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

    作者:刘兰;刘佩芝;唐先梅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18与HBV DNA含量,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机理,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97例CHB临床血清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用核酸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HBV DNA含量;以30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HB患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8水平在HBV DNA阳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IL-18与CHB的疾病过程相关,与HBV DNA含量无关.

  • 联合免疫措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比较

    作者:顾洁;王亦露;赵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与时间注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乙肝孕妇抽血查HBV DNA,按其载量分为A、B、C 3组,每组随机分为4小组,应用不同的联合免疫阻断方法,对比其疗效.结果 A、B 2组在不同组间发生乙肝的阳性率与HBsAb的阳转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发生乙肝的阳性率与HBsAb的阳转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孕母HBV DNA程度不同宜采取不同方法联合免疫阻断HBV的垂直传播.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小林

    目的 探讨血白细胞介素-18 (ILq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法检测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L-18B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并以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18和IL-18BP、ALT和HBVDNA载量水平随着临床表现逐步加重逐步升高;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IL-18 BP、ALT和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呈正相关(r=0.808,r=0.672,r =0.631,P均<0.01),IL-18BP水平与ALT、HBV DNA载量水平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717,r=0.683,P均<0.01).结论 IL-18和IL-18BP共同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且与肝脏炎症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

    作者:宋雪;徐峰;李娅;曾引财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对49例ALT轻度升高、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 TBI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ALT的平均值为(95±28.5)IU/L,NAFLD组、慢性肝炎组、其他组之间的ALT、AST、ALP、TBIL、TG、TC、血糖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的血糖、TG、TC、BM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穿刺活检结果中肝脂肪变,毛玻璃样肝细胞,慢性肝炎,威尔逊病分别占38.8%,32.6%,26.6%,2%;肝脂肪变中2例脂肪性肝炎分别处于 G2S3和G3S4,慢性肝炎组中近一半患者处于S3和S4。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常见的导致 HBeAg阴性、低病毒载量的患者ALT轻度升高的原因,慢性肝炎次之,部分患者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重。

  •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作者:鞠萍;柴辉;杨浏;朱胜洪;刘俊峰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量PCR-ELIS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2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34份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4×106拷贝/ml分别是抗HBcIgM组、HBeAg组、抗HBc组、抗HBe组和三抗体组(抗HBs、抗HBBe、抗HBc),其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0%,97.75%,62.30%,41.67%,16.00%.结论:PCR-ELISA法定量检测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早期诊断,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判断有无传染性以及药物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人群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检测

    作者:赵友云;高应林;王春香;乐惠荣

    [目的]了解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BV)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538例ALT正常、HBsAg阴性人群血清中HBV-DNA水平.[结果]538例人群中HBV-DNA阳性率为15.6%,男性(22.8%)显著高于女性(7.8%)(P<0.01),≥50岁(16.7%)与<50岁(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21.9%)高于无输血史(14.1%)(P<0.05),且HBV-DNA水平均<103.6 copies/ml.[结论]ALT正常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且与输血史和性别有关.提示临床进行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异体成分治疗时,在检测ALT和HBV标志物的同时,应结合灵敏度高的FQ-PCR方法检测HBV-DNA,以杜绝隐匿型HBV传播的可能性.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张新伟

    目的 研究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其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和40例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一段时间的血清标本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DNA、ALT间关系做对比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和PreS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4%和82.5%,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分别为32.6%和30.3%,两组患者血清PreS1与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P>0.05).急性乙肝患者ALT异常与PreS1阳性相关性高(P>0.05),而与HBV-DNA阳性检出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reS1蛋白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情况,在一些设备比较落后的地方可以采用PreS1法代替HBV-DNA.急性乙肝患者PreS1先于HBV-DNA转阴,提示疾病预后良好,并且可以有效监测ALT的动态变化.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余蓉;王玉林;余艺;付媛;李启富;熊婷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e抗原(HBeAg)、抗HBe(anti-HBe)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848例乙肝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时对乙肝HBV-M全阴性的305例健康人检测血清Pre-S1Ag.结果 848例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76.2%,Pre-S1Ag总阳性率为62.5%.其中,646例HBeAg阳性患者组中检出Pre-S1Ag阳性率62.2%;202例HBeAg阴性患者中检出 Pre-S1Ag阳性率63.4%,两组的Pre-S1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re-S1Ag阳性患者比Pre-S1Ag阴性患者的ALT异常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无论HBeAg阴性还是阳性,Pre-S1Ag同HBV的复制指标HBV DNA都有较好的一致性,是判断乙型病毒活动性的指标,是无条件开展HBV DNA检测时的佳选择.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作者:郭辉;闵娟;叶健忠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 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HBsAg和HBeAg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 、HBcAb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7%、87.6%、52.2%和38.2%,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中阳性样本的HBV 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P<0.05); 315份HBV DNA阳性标本全部携带有HBsAg;HBsAg(+)HBeAg(+)和HBsAg(+)HBeAg(-)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9.1%和4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灵敏的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秋生;何振辉;袁汉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 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及HBcAg检测的意义

    作者:李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前S1蛋白及HBcAg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80例乙肝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ISA)检测前S1抗原、HBcAg,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阳性的130例中HBcAg阳性率为82.30%,前Sl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79.23%,在前S1抗原阳性的94例中HBcAg阳性率为17.02%,在前S1抗原的阴性的70例中,HBcAg阳性率为8.5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S1抗原与HBcAg阳性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大部分在107~108IU/ml之间,且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S1阳性率,当HBV-DNA在103~106IU/ml时,前S1的阳性率高于HBcAg的阳性率.结论 前S1抗原、HBcAg与HBV-DNA符合率较高,检测前S1抗原和HbcAg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DNA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钦艳;董柏;杨进业;黄坚;方孔雄;王学燕;方钟燎

    目的 前瞻性队列研究肝癌高发区HBsAg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BV)e系统及HBV D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LC)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2004年对广西隆安县2 544例30~55岁HBsAg携带者,进行四年的随访,监测PLC的发生.采集系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eAg、HBeAb,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血清HBV DNA.选其中发生肝癌的68例患者与68例非肝癌HBsAg携带者作对照,组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分析两组间各HBV标志物的阳性率. 结果血清HBeAg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6%、13.23%.HBeAb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41%、86.77%.两阳性率在PL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均<1,P>0.05);血清HBV DNA阳性率在PLC组(76.47%)明显高于对照组(51.47%)(OR=3.06,P=0.02). 结论血清HBV DNA阳性与肝癌的发生密切关联,可作为HBsAg携带者肝癌发生的风险指标.

  • 乙肝病毒DNA、前S1抗原及HBcAg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于景云;宋燕;张凤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前S1蛋白及HBcAg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320例乙肝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前S1抗原、HBcAg,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阳性的140例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84.29%,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在前S1抗原阳性的99例中HBcAg阳性率为18.18%,在前S1抗原的阴性78例中,HBcAg阳性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cAg阳性患者的HBV-DNA拷贝数大部分在103~10 8IU/ml之间,且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S1阳性率,当HBV-DNA在103~106IU/ml时,前S1的阳性率高于HBcAg的阳性率. 结论前S1抗原、HBcAg与HBV-DNA符合率较高,检测前S1抗原和HBcAg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关系

    作者:王蕾;李世宝;金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serum markers,HBV-M)及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56例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测定血清HBV-DNA含量.结果:HBV不同血清模式下,HBV-DNA与Pre-S 1A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组(1,3,5模式)HBV-DNA检出率92.70%,pre-S1Ag检出率97.08%;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抗-HBc阳性组(1,4,5模式)HBV-DNA检出率54.62%,pre-SIAg检出率86.92%;HBsAg,HBeAg,HBeAb,抗-HBc阳性组(1,3,4,5模式)HBV-DNA检出率95.83%,pre-SIAg检出率100%;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HBeAb,抗-HBc阳性组(1,2,4,5模式)HBV-DNA检出率41.67%,pre-S1Ag检出率79.17%.HBsAb,HBeAb,抗-HBc阳性组(2,4,5模式)均未检出HBV-DNA与pre-S1Ag.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DNA和HBV pre-S1Ag检出率依次为92.74%和94.97%.结论: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可辅助诊断是否感染HBV.Pre-S1Ag可作为一个较好的指标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复制以及活动性状况,但尚不能取代HBV-DNA定量.HBV-DNA定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提高乙型肝炎的诊断效率.

  • 乙肝肝硬化病毒基因型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栋;汤琴;朱银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66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HBV基因型检测,比较B、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TL水平、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别.结果 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44例(66.67%),B基因型21例(31.82%),B、C混合型1例(1.52%),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t=12.07,P<0.01),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t =13.54,P<0.01),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t=7.46,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t =2.54,P<0.05),TBi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t=3.12,P<0.01).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较,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较高,导致HBV特异性CTL水平较低,引起HBV DNA水平较高,肝功能损害较重.

  • 3种HBV DNA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作者:吴若芬;师志云;贾伟;赵颖;赵志军;魏军

    目的 比较及评价3种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用3种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对已知结果的质控血清、标准品及本院79份HBsAg阳性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剂A、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1.77%(33例)、45.57%(36例)和41.77%(33例).3种方法结果一致者66例,总符合率83.54%.试剂A、B与试剂C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A与B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A与C的灵敏度、特异性均为77.78%、88.37%;试剂B灵敏度为89.66%、特异性80.00%.结论 试剂A与B总体性能优于试剂C,适于临床检测与筛查.实验室必须选择质量好且符合自己实验室要求、与本实验室仪器相匹配的试剂以保证检验质量.

  • 联合监测血清AFP-L3与HBV DNA在诊断肝硬化癌变中的价值

    作者:王瑜;王志军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与癌变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及乙型肝炎DNA (HBV DNA)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肝硬化癌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和7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HBV DNA含量进行检测;AFP-L3分离应用微量离心纯化柱,AFP-L3和总AFP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百分含量.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患者的血清AFP-L3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4.2%及59.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FP-L3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9%及33.8%,癌变患者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67和8.806,P =0.000和0.003),癌变患者均高于肝硬化患者;AFP-L3和HBV DNA的检验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748).2项指标并联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高于单项AFP-L3检测(χ2=6.371, P =0.012);两者串联诊断肝硬化癌变的特异性,与单独检测AFP-L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 P =0.716).结论 AFP-L3及HBV DNA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重要标志物.AFP-L3及HBV DNA并联检测能够提高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敏感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癌变患者的漏诊.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HBV DNA、HBeAg定量值相关性分析

    作者:雷秀霞;李国豪;陈斌;李志芳;莫云丹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 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牛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 HBV-DNA与HBV PreS1 Ag、HBeAg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雷秀霞;明凯华;周小棉;李莉;陈英姿;江庆澜

    目的 探讨HBV.DNA、HBV PreS1 Ag和HBeAg 3指标在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转归以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5.0×102拷贝/mL为阴性.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和HBV PreS1 Ag.结果 151例乙肝病人中有58例HBeAg阳性标本,HBV-DNA与HBeAg、HBV PreS1 Ag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87.9%.7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和80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HBV-DNA与HBV PreS1 Ag阳性一致率分别为84.5%和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44,P<0.01).结论 HBeAg阳性仍是现阶段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监测的理想指标,HBV PreS1 Ag可作为HBV感染及既往或现症病毒复制的支持性指标,但不适于作为抗病毒治疗监测指标.

  • FQ-PCR测定HBV DNA与ELISA检测HBV-M相关性分析

    作者:雷秀霞;李国豪;明凯华;陈小辉

    目的 探讨HBV DNA含量与HBsAgS/CO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0例乙肝患者的HBV DNA含量和乙肝两对半,并记录HBsAg S/CO值.结果 100例乙肝患者HBV DNA含量对数值为(4.28±1.89),HBsAg S/CO值为(15.09±6.64),两指标间作相关性分析,r=-0.0156,P>0.05,无相关性.结论 HBV DNA是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较准确、较直接的抗乙肝病毒疗效观察指标,而HBsAg S/CO值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疗效无关.

169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