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ASIK术中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海燕;孙同;谭勇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影响因素.设计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患者131例262眼.方法 对接受双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应用CustomVueTM软件测量术中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按照年龄、性别、眼别、角膜瓣制作方法、等效球镜、术前瞳孔直径、术中瞳孔直径、瞳孔直径差值等因素进行分组,对不同分组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结果进行比较.主要指标 术中眼球旋转度数及瞳孔中心移位距离.结果 LASIK手术中平均眼球旋转度数(3.07°±2.07°)(0°~8.6°).平均瞳孔中心移位为(0.33±0.14)mm(0.04~0.51 mm).旋转度数与术前瞳孔直径、术前术中瞳孔差值、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具有相关性(r=0.188,0.156,0.130,P均<0.05).术前瞳孔>7.0 mm组眼球旋转度数为(3.35°±2.17°),明显高于术前瞳孔≤7.0 mm组(2.71°±1.89°,P=0.014).右眼瞳孔中心移位(0.39±0.12)mm,明显高于左眼(0.28±0.13)mm(P=0.000).结论 CustomVueTM系统可以测量LASIK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术前瞳孔直径和手术中瞳孔直径变化值可影响眼球旋转度数.右眼的瞳孔中心移位高于左眼.

  • 坐位及仰卧位人眼屈光状态的改变

    作者:胡岚君;赵金荣;张金英

    目的 探讨在坐位及仰卧位人眼球镜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改变.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2例(96眼),屈光度-2.50D~-10.00 D,散光-0.75D~-4.50 D.方法 对所有患者用手持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坐位及仰卧位时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其轴向,并对坐位及仰卧位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球镜、柱镜度数及散光轴.结果 仰卧位球镜度数(-5.31±3.43)D与坐位球镜度数(-5.27±3.24)D相比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散光度数坐位平均(-2.27±1.24)D,仰卧位平均(-2.35±1.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眼球散光轴向改变在-16°~+18°之间,其中0°~2°者52.1%,6°~10°者5.2%,>10°者3.1%.散光轴向右眼在旋转方向上更倾向于逆时针旋转,而左眼更倾向于顺时针旋转.结论 患者坐位及仰卧位眼球的球镜和柱镜度数无明显变化,但眼球旋转引起的散光轴向改变,可能是影响某些患者LASIK术后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 应用虹膜识别技术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中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

    作者:王卫群;蔡慧敏;李铮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中应用虹膜识别技术测量因瞳孔直径变化和体位改变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方法 术前通过Zywave波阵面像差仪和术中Technolas 217z准分子激光机中虹膜识别软件测量81眼的瞳孔中心移位距离和眼球旋转角度.结果 瞳孔直径由4.5~5.5 mm散大至6.0~7.5 mm,瞳孔中心水平方向(X轴)移位(55.81±56.25)μm、范围为0~244 μm,垂直方向(Y轴)移位(74.01±53.75) μm,范围为5~246 μm,矢量方向移位(99.65±67.32) μm,范围为12 ~260 μm,眼球旋转1.15°±0.98°、范围为0~4.34°.体位改变引起的瞳孔中心水平方向(X轴)移位(59.23 ±.51.38) μm、范围为0~244 μm,垂直方向(Y轴)移位(73.12±56.08)μm、范围为1~250μm,矢量方向移位(100.04±64.68)μm、范围为13 ~265 μm,眼球旋转3.81°±2.75°、范围为0~9.9°,其中27只眼(33.33%)的眼球旋转超过5°.右眼和左眼因瞳孔直径和体位改变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角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瞳孔直径变化和体位改变均可以导致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应用虹膜识别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和校正移位距离和旋转度数.

  •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应用

    作者:揭黎明;王骞;郑林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49例(90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49例(91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等进行比较.结果 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83°±2.65°,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6°.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86眼(95.6%)多于对照组75眼(82.4%)(P<0.01);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9 ±0.23)D低于对照组(-0.45 ±0.31)D(P <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0眼(44.4%)多于对照组26眼(28.6%)(P<0.05);对照组斜轴散光明显增加.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的研究

    作者:段笃文;翟俊涛;王秀芳;王建霞;戴莉;赵秀丽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检查位(坐位)与治疗位(卧位)的眼位、瞳孔变化规律及虹膜定位的重要性.方法 57例近视眼患者共107只眼接受LASIK手术.术前利用VISX Wavescan波前像差仪获取患者检查位(坐位)的虹膜影像图,手术时掀开角膜瓣后用VISX STAR S4 IR 准分子激光治疗机获得患者(卧位)虹膜影像图,比较两幅图的差异,计算出眼球的旋转度数和瞳孔中心移动的距离.结果 106只眼发生旋转,107 只眼瞳孔中心移位,86.5%的右眼发生外旋,63.6%的左眼发生内旋,眼球小旋转0.0.,大旋转9.20.瞳孔中心大部向颞上和颞下象限移位.结论 LASIK 手术医师应重视术中普遍存在的眼球旋转运动和瞳孔中心移位,从而实现精确的个性化切削,避免偏中心切削及散光矫正偏差.

  • 随体位变化瞳孔中心的移位与眼球旋转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高海英;王丽聪;郭进祥;李福英

    目的:观察人眼在坐位变为平卧位时,眼球的旋转移位、瞳孔中心的水平与垂直移位的特点,以及眼球移位量与年龄、屈光状态、眼轴、散光度、散光轴、角膜曲率、暗视瞳孔直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2010 年1月期间行虹膜定位及波前相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的患者28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坐位与平卧位时眼球的旋转情况和瞳孔中心的移位,并且对年龄、屈光状态、眼轴、散光度、散光轴、角膜曲率、暗视瞳孔直径、等相关因素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当人体由坐位变为平卧位时,双眼多发生旋转性改变,以内旋为主.左右眼内旋比例分别是65.85%,68.29%.旋转范围为:0~9.3°,中位数2.0°;外旋者少,但变化范围较大,0~16.0°.当人体由坐位变为平卧位时,双眼瞳孔中心均以向鼻下方移位为主,右眼向鼻侧移位多于左眼,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眼鼻侧移位范围0~0.5 mm,中位数0.26 mm;左眼鼻侧移位范围0~0.5 mm,中位数0.08 mm;双眼向下移位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mm,中位数0.20 mm.眼球旋转与眼轴长度和散光轴位成负相关,眼轴越短,旋转越明显.散光轴以90°为准,右眼轴位越低,越易发生内旋,左眼则相反.眼球旋转与前述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瞳孔中心移位和角膜散光轴位成相关性.散光轴以90°为准,轴位越低,瞳孔越向鼻侧和向下方移位.结论:随体位的变化,人眼发生一定程度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与散光轴位有相关性.虹膜定位跟踪可以使准分子激光手术更加精确.

  • 眼球旋转在癔症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陈永敢

    目的:提示临床医生使用一个简单、有效能及时诊断癔症的诀窍.方法:时病前有委屈、气愤、激动、窘迫、悲伤等精神因素刺激的病人,注意检查眼睛和眼球的表现.结果:成功地对12例病人作出明确诊断.结论:癔症病人发作时眼球转动这一表现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对癌症的诊断.

    关键词: 眼球旋转 癌症 诊断
  • 头位偏斜和眼球旋转对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林巧雅;李学喜;胡俊

    目的 探讨术中头位偏斜和眼球旋转导致散光轴位变化对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人自身对照研究.对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准备行LASIK的患者,经详细检查选取无眼部疾病、术前矫正视力1.0、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别<-1.00 D、双眼散光均>-1.50D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1只眼坐位视远时标记角膜水平和垂直轴位、术中调整,1只眼按常规卧位标记,对两眼术后6个月的视力、残余屈光度数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眼术后在夜眩光下3.0 c/d(t =2.268,P=0.031)和夜眩光下6.0 c/d(t=2.649,P=0.013)2种空间频率的C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1.50 D的散光患者,术中头位偏斜和卧位眼球旋转造成激光实际切削散光轴位与坐位视远时验光所确定散光轴位的误差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好在坐位视远时标记角膜水平和垂直轴位,术中调整,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 虹膜定位技术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振波;王淑英;牟丽丽;张浩润;吴娟

    目的 以虹膜定位技术为客观定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眼球的客观旋转状态,探讨其在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手术改善和完善、测量标准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入院的共同性外斜视、上斜肌麻痹的患者各40例,并随机分为显微手术组、非显微手术组,使用WaveScan波前像差仪取坐位行虹膜识别,获得虹膜图像和数据,使用美国威视公司VISX Star S4-IR准分子激光系统行仰卧位定位,记录术前、术后虹膜(眼球)旋转的角度.结果 主斜眼、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的旋转度进行配对t检验,主斜眼、主视眼的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t检验.①共同性外斜视非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4.88±2.55)°、(4.76±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70±2.36)°、(6.00±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86±2.28)°、(3.12±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08±1.86)°、(3.28±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斜眼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t检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上斜肌麻痹非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88±3.58)°、(2.08±2.3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2.48±2.51)°、(5.73±1.9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显微手术组:主视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4.90±3.60)°、(4.56±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斜眼手术前、手术后眼球旋转度分别为(3.12±3.07)°、(4.26±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斜眼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进行两样本f检验,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显微手术可以提高斜视手术的精细度.②虹膜定位技术可以客观地描述斜视患者的眼球旋转状态,减少手术源性旋转,并且为临床手术效果做出评价.

  • 实时虹膜识别引导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揭黎明;王骞;郑林

    目的 对比观察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05例(196只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04例(195只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等进行比较.结果 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74±2.05)°,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6.5°.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0.5,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未丢失;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患者(181只眼,92.3%)多于对照组(167只眼,85.6%);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2±0.20)D低于对照组(-0.34±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79只眼,40.3%)多于对照组(55只眼,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斜轴散光明显增加.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关系研究

    作者:景原媛;杨士强;郑婕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探讨眼球旋转状态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筛选11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集眼底相照片,根据眼底相将眼球分为眼球旋转(内旋、外旋)和正常,并通过CDA计算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FDA.分析眼球旋转状态与近立体视功能的关系.结果 在11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眼球旋转有2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FDA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眼球旋转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低于无眼球旋转患者的立体视功能,两者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客观旋转度与立体视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r =0.311,P=0.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球旋转状态与立体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辅助评价间歇性外斜视严重程度.

  • 1038眼LASIK术中应用虹膜定位技术校正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的研究

    作者:顾国贞;吕雪漫;曲新;袁毅;王为;左宏;徐杰

    目的 通过在LASIK术中进行虹膜定位技术校正眼球旋转、瞳孔中心移位的临床研究,探讨虹膜定位技术对LASIK手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成功接受波前像差虹膜定位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06例1038眼,术前应用Wavescan像差仪取坐位行波前像差检查和虹膜识别,术中应用VISXStar S4 IR手术,记录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对前后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进行比较.结果 眼球旋转:顺时针旋转510眼,右眼160眼(31%),左眼350眼(69%).逆时针旋转514眼,右眼367眼(71%),左眼147眼(29%).双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4眼未发生旋转.平均旋转度数为2.72°±1.98°,右眼与左眼平均旋转度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瞳孔中心移位:右眼与左眼瞳孔中心均多向鼻侧移位,右眼平面位移平均为(0.360±0.138)mm,左眼平面位移平均为(0.361士0.144) mm,右眼与左眼瞳孔中心平均位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ustom VueTM虹膜定位能够有效地校正术中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使手术达到佳效果.

  • 应用准分子激光仪测量角膜屈光手术中静态和动态眼球旋转

    作者:闫慧;赵培泉;朱煌;冯婕妤;李祥博;李海燕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中静态眼球旋转(SCC)和动态眼球旋转(DCC)的方向和程度.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3年5-7月接受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144例(281眼),术中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仪(型号500)进行激光切削,测量并比较按性别、眼别、手术方式、术前等效球镜度分组后组间的SCC及DCC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SCC为3.34°±2.57°(0°~12°).SCC成功率66.55%,飞秒LASIK手术(100例195眼)和Trans PRK手术(44例86眼)的SCC成功率分别为57.44%和8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6,P<0.01).SCC成功的右眼中,60%发生逆时针旋转,SCC成功的左眼中,50%发生逆时针旋转.测得术中平均DCC幅度为2.30°±1.42°(0.00°~7.80°).接受飞秒LASIK手术的患眼,平均DCC幅度为2.05°±1.26°,接受Trans PRK手术的患眼为2.88°±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1).术前等效球镜度≥-5.00 D的患眼,平均DCC幅度为2.51°±1.5l°,术前等效球镜度<-5.00 D的患眼为2.00°±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1).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过程中,眼球会发生旋转.阿玛仕准分子激光仪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静态及动态眼球旋转,并进行补偿.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瞳孔中心移位及眼球旋转的研究

    作者:韩晓彦;马自勤;程凌云;成霄黎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检查位(坐位)与术中体位(卧位)改变引起眼球旋转的规律及瞳孔中心移位的特点.方法 LASIK手术患者285例(565眼),术前在暗室坐位自然瞳孔状态下,应用wavescan wavefront<'TM>system进行波前像差检查和虹膜纹理识别,在LASIK术中卧位应用激光机进行虹膜定位追踪手术,显示瞳孔中心移位(565眼)及眼球旋转(562眼)情况.结果 术中565眼全部发生了瞳孔中心移位,双眼均以鼻上方移位明显.右眼平均移位距离为(0.33±0.25)mm,左眼平均移位距离为(0.34±0.27)mm.双眼平均移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6眼(98.9%)发生眼球旋转,右眼平均旋转3.80°±3.95°,左眼平均旋转2.40°±2.95°,右眼旋转度数大于左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眼外旋明显,左眼内外旋几率基本相当.结论 LASIK术中眼球的旋转运动和瞳孔中心移位是普遍存在的,屈光手术医生应高度重视,在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应注意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所引起的偏中心切削和欠矫问题.

  • 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对角膜屈光手术的影响

    作者:牛晓霞

    目的 测量观察角膜屈光手术术中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程度和方位.方法 检查70例(140只眼)的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患者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程度和方位.在术前,坐位时,用Technolas Zy-wave相差仪进行每只眼虹膜识别.用Technolas 217Z激光机进行测量眼球的旋转度.结果 全部140只眼中128只眼成功进行虹膜识别,成功率91.4%.对于双眼成功定位(54例)的眼球旋转度数的统计结果发现:平均旋转偏移是2.59°4±1.91°(右眼2.67°±2°;左眼2.51°±1.98°).双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移位的绝对值计算,X轴移位平均为(0.23±0.19)mm,Y轴移位平均为(0.11±0.27)mm.双眼均成功识别54例:右眼瞳孔中心移位平均(0.33±0.17)mm,左眼瞳孔中心移位平均(0.16±0.21)mm.双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虹膜识别技术可减少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对改善屈光手术的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 虹膜定位技术在下斜肌减弱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满辉;陈元兵;喻文倩;李健

    目的 通过虹膜定位技术测量下斜肌减弱术前术后眼球旋转度,为斜视手术测量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2016年在我院确诊为单眼上斜肌麻痹患者共32例(男18例,女14例),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20°,无其它垂直肌肉异常.由同一名大夫给予行麻痹眼相对应的下斜肌减弱手术,记录术前、术后眼球旋转度.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右眼麻痹眼的眼球旋转度术前为-16.83°±6.39°,术后1d为-5.73°±1.98°;左眼麻痹眼术前为14.92°±4.51°,术后1d为6.68°±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虹膜定位技术可为斜视矫正引发的眼球旋转测量提供精确、定量的检查数据.

  •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中的应用

    作者:揭黎明;王骞;郑林;叶向彧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5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4眼)作为对照组,术中观察试验组眼球旋转情况及瞳孔中心移位,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波前像差、切削中心、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按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绝对值来计算,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03°±1.75°,瞳孔中心移位:X轴方向为(0.27 ±0.14)mm,Y轴方向(0.21±0.16)mm;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2°.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患者(88眼)多于对照组(7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1,P<0.05);术后试验组的散光度(-0.21±0.23)D低于对照组(-0.35±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6眼)多于对照组(3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试验组切削中心位于0.2 mm以内者为89眼(93.7%),对照组为76眼(8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02,P<0.05).当瞳孔直径为6 mm时试验组三阶慧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手术患者平卧后和手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能够降低术后彗差的增幅,提高视觉质量.

  •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作者:辛宝莉;刘苏冰;聂晓丽;买志彬;孙宏霞;侯莹

    目的 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wave渡前像差仪(美国博士伦公司)采集患眼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及明光小瞳孔时的虹膜数据及波前像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在切削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前,启动虹膜定位功能,记录眼球旋转类型和度数(系统默认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值).结果 双眼的外旋发生率明显大于内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右眼外旋377眼(占33.75%),左眼外旋373眼(占33.40%);双眼的旋转度:右眼-0.1°~-11.4°(平均-3.33°±2.28°),左眼0.1°~14.1°(平均3.03°±2.26°).双眼内、外旋转度≤5.0°者共950眼(占85.05%),其中右眼内旋169眼,外旋304眼;左眼内旋170眼,外旋307眼.结论 角膜行屈光手术时,从坐位的术前检查到仰卧位的屈光手术,眼球会发生内、外旋转,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将眼球内、外旋转进行准确定位.

  • 角膜屈光手术中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测量

    作者:李海燕;孙同;谭勇

    目的 测量国内近视患者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方法 选择接受双眼CustomVueTM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86例172眼,术前应用Wavesan像差测量仪在坐位时进行虹膜识别,术中应用VISX Star S4 IR进行卧位时虹膜定位,记录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结果 虹膜定位成功147眼,其中63例126眼患者双眼均成功定位,其眼球旋转包括:(1)外旋(右眼逆时针旋转,左眼顺时针旋转)60眼;(2)内旋(右眼顺时针旋转,左眼逆时针旋转)4眼;(3)双眼逆时针旋转44眼;(4)双眼顺时针旋转18眼.在成功定位的147眼中,旋转≤1°者38眼,1.1°~2.0°者29眼,2.1°~3.0°者22眼,3.1°~4.0°者21眼,4.1°~5.0°者17眼,5.1°~6.0°者13眼,>6.1°者7眼;平均旋转度数2.6°±1.9°(0.1°~8.6°).瞳孔中心移位平均为(0.348±0.144)mm(0.064~0.539 mm),X轴移位为(0.27±0.16)mm(0~0.50 mm),Y轴移位为(0.17±0.12)mm(0~0.48 mm).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中从坐位改变到卧位会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CustomVueTM系统能够有效进行虹膜定位,测量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

  • 耳石器官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年龄因素的影响

    作者:付炜;韩军良;赵永;曾联婷;瓮调调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眼球旋转(DFA)、静态主观垂直视觉(SSVV)、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的正常值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171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以10岁为间隔分为7个年龄组.分别进行眼底照相、SSVV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统计各组的正常值并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结果:健康人群的DFA与SSVV,两者各自均左右对称且与年龄无关(P>0.05).在cVEMP中,引出率在60岁之后下降(P<0.01);阈值每隔20岁递增(P<0.05);振幅除41~50岁组与51~60岁组无差别外(P=0.93),随年龄每隔10岁递减(P<0.05);超过70岁者的P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oVEMP中,引出率在60岁之后下降(P<0.01);阈值在10~20岁组与21~30岁组低(P<0.05),超过70岁阈值高(P<0.01);振幅在10~20岁组高(P<0.05),60岁以后减低(P<0.05);超过70岁,P1潜伏期和N1潜伏期则明显延长(P<o.01).同一个体的两耳之间的阈值、振幅和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人群的DFA与SSVV并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而cVEMP与oVEMP则出现引出率与振幅的下降、阈值的增高与潜伏期延长的变化.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