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红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ALI)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AL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与保护性机械通气,观察组另给予乌司他丁治疗,5d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WB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保护性机械通气的ALI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组织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王杏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42例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定为观察组,取以往42例同种疾病采取传统机械通气方法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PaO2、PEEP数值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30.95%;PaCO2数值、24小时和撤机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降低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和死亡率,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

    作者:韩慧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pH、PaO2、PaCO2、SaO2的变化水平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状况,提高患者出院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 保护性机械通气对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程强

    目的 观察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儿实施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实施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V曲线对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数值都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儿病死率为3.33%,常规组患儿病死率为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运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推广.

  • 单肺通气时炎性反应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智;石翊飒

    背景 开胸手术需要长时间维持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这一过程可激活炎性细胞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及并发症. 目的 着重探讨OLV所致炎性因子释放的机制,保护性通气策略,促炎症消退等相关进展.内容 OLV时,过度机械牵张刺激作用于肺细胞膜表面机械感受器,激活细胞内各种传导通路,导致各种致炎因子及炎症介质的上调表达.术中小潮气量、低气道压、低呼气末正压通气(end-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PEEP)为策略的保护性通气模式的应用及吸入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可显著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胸科患者术后肺损伤的发病率.趋向 内源性炎症消退机制及基因和生物靶向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炎症的新的热点.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作者:陆舒;赵宏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原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

  • 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救治烧伤复合肺爆震伤

    作者:朱剑仙;宋斌;詹新华;陈建崇;黄永新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在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救治中的重要性. 方法 对30例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并采用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机械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1 h、1 d、3 d、5 d 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 X线检查. 结果 本组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 结论对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 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吴金保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综合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将36例SAP合并ARDS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入院的患者为Ⅰ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入院的患者为Ⅱ组(1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呼吸机进行"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结果 Ⅰ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5.34±10.21)d,Ⅱ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6.27±9.2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治愈9例(52.9%),死亡8例(47.1%),Ⅱ组治愈14例(73.7%),死亡5例(26.3%),2组治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SAP合并ARDS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AP合并ARDS的抢救成功率.

  • 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红鸾;蔡金莲;付强;喻杰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COPD伴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并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B组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SaO2等及机械通气所致的并发症。结果 A组无患者死亡,B组1例死亡,两组生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7.6d 和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为有创通气分别为2/21和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6d 和22.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大泡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 保护性机械通气和PGE1联用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邢泉生;荣佑宝;曹倩;李贞福;泮思林;段书华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和前列腺素E1(PGE1)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ALI患者1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A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低潮气量(6~8 ml/kg),高呼气末正压(6~12 cmH2O),限制吸气峰压(<35 cmH2O),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PaCO2≤60mmHg).B组在施行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应用PGE1,剂量为30~100ng/(kg·min),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48小时内肺动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变化.结果死亡1例(5.6%),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治疗后48小时内的各个时点,B组肺的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A组(P<0.05),氧合指数非常显著降低(P<0.01),血浆TNFα和IL-8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婴幼儿体外循环后ALI的治疗效果.

  • 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实施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护理

    作者:吴卓桐;王荔;张艳红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保护性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2例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实施保护性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例气管切开时间为9 ~26 d,平均16 d,保护性机械通气时间6~25 d,平均13 d。临床治愈10例,死亡2例。结论 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实施保护性机械通气,加强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严慧芳;殷站茹;杜晓宁;刘兆月;刘娜;陈志民;艾秀娥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设为保护组,回顾性分析我科室以往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针对病因和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EEP、PaO2、PaCO2、CRP、PC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预后。结果:保护组患儿PEEP、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患儿24h、撤机后CRP、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46例患儿,死亡5例,病死率为10.87%;对照组46例患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36.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结果,降低CRP、PCT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护理

    作者:缪爱梅;林碎钗;徐建军;何小兰;杨凡

    为减少重度吸入性损伤相关的肺损伤的发生,我科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收治的10例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低PEEP和允许"高碳酸血症"保护性机械通气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黄国胜;李文献

    0 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发生于任何开胸术后的患者,临床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1994-01/2005-05我们共治疗45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1998-12前后其治疗策略发生明显变化,救治成功率明显不同,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题

    作者:韦多;彭昌永;欧强;兰玉宝

    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接诊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患者通气前与通气1w后的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CVP(中心静脉压)及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通气后,患者的SPO2、HR、PaO2、PaCO2同通气前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 CVP通气治疗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31例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缺氧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为家庭经济因素无法继续住院治疗而出院,后因感染而并发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而死亡,剩余30例患者皆痊愈出院,治愈率高达96.77%,此外,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治疗中并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吸入性损伤建议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外,还能有效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 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结合肺复张对重度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智龙;朱军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俯卧位通气结合肺复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死亡率为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结合肺复张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