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的关系

赵言玮;曲毅;赵洁慧;方宁远;胡祖鹏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头颅各部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关系,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早期诊断和评估的参考指标.方法:入选60~8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0例进行现状调查.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入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分组:认知功能正常组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22例和痴呆组(VaD)10例.行MR-DWI检查,测算头颅各解剖部位ADC值.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与VaD组比较,MoCA和CDR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与VaD组比较,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认知功能正常组和MCI组与VaD组比较,左侧半卵圆中心、右侧海马和左侧内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认知功能正常组与MCI组比较,右侧海马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MCI组与VaD组比较,左侧内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左侧半卵圆中心,右侧海马、左侧内囊区功能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早期右侧海马区改变显著,后期左侧内囊区改变明显.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超早期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连璧;王拥军;于秋红;张红霞;王春娟;刘亚玲

    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对象;以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容积为指标,对9和18 h两种HBO方案超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时间缺血组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HBO后神经功能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5 d时梗死容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血组织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和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超早期大剂量HBO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过大剂量HBO可能加重过氧化损伤.

  •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车晓明;崔大明;汪洋;施炜;刘天津;王柯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改良神经干细胞培养基,11例人脑GBM标本中悬浮培养GBM的肿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通过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方法,确定其干细胞特征;通过核型分析探讨该细胞的肿瘤性质;将确定的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接种于不含生长因子的干细胞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条件下分化的特点.结果:本组样本中10例(1例污染)获得具有连续克隆和增殖能力及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结论:人脑GBM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BTSCs,在体外可将其分离、培养和纯化.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腔隙性脑梗死及认知功能关系

    作者:刘海艳;张哲成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血浆Hcy水平以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①Hcy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Logistic回归证实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12;③Hcy水平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52,P<0.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MSE分数=45.771-7.314×log Hcy-0.171 ×年龄.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有独立的影响.

  • GFP+-大鼠胚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和Neuregulin-1的表达

    作者:金进明;潘力;郑华;汪洋;孙燕;寿雪飞

    目的:从GFP+-大鼠胚胎脊髓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NSC),观察NSC的分化功能和Neuregulin-1的表达.方法:从孕16 d的GFP+-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球的Neuregulin-1表达及鉴定分化的细胞类型.结果:从大鼠胚胎脊髓能分离、培养出NSC.神经球能表达Neuregin-1和Nestin,并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从GFP+-大鼠胚胎脊髓能分离和培养出NSC,该NSC具有分化为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多种神经细胞的潜能.

  • 移植齿状回颗粒细胞重建海马神经网络的方法研究

    作者:韩春锡;文善姬;河西奈保子;廖建湘;鸟光庆一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在培养的海马组织切片上迁移特征.方法:从生后3 d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分离颗粒细胞层组织,分别移植到生后7 d的宿主(野生型)SD大鼠海马组织切片的不同区域,施行共同培养6 d,观察表达GFP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迁移方向和纤维投射.结果:当移植物移植到齿状回门区附近时,表达GFP的齿状回颗粒细胞迁移到宿主海马组织的齿状回门区和颗粒细胞层,并发出树突和轴突分别投射到齿状回的内分子层和CA3区.结论:移植的齿状回颗粒细胞在海马组织切片上迁移并发出神经纤维投射到CA3区,提示移植的齿状回颗粒细胞可能参与海马的局部神经网络.

  •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洵昳;洪震;朱国行;王晋扬;虞培敏;吴冬燕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癎)药物左乙拉西坦(Lev)作为添加治疗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确诊有癫(癎)部分性发作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v治疗组与安慰剂组,Lev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并用QOLIE-31量表对两组癫(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所有患者在转入Lev开放性治疗6个月后再次进行QOLIE评估.结果:16周治疗期末Lev组癫(癎)部分性发作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Lev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患者转入开放性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Lev作为添加用药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发作,显著减少发作频率、安全耐受性较好,能够提高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

  •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MCP-1、MIP-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艳艳;郑荣远;王新施;韩钊;杨学志;朱振国;李剑敏;李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克生(Ida)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观察Ida 0.5、1.5和4.5 mg·kg-1剂量组对大鼠的EAE发病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应用苏木精-伊红和Kluver & Barrera髓鞘染色方法观察大鼠CNS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CNS内MCP-1、MIP-1α表达的变化.结果:Ida 1.5和4.5 mg·kg-1组的EAE发病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Ida 3个不同剂量Ida干预组的CNS内MCP-1、MIP-1α的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论:不同剂量的Ida能改善EAE,以1.5和4.5mg·kg-1组的效果更显著.推测可能与咪唑啉2受体有关.

  •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23例

    作者:莫万彬;杜贻庆;罗毅;周兵;王文波;周晓坤

    目的:分析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9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3例星形细胞瘤(56.5%)及10例室管膜瘤(43.5%),均于显微镜下肉眼全切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随访2个月至7.6年[平均(38±11)个月].末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6%)、不变2例(8.7%)、加重2例(8.7%)及死亡3例(13.0%).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术后放疗和化疗.

  •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行为、病理和免疫的影响

    作者:王新施;郑荣远;陈艳艳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行为、病理和脊髓IL-12p40、IL-10、GFA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GPSCH免疫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免疫后分别给予Ida0.5、1.5和4.5 mg·kg-1.比较各组行为学和组织学的变化,用RT-PCR法测脊髓IL-12p40、IL-10和GFAP mRNA的表达.结果:与EAE组比Ida1.5mg·kg-1组和Ida4.5 mg·kg-1组的行为学和病理变化减轻,脊髓IL-12p40mRNA表达降低,IL-10和GFAP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Ida对EAE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打乱促炎和抑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及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有关.

  • 还原型谷胱甘肽拮抗6-OHDA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王恒会;罗蔚锋;包仕尧

    目的:探讨6-羟基多巴胺(6-OHDA)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毒性作用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取体重60~90 g的SD大鼠股骨、胫骨及肱骨BMSCs,体外培养至传3代.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6-OHDA对BMSCs的毒性作用,相同条件下同时检测GSH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MTT显示GSH可使传3代BMSCs活性升高(P<0.05);6-OHDA可使传3代BMSCs的活性下降(P<0.05);GSH干预能提高6-OHDA作用后的传3代BMSCs的活性(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6-OHDA对BMSCs具有毒性作用,GSH能够明显拮抗6-OHDA对BMSCs的毒性作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