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青光眼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旭阳;潘英姿

    青光眼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性表现。目前,控制眼压仍是治疗青光眼的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很多青光眼患者特别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眼压能够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视野缺损的放大却仍然持续进展,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眼压之外的可能性病因。近年来,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探索已上升到中枢神经系统水平,众多学者认为青光眼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累及视神经的眼部疾病,其病变还可能累及整个视觉通路。因此,一些新的检查手段被应用在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中。其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能够在活体中无创地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而成为研究青光眼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思路。在本文中,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手段,以及运用于检测青光眼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的研究现状做一总结。

  • 阿尔茨海默病中常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作者:李海娇;林翠茹;龙淼淼;王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的逐年增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21 世纪威胁人类的严重疾病之一.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将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可提供脑组织解剖、功能、代谢等多方面信息,且具有高分辨率、高精确度、无创性等特点. 多模态MRI在AD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将为AD的研究提供更丰富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疗效预测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福婷;罗敏;刘文军;王伟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为放化疗.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参数、多方位及多功能特点,使其成为评估鼻咽癌疗效的佳影像学方法.多模态MRI技术可更全面、更精准地评价鼻咽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常规MRI从形态学评估临床疗效可靠,但观测时间长且不能提供微观信息,不利于临床对疗效的及时评估.功能MRI中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定性、半定量及定量的方式对鼻咽癌疗效进行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均是基于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推测活体组织的内部结构变化,并逐渐应用于鼻咽癌的疗效评估.

  • 多模态磁共振乳腺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波

    目的 观察多模态磁共振乳腺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患者30例,均行多模态磁共振乳腺成像.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21例,良性乳腺增生6例,纤维腺瘤3例.磁共振诊断乳腺癌23例,良性乳腺增生5例,纤维腺瘤2例.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敏感性较高,但少数良、恶性病变影像表现尚存在一定交叉,而动态增强成像及MRS价值更高.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晓宾;王新文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RI)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脑血管造影及临床治疗有效证实的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资料,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 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11例,双侧丘脑、基底节1例,呈不同程度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4例,混杂信号8例;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8例;磁共振静脉成像7例表现为脑内一条或多条静脉及静脉窦流空信号缺失;增强5例,梗死灶斑片样及脑回样轻度强化,受累静脉窦信号缺失.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观察静脉性脑梗死范围,有无合并出血,还可以反映其责任血管及局部微观结构的改变,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是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可靠的方法.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和常规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对比

    作者:陈玉珊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和常规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早产儿20例,足月儿20例,入选患儿均采用常规方法以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和常规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早产儿中多模态磁共振确诊率,足月儿多模态磁共振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方法(P<0.05);多模态磁共振下早产儿、足月儿基底节区核团损伤、单纯室周白质缺血性损、胼胝体损伤以及脑干、小脑、海马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磁共振下早产儿脑室旁出血性损伤、皮层及分水岭区损伤率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全组而言,T1WI对基底节核团区病灶显示佳,并且早期及稍晚期基底节核区病灶检出情况相近.DWI序列对于室周白质区病灶显示佳,且在≤3 d及>3 d中检出率接近,和其他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患儿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津民;王海宝;徐丽艳;李仁民;刘灿;马宁;鲁学婷

    目的 应用多模态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 RI)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分析其MRI相关影像特征,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多模态MRI数据资料,统计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像(TIC).结果 16例患者MRI显示病灶多见分叶(75.00%)、毛刺(75.00%),边界不清(81.25%).ADC值为(0.92 ±0.19)×10-3 mm2/s,rADC为(0.56±0.13) ×10-3 mm2/s.TIC:Ⅱ型4例(25.00%),Ⅲ型12例(75.00%),无符合Ⅰ型的病例.结论 多模态MRI用于乳腺癌的检查,结合病变形态学改变、DCE-MRI的TIC曲线形态和ADC值,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 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秋霞;詹浩辉;王娟;程鹏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31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多模态 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常规 MR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1 H-MRS),以探讨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常规 MRI T2 WI癌灶呈低信号结节,多位于外周带,动态增强检查癌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速降型(III型),DWI检查癌灶弥散明显受限,MRS表现为(Cre +Cho)值明显增高,Cit值明显降低。结论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

    作者:高歌;马帅;王霄英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可以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病变检出和诊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多模态影像图像的分析,从而提高医学影像检查的价值.本文对CAD基本原理及其在乳腺癌、肺结节、结肠息肉及前列腺癌诊断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研究

    作者:冯潇;龙莉玲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定量分析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方法 82例患者均行前列腺MR常规形态学、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根据前列腺12分区切割模型在T2WI图像上采用5分制对各分区评分、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值并获得相应的时间-信号强度(SI-T)曲线,与病理结果对照,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综合诊断准确率,建立综合诊断的预测模型.结果 82例病理证实的患者共获得有效分区772个,其中外周带非癌区185个,中央带非癌区326个,癌区共261个.行Logistic回归分析,T2WI评分、ADC值、Kep值及SI-T曲线等因素对方程的改变均有显著意义(P =0.000),影响力排序为ADC>Kep>SI-T> T2 WI,综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6.6%、98.1%.结论 前列腺多模态MRI定量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并可获得能客观评价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方程.

  • 多模态MRI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平明;许梅海;黄龙全;申炜;尹家瑜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6例行DWI检查,17例行MRA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瘤内信号特点、瘤周水肿、强化特点与血管关系等.结果 所有患者发病部位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MRI检查诊断为脑膜瘤25例,诊断符合率为92.6%(25/27),其中WHOⅠ级23例,WHOⅡ级3例,WHOⅢ级1例.T1 WI:16例为不均匀低信号,4例为均匀等信号,7例为均匀稍低信号;T2 WI及FLAIR:10例为均匀稍高信号,1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为等低混杂信号;DWI:1例为不均匀低信号,1例为均匀稍低信号,2例为均匀稍高信号,1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检查病灶9例为均匀中等-明显强化,18例为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14例病灶边缘见血管推移包绕;17例病灶周围见水肿;16例可见脑膜尾征;11例见D字征;15例病灶边界清晰、规则,12例边界清晰、不规则.结论 多模态MRI成像对脑膜瘤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结构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吴有林;刘芳;余晖;蔡熹;张勇;林雨婵;周腾飞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脑结构损害的特点.方法:对24例aMCI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完善神经心理学测试,行三维薄层T1加权成像(3D-T1W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aMCI组与对照组(NC组)灰质体积的差异,使用基于图谱的统计分析(Atlas-Based Analysis,ABA)方法探索aMCI组与NC组主要白质纤维束DTI参数差异区域.结果:①aMCI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下降,以延迟回忆、视空间及执行、抽象功能损害常见;②VBM分析显示aMCI患者大脑灰质萎缩明显,主要的灰质萎缩脑区为双侧颞下回、双侧枕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额极、右侧额叶内侧眶部、右侧颞极、右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右侧扣带回前部及中部和左侧运动前区等;③ABA分析提示aMCI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纤维束损害,主要为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扣带束扣带回部、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扣带束海马部、左侧上纵束和左侧下纵束等.结论:①aMC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以延迟记忆、视空间及执行、抽象功能常见;②aMCI患者大脑灰质萎缩广泛,除了累及认知相关灰质脑区,还累及运动及感觉区域灰质,总体以海马及其附近、额叶前部、扣带回灰质萎缩明显;③aMCI患者白质纤维束损害广泛,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均受累及,其中髓鞘损害范围较轴突损害范围大,大脑前部白质纤维束损害重于后部.

  • 多模态磁共振监测基因干扰治疗脑创伤半暗带的研究

    作者:李利锋;张坤;蒋锡丽;陈建强;何占平;鲁宏

    目的 探究7.0T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M-MRI)监测通过水通道蛋白4 RNA干扰(AQP4-RNAi)治疗大鼠脑组织创伤半暗带(TP)后脑组织影像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建立大鼠中度脑创伤模型并对所有大鼠头部行7.0TMM-MRI扫描,观察TP区的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应观察TP区的病理变化,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伤组的rs-T2WI、rs-DWI及rs-SWI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r-ADC在1 h升高,6 h到达高,随后下降至12 h低;rs-SWI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扰剂组相比,创伤组rs-T2WI及rs-DWI在6 h及12 h明显下降(P<0.05),r-ADC在1 h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及12 h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SWI值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SWI与rs-DWI不匹配区在6 h及12 h明显,干扰剂治疗后不匹配区面积减小.创伤组与安慰剂组各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改变相似,1 h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6 h及12 h表现为混合性水肿.干扰剂组6 h及12 h细胞内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血管源性水肿有一定程度减轻.结论 AQP4-RNAi对TP的组织水肿有干预作用, M M-MRI可以反映其病理变化,SWI与DWI不匹配区对尽早发现TP有提示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影像信息.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信号分型的研究

    作者:孙亲利;曹盼;张育苗;王苗苗;刘衡;宁宁;鱼博浪;杨健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常规MRI、磁共振扩散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信号分型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3.0T磁共振设备行头颅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ESWAN).DTI及 ESWAN 经过图像后处理,分别得到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幅度图及相位图.观察PWML病灶在T1WI、T2WI、ADC图及幅度图的信号表现,进行信号组合分型,统计每一类型病例数.结果 共纳入PWML新生儿84例,早产儿47例,足月儿37例.以T1WI所示病灶为基础,进行各序列图像病灶信号一一对应观察,共发现7种信号类型,归为3组:① Ⅰ型多,59例,占70.24%,表现为 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高信号;② Ⅱ型7例,占8.33%,表现为 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ADC图低信号、幅度图低信号;③ Ⅲ ~ Ⅶ型即含等信号组26例,占30.95%,表现为 T1WI高信号、T2WI低/等信号、ADC图低/等信号、幅度图高/等信号.比较3组不同信号类型在早产儿、足月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信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WML病灶的特点.多模态 MRI信号分型有助于判断 PWML病灶的损伤类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多模态MRI成像技术在脑瘫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明慧;邓佳敏;禹洋;王禄伟;谢超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性瘫痪不同临床类型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本院临床诊断的脑性瘫痪患儿的MRI图像,其中包括痉挛型19例,手足徐动型8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强直型7例,共济失调型6例,震颤型2例,混合型5例.观察脑瘫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其中包括T1、T2、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及DTI序列成像;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中MRI表现为脑白质发育不良者共22例,全脑白质发育不良者17例,小脑发育不全型9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者共有23例,脑回形成异常者共14例,脑联合障碍者15例,小脑扁桃体下移畸形(Chiari's畸形)3例,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锁(Dandy-Walker's综合征)1例,分离型脑裂畸形2例.结论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可观察脑瘫患儿的脑结构改变,应用功能成像能对脑功能损害进行分析,对脑瘫患儿临床分型及判断脑组织功能情况提供影像学依据.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华锋;安维民;王玉林;王岩;李勇武;谢辉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增强、扩散、灌注及波谱特点,测量肿瘤内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大相对血流量(nCBF)及波谱各波峰值,确定其诊断参考值及特点。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呈稍长及长T1稍长及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肿瘤平均小ADC值为(1.274±0.218)伊10-3 mm2/s,平均大nCBF为(1.568±2.099),波谱特点为无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和肌酸等峰,只见明显脂质峰。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应用

    作者:赵志伟;杨爱梅;刘艳

    目的 观察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8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胶质瘤复发纳入研究组,放射性脑损伤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资料,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强化区/对侧区ADC比值(rADC]、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平均值与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脑血容量(rCBV)的平均值与大值及胆碱/磷酸肌酸(Ch0/Cr)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灵敏率高于单一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