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替加环素超说明书用药致血小板降低的案例分析

    作者:张红翠;王晓伟;朱曼

    1例82岁女性患者,既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肺部感染入院。患者曾多次痰培养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给予替加环素(100 mg,q 12 h,ivgtt)抗感染治疗。替加环素用药8 d后,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考虑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于用药11 d后停用兰索拉唑、低分子肝素钙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并继续应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稳定,但血小板持续减少至42×109·L-1,考虑替加环素与血小板减少很可能相关,于用药19 d后停用。停用替加环素5 d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至102×109·L-1,于入院治疗33 d后出院。

  • EDTA-K2抗凝致血小板降低数值观察

    作者:牛安琳

    目的 探讨EDTA-K2抗凝致血小板降低数值观察.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进行5min、30min、90min、2h、6h检测血小板并与手工计数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人工计数法与抗凝血放置5min、2h、6h血小板检测比较 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在EDTA-K2抗凝检测血小板发现血小板减少时,首先涂片进行人工计数观察血小板大小,形态及分布情况,并结合临床床观察,避免出现误诊.

  • 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症病例分析

    作者:刘秀书

    目的:分析并探讨本院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推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比较大.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药源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白细胞降低发生概率小,但因其是非处方药物,应用率高,应引起临床药师、医师及患者警惕,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酒依赖戒断综合征合并血小板降低的护理

    作者:张猛

    目的 分析酒依赖戒断综合征合并血小板降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酒依赖戒断综合征合并血小板降低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焦虑越轻;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 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况明显好转,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酒依赖戒断综合征患者焦虑情况,同时提其护理依从性,强化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

  • 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小板降低3例报告

    作者:周叶

    目的 总结3例使用利奈唑胺后血小板降低的病例血小板低谷的出现时间,探讨发生原因.方法 分析3例使用利奈唑胺后血小板降低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血小板低谷的出现时间并不一致,1例为第5天,1例为第9天,1例为第25天.血小板降低的原因有高龄,造血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多,病情较重等.停用利奈唑胺后血小板均可以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利奈唑胺在治疗老年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若出现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则存在个体差异,且与患者的一般状态、基础疾病相关,应用时应密切注意监测血小板的变化.

  • 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作用

    作者:陈力;刘利艳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 通过重症感染患者病例,围绕该患者在治疗整个过程中遇到血小板下降及疗效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建议更换治疗药物.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结论 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起了积极的作用.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程度与血小板降低及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关系

    作者:乔金香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严重程度与血小板降低及子宫动脉异常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妊高征重度患者(重度组)、轻度患者(轻度组)和正常妊娠者(对照组)各80例。比较三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 S/D)、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分析血小板与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轻度组和重度组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度组与重度组S/D、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组PLT与子宫动脉S/D呈反比(r=-0.78,P<0.05),轻度组PLT与子宫动脉S/D呈正比(r=0.80,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的血小板降低与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均可以反映妊高征的病情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重度血小板减少11例疗效观察

    作者:孙建;李雯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11例,激素常规及冲击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后,给予吗替麦考酚酯1.0~1.5 g/d,2次/d,口服.连用3个月后,有效者继续原剂量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无效者停药.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评定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1例治疗12 d后失访,2例因经济原因于治疗15 d后停药,余8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显效2例,有效2例,进步1例,无效者3例;5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后第3周血小板计数开始增高,3例在服用5~11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于治疗后16~23周到达峰值,且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水平无关.3例治疗7 d内出现轻度腹泻、腹痛和恶心,经减量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完成6个月治疗;1例治疗第13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低为2.6×109 /L,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好转;1例治疗1个月后出现轻微肝功损害;未见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疗效满意.

  • 高龄患者利奈唑胺致血小板降低3例

    作者:赵向飞;欧敏;顾珏

    1临床资料患者1,男性,85岁,因下咽癌3年余,颈部包块增大4月,皮肤破溃3月.”于2008年11月20日入院,人院诊断:(1)下咽癌放疗后,右颈部淋巴结转移;(2)肺栓塞,呼吸衰竭;(3)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冠心病,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5)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7)右上肺陈旧性结核;(8)结节性甲状腺肿;(9)颈椎退行性变;(10)前列腺增生症;(11)双侧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12)左肾结石.

  • 妊娠期高血压与血小板降低及子宫动脉血流异常的相关性

    作者:尹满群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与血小板降低及子宫动脉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患者,其中正常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血小板与子宫动脉异常的关系。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计数为(138±23)×109/L,重度子痫前期组的为(132±28)×109/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的(154±19)×109/L;轻度子痫前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为(10.2±0.23)fl,重度子痫前期组的为(11.2±0.15)fl,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9.15±0.19)fl;轻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为(29.2±1.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为(31.2±2.1)%,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26.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S/D、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子宫动脉S/D值成反比(R=-0.78),而轻度子痫前期与子宫动脉S/D值成正比(R=0.8)。结论患者血小板降低与子宫动脉血流异常均可以反映妊娠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利奈唑胺在MRSA或MRSE严重感染伴血小板轻度降低患者使用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王杰林;李东华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在MRSA或MRSE感染伴血小板轻度降低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入我科的MRSA或MRSE、感染伴血小板轻度降低(血小板计数40×109/L~100×109/L)并排除既往有血液疾病的患者共17例,随机分为A组9例,为利奈唑胺治疗组,B组8例为万古霉素治疗组.结果 A组:死亡2人,B组死亡2人.结论 利奈唑胺可安全应用在感染伴血小板轻度降低患者.

  • 肾移植术后血小板极度降低护理一例

    作者:李晓琴;谷波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发现肌酐升高3年,诊断为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1年,于2010年8月2日收入我科.术前检查:血小板100×109/L、血肌酐764.5 umol/L.2010年8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亲属供肾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给予头孢唑腭2 g静脉输入、3次/d,泮托拉唑钠40 mg静脉输入、2次/d.手术后第1、2、3、4天分别静脉输入甲泼尼龙480、480、440、280mg,口服吗替麦考酚酯2 000mg/d、环孢菌素100mg/d,泼尼松60 mg始以每日10mg速度递减,维持剂量为10 mg,术后第10天血常规结果示血小板降计数为65×109/L.

  • 血栓弹力图大血块强度值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预测价值的研究

    作者:何婧瑜;周晓超;王庆玲;赵芯晨;邢绣荣;王晶

    目的:探索血栓弹力图(TEG)大血块强度(MA)值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67例脓毒症患者,将其根据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组(21例)及非血小板减少组(46例),观察患者入院7 d中血小板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降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血小板减少组与非血小板减少组比较,患者病情更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RCH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显著增高、肝脏功能显著损伤,血清谷草转氨酶自然对数函数(Ln AST)值显著增加,血清白蛋白(ALB)值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t=-7.375,t=-2.069,t=3.033;P<0.05);②相关性分析发现,TEG参数MA值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降低中度相关;与TEG(K值,a角)高度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酶原(FIB)及D2聚体轻度相关性;与血清中Ln AST、SOFA评分及APARCHⅡ评分轻度相关;③多元逐步向后logistic回归提示,MA值可进入SOFA评分及APARCHⅡ回归方程,OR=0.733,95%置信区间(CI)为0.596~0.900,P=0.003;OR=0.714,95%CI为0.567~0.900,P=0.004;④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发现,MA对于血小板减少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714~0.926),P<0.001.结论:MA较血小板计数及普通凝血指标更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可有效预测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 一例肺癌伴冠心病患者化疗并辅助药物致血小板降低的病例分析

    作者:陈艳

    目的 探讨肺癌伴冠心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方法 对一例肺癌伴冠心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例存在患者化疗药物对血小板的影响,同时辅助药物也可能存在协同,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量增加.结论 在选用辅助用药时,先预评估用药的风险,归避给患者再次带来身体和精神上负担,确保用药要合理性、安全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