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种植体支抗对高角拔牙病例垂直向控制的颌(牙合)面改变

    作者:欧阳莉;周彦恒;傅民魁;丁鹏

    目的 探索以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对高角拔牙病例进行后牙垂直向控制的临床应用.方法 20例矢状骨面型Ⅰ类或Ⅱ类的高角拔牙病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于第一、第二磨牙间颊侧植入MAS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对磨牙实施持续轻力压低,同时微螺钉也作为矢状向支抗结合滑动法回收前牙.结果 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磨牙平均压低2.27 mm;MP/SN角平均减小2.8°,SNPo角平均增加1.34°;面角(NsPos/FH)角平均增加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能够为高角拔牙病例提供有效的后牙垂直向控制,患者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

  • 种植支抗对成人高角病例垂直向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硕;胡炜

    目的 比较使用种植支抗主动压低后牙与否对成人高角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52例成人高角拔牙病例,根据治疗经历分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5例),种植支抗非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7例),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对比头影测量中各项垂直向指标的变化量.结果 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39°,上颌第一磨牙被压低0.99 mm;非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18°,上颌第二磨牙被压低0.47 mm;两组间各垂直向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角病例治疗中,无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与否均可使垂直向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主动压低对于垂直向控制效果的改变并不显著优于非主动压低组.

  • 成人高角开(牙合)患者应用Tweed矫治技术治疗疗效评价初探

    作者:江久汇;吴佳琪

    目的 评价成人高角开(牙合)患者应用Tweed矫治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成人高角开(牙合)患者应用Tweed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Tweed-Merrifiled颅面分析法对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7例患者牙(牙合)畸形得到了矫治,面形得到了较大改善.治疗前、后的配对t检验显示,FMA平均减少了2.4°(P<0.01),IMPA平均减小了10.0°(P<0.01),ANB角平均减少了1.8°(P<0.01),Z角平均增大了9.2°(P<0.05).结论 通过Tweed矫治技术对垂直向的控制,即使是成人患者也实现下颌骨的前上旋转,(牙合)平面的前上旋转,前面高得到了控制,面形得到了较大改善.对于高角开(牙合)患者,Tweed矫治技术也不失一种很好的选择.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高角非开(牙合)拔牙病例后牙垂直向控制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欧阳莉;周彦恒;傅民魁;丁鹏

    目的 初步探索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对高角非开(牙合)拔牙病例进行后牙垂直向控制.方法 7例矢状骨面型Ⅰ类或Ⅱ类的高角非开(耠)病例,减数双尖牙矫治,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上下颌第一、二磨牙间植入MS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垂直向支抗对磨牙实施持续轻力压低,结合摇椅弓控制前牙覆骀,种植体同时也作为矢状向支抗用于滑动法回收前牙.结果 所有患者拔牙间隙全部关闭后的治疗结果显示:上颌磨牙平均压低2.43 mm,MP/SN角平均减小3.35°,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下颌磨牙平均压低1.79 mm,前牙覆骀平均减小2.63 mm,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垂直向控制手段为高角非开(牙合)拔牙病例提供有效的后牙垂直向控制.

  • 戴用高位牵引头帽后高角患者的垂直向变化

    作者:欧阳莉;周彦恒;傅民魁;丁鹏

    目的 评估高位牵引头帽对高角患者垂直向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高角拔牙正畸患者(MP-SN角>40°),进行高位牵引,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析14项头影测量项目,以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疗前后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结果 控制组与对照组相比,14项头影测量项目治疗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治疗后Y轴角、MP-SN角、MP-FH角及U6-PP距分别平均增加1.9°、1.5°、2.3°和1.1 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位牵引头帽不能为高角患者提供有效的垂直向控制.

  • 改良式横腭杆垂直向控制上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海艳;何琳;葛伶伶;肖聪;李新

    目的 探讨改良式横腭杆(MTPA)对上颌第一磨牙垂直向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例垂直生长型患者,应用MTPA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MTPA后,下颌平面角、U6近中尖-PP、面轴角、U6远中尖-PP均有明显变化(均P< 0.05),其中U6近中尖-PP、U6远中尖-PP的距离分别平均减小2.75和2.50 mm.U6-SN、U6近远中移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TPA可有效压低上颌第一磨牙.

  • 两种舌侧托槽垂直向控制性能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吴稀;韦代伦;周容;白蕊;黄跃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Incognito(TM)、Kurz7th两种不同槽沟方向的舌侧托槽垂直向控制的力矩值,绘制相应图形来探讨这两者力学性能差异.两者时间-荷载关系图均呈线性关系,斜率Kurz 7th> Incognito(TM) ;同弓丝材质时,两种托槽力值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材质不同时,槽沟中心大荷载不锈方丝(澳丝)> β-钛丝>镍钛丝;装配同弓丝的Kurz7th模型大力矩值约为Incognito(TM)模型的1. 5 ~ 1. 9倍.两种托槽受弓丝因素影响的规律相同:弓丝的尺寸及弹性模量越大,力矩越大;槽沟方向对舌侧托槽的压人性能表达有影响,但小于弓丝因素的影响;在垂直向控制性能上,Kurz7th托槽优于Incognito(TM)托槽.

  • 垂直支持矫治器对高角患者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影响

    作者:刘远林;邹晖;武玉海;李朝晖

    目的:研究垂直支持矫治器(VHA)对高角患者牙、颌、面结构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角病例(MP-SN≥40°) 40名,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其中治疗组20名使用VHA,对照组20名不使用VHA,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矫治方案治疗前后牙、颌、面垂直方向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P-SN角、ANS-Me距、N-Me距、L6-MP距、U6-PP距和ANS-Me/N-Me(%)治疗前后的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他测量值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支持矫治器在控制高角患者面部垂直向生长方面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琳;陈磊;靳淑梅;张丽娜;张君

    目的:探索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矫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 例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病例,在牙齿伸长严重部位的牙根间膜龈联合处颊侧植入微螺钉种植体,以橡皮圈作为力源,利用持续轻力(80 g/牙)对牙齿进行垂直向调整,纠正倾斜的(牙合)平面.结果:13 例患者均表现出良好且稳定矫正效果,较好地矫治了倾斜的胎平面.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够有效矫正牙性(牙合)平面倾斜,明显改善患者的面型.

  •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垂直向控制的应用进展

    作者:贺涵(综述);贺红(审校)

    为了取得正畸治疗的理想疗效,有效的垂直向控制往往是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成功应用,利用种植体支抗进行垂直向控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垂直向控制的相关研究,与传统的垂直向控制技术比较,并从应用概况、临床研究以及可能伴发风险这3个方面对种植体支抗在垂直向控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其进一步拓宽和推动垂直向控制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希望能对临床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 远移磨牙矫治对面部垂直向的影响

    作者:陈建明;肖秀凤;周丽淑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后,牙颌面结构垂直向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以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错拾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21例拔除4颗前磨牙病例作对照.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拍摄数码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几项相关项目,以评估存在的正畸治疗后垂直向变化.结果:磨牙远移组比拔牙组矫治后ANS-Me (mm)显著增高.统计学分析表明,拔牙组治疗前后PP/OP(°)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然而其他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磨牙远移组与拔牙组矫治后面部垂直高度均增加,但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可以部分地抵消这种作用.

  • 垂直支持矫治器对高角病例垂直向控制效果的研究

    作者:辛志武;刘晔;陈文静;张利;刘春艳;马文盛

    目的:探讨垂直支持矫治器(VHA)对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高角患者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的高角患者40例,分为2组:VHA组20例,使用VHA进行垂直向控制;对照组20例,矫治过程中未采取垂直向控制措施.用Winceph 8.06软件对40例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常规头影测量,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HA组中L6-MP,S-Go,N-Me,ANS-Me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大(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MP-SN,Y-axis,U1-PP,U6-PP,L6-MP,S-Go,N-ANS,N-Me,ANS-Me,ANS-Me/N-Me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大(P<0.05),S-Go/N-Me减小(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比较,MP-SN,Y-axis,U6-PP,L6-MP,N-Me,ANS-Me,ANS-Me/N-Me,S-Go/N-Me VHA组较对照组小(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角患者在进行减数正畸治疗时,垂直支持矫治器可以有效控制上下颌磨牙的高度,有效地维持下颌平面角及前下面高.

  • 不同支抗对成人安氏Ⅱ类高角病例垂直向控制的比较

    作者:惠娜娜;王智伟;罗晶;金钫

    目的:探讨使用种植钉支抗和常规支抗对成人安氏Ⅱ类高角型患者的上颌磨牙进行垂直向控制后,下颌骨位置变化以及软组织面部侧貌变化。方法:选取32例成人安氏Ⅱ类高角拔牙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其中种植钉支抗组(G1)和常规支抗组(G2)各16例,年龄18~35岁。利用矫治前(T1)、矫治后(T2)的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其下颌骨旋转量、磨牙压低量及软组织面部侧貌的变化。结果:矢状向:G1组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距离为(0.60±1.20)mm,G2组为(1.63±1.04)mm(P <0.05)。垂直向:G1组第一磨牙压低(1.59±1.28)mm,G2组第一磨牙伸长(0.17±0.51)mm;G1组矫治后,因上颌磨牙压低而引起了下颌骨逆时针旋转(0.57°±0.45°)、下面高(AFH)减小(1.63±2.45)mm,颏部更加突出,除与其矫治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外,分别与 G2组矫治效果相比,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G2组中,上述各指标分别与其矫治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成人安氏Ⅱ类高角拔牙患者的矫治效果而言,种植钉支抗较常规支抗能更好的垂直向控制上颌磨牙,下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面部侧貌更加协调、美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