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K1佐治小儿急性腹泻体会

    作者:赵世满

    目的考察维生素K1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6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38例)对照组(5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患儿精神状态、脱水纠正、呕吐、大便次数/性状以及腹胀等6个方面的临床症状的治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佐治小儿急性腹泻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人血浆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含量的检测

    作者:陈旭;许凤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人血浆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的HPLC方法.方法 色谱条件:C18柱(150mm×4.6mm),无水乙醇-石油醚(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柱温30℃,同时检测人血浆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结果 维生素K1的标准曲线y=10 636.5x +569.3,线性范围20 ~ 200 μg/ml,r=0.9998;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的标准曲线y=8965.2x-796.2,线性范围5~ 40μg/ml,r=0.9991.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简便,维生素K1和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经1个月冷冻保存和4℃放置24 h稳定性较好,可用于人血浆的生素K1和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含量同时测定.

  • 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分析

    作者:李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42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为患儿实施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得总有效率数值为95.24% 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76.19%,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升疗效,值得应用.

  • 儿童秋季腹泻联合用药效果分析

    作者:易爱华;刘园

    目的:观察异丙嗪、维生素K1、654-2联合十六角蒙脱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收集16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两组均按常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调节饮食及口服十六角蒙脱石治疗.试验组加用异丙嗪、维生素K1、654-2.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平均止泻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嗪、维生素K1、654-2联合十六角蒙脱石可以快速止泻,能明显缩短病程.

  • 维生素K1干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

    作者:丁伟英;耿英杰;沈强

    目的 观察维生素K1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医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份共76例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例,应用维生素K1干预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76例患者年龄(76.1±9.5)岁,其中47例(61.8%),女性29例(38.2%).原发病以重症肺炎多见,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尿路感染、急性胰腺炎等.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6.0 g/d,2~10 d后发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活动度(PT%)(38.9±11.3)%较前明显降低(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2±0.9)较前明显升高(P<0.05),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34.7±13.2)s、凝血酶原时间(PT)(13.2±3.3)s,均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加用维生素K1干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较前明显升高,INR较前明显降低(P<0.05),APTT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剂量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致部分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者加用小剂量维生素K1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

  • 维生素K1在1例严重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

    作者:孙晓东

    维生素K1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少者的出血.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在肝功能异常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中,使用也很广泛.本文对一个失代偿期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病例治疗过程中头孢哌酮和维生素K1使用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的比较,验证维生素K1在这类病例治疗中使用的必要性.

  • 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分析

    作者:陈虹;段梅欣

    目的:总结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方法:2004年3月~2007年8月应用维生素K1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7例进行分析.结果: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呼吸困难、烦躁、面部潮红、出汗、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结论:为合理安全使用维生素K1,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治疗28例分析

    作者:郭林平;孙贞舜

    目的:探讨手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对2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分别实施抽吸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14例进行了随访.有智能、语言、肌力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者5例,完全康复者9例.结论: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

  •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作者:周丁霞;钱晓萍

    目的 调查该院儿科住院患者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从而加强儿科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住院药房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超说明书医嘱,整理出儿科超说明书医嘱,并对其进行分类.药师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同时对超说明书医嘱进行药品说明书的比对,并参考相关疾病指南以及专家共识,对儿科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结果 该院儿科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其中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用于激发试验占33.33%,可乐定用于激发试验占28.57%,精氨酸用于激发试验占20.63%,维生素K1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占12.70%,双嘧达莫治疗过敏性紫癜占3.18%,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占1.59%.结论 该院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应加强管理,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讨论,将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提高儿科患者用药安全性.

  • 维生素K1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

    作者:宋小平;沈鸟松;高嵘;高明;茅志平;蒋锋;赵旦;刘惠祥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对中重犁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GCS计分小于12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静脉给药的方法,观察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活动恢复情况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应用维生素K1)患者的治愈率60%,总有效率9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40%,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平均费用下降7.5%,手术比率下降6.5%.结论 维生素K1静脉给药能明显促进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止血功能,从而间接帮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使用.

    关键词: 维生素K1 颅脑损伤
  • 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4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黎光

    目的:观察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维生素K10.5-1mg/(kg·d)静点,1次/d;对照组60例,给予氨茶碱2-4mg/( kg·d)静点,1次/d.观察两组患儿气促缓解、咳嗽、喘憋、肺哕音消失时间,计算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气促缓解、咳嗽、喘憋、肺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1%、9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在解痉、平喘、镇咳方面可取代氨茶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维生素K1严重过敏反应1例报告

    作者:郭德洪;李晓华

    患者司某,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颈背强直、头痛剧烈,继而舌强,失语等”严重不良反应,经判断,为维生素K1过敏所致,这在以往该药过敏事件中尚未有报道,借此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维生素K1存在的过敏危险,在使用中应十分注意.

    关键词: 维生素K1 过敏反应
  • 维生素K1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作者:符大侠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维生素 K1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2例。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1例患儿。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维生素K1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治情况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临床比较和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1.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为0,组间比较不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K1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明显,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因而,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 1例以胃肠道反应为首发症状的维生素K1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卢兴慧;樊蓉;龚德燕;程震

    患者男,15岁,于2009年3月剧烈运动后,出现酱油色肉眼血尿,持续4d,服用黄葵,金水宝等治疗,于2010年12月5日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9.4℃,解浓茶色尿,12月10日入院查尿沉渣RBC 1 790万/ml(多形型),尿蛋白0.38 g/24 h,肌酐1.07 mg/dl,Alb 44.8 g/L,入院诊断为IgA 肾病、薄基底膜肾病.12月17日上午行肾活检术,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因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为肾活检高危患者,术后遵医嘱予心电监护,并给予凝血酶1 kU肌内注射,维生素K13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输注,在静脉滴注维生素K13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约2min时,患者主诉胃部不适后呕吐,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并给予温开水漱口.

  • 超声洁治术联合维生素 K1治疗肝硬化患者牙龈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艺

    目的::探讨超声洁治术联合维生素K1对肝硬化患者牙龈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牙龈出血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K1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加超声洁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龈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周袋以及牙石4项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59%。两项对比结果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维生素K1基础上另加超声洁治术治疗肝硬化患者牙龈出血能够有效达到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龈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影响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维生素K1维持剂量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龙剑海;孙亚威;邱泽武

    目的:探讨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维生素K1的维持剂量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36例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数据资料,检测并分析维生素K1使用量与抗凝血杀鼠剂种类及具体毒检剂量,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患者院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稳健回归分析。结果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溴鼠灵与维生素K1用量呈正相关(r=0.356, P<0.05);PTA、住院时间及院前时间与VK1用量呈负相关(r=-0.325、-0.420、-0.407,P均<0.05)。而PT、APTT及溴敌隆与维生素K1用量无明显相关性(r=0.295、-0.312、0.192,P均>0.05)。多因素稳健回归分析发现,稳定出凝血功能后,院前时间[95%置信区间:(-0.536,-0.103), P=0.002]及住院时间[95%置信区间:(-1.955,-0.248),P=0.013]对维生素K1维持剂量有明显影响。结论稳定出凝血功能后,给予维生素K1持续治疗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所需维生素K1的维持剂量逐渐减小,与中毒种类及毒物浓度无关。

  • 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临床分析

    作者:姚发华;黄栋;王予川

    目的 探讨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至12岁.观察50例患儿的以下临床项目.①一般临床资料:患儿的发病时间、性别、年龄、来源地、发病季节、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及其临床表现;②实验室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全套、血清毒物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③患儿诊治经过、病程及预后等相关资料.对患儿接受维生素K1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贵州省人民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本研究50例患儿中,6例(12.0%)来自城市,44例(88.0%)来自农村.44例农村患儿中,18例(40.9%,18/44)为留守儿童.②抗凝血灭鼠药中毒以春、秋季发病为主,分别占30.0%(15/50)和28.0%(14/50).③本研究50例患儿中,有明确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者为17例(34.0%,17/50),有可疑抗凝血灭鼠药接物触史者为6例(12.0%,6/50),否认诱因及抗凝血灭鼠药接触史者为27例(54.0%,27/50).④本研究50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50.0%,25/50),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关节、肌肉疼痛,皮下血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⑤本研究50例患儿中,37例患儿进行血清毒物检测的结果显示,26例(70.3%,26/37)患儿检出溴鼠灵,5例(13.5%,5/37)检出溴敌隆,6例(16.2%,6/37)同时检出溴鼠灵与溴敌隆.32例检出溴鼠灵患儿的检查结果显示,溴鼠灵水平为42~3096 ng/m L;11例检出溴敌隆患儿的检查结果显示,溴敌隆水平为5~767 ng/mL.⑥本研究中,50例患儿接受维生素K1治疗前及治疗后PT、APTT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93、-6.093,P<0.001).结论 维生素K1治疗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有效.临床应根据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儿体内血清毒物检测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对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且维生素K1用药疗程应不短于2~3个月.

  •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可行性预防方案研究

    作者:刘敬;王琪;陈妍华;朱立春;赵金辉;秦桂莲

    目的 研究能够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的可行性简便方案,以期减少死亡和伤残,改善早产儿预后.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在两院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及其所生婴儿,使用地塞米松、Vitk1和苯巴比妥钠预防PIVH,以探讨他们对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的疗效.结果 产前母亲应用单疗程地塞米松组早产儿总的PIVH发生率和重度PIVH发生率分别为54.0%和11.1%,应用两疗程地塞米松组为51.4%和12.9%,产前母亲应用Vitk1组为42.5%和5.0%,产前母亲联合应用地塞米松+Vitk1组为31.8%和2.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2%和18.4%.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组重度PIVH少于对照组(x2=4.04,P=0.044),但PIVH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0,P=0.004).结论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Vitk1和地塞米松+Vitk均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以应用地塞米松+Vitk1疗效好.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虽不能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但可减轻出血程度及防止出血轻度向重度转化.故认为产前母亲应用地塞米松+Vitk1,产后婴儿应用苯巴比妥钠是降低早产儿PIVH发生率及减轻出血程度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案.

  • 缺乏中毒病史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作者:金皎;颜永燕;黄璟;吴莎莎;庹媛媛

    目的 总结50例无误服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儿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缺乏误服抗凝血杀鼠剂病史,以出血表现入院,终确诊为杀鼠剂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特点、血毒物筛查结果,以及治疗经过.结果50例患儿均来自于农村,否认误服杀鼠剂史,起病到入院时间为1~120 d,平均11.66 d.主要临床表现:皮肤瘀斑34例(68%),鼻衄26例(52%),牙龈出血10例(20%)、注射部位血肿4例(8%),PT 20~ >200 s,APTT 31~ >200 s(大检出值);血标本分别检测出溴鼠灵、溴敌隆、敌鼠钠3种杀鼠剂之一或溴鼠灵与溴敌隆两种杀鼠剂,浓度5~3270 μg/L,均确诊为杀鼠剂中毒.予特效拮抗剂维生素K1静脉滴注,重症患儿加用冰冻血浆,所有患儿用药24 h内出血控制,治疗3~7 d后PT、APTT接近正常值,维生素K1针累积使用30~70 mg,出院后继续维生素K1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全部患儿病情稳定.结论 常用杀鼠剂具有脂溶性,易蓄积,中毒潜伏期长,治疗期长.儿童既往无出血表现,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血倾向,PT、APTT同时延长,需考虑杀鼠剂中毒的可能,尽快进行血或尿标本毒物筛查,使用特效解毒剂维生素K1拮抗治疗至凝血功能稳定于正常范围,避免病情反复.

  • 产前应用维生素K1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研究

    作者:田春莉;王德亮;齐风芹;徐雪莲;彭富栋

    目的 了解早产儿是否存在维生素K(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及其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探讨产前应用VitK1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有可能早产且至分娩时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Dex)组118例,在产前给予Dex注射;Dex+VitK1组80例,产前给予Dex及VitK1.两组早产儿各40例留取脐动脉血离心取血清-20 ℃保存,用凝固法检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同时留取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脐血标本作对照.早产儿生后1周内常规做头颅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程度.结果 Dex组脐血Vit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的活性水平分别为(25.1±10.4)%、(58.1±16.9)%、(23.8±9.8)%、(29.6±8.7)%,Dex+VitK1组分别为(36.2±9.4)%、(69.3±17.1)%、(25.4±10.1)%、(39.8±9.1)%,足月儿分别为(37.1±5.9)%、(65.8±13.5)%、(29.7±7.3)%、(37.6±11.3)%.Dex组与足月儿组比较,VitK依赖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Dex组与Dex+VitK1组比较,Ⅱ、Ⅶ、Ⅹ因子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Dex组为52.5%,Dex+VitK1组为32.5%(χ2=7.76,P<0.05);重度出血发生率Dex组为12.7%,Dex+VitK1组为2.5%(χ2=6.33,P<0.05).结论 早产儿存在VitK依赖因子水平低下,可能是其易于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原因之一.分娩前母亲补充VitK1可显著提高其血浆Ⅱ、Ⅶ和X因子水平,并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一定预防作用.

24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