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预防医学情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 예방의학정보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6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4028
  • 国内刊号: 51-127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康均行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2011年四川省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张莉莉;李津蜀;吴芙蓉

    目的 全面了解、评价四川省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在四川省选取7个县,每个县按东、西、南、北、中各随机抽取1个乡,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每个乡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8~10岁儿童的尿碘.结果 全省共分别采集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8 ~ 10岁儿童尿样350、350、334和40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5.7、165.7、204.8和230.7μg/L.结论 四川省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8~10岁儿童碘营养略高于适宜量,今后需继续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的监测与健康教育.

  • 2009-2012年成都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

    作者:曾莉;张量智;柴冰;杨汝沛

    目的 了解成都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的免疫接种情况,评价接种工作质量.方法 2009-2012年每年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人户调查儿童接种情况.结果 共调查16 940名适龄儿童,建卡率99.97%、建证率99.85%、卡证符合率97.49%、卡痕率97.38%.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卡介苗、脊灰疫苗全程、百白破疫苗全程、麻疹/麻风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均大于97%,4苗全程96.61%,乙肝首针及时率98.50%,A群流脑第1剂97.61%、A群流脑第2剂92.56%、乙脑疫苗94.00%、甲肝疫苗93.13%.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脊灰疫苗97.29%、百白破疫苗97.15%、麻疹/麻腮/麻腮风疫苗96.80%、白破疫苗95.17%、乙脑疫苗93.70%、3岁组A+C流脑疫苗94.18%、6岁组A+C流脑疫苗91.19%.不合格接种原因以超期接种(79.41%)所占比例高,从2009年的67.86%增加到2012年的89.13%.未种原因以其他(35.97%)和儿童生病未去接种(24.61%)所占比例高.结论 2009-2012年成都市基础5苗合格接种率和乙肝首针及时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新增扩免疫苗(乙脑、甲肝、A群流脑及A+C群流脑疫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超期接种所占比例增加.

  • 2000-2010年山阳县艾滋病疫情流行形势分析

    作者:毛照明

    目的 分析山阳县艾滋病(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对2000年以来山阳县的疫情专报、监测资料及现有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09/2010-12,山阳县共监测各类人群23 505人次,其中检查报告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39例,确诊AIDS患者36例,死亡18例.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职业均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既往有偿献血感染和感染者夫妻间性传播,无母婴传播.结论 山阳县艾滋病疫情形势呈低流行状态,但随着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风险剧增,有效落实综合防制措施,对于遏制艾滋病疫情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洁;梅树江;蒋立新;周志峰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1-07/2012-06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运行特征,评价监测结果,为改进监测方案、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确定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例定义,通过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平台收集2011-07/2012-06监测资料,建立数据库,按人群、季节、月份、诊断类别、可疑食品、地址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1-07/2012-06全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 224例,男女病例分别占总数的49.3%和50.7%,年龄以18~ 34岁年龄组多(49.4%),其次为35~59岁年龄组(33.1%),2011-10报告病例数多,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63.9%),报告的可疑食品多的为肉与肉制品(36.0%).结论 福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平台2011-07/2012-06监测资料,与深圳市2006-2010年食物中毒报告情况基本一致.该平台能较好的反映该区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是获得食源性疾病暴发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 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的分类树分析

    作者:叶三川;黄婷婷;王舜钦

    目的 采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寻找儿童行为问题的高危人群,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泉州市城区3所小学1 627名6~11岁的儿童行为问题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父母教育方式、既往高热史、父母亲文化程度、早产、被动吸烟、托管/托养是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低且教育方式不正确和早产且有被动吸烟的儿童是行为问题高危人群.结论 提高家长自身文化素养、改变教育方式、避免室内吸烟和关注早产儿的行为发育等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网络干预预防儿童家庭意外伤害效果研究

    作者:刘熹;王琳;夏劲节;洪英;田红梅;邱孟;张晓燕

    目的 研究儿童家庭意外伤害网络干预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 2011年选取成都市9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585名参加干预活动,590名家长作为对照,在干预3个月后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如经过干预后,干预组3C标志认知率为70.43%,对照组仅为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P=0.00);儿童上感的主要原因干预组知晓率为60.51%,对照组为4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2,P=0.00);干预组儿童总是安静的坐着吃饭的比例(36.58%)高于对照组(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05,P=0.00).结论 网络干预在儿童家居安全知识知晓和行为养成上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应广泛应用各种网络形式开展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尹智华;崔志刚;吴伟;李雪莲;关鹏;周宝森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预防医学60名学生为样本,按教学班分为传统教学组(LBL组)和PBL教学组,每组30人.一个学期后,让2组学生分别对各自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打分.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可比.PBL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参与意识、综合分析、语言表达、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效率,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更好消化课堂所学内容、增强本科生实践能力、锻炼写作能力、加强师生交流沟通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BL组赞同人数构成比大于LBL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 2004-2011年黄石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毛剑松;李琴;夏海燕

    目的 分析2004-2011年黄石市麻疹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石市麻疹病例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黄石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 229例,低发病年份为2010年,发病20例,发病率为0.75/10万;高发病年份为2005年,发病436例,发病率为17.31/10万,2009年后维持较低发病水平,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期间有2次发病高峰,疫情呈周期性发病;无暴发疫情,病例均呈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口密集,人群流动频繁的区域;多发生于春夏季节,3~6月发病达到高峰(47.27%);男女性别比为2.3∶1,以0~3岁年龄组散居儿童居多(55.25%).结论 2004-2011年黄石市麻疹发病有一定波动,呈下降趋势,重点做好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防控麻疹的暴发.

  • 2005-2011年红原县炭疽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谢刚;张国明;温念平;陈潇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红原县炭疽流行特征,找出规律和流行特点,提出控制炭疽疫情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对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炭疽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红原县炭疽发病192例,年均发病率为69.33/10万,年发病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3.468,P>0.05);全年各月都均有病例发生,4~9月发病占比74.49%;牧民发病占比88.54%,年龄集中在20 ~49岁间,瓦切乡、邛溪镇、色地乡发病较为集中.结论 2005-2011年红原县炭疽发病率较高,重点人群为中青年牧民,需要加强重点人群和畜间预防接种,病死牲畜管理,依靠部门间协调沟通配合做好疫点管理、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以有效控制红原县炭疽疫情.

    关键词: 炭疽 疫情 监测
  • 成都市婚前医学检查现况分析

    作者:范肖肖;吴艳乔;赵健;犹忆;秦琰雯;刘俊凤

    目的 了解成都市婚前医学检查的现状和婚检影响因素,为提高成都市婚前医学检查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城乡355名孕妇婚检情况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Epidate3.0建立数据库,运用SAS-9.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未婚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孕妇总体婚前医学检查率为51.00%,丈夫婚检率为36.5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妇学历和计划怀孕与参与婚检的相关系数分别为β学历=0.51 (P =0.000)和β计划=1.07(P =0.006).孕妇未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原因顺位为:未强制婚检、认为自己健康、意外怀孕.结论 成都市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情况一般,高学历和计划怀孕是孕妇婚检的促进因素,孕妇未接受婚检主要原因为未强制婚检、认为自己健康、意外怀孕.

  • 3种清洗方法去除白菜中甲醛效果观察

    作者:方正斌;崔小波;王定芳;王佩强;黄超;刘佩佩

    目的 比较不同浸洗方法对白菜中甲醛的去除效果.方法 模拟用甲醛喷洒白菜,用清水、淡盐水、淘米水分别浸泡5、10、20、30 min后洗涤,乙酰丙酮法测定甲醛含量.结果 3种清洗方法白菜中甲醛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浸泡时间白菜中甲醛残留有差异,甲醛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7%、40.4%、40.8%和41.7%.结论 3种清洗方法均可降低白菜中甲醛含量,但不能彻底清除甲醛.

  • 检出脊灰疫苗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覃志英;方刚;杜飞;刘宇;马晓珍;陈娜

    目的 了解四川省分离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PV)阳性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灰后期我国适时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对2006-2012年检出脊灰疫苗病毒48例AFP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 ~ 2012年四川省报告2492例AFP病例,其中48例标本中检出PV,经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病毒.48例PV阳性的AFP病例分布于15个市(州)的36个县(区),发病时间无明显的聚集趋势.<3岁儿童72.92%(35/48);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包括免疫史不详)60.42%(29/48).48例PV型别差异明显,以脊灰Ⅱ型占优势(24例,占50.00%),残留麻痹病例中,以Ⅱ型居多,占51.85% (14/27).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VAPP)发生率平均为0.14/100万;服苗者与接触者VAPP发生率分别为0.08/100万和0.06/100万;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0.45/100万.2012年1月在阿坝县发生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结论 四川省VAPP发生率很低,提示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安全有效.鉴于OPV的生物学特性,有极罕见出现VAPP的可能,在维持无脊灰时代,应尽快研究灭活脊灰疫苗(IPV)的免疫策略.

  • 成都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夏劲节;魏咏兰;王琼;鹿茸;姚思君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12个区(市)县的12个社区分别随机抽取2438名18岁及以上常住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为24.16%和6.15%,其中男性超重率(27.82%)高于女性(20.83%),40 ~59岁组超重率在各年龄组中高(30.42%),近郊区县人群的肥胖率(7.39%)高于主城区(4.95%),60岁及以上年龄组肥胖率高(7.58%).超重及肥胖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的危险度不同,经常食用油腻食物人群的超重和肥胖发生危险性分别为不经常食用人群的1.86和1.73倍.静坐生活方式人群超重和肥胖发生危险性分别为非静坐生活方式人群的1.33和1.60倍.结论 成都市超重和肥胖之比约为4∶1,肥胖发病率的潜在上升危险仍然较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和肥胖的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加强体重监测,减少超重及肥胖对身体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影响因素
  • 2008-2012年邯郸市重点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刘维洁;李燕霞;董伯森

    目的 评价邯郸市2008-2012年重点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根据《河北省执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对项目县目标人群开展邯郸市重点地方病健康教育调查.结果 邯郸市2008-2012年先后在15个项目县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9个项目县进行饮水型氟中毒健康教育.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2386人,干预前知晓率73.04%,干预后效果评价2312人,知晓率提高到95%;家庭主妇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1274人,干预前知晓率73.65%,干预后效果评价1217人,知晓率提高到94.82%.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后效果明显,可有效增强病区人群防病意识.

  • 林芝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洪举;李德云;次仁顿珠;曲吉卓玛;小卓玛;次尼;张睿

    目的 掌握林芝地区结核疫情现状,为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对抽取的15岁及以上5651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核病可疑症状调查、X线胸片、痰涂片检查和诊断,分析林芝地区结核病流行情况.结果 林芝地区居民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为760.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53.9/10万.主要流行特征表现为,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1 119.3/10万)高子女性(457.5/10万)(x 2=8.14,P<0.05);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3 225.8/10万)高于非老年人群(x 2=12.61,P<0.05);农村(1 138.6/10万)高于城镇(140.3/10万)(x2=17.54,P<0.05);藏族(867.1/10万)高于其他民族(289.0/10万)(P=0.03).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较1992年下降了68.3%.结论 1992-2010年间林芝地区结核病疫情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林芝地区结核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核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应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发人群和地区的防治.

  • 彝族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管理

    作者:周久顺;董彩婷;黄俊;张子武;胡莹;邓斌;杨一挥;秦光明;张灵麟

    目的 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方法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高流行区B县,对2个乡的全人群进行了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测、问卷调查等.结果 全人群调查进展顺利,92.0%的人群接受了调查.得到了当地全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等疾病的感染率数据,加大了对发现的感染者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结论 开展此类调查应该做到周密的前期准备,大力开展群众动员,严格现场操作和质量控制,分阶段调查以实现全覆盖,对查出的疾病及时转介治疗.开展类似的调查还应针对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艾滋病 彝族 调查 管理
  • 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定性评估——以成都市为例

    作者:施帆帆;李磊;刘志军;刘丹萍;张强;孙敏;何艳霞

    目的 评估城市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某两社区进行访谈,老年居民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访谈主要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结果 社区老年居民患病以慢性病为主,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较大,但健康管理服务仍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低以及服务态度不佳等不足.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加大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对服务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

  • 成都市主城区犬伤门诊现状调查

    作者:周晓静;文凤梅;欧志梅;杨媛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主城区犬伤门诊的配套设施现状,为成都市主城区犬伤门诊配套设施的进一步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采用定量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成都市主城区21个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开展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并对这些门诊的60名医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定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犬伤门诊的配套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等.结果 21个犬伤门诊都配有基本配套设施包括伤口处理设施、预防接种设施、消毒设施、冷链设施和抢救设施,市、区及社区3个级别门诊的冷链设施、抢救设施的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门诊的冷链设施和抢救设施的得分高,区级门诊的冷链设施得分低,社区门诊的抢救设施得分低;在伤口处置设施、预防接种设施和消毒设施方面3级门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犬伤处置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伤口处理设施、冷链设施和抢救设施不够规范化.结论 成都市主城区犬伤门诊均配有基本配套设施,冷链和抢救设施各级有差异,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 广西同性恋浴室MSM 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蓝光华;陈怡;张鸿满;朱秋映

    目的 了解广西同性恋浴室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信息.方法 于2011-04/07对南宁等4个市462名主要在浴室中寻找性伴的MSM进行面对面问卷,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 在462名主要在浴室中寻找性伴的MSM中,HIV检出率为3.0% (14/462),梅毒的检出率为11.5%(53/462),同时合并HIV和梅毒感染为11例(2.4%).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占3.9%.在近6个月中,近1次与同性发生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2.0% (401/436).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中,从未使用占0.9% (4/436)、有时使用占14.9% (65/436),每次都用占83.7% (365/4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民族、近6个月有过与男性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史、梅毒检测结果与HIV感染相关(P≤0.1)校正其他因素后,少数民族和梅毒检测阳性的MSM感染HIV风险高.结论 广西在MSM人群的艾滋病健康干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MSM人群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MSM人群艾滋病健康干预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尤其是梅毒的诊疗.

  • 异性固定性伴间HIV传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孔晓岚;潘晓平;赖文红;曾亚莉;罗映娟;张灵麟;冯燎

    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其配偶(固定性伴)受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防止艾滋病的二代传播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了解四川省3地区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配偶(固定性伴)HIV的感染现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异性性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其配偶(固定性伴)受感染的影响因素有: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接受艾滋病药物治疗情况(OR=0.498,P=0.027)、性行为频率(OR=4.065,P=0.047)、配偶(固定性伴)的吸毒情况(OR=2.195,P=0.021)、配偶(固定性伴)认为自身感染HIV的可能性(OR=0.08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配偶认为自己感染HIV的风险(OR =0.077,P=0.000)和每周1次及以上的性行为频率(OR =5.148,P=0.045)是影响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其配偶(固定性伴)受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调查地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配偶(固定性伴)间的性行为频率以及配偶认为自己感染HIV的可能性是影响HIV在异性固定性伴间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异性固定性伴间的性行为干预是防止艾滋病二代传播的重要途径.

  • 2007-2010年江油市艾滋病项目评估

    作者:刘江;周欢;周燕春;刘菊华;周君

    目的 了解江油市2007-2010年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治疗、关怀项目,评估控制艾滋病项目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访谈、观察、调查问卷等定性资料,评估项目对政策的影响;通过对目标人群中行为和生物学监测等定量资料,了解项目实施后有关人群艾滋防治知识的变化及行为改变等.结果 艾滋病项目实施后注射吸毒人群HIV流行率从20.01%下降到1.85%,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由2007年67.71%下降到2010年9.49%;暗娼人群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由63.9%上升到96.04%,暗娼人群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比例为80.12%,近1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87.80%上升到91.50%,近1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37.3%上升到62.01%;接受规范性病艾滋病(SⅡ)服务性病正确诊断与有效治疗指标由58.90%上升到82.05%,预防性服务指标由46%上升到95.5%,综合的性病病例管理30.87%上升到82.05%;全市建立检测咨询点2个、咨询点17个,22个医疗机构中已将术前、产前等HIV检测做为常规检测项目;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仍存活的艾滋病患者比例达91%.结论 江油市实施艾滋病项目后,静脉注射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的行为发生了改变,降低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扩大了HIV检测咨询的范围和深度,艾滋病得到了遏制.

  • 2009-2011年柳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白玉;张英霞;单桂苏

    目的 了解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人群现状,为柳州市艾滋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在柳州市CDC接受艾滋病VCT服务的人员的人口学状况、危险行为、检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 793名求询者,99.79%(3 785名)接受了HIV检测,检出阳性318例,检出率为8.40%;求询者男女性别比为2.08∶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83.87%);初中及以下占59.43%;求询者主要高危行为类型为非婚异性性接触和注射吸毒(66.73%).结论 2009-2011年在柳州市CDC接受艾滋病求询者HIV检测率和检出阳性均较高,青壮年非婚异性性接触和吸毒者是主要危险人群及行为方式.

  • 2011年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黄夏萍;徐斌;郭亮永;蒋碧玲

    目的 了解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宁市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4种73 007例,死亡232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095.94/10万、3.48/10万、0.3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23.67%、+14.23%、+49.69%.乙类传染病居前5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丙类传染病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 2011年南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以乙型肝炎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 生物胺与泡菜的食用安全性

    作者:霍娇;陈锦瑶;张立实

    目的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主要通过氨基酸脱羧作用生成,广泛存在于发酵香肠、酒类、泡菜、干酪等发酵食品中.发酵食品中常见生物胺包括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等.当摄入超过机体代谢能力的生物胺会引发直接或间接的毒效应.本文就中国传统食物泡菜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生物胺的毒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泡菜中生物胺形成的条件等作一综述,为泡菜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预防医学情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