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围手术期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及诊断进展

    作者:李彪;田君;王守森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约占垂体腺瘤的1/3,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但是部分患者术前及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对门静脉及垂体柄的压迫导致垂体前叶缺血坏死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主要机制,术中操作、肿瘤大小及残留都可导致新发垂体功能低下。术前主要以生长激素缺乏为主,而术后出现各个激素轴的改变。垂体功能减退容易被忽视,仅靠激素基础值的检测诊断远远不够,必要时需行刺激试验确诊。一旦明确垂体功能减退,充足的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惠国桢;王清;吴智远;徐峰;俞文华;李向东;张世明

    目的评价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行经蝶窦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放大8~10倍下切除肿瘤.结果本组大腺瘤30例,巨腺瘤12例,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死亡.随访6月~5年,肿瘤消失20例,残瘤静止7例,复发再手术3例.结论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垂体腺瘤放射治疗与内分泌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邵倩;李建彬

    依据内分泌功能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两类,前者又称分泌型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70%;后者称为无分泌型垂体腺瘤,约占30%,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也会导致内分泌的改变.激素水平的改变及相应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即内分泌反应是垂体腺瘤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评价的重要参数.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常利;史春茂;马景(钅监)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占位效应而内分泌症状不明显的垂体腺瘤.近年来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多数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垂体细胞单克隆突变形成,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87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邢德广;陶钧;王占福;丁大领;马二猛;王军;王运杰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提高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87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可对肿瘤明确诊断并选择佳治疗方案。结果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59例,次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者43例,头痛缓解23例,无明显变化者2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其中实访82例,失访5例。结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隐匿,容易延误诊治,影响手术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尤为重要。经鼻蝶显微手术是目前治疗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主要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高。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指标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晨冉;贺华;孙青芳;卞留贯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较高,需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常规术后放疗可致垂体功能低下,增加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同的标记物如tdomerase(端粒酶),Ki-67,MIB-1,p53,LOH(杂合子丢失),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可预测肿瘤的复发和侵袭性,从而减少术后放疗的盲目性,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上述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 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切除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吴世强;张卓;周明辉;吴亢;陈娟;张华楸;舒凯;雷霆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 2014年9月诊治的62例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使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技术分成两组: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症状缓解、并发症、随访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6.6±0.7)d明显短于对照组(8.1±0.8)d,术后并发症(尿崩症、脑脊液鼻漏、电解质紊乱、术后瘤腔出血、垂体功能低下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肿瘤残留比例及复发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Knosp分级研究组中Knosp 2级患者的残留比例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无功能性垂体大腺瘤中使用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技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肿瘤残留,有效控制患者复发,临床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

  • 24例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治

    作者:廖声潮;黄玮;杨雷霆;肖绍文;秦坤明

    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以大腺瘤及巨腺瘤多见,生长缓慢,不呈现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症状,难以被早期诊断.我科自1986年6月至2004年2月,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老年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4例,现报道如下.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卒中对术后残余瘤生长速率的影响

    作者:吴志峰;肖德勇;王守森;王如密

    目的 探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卒中对其术后残余瘤生长速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且术后有肿瘤残余的57例NFPA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资料,计算残余瘤的肿瘤倍增时间(TVDT)、快速生长比、卒中囊变/肿瘤体积比,分析术后残余瘤的快速生长比与术前是否存在肿瘤卒中、腺瘤卒中病程及卒中囊变/肿瘤体积比的关系. 结果 30例NFPA患者出现腺瘤卒中,27例无腺瘤卒中;49例术后残余瘤的体积出现增大,8例萎缩,TVDT平均为(1305.82± 1685.32)d.腺瘤卒中组与无腺瘤卒中组术后残余瘤的快速生长比分别为56.67%、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腺瘤卒中组术后残余瘤的快速生长比为81.82%,显著高于慢性腺瘤卒中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囊变/肿瘤体积比<12%组与≥12%组术后残余瘤的快速生长比分别为40.00%、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肿瘤卒中是NFPA术后残余瘤生长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处于NFPA卒中亚急性、慢性期患者而言,若症状轻微,可以采用定期随访的策略.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生长速率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志峰;王守森

    临床上所指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NFPA)包括:(1)所产生的激素或激素片段[(如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或)α-亚单位等)]不能引起临床症状的垂体腺瘤;(2)产生正常情况下可引起临床症状的激素但实际未引起临床或生物学表现的垂体腺瘤(如静止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生长激素腺瘤);(3)不知道其所产生或释放的激素;(4)无生物活性的激素片段或激素产物[1].

  • IGF-1和IGF-1R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志明;蒲九君;孙彦龙;周辉;靳凯;阮伦亮;钟艾凌;杨刚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性的关系.方法 60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性复发性组(16例)、侵袭性非复发性组(24例)和非侵袭性非复发性组(20例).采用qRT-PCR检测IGF-1和IGF-1R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IGF-1、IGF-1R和其下游信号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GF-1和IGF-1R的mRNA表达水平及IGF-1、IGF-1R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侵袭性复发性组高于侵袭性非复发性组(P<0.05),侵袭性非复发性组高于非侵袭性非复发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侵袭性复发性、侵袭性非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组织中IGF-1和IGF-1R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85,r=0.80,P<0.05),IGF-1R和VEGF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 =0.74,r=0.70,P<0.05);在非侵袭性非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组织中IGF-1和IGF-1R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 =0.73,P<0.05),IGF-1R和VEGF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GF-1、IGF-1R和VEGF在侵袭性和复发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上调,三者协调作用,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复发性恶性行为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 Gadd45-γ基因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晨冉;孙青芳

    随着影像技术和内分泌检测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诊断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占颅内肿瘤的27%~30%.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肿瘤的30%,由于肿瘤压迫邻近组织,以及垂体激素的不适当分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病死率较高[1].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细胞起源差异很大,肿瘤体积通常较大,继发于肿瘤压迫在临床上常常出现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目前,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只有更深入地探讨其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才有可能找到临床所需的治疗方案.尽管垂体腺瘤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约5%~35%的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可破坏硬脑膜、颅骨、侵犯蝶窦或海绵窦生长,只有极少数腺瘤是恶性肿瘤,即可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其他区域生长[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