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骨科杂志

骨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 影响因子: 2.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573
  • 国内刊号: 42-179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38-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骨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陈安民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椎管减压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杰;姚女兆;王文军

    目的 评价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143例接受腰椎椎管减压、应用椎管减压所得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同时采用Jorgenson 标准评价术后腰椎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143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0~30.0个月,平均15.6 个月.术后切口有1例出现脂肪液化,1例伤口皮下积液,其余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VAS评分:术前(7.63±1.52)分,末次随访 (2.17±1.09)分;JOA 评分:术前(11.36±4.67)分,末次随访 (24.87±2.23)分;ODI指数评价:术前(79.8±10.8)%,末次随访(17.6±6.4)%.以上三指标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X 线片示脊柱融合135例,8例未融合,融合率为88.6%,平均融合时间为5.8个月.结论 椎管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而且费用低,操作简单.

  • 复杂Pilon骨折65例治疗体会

    作者:彭明铭

    目的 总结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情况经验,为以后同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组65例复杂Pilon骨折病例中愿意接受手术的57例(57足)采用双切口入路,并按"踝关节三柱"理念进行结构重建、固定;另外8例拒绝手术患者,采取跟骨牵引+手法、撬拨复位处理,石膏固定,4~5周以后去除石膏,复查,积极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57例手术患者均获10~4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标准:优32例、良19例、可6例.无骨不连、关节僵凝、失稳以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保守治疗的8例患者,2年后有4例并发较明显创伤性骨关节炎,其中3例接受踝关节融合术.结论 对于复杂Pilon骨折,即使是局部骨块较大,位置尚可,仍以积极手术为佳,并且在手术方法上,仍积极推荐双切口入路,按"踝关节三柱"结构进行重建.

  • 颈椎人工间盘植入与融合固定后生物力学有限元比较分析

    作者:王志勇;余化龙;何宁;刘志刚;曾云;韩珩;郭乐运;熊敏

    目的 研究颈椎人工间盘植入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邻近节段的活动度、椎体及椎间盘内应力改变等生物力学分布的差异.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脊柱外科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分别获取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几种状态下的颈椎椎体、椎间盘、韧带断层图像,在Mimics软件中重建三维结构,然后导入Ansys10.0软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求解计算,分析术后患者的颈椎结构变化及椎体终板接口的位移变化和应力分布,比较研究载荷传导、生物力学分布及稳定性情况的差别.结果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的邻近节段活动基本正常,融合术后患者邻近节段的活动丧失达65%~75%.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及椎间盘内应力变化较小,融合术后患者在受到压力时,邻近椎间盘内应力增加明显,内植物与终板接口处应力集中.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很小,并不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

  •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儿童股骨近端复发性骨囊肿

    作者:高秋明;张宇;厉孟;樊晓海;刘景堂;薛云;时培晟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小儿股骨近端复发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2年8月对13例股骨近端复发的骨囊肿患儿,病灶切除后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方式予以修复,分析其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本组13例随访6.0~36.0个月,平均20.5个月.经X线片检查证实,所有移植腓骨均获得良好愈合,骨愈合时间2.5~4.0个月,平均3.0个月.无一例出现骨囊肿复发.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方式是修复儿童股骨近端复发性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 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段军;张远金;李锋

    目的 探讨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或鹰嘴"V"形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按AO分型,其中C1型7例、C2型9例、C3型5例.结果 经平均10.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的发生.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结论 平行放置双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可靠,可周期活动,是一种理想固定方法.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勇刚;王科学;鲜成树;赖国维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75岁),排除Evans分型Ⅰ型、Ⅱ型骨折、合并两种及以上内科疾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患者.其中79例符合纳入标准.股骨转子间骨折按照Evans分型均为Ⅲ型~Ⅴ型骨折.本组研究病例从入院到手术时间为2~6 d,平均(3.5±1.0) d,随机采用PFNA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其中PFNA 43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36例.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按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评价.结果 79例患者均得到较好随访,随访时间12.0~24.0个月,平均(14.0±2.8)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优3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19例、良8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75.0%.PFNA组较锁定钢板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内固定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锁定钢板组发生4例内固定钢板断裂,PFNA组出现1例螺旋刀片切出头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结论 应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 闭合复位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赵刚;管孟芹;贺鹏;郑启新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应用闭合复位微创逆行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0例的效果.本组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56岁,平均42岁;术后根据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9.0~24.0个月,平均15.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均获满意.膝关节疗效按Merchan评分:优7例,良3例.结论 闭合复位微创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不破坏骨折端的生物环境、可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 改良Endobutton系统重建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王强;沈影超;张永良;蒋晓伟;姚平;陈俊

    目的 观察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体的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对2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往年18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随访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技术的疗效.结果 Endobutton组患者为25例,随访时间24.0~32.0个月,平均(26.2±2.4)个月.依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7例,良6例,一般2例;金属螺钉组为18例,随访时间18.0~20.0个月,平均(16.2±3.4)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一般3例.Endobutton组优良率、评分值较属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为优(χ2=46.8,P<0.05).结论 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功功能、作用确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 胸腰段椎体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研究

    作者:吴小丰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0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A组,117例)和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术(B组,83例)进行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椎管堵塞指数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术后1周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痛疼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不需行后路减压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体会

    作者:张欣;刘中平;刘芬;刘晟;吴江梅;刘燕

    目的 初步探讨骨盆髋臼骨折术中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7年2月至2013年8月共手术治疗11例骨盆髋臼骨折,其中骨盆骨折4例,分别采取外固定架固定、髂骨入路钢板螺钉固定、会阴入路缝线固定;髋臼骨折7例,经K-L入路(包括改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其联合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经3个月~5年随访,骨盆骨折按Majeed评价标准4例全部为优;髋臼骨折按Postel评价标准:5例优,2例良.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应特别注意各类手术切口、固定方式的适应证.面对复杂骨折时,应仔细斟酌骨折的处理顺序,方能达到佳手术效果.

  • 骨质疏松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愈后的影响

    作者:尹德龙;胡汉生;范震波;杨展翔;曾勉东;余升华;邱勤业;李远辉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术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术前因低能量损失致转子间骨折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髋部Harris功能评分,髋部再骨折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早期活动下肢.抗骨质疏松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3.0个月,平均2.6个月;非抗骨质疏松组为3.0~7.0个月,平均4.1个月.内固定失败率:抗骨质疏松组(5.2%)与非抗骨质疏松组(11.1%)相比更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9.5分)相比非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3.0分)更高.髋部再骨折均未发生.抗骨质疏松组病死率(6.5%)较非抗骨质疏松组(11.1%)低.结论 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低,病死率低,疗效满意.

  • 新鲜AndersonⅡ及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喻锋;王冶;刘为民;石卫星;陈军;付伦

    目的 探讨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7例:AndersonⅡ型3例,浅Ⅲ型4例.7例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6例行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术,1例行后路颈一侧块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头颈胸支具固定6周,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复查颈椎张口正位、侧位X线片及颈椎CT+3D.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7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未出现感染或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中空螺钉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大限度保留头部旋转功能,是治疗Anderson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安全的方法,对骨折线由前下向后上或骨折粉碎的齿突骨折可选用行后路颈一侧块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不行融合,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可大限度保留头部旋转功能.

  • 选择性胸弯融合中不同矫形系统对矢状面平衡影响的比较

    作者:刘铁;苏庆军;藏磊;海涌

    目的 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中不同矫形系统对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以上的双弯型AIS患者共42例,北京协和医院(PUMC)分型Ⅱb1型(Lenke1、2型),按内固定系统分为hybrid组(钩钉混合组)、全钉组,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胸弯冠状面Cobb角,腰弯冠状面Cobb角,胸后凸角度,腰前凸角度,近端交界角(PJM),远端交界角,胸腰段交界角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主弯矫形率分别为(60.4±19.3)%与(67.5±14.5)%,腰弯也获得比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矫形率分别为(62.1±21.8)%与(61.2±25.7)%.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总体矢状面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后凸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不同内固定系统对胸后凸矫形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总体躯干衡及其他矢状面参数的影响不大.钩钉混合组与全钉组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矢状面及冠状面矫形.

  • 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进展

    作者:邓晓强;杨勇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查阅近20年内关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对于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总结,其中尽可能以近10年内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结果 通过对上述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使用该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大多数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 急性严重下肢毁损伤后肢体重建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徐佳明;张长青

    现代创伤骨科技术的发展已极大提升急性严重下肢开放毁损伤患者肢体重建可能,且病患远期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国内外学者目前广泛认为保肢术后功能预后如何主要取决于肢体伤后开始重建的时间、软组织损伤的处置、期望获得的功能预后、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术者及工作团队的治疗经验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 Judet入路手术治疗多部位复杂肩胛骨骨折

    作者:孙志波;杨述华;禹志宏;邹海兵;孙晨

    近年来,临床上多部位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日渐增多.复杂的肩胛骨骨折经保守治疗多遗留肩部疼痛、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后遗症[1],因此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肩胛骨解剖结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笔者采用Judet入路治疗多部位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RANKL浓度对破骨细胞形成与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勇;吴婷婷;程豪;谭鹏;糜宝国;张勇;关邯峰;熊伟;廖晖;陈安民;李锋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RANKL对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50、100和150 μg/L三种RANKL浓度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并计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力.结果 100 μg/L和150 μg/L RANKL浓度组在破骨细胞数量、细胞大小、核数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和骨吸收率方面均明显高于50 μg/L组(P<0.01),而100 μg/L和150 μg/L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100 μg/L RANKL浓度下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能力强且相对较经济,是破骨细胞诱导培养的理想浓度值.

  • 罗格列酮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董永辉;徐飞;郭风劲;陈安民;黄仕龙

    目的 体外观察罗格列酮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购买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并传代,使用不同浓度下的罗格列酮(1、5 μmol/L)处理细胞,对照组用等量二甲亚砜(DMSO);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下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状况;使用不同浓度罗格列酮的细胞培养基,培养7、14 d,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培养7 d,Real-time PCR检测转录因子Runx2、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染色颜色逐渐变浅.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Runx2 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54.7±8.2)%和(52.3±7.2)%,碱性磷酸酶 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18.7±5.1)%和(37.8±8.5)% ,骨钙素 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43.4±5.6)%和(6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并发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 PPARγ激动剂对MG-63细胞分泌OPG/RANKL的影响

    作者:徐飞;任晔;宫晨;李觅;姚斌;王江;黄仕龙

    目的 探讨激活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受体对MG-63细胞分泌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生成因子(RANKL)的影响.方法 利用0(对照组)、0.1及1 μmol/L浓度罗格列酮激动MG-63细胞中的PPARγ核受体,干预3 d后,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及细胞,收获的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OPG/RANKL的水平,收获的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及总蛋白提取,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析MG-63细胞的OPG/RANKL分泌水平.结果 0.1 μmol/L及1 μmol/L罗格列酮组细胞培养的上清中OPG/RANKL水平分别较对照组上升(14.0±5.1)%,(36.0±7.4)%;同时,0.1 μmol/L及1 μmol/L罗格列酮组MG-63细胞中的OPG/RANKL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19.0±6.3)%,(46.0±5.4)%;且OPG/RANKL的蛋白表达上升(17.0±4.3)%,(40.0±9.4)%.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增加骨肉瘤细胞OPG/RANKL的表达,从而影响骨髓微环境中破骨细胞生成的数量,间接降低骨肉瘤的的溶骨作用.

  • 自发性右上臂肱二头肌肌腱断裂一例报告

    作者:陈睿;宋恒平;倪凤民;任立现

    自发性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比较罕见,本院收治1例,并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自诉"于2个月前,右前臂呈旋后状态下,自下向胸前不经意的猛甩一下,即听到咔嚓声,自感右上臂一阵剧痛,局部旋即无力",休息后有好转,但右肩前隐隐作疼,且于右上臂出现一肿块,屈肘时尤为明显(图1),包块无明显触痛,也无皮下瘀血,因患肘屈肘力量明显减弱,要求诊治而收住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营养良好、心肺功能、腹部B超、全血生化均未查及明显异常.右上肢于伸直时,见上臂中段有一明显凸起,肿块近侧凹陷,肘关节屈曲时凸起包块增大(图1),深压凹陷底部可触及条索状物与患肩相连.X线片:右肩关节、右肱骨未见异常,右上臂MRI提示肱二头肌肌腹断裂.

  • 骶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一例报告

    作者:董视师;金伟;杨旭;颜斌

    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是浆细胞单克隆增生所导致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仅占所有浆细胞瘤的5%~10%,分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 of bone,SPB)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EMP).其中SPB更常见,占浆细胞骨髓瘤的3%~5%,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1,发病年龄较多发性骨髓瘤年轻,虽然多数患者超过50岁,但部分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50岁,个别患者发病年龄在20~30岁[1].现就我科于2012年5月14日收治的1例17岁骶骨部浆细胞瘤报告如下.

骨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