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化抑制因子-1和磷酸化Akt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孝珍;祝晓芬;黄晓明;杨清绪

    目的 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 (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or DNA binding 1,Id1)和磷酸化Akt (p-Akt)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NPC组织、25例鼻咽炎症组织中Id1、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d1、p-Akt蛋白在NP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81.5%,与鼻咽炎症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1蛋白在NPC中的表达与T分级相关,且Id1、p-Akt蛋白在NPC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治疗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性.Id1、p-Akt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Id1、p-Akt的表达均与NPC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p-Akt是影响NP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d1、p-Akt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有望成为判断NPC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程序性坏死与致盲性眼病的关系

    作者:谢犁犁;江冰

    程序性坏死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区别于凋亡和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介导.程序性坏死可由死亡受体和Toll样受体等激活而引发.近年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在多种致盲性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探讨程序性坏死的相关分子机制,就程序性坏死与多种致盲性眼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青光眼的关系以及程序性坏死的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234-240)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磊;白艳辉;贾军;闻庆平;丁彦玲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5只,体重170~ 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1):对照组(C组)、PBS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BMSCs组(ALI+BMSCs组)、急性肺损伤+PBS组(ALI+PBS组).C组不作任何处理,PBS组尾静脉注射0.5 ml PBS;ALI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0.5 ml)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ALI+ BMSCs组腹腔注射LPS后经尾静脉注射1×104/ml BMSCs(0.5ml);ALI+PBS组腹腔注射LPS后尾静脉注射PBS 0.5 ml.于静脉注射BMSCs后6、24和48 h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随后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ALI组、ALI+BMSCs组、ALI+PBS组各时点pH值和PaO2降低,PaCO2和W/D比值升高,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表达上调(P<0.05).与ALI组比较,ALI+ BMSCs组各时点pH值和PaO2升高,PaCO2和W/D比值降低,肺组织mTOR、NF-κB及TNF-α表达下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BMSCs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mTOR信号通路有关.

  • mTOR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HIF-1α的关系

    作者:张建波;王晓俏;邱小弟;汪灵芝;黄焕森

    目的 评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0~ 12周龄,体重220~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雷帕霉素+右美托咪定组(Rpm+ Dex组).S组腹部正中切口,双侧肾蒂游离后,缝合腹腔;I/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5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于模型制备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Rpm+Dex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和右美托咪定50 μg/kg,30 min后制备模型.于再灌注即刻、4和24 h(T13)时采尾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各时点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于T3时取肾行HE染色,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T2,3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HIF-1α、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T3时A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组T23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降低,肾组织HIF-1α、EPO和mTOR的表达水平升高,AI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评分降低(P<0.05),Rpm+De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可能与右美托咪定上调肾组织HIF-1α表达有关.

  • 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AMPK∕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李维;冷燕;孟庆涛;吴洋;陈榕;刘慧敏;夏中元

    目的 评价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10~220 g,腹腔注射柠檬酸盐-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8周后用于实验.取糖尿病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假手术组(S组)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型HDAC抑制剂MS-275组( I∕R+MS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S-275+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 I∕R+MS+CC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I∕R+MS组腹腔注射MS-275 10 mg∕kg,连续7 d,1次∕d,给药结束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MS+CC组于缺血前30 min静脉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 0.5 mg∕kg.于再灌注结束时,处死6只大鼠,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另取6只大鼠,右颈内动脉采血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MB和LDH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AMPK (p-AMPK)、AMPK、磷酸化mTOR(p-mTOR)、mTOR、泛素结合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计算 p-AMPK∕AMPK 比值、p-mTOR∕mTOR比值和LC3Ⅱ∕Ⅰ比值.结果 与SH组比较,I∕R组、I∕R+MS组和I∕R+M+CC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水平升高,I∕R+MS组心肌组织p-AMPK∕AMPK比值和LC3Ⅱ∕Ⅰ比值升高,p-mTOR∕mTOR比值降低,P62表达下调(P<0. 05),I∕R组和 I∕R+ M+CC组心肌组织 p-AMPK∕AMPK比值、p-mTOR∕mTOR比值、LC3Ⅱ∕Ⅰ比值和P6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与I∕R组比较,I∕R+MS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水平降低,心肌组织p-AMPK∕AMPK比值和LC3Ⅱ∕Ⅰ比值升高,p-mTOR∕mTOR比值降低,P62表达下调(P<0. 05),I∕R+M+C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I∕R+MS组比较,I∕R+M+CC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K-MB和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p-AMPK∕AMPK比值和LC3Ⅱ∕Ⅰ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升高,P62表达上调( P<0. 05).结论 Ⅰ型HDAC通过增强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细胞自噬水平,参与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海马mTOR信号通路在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田庆鑫;王彬;陈文芳;丛丽;王明山;毕燕琳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3只,18月龄,体重400~ 5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1):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M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和7d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于术后1、3和7d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每组处死7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和丝氨酸第396位点磷酸化tau(pS396 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O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pS396 tau蛋白表达上调,术后各时点海马mTOR表达上调,M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mTOR和pS396 tau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O组相比,M组术后1和3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升高,海马pS396 tau蛋白表达下调,术后各时点海马mTOR表达下调(P<0.05).结论 海马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老龄大鼠脾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饱和氢盐水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雷帕霉素靶蛋白/tau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彬;孙晓鹏;陈怀龙;孙立新;时飞;王明山;毕燕琳

    目的 探讨饱和氢盐水对老龄大鼠术后海马神经元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au通路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50只,18月龄,体重400 ~ 5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30):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饱和氢盐水治疗组(HS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O组行脾切除术,HS组切除脾脏前5 min腹腔注射饱和氢盐水1 ml/100 g;NS组于切除脾脏前5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100 g.术后1、3和7d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海马CA3区病理学结果,采用反转录PCR法测定mTOR mRNA和tau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及pS396 tau的表达.结果 与C组和S组相比,O组、HS组和NS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延长,海马mTOR及其mRNA、tau mRNA和pS396 tau表达上调(P<0.05);与O组和NS组相比,HS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缩短,海马mTOR及其mRNA、tau mRNA和pS396 tau表达下调(P<0.05).HS组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较O组减轻.结论 饱和氢盐水减轻老龄大鼠POCD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mTOR/tau通路激活有关.

  • 脊髓mTOR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何万友;王汉兵;杨承祥;贺简;杨子文;赵伟成

    目的 评价脊髓mTOR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2月龄,体重180~220 g,随机取45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60 mg/kg,3d后尾静脉血糖> 16.7 mmol/L确定糖尿病造模成功.余下15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于造模前、造模后3、6、9、12、15、18、21 d时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右后足机械性痛阀.糖尿病大鼠造模后21 d时机械性痛阈较基础值下降>50%时纳入糖尿病神经痛组(DP组),而机械性痛阈较基础值下降<25%时纳入糖尿病非神经痛组(NP组).于造模后21 d,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mTOR与磷酸化mTOR(p-mTO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P组和NP组脊髓mTOR表达上调(P<0.05),DP组脊髓p-mTOR表达上调,NP组脊髓p-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组比较,DP组p-mTOR表达上调(P<0.05),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mTOR活化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 海马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

    作者:吕丹;王准;杨艳梅;栾静;郑莹;贺永进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R组).采用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50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C组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组给予2%二甲基亚砜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R组给予雷帕霉素10 mg/kg(溶于2%二甲基亚砜中)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磷酸化mTOR(p-mTOR)、核糖体S6激酶(S6K)和磷酸化S6K(p-S6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P组和DMSO组MWT降低,TWL缩短,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上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DMSO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MWT升高,TWL延长,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下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马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 脊髓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彭志勇;程智刚;王喜梅;王云姣;杨文茜;潘冰冰;邢纪宾;郭曲练;吴晓英

    目的 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雷帕霉素组(R组).除C组外,各组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术成功后观察3d.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NP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R组结扎坐骨神经后4h鞘内注射4%雷帕霉素10μl,连续3d.在结扎坐骨神经前1d和结扎后3、5和7d时测定机械痛阈,定量分析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的细胞器和突触结构变化.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NP组和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降低,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增加(P< 0.05或0.01);与NP组比较,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升高,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结论 脊髓m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脊髓背角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