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断脐对母儿结局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岩

    目的:探讨晚断脐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314例,其中2017年7月-9月采用新生儿娩出10S内进行断脐处理151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12月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16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湿肺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胆红素峰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湿肺发生率,且不增加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研究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欣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12月1236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助产,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组予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比较两组满意率;新生儿出生24h血红蛋白、Apgar评分;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结果: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组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7.70%,P<0.05.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24h血红蛋白、Apgar评分184.24±21.41g/L、9.91±0.03分优于对照组155.45±12.17g/L、9.21±0.37分,P<0.05.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12(1.94)低于对照组36(5.83),P<0.05.结论:阴道分娩者实施改良助产接生法配合晚断脐效果好,减少新生儿贫血发生率.

  • 晚断脐对母儿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党丽英;李凤梅

    目的:探讨晚断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37周≤妊娠<42周的单胎顺产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对照组按常规早断脐。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建议临床产科工作中选择晚断脐,减少早断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 四种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谷玉红;宋菲菲;黄丽霞;张彦敏;代丽丽;滑芳;李义飞

    目的 探讨不同的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1-12月分娩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四组:早断脐组,晚断脐1组、晚断脐2组、晚断脐3组,每组各100例,比较断脐时机对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妇血红蛋白值、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72 h血红蛋白值、新生儿胆红素峰值的影响.结果 早断脐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值、新生儿1 r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胆红素峰值与晚断脐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晚断脐组之间产妇产后的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值、新生儿l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胆红素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生后72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高于早断脐组(P<0.05);三种晚断脐组之间新生儿生后72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晚断脐方法均增加了新生儿生后72 h血红蛋白值,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是有益的,未显示晚断脐对产妇有不良影响,分娩应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胎盘娩出后断脐,以防止过早断脐可能潜在的不良影响.

  •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苗桂君

    目的: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妇产科分娩的新生儿220例,随机分为早断脐组和晚断脐组,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后2 min左右行脐带结扎,早断脐组在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 s内行脐带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 的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断脐可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消除过早断脐对新生儿潜在的不良影响。

  • 晚断脐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波;王浪;贺英英

    目的:探析晚断脐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院妇产科9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断脐法,观察组实行晚断脐,比较两组早产儿娩出1、5 min时Apgar评分、出生24 h后血红蛋白水平及合并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24 h后毛细血管血红蛋白水平为(181.9±15.6)g/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现1例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为12.8%(6/47),显著低于对照组29.8%(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65,P=0.044)。结论与早断脐相比,早产儿采取晚断脐可获得更多血供及铁储备,进而增强早产儿心肺系统顺应性及机体免疫力,减少各种合并症,改善早产儿结局,具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燕;李会英;康岚;史春;符爱贞;郭仁妃;张宏玉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11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采用晚断脐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72 h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胆红素峰值、达峰值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以降低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质量,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 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变化

    作者:朱琳;杨碧霞;何惠言;黄蓉华

    目的 分析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0例顺新与50例优剖宫产新生儿,根据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30秒后断脐,对照组则在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此外,将观察组分为30、60与90s断脐三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断脐不会增加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路静;任胜巧;张静茹;宋彦茹;张娜

    新生儿脐部与血管相通,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通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局部感染,轻则引起脐周围炎性反应,重则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1].晚断脐可降低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和病死率[2],现报道如下.

  •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谷玉红;黄丽霞;张彦敏;宋菲菲;张红真;滑芳;代丽丽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出10 s内进行断脐处理,其他相关措施及产妇出院指导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3例占3.75%,胆红素水平(18.19±1.90)μmol/L,高1次胆红素峰值(17.02±1.58)mol/L,血红蛋白水平(153.33±15.16)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2±0.38)分,5 min Apgar评分为(10.00±0.00)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15例占18.75%,胆红素水平(10.26±2.55)μmol/L,高1次胆红素峰值(15.88±1.68)mol/L,血红蛋白水平(147.21±12.37)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0±0.69)分,5 min Apgar评分为(9.99±0.34)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5.00%(4/80).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利于新生儿预后;临床产科工作中剖宫产建议选择晚断脐,以减少早断脐造成的不良影响.

  • 运用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邓冰;龙顺兰;雷菊华;邓玲莹;陈玉珍

    目的:探讨无创助产技术在临床运用中的效果,并分析总结。方法:研究对象为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对照组实行传统接产手法,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断脐;试验组实行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严格限制会阴切开,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对比两组会阴损伤情况与新生儿情况。结果:产妇均为阴道正常分娩,无新生儿死亡病例,无Ⅲ度裂伤者。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会阴Ⅰ度裂伤及完整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助产技术真正做到了以产妇为中心,效果甚优,值得临床推广。

  • 晚断脐对母儿的影响

    作者:郝宇暾;薄红霞;申丽丽;裴利花;赵晓蕾

    目的::探讨晚断脐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剖宫产女性186例,分为晚断脐组(100例)和早断脐组(86例),检测母体术前、术后血常规,脐血及新生儿出生后48~72 h 血常规、胆红素。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95.2±0.9)g/L,早断脐组为(194.6±0.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4.62,P<0.01);脐血红蛋白及新生儿胆红素无明显差异;2组母体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之差及白细胞升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断脐增加胎盘胎儿循环灌注,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产后出血,也不干扰妊娠期炎症反应。

  • 晚断脐对母儿个别因素的影响

    作者:何隽;付国数;张蓉;吴红梅

    目的:探讨不同的断脐时间,对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胆红素的影响。方法:200例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晚断脐(等到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对照组按目前临床常规进行,出生后立即断脐。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高一次的胆红素值。结果:实验组产妇的24小时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新生儿出生后高一次胆红素值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晚断脐比早断脐使产妇产后出血少,而且不增加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

  • 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张惠欣;张月琴;张晓丽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对于自发性早产,应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在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此外由于早产儿的呼吸循环特点,国外大量研究显示,早产儿出生后至少延迟断脐60 s对改善早产儿结局有重要作用.现就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 晚断脐 早产儿 影响
  • 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管理在第三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焦云

    目的 探讨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管理第三产程的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自然分娩初产妇180例,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牵拉脐带法,观察组采用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管理.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7.78%)高于对照组(87.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断脐加有控性脐带牵拉管理可明显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且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戴淑艳;金雪静;祁慧娇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560例新生儿(足月儿组508例,早产儿组52例),足月儿和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早断脐组在生后5~10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Apgar评分、新生儿体温、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及胆红素峰值均高于早断脐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Apgar评分、生后5 min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早断脐组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脐炎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晚断脐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且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发生率,未发现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

  • 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在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作者:曾合平;刘溅妹;罗演华

    目的 探讨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在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发生胎儿窘迫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发生胎儿窘迫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内复苏及早断脐措施;观察组给予宫内复苏及晚断脐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复苏成功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阿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低出生体重、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内复苏联合晚断脐措施能有效的提高胎儿窘迫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妊娠结局.

  • 晚断脐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戌萍;陈永华;陈桂花;张莹

    我院从2012年3月开始比较早断脐和晚断脐方法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胎龄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排除胎儿宫内窘迫)为研究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从早产儿肩娩出至使用血管钳钳夹阻断脐带血供的时间≤10 s断脐的50例为对照组,≥120 s断脐的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早产儿出生时体重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晚断脐 早产儿 护理
  • 延迟断脐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雪珍;杨燕;黄群丰;张苑平

    目的:探讨延迟新生儿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20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对照组按常规执行早断脐(生后少于10 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量、生后高1次胆红素值、新生儿是否贫血、是否需要光疗等指标的临床差异性。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产妇24 h 产后出血量(138.36±58.62)mL,对照组出血量(179.35±38.22)mL,二组相比,<0.05,两组母儿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晚断脐比早断脐可以起到减少产后出血量作用,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晚断脐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建议分娩遵循自然规律,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可防止过早断脐可能造成的潜在不良影响。

  • 延迟断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石巍;彭娟;陈宁宁

    目的 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胎顺产的520例产妇,包括足月分娩460例和早产60例.早断脐组出生后5~10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评分、胆红素峰值、脐血及24h后血红蛋白、新生儿并发症、产后出血、第三产程时间及胎盘粘连及剥离不全发生率.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24 h后血红蛋白值及胆红素峰值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P<0.05);晚断脐组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早断脐组(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断脐比早断脐更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减少新生儿贫血及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且不增加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更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时间.晚断脐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对母儿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晚断脐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