49.2万人年,分别占总死亡YPLL的48.2%、34.1%、14.4%.结论 广东省居民死亡率较高,居民主要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慢性病的发展.

  • 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模式研究

    作者:谢慧妍;许晓君;马文军;谭焕容;钟爱明;许燕君;徐浩锋;夏亮;孟瑞琳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模式,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2个市县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04-2005年调查点户籍人口中的所有伤害死亡病例.使用伤害死亡率描述不同类别伤害的死亡水平,估计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共有7 721例伤害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 950例,女性2 771例,城市1 795例,农村5 926例.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为50.8/10万(标化率为47.8/10万),其中农村为55.2/10万(标化率为52.7/10万),城市为40.0/10万(标化率为37.9/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64.0/10万,标化率为61.6/10万)高于女性(37.0/10万,标化率为33.5/10万)(P<0.01).伤害是居民死亡的第4位原因,占全部死亡的7.7%(7 721/99919);无论城乡、男女,5~ 39岁人群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高,伤害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有意伤害和无意伤害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0.0%(1 544/7 721)和78.6%(6072/7721),农村15~59岁女性有意伤害死亡的比例高,达到31.9% (408/1 280).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伤害分别是交通伤害(21.3/10万)、自杀(8.8/10万)、意外跌倒(6.5/10万)、意外溺水(5.6/10万)、意外中毒(2.6/10万);0~14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主要伤害是意外溺水占伤害死亡的54.7%(350/640),15 ~59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占伤害死亡的51.3% (2 308/4 5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分别占伤害死亡的31.0%( 796/2 576)、28.7%( 746/2 576)、21.2%(545/2576).全省每年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116万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35.6%,去除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将增加1.28岁.结论 交通伤害是广东省人群伤害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严重.必须加强广东省居民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居民 伤害 死亡率
  • 平泉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任柏青

    目的 分析平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平泉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平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769例,年发病率为162.63/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5、6、7月是高发月份,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5.86% (122/769)、36.67%( 282/769)、38.62%(297/769);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8.41%(603例);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1.29%(702例);男性512例,女性257例,男女性别比为1.99:1.结论 平泉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 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分析

    作者:宋秀玲;黄图华;黄庆荣;梁小冬;何群;周少恩;马文军;徐浩锋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06年广东省第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广东省12个县(区、市)居民死亡个案资料,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8 170例,死亡率为251.6/10万(38 170/15 170 945),占全死因的38.2% (38 170/99 919).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02.1/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32.2/10万)高于女性(77.7/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110.7/10万)高于城市(83.1/10万)(P<0.01);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88.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06.8/10万)高于女性(73.4/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89.5/10万)高于城市(87.0/10万)(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6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为1 926.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主要以农林牧渔职业为主,占69.75%(26 625/38 170);文化程度以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为主,占83.24%(31 774/38 170).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广东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应重点加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尤其农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基层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 2010年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减寿情况分析

    作者:林曙光;陈国忠;钟文玲;黄少芬;林丹

    目的 对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减寿年数分析,掌握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10个县(市、区)(3个城市点、7个农村点)2010年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对其恶性肿瘤死亡和减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福建省居民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6 992例,死亡率为162.86/10万,标化死亡率130.71/10万,居首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9.10%.前5位死因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6.16%.男性死亡4 723例,女性死亡2 269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17.51/10万和106.93/10万(P<0.01),标化率分别为175.06/10万和84.82/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不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5岁以后上升迅速.城市和农村分别死亡1 828、5 164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67.00/10万、161.44/10万(P>0.05),标化率分别为116.58/10万和136.56/10万.居民恶性肿瘤总的减寿年数(YPLL)为88 516人年,占全死因减寿年数的38.71%,为首位减寿死因,主要恶性肿瘤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2.66年,减寿率(YPLLR)为20.62‰,肝癌居减寿率的首位.除女性特有肿瘤外其余肿瘤男性的减寿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恶性肿瘤是福建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和减寿原因,控制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和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 居民 肿瘤 死亡率
  • 2004-2005年广东省妇女乳腺癌和官颈癌患者死亡分析

    作者:孟瑞琳;陈纯;温建豪;何志礼;徐浩锋;许晓君

    目的 分析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样本中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死亡流行特征,为制定降低两癌死亡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乳腺癌、官颈癌死亡率、死亡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样本中女性7 457 302人,其中城市2 220 483人,农村5 236 819人.乳腺癌死亡率为5.5/10万,标化率为5.3/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5.9/10万)高于农村(5.0/10万)(P<0.01);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85岁年龄组高(50.1/10万)(P<0.01);农村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则以45~54岁年龄组高(16.7/10万)(P<0.01).宫颈癌死亡率为3.2/10万,标化率为2.9/10万,城市标化死亡率(2.3/10万)低于农村(3.3/10万)(P<0.05);城市女性宫颈癌死亡率以≥85岁年龄组高(30.0/10万)(P<0.01),农村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 在广东省妇女两癌死亡的防制中,女性乳腺癌以城市中青年为重点人群,宫颈癌以农村中青年为重点人群;建议加强妇女两癌防制的健康教育,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大规模的肿瘤筛查,遏制其死亡率的增长.

  • 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评价

    作者:许晓君;沈超华;刘文锦;杨翼龙;马文军;许燕君

    目的 阐述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为资料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13个县(市、区)2004-2005年全部死亡人群进行回顾调查,依据人口学特征、拟合优度检验、玛叶指数等对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其中12个调查点数据)的代表性进行评价,从死因诊断依据、死亡率、死因编码质量等方面评价数据质量.结果 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2个市、县(区)共758.547 2万人口,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性别比、地域和社会经济等指标统计学检验,还是年龄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调查样本与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户籍人口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调查样本10 ~69岁和20 ~ 79岁2个年龄组样本,计算玛叶指数为3.59,说明调查样本人口数据无年龄偏好.本次调查地区共收集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死亡个案99 919例,平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10个调查点粗死亡率符合质控要求,婴儿死亡率为6.7‰,全部死亡个案的死因高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主,达62.48%,死因高诊断依据以临床+理化和临床诊断为主,合占85.93%;其中死于恶性肿瘤个案的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比例高,达89.33%,诊断依据以尸检、病理、手术和临床+理化等合计比例达83.76%.全部调查个案的编码总体准确率达96.07%,死因不明率为1.89%,死因不准确率为1.56%,死因错误率为0.48%.结论 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良好,调查结果可代表全省情况,调查过程质控严格,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指标均符合质控要求,数据质量良好.

华南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