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学刚;张海彬;庄严;孙丽娟;于春梅;董继英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6 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男43例,女1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1.6 ± 1.8)岁.术前均由64排CTA 扫描确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测下选用覆膜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重复DSA 检查.随访行胸部X 线平片与64排CTA 扫描检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54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主要为近端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2例有内漏者,在6个月内消失.结论:覆膜支架置入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腔内隔绝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临床探讨

    作者:韦应龙

    目的:观察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选患者使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所选患者中共29例(96.7%)成功置入覆膜支架,1例患者由于降主动脉迂曲导致未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手术过程中放置1个覆膜支架的有26例,放置2个覆膜支架的患者有3例.结论: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海龙;朱锋;庞小华;吴中杰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急救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1例和预后不良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H-FABP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中低血压、白细胞计数增高、H-FABP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67,95%CI(2.44,11.62),P=0.01〕;校正年龄、治疗方案、低血压及白细胞计数增高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3.73,95%CI(1.02,13.67),P=0.04〕.结论 H-FABP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H-FABP水平≥7μg/L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铃雄;张旭明;阮成梅;薛锦秋

    目的 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的随访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存活26例,死亡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7%.由于左下肢缺血性坏死进行截肢处理1例,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功能障碍1例,Ⅰ型内漏1例.术后随访12个月假腔显著缩小或完全吸收6例,其他患者假腔呈缩小趋势,主动脉大平均直径未出现明显恢复迹象.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损伤,术后效果较好,假腔内血栓形成率较高,不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OSAHS对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人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陈向荣;孟庆国;别自东;王竟靖;沙勇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血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118例,根据有无OSAHS分为单纯主动脉夹层组(A组)41例,主动脉夹层合并OSAHS组(B组)77例.B组再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OSAHS组(B1组)32例、中重度OSAHS组(B2组)45例.比较血压、血氧参数,并分析血压参数与呼吸睡眠相关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B组腰围、体重指数及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高于B1组;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收缩压(SBP)夜及脉压夜显著高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SBP非杓形比例显著高于B1组,B2组SBP夜间血压下降比例显著低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病人中,白天血压[SBP/舒张压(DBP)]与体重指数(BMI)(r=0.26/0.22,P<0.05).夜间SBP与AHI相关(r=0.26,P<0.05).B2组病人SBP夜及脉压与AHI相关(r=0.57/0.45,P<0.05).结论 OSAHS对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人血压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夜间SBP及夜间脉压升高,SBP非杓形比例高,OSAHS病人夜间发生缺氧,这可能是合并OSAHS的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人收缩压波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 双源CT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王翔;金朝林;张树桐;江燕萍;刘元志;王曦;谭前进

    目的:探讨双源CT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TEVAR术后的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CTA)资料,对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图像及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并记录支架位置及形态、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否合并内漏、假腔血栓化,支架远端是否存在新发破口、腹主动脉重要分支开口及血供等情况.结果:128例患者支架、真假腔及并发症均得到清晰显示;检出Ⅰ型内漏10例,Ⅲ 型内漏2例,支架内少量血栓形成15例;47例假腔完全血栓化,81例假腔大部分血栓化;支架远端存在新发破口8例;由真腔供血的重要分支血管328支,由真、假腔共同供血的分支血管35支,完全由假腔供血的分支血管40支,其中6例肾动脉充盈不佳,肾实质灌注减少,5例开口于假腔的肠系膜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结论:双源CT可准确清晰地显示支架、真假腔及术后并发症,具有无创、超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力、低辐射剂量等独特优势,应作为B型夹层患者TEVAR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