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相色谱法测定PEG8000中乙酸和乙二醇的残留量

    作者:刁琴;卫中华;张鹏宇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聚乙二醇(PEG) 8000中乙酸和乙二醇的残留量.方法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内标物,用DB-624毛细管柱(30m×0.32 mm,1.8 μm),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65℃,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100℃,再以30℃·min-1的速率升温至25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300℃;分流进样;氮气为载气,流速为2.0 mL·min-1.结果 当乙酸和乙二醇与DMSO内标物浓度比分别为2.5:1和0.3:1时,乙酸在49.51~495.1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乙二醇在6.15~61.52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乙酸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3%、100.8%、99.6%,RSD分别为1.4%、1.1%、1.3%;乙二醇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2%、99.0%、99.9%,RSD分别为0.8%、1.9%、1.4%.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好,可用于PEG8000中乙酸和乙二醇残留量的测定.

  • 六味化石通对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钟玲;杨延秀;熊爱华;刘建军;苏泽轩;沈英森

    目的:观察六味化石通对实验性大鼠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在乙二醇法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上,口服给予六味化石通,以大鼠肾组织草酸和钙含量以及肾结石发生率、肾组织学检查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六味化石通高剂量组肾组织草酸含量非常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肾结石发生率分别为:75%,45.5%,50%,18.2%和81 8%.结论:六味化石通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草酸钙结石的发生率.

  • 比浊法测定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

    作者:王爱荣;汤波;胡小保

    以乙二醇为增溶剂,硝酸银作沉淀剂,采用氯化银比浊法,在不分离硫酸铜的条件下,直接测定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测定波长为440nm,线形范围为0~50μg/25mL,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3×105,方法检出限为0.035μg/mL,该法用于测定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在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5.4%~104.5%.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其它的常见离子无干扰.

  • 柳栎浸膏提取物对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

    作者:梁辉;张建文;张圣平;王宏亮;孙睿;植凡;毛登启

    目的 探讨柳栎浸膏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栎浸膏低剂量组和柳栎浸膏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尿量、饮食量、体重,尿Ca2+、Mg2+、尿草酸和枸橼酸盐浓度,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草酸浓度,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栎浸膏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降低尿钙[(1.89±0.43) mmol/L vs(3.43±0.20) mmol/L]和尿草酸浓度[(2.02±0.02)mmol/L vs (3.83±l.04)mmol/L],提高枸橼酸盐[(9.03±1.02) mmol/Lvs (8.24±0.39) mmol/L]和Mg2+浓度[(16.30±0.23)mmol/L vs (6.13±1.44)mmol/L],降低Cr、BUN和草酸含量,提高SOD[(230.19±20.69)U/mg vs (160.83±9.05)U/mg]和GSH-Px活性[(45.53±5.45)U/mg vs (37.13±3.44)U/mg(均P<0.05);与柳栎浸膏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结果改变更显著.结论 柳栎浸膏能够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减少结石形成促进因素,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联苯-联苯醚联合作用对肾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宏伟;王心如;徐锡坤;李泽林;杨正南;施爱民

    目的研究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联苯-联苯醚(DOW)联合作用对大鼠肾脏的损伤及其损伤机制.方法采用亚急性动物实验,利用三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方法,研究了反映大鼠肾脏损伤的酶学、生化和形态学指标变化.结果 TPA、EG、DOW各联合染毒组大鼠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尿中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血细胞阳性检出率与单剂量染毒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析因分析结果表明,TPA、EG、DOW对肾脏的损伤均有一定影响,其联合作用特征表现为相加(TPA+EG)、相加(EG+DOW)、协同(TPA+DOW)和协同作用(TPA+EG+DOW).形态学观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推论,明确了毒作用的部位.结论 TPA、EG、DOW对大鼠的肾脏损伤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除与肾脏是其毒作用的靶器官有关外,还与其促进了毒性代谢产物的转化与(或)活化有关.

  • 某金属加工切削油雾中化学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孟成名;秦文华;余善法

    目的 识别金属加工切削油雾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用酸性硅胶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方法相结合,对某手机、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加工厂金属加工车间的工切削油雾进行检测.结果 车间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主要化学毒物有乙醇胺、三乙醇胺和乙二醇,其短时间接触浓度分别为366.0~2 933.0、846.1 ~3 221.0、<0.5~2 301.0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56.8~1 884.3、621.6~1 727.2、<0.5~ 839.0 mg/m3.该厂除部分岗位监测点乙二醇不超标外,其余监测点均超标.结论 应加强对使用金属切削液工作场所的防护,在开展建设项目的检测评价中应增加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醇的识别.

  • 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德荣;刘云龙;王翔;孙焱;康珏宁;刘权;何子奇;陶芝伟;关晓峰;邓耀良

    目的:探讨自噬在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内晶体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结石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0.75%乙二醇+NAC)、雷帕霉素处理组(0.75%乙二醇+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组(0.75%乙二醇+氯喹),每组8只.干预4周后,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自噬关键蛋白LC3-Ⅱ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肾组织中自噬泡的数量;应用试剂盒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的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24 h尿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钙盐染色法观测各组肾脏晶体的沉积情况,评价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石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和氯喹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增加,而在NAC处理组中LC3-II的表达水平和自噬泡数量均减少(P<0.05).与结石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中T-SOD和GSH-Px水平降低,而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T-SOD和GSH-Px的活性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结石组中血清肌酐、尿素氮、NGAL和Kim-1的水平及肾脏内晶体沉积增加(P<0.05);在雷帕霉素处理组中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晶体沉积进一步增加,而在氯喹处理组和NAC处理组中肾脏损伤明显减轻,晶体的沉积明显减少.结论:乙二醇激活自噬后可以促进大鼠肾内晶体的形成.应用抗氧化剂和自噬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肾脏内的自噬水平,还可以减轻肾脏损伤,减少晶体沉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率.

  • 不同浓度冷冻保护剂乙二醇在人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中的应用

    作者:李劲;陈士岭;孙玲;邢福祺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冷冻保护剂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在人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中的应用.方法不同浓度EG 15%,30%,40%,联合15%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0.5mol/L蔗糖(sucrose),采用两步法,利用改制半麦管为冷冻载体,玻璃化冷冻人扩张囊胚.比较解冻后囊胚存活率,扩张率及孵出率;并比较微吸管吹吸、辅助孵化针刺破胞膜辅助脱水及未辅助脱水对冷冻扩张囊胚的影响.结果由1原核(pronucleus,PN)发育而来的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囊胚存活率15%EG组明显高于30%及40%EG组(P<0.05).由2PN发育成的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囊胚孵出率15%EG组明显高于30%及40%EG组(P<0.05).在冷冻过程中给予人工辅助脱水组解冻后囊胚孵出率明显高于未辅助脱水组(P<0.05).微吸管吹吸组与辅助孵化针刺破胞膜辅助脱水组囊胚孵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5%EG为人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中有效和合适浓度.玻璃化冷冻中给予人工辅助脱水,能提高解冻后囊胚的发育潜能.

  • 急性乙二醇中毒44例文献检索报告

    作者:谭彬昕;董瑶瑶;张志坚

    目的:了解乙二醇中毒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90-2013年《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选取22篇与乙二醇中毒有关的病例报道文献,从中提取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二醇中毒共44例,男:女为10:1。其中,肾功能受损35例(79.55%):尿少15例,血尿3例,氮质血症17例。意识障碍27例(61.36%):烦躁5例,嗜睡6例,昏迷5例,精神异常11例。代谢性酸中毒25例(56.81%),恶心呕吐23例(52.27%),高钾血症21例(47.73%),头晕13例(29.55%),乏力12例(27.27%),抽搐3例(6.82%),呼吸衰竭2例(4.55%)。结论乙二醇中毒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肾功能受损是乙二醇中毒的主要临床特征。

  • 52Hz小分子团水对大鼠尿液成分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杨博;王鹏;许雪青;王丰;靳风烁

    目的 通过乙二醇诱导大鼠肾结石模型观察52 Hz小分子团水对尿液成分及尿液过饱和的影响,以探讨其预防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普通水+乙二醇喂养组(A组)、小分子团水+乙二醇喂养组(B组)、普通水喂养组(C组)、小分子团水喂养组(D组),每组15只.4组大鼠饲养条件相同,均可自由饮水饮食.喂养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通过尿生化结果计算尿液离子活度积指数,同时观察结石形成情况.结果 A组大鼠24 h尿量为(6.70±1.47) mL,均高于B,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尿钙水平为(4.31士0.34)mmol/L,均高于B,C,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尿草酸水平为(1.24±0.31) mmol/L,均高于B,C,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尿柠檬酸水平为(7.76±1.15) mmol/L,B组大鼠尿柠檬酸水平为(8.52±1.34)mmol/L;其中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尿镁浓度低,为(6.58±0.78) mmol/L,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尿镁浓度为(7.52±1.18) mmol/L,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血钙、血镁、尿素、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2Hz小分子团可提高尿液中离子溶解度,在降低结石形成离子浓度的同时可增加抑制结石形成离子的浓度,进而抑制结石的形成.

  • 气相色谱法测定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量

    作者:杜碧莹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量.方法 色谱柱为DB-WAXetr毛细管柱(30m ×0.32 mm,1.0 μm),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结果 乙二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0μ667.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23.59X-2.843 9(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1.9%(n=9);二甘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1~670.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67.48X-1.842 5(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6%(n=9).结论 GC法简单、灵敏,可用于依托泊苷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SD大鼠急性乙二醇中毒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作者:朱士胜;黄伟;赵鹏;朱英;王徐;刘剑波;刘明博;李永国;刘云志

    目的:探讨急性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中毒的病理学变化,为急性EG中毒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急性EG中毒组,急性EG中毒组用12 ml/kg的EG行灌胃处理.取各组动物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组织标本,行HE染色.并用透视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各组动物的肾脏和肝脏.结果:急性EG中毒组的各组织样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肾脏损害为严重,并可见淡蓝色草酸钙结晶.TEM下可见急性EG中毒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肝脏细胞的细胞质及管腔内有圆形、椭圆形高密度电子颗粒(草酸钙结晶)沉积.结论:各组织器官草酸钙结晶沉积和以肾脏损害为主的靶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或可作为急性EG中毒的法医学鉴定的病理诊断依据.

  • 去白细胞滤器中乙二醇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曾晓晖;倪宏英;陈长荣

    目的 建立血库型去白细胞滤器中乙二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过量的高碘酸钾将乙二醇氧化成甲醛,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酚试剂反应,比色定量.结果 乙二醇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C=0.0135+0.905 3A,r=0.9997.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去白细胞滤器中乙二醇含量的测定.

  • 误服乙二醇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一例的护理

    作者:王小红;李连芳;谢芳

    乙二醇为无色、无臭、能吸湿的黏稠液体,具甜味,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汽车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不易经呼吸道吸收,可经胃肠道和皮肤吸收[1]。误服和自杀是乙二醇中毒的主要原因。成人口服致死量为80~100 m l[2]。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心肺损害及肾功能不全。重症患者可因脑水肿很快昏迷、抽搐,甚至死亡。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乙二醇及其毒性代谢产物[3]。我科于2012年9月成功救治1例误服乙二醇后出现意识障碍及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乙二醇在人类胚胎慢速冷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荣环;孙秀芹

    由于乙二醇(EG)比丙三醇(PROH)分子量小,为了阐述二者在人类胚胎慢速冷冻中的不同效果,本研究分别采用EG和PROH作为冷冻保护剂,通过观察鼠胚冷冻复苏后的发育情况以及人冻胚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对EG的渗透性及毒性作一评价.

  • 探讨制备尿液微量蛋白质控液

    作者:李顺君;黄文方;饶绍琴;杨明清;周敏

    以乙二醇作为稳定剂制备三种不同浓度的液态质控尿液,并保存于4℃和-20℃,分别作为期一年的稳定性试验,同时作瓶间差分析,结果表明:4℃保存的三种不同浓度的质控尿液分析物M-TP浓度基本稳定;-20℃保存的三种不同浓度的质控尿液,除低浓度的标本外,其余各分析物M-TP浓度也基本稳定,低浓度的标本其M-TP含量约有所降低.瓶间差试验显示三种不同浓度的M-TP含量基本均一,瓶间差极小.认为该院自制的尿液微量蛋白质控液具有可接受的稳定性,可作为室验室推广使用.

  • 液态质控血清制备的探讨

    作者:林增文;欧佩兰;江楚文;卓绮玲

    以乙二醇作为稳定剂制得液态质控血清,并保存于4°C和-20°C分别作为期8 w和一年的稳定性试验,同时作瓶间差分析.结果表明:4°C保存的标本除ALP外,其余各分析物浓度基本稳定,ALP有增高趋势,8 w增幅为3 U/L(3%);-20°C保存的标本,UA和AMS浓度有增高的趋势,半年的增幅分别为5.4 μmol/L(2%)和4 U/L(3%),AST浓度有下降的趋势,3 mmol/L的降幅为1.8 U/L(6%).其余各分析物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瓶间差试验显示各分析物的浓度基本均一,瓶间差极小.认为该质控物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 三叶因子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马俊海;李笑然;岳中瑾;卢建中;辛文虎;明星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 4种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比较

    作者:李笑然;岳中瑾;裴薇;马俊海;王文赟;辛文虎;明星;杨雄

    目的 筛选简便、快捷、成石效果好的SD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造模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2种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模型复制方法和2种改良的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造模结束后采集每组大鼠24 h尿量及血清,比较大鼠24 h尿量、尿Ca2+、尿Mg2、尿pH、尿草酸(Ox)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P、Ca2+、Mg2+,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草酸钙结晶的沉积情况.结果 E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48 d)]在光学显微镜下草酸钙结晶沉积较传统组C组明显增多(P<0.05),但有30%大鼠死亡,血肌酐在5组大鼠中高.D组[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28 d)]较传统组C组草酸钙结晶沉积明显增多(P<0.05),并且造模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80%),E组与D组相比结晶形成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乙二醇(28 d)]肾脏中无肾结晶形成,仅有轻微的肾脏病理学改变,大鼠无死亡,肌酐不高.空白对照组无结晶形成,无病理改变.结论 用1%乙二醇+2%氯化铵+10%葡萄糖诱导28天复制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效果好,并且花费时间短,大鼠存活率高,建议选用.

  • 西梅干预防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扬;张士青

    目的 研究西梅干对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为单纯乙二醇诱石组、C~E组为西梅干干预组[分别灌喂西梅干匀浆2、4、8 mL/(kg·d)],每组8只.除A组外,余皆用含1%乙二醇去离子水于大鼠自由饮用.于实验前日和实验第4周末,分别检测大鼠尿钙、镁、草酸及枸橼酸浓度;血钙、镁、肌酐和尿素氮浓度;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偏光显微镜观察HE染色肾脏组织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三种剂量的西梅干均能明显减轻乙二醇所致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大幅增加尿镁浓度,明显减少乙二醇诱导的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结论 三种剂量的西梅干均可明显干预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肾结石的生成,且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112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