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术中与术前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石症

    作者:张国强;冯雪峰;金燕平;李贤杰;应福明;范天逸;周善学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顺行导丝引导术中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前瞻对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术前EST(POEST)与LC联合术中EST(IOEST)两种方案治疗胆石症进行研究.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分为POEST和IOEST两组,每组各50例.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操作时间、单次EST胆管结石清除率、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治疗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OEST与IOEST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以及结石大小、数目、胆总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EST操作时间、LC联合EST总手术时间、单次EST胆管结石取净率、住院费用等四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EST相关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治疗后住院时间等四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EST组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0和8%)显著降低,EST相关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18%)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和8%)显著降低,治疗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LC联合顺行导丝引导IOEST技术治疗胆石症操作技术可行.与传统LC联合EST序贯性方案相比,LC联合术中EST技术能显著降低EST相关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其应成为LC联合EST治疗胆石症的推荐技术.

  • 术中经鼻胆管胆道造影在两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许焕建;张凯杰;孙学征;李健文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经鼻胆引流管(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 EST处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ENBD管,在LC术中经ENBD管行胆道造影.结果 46例术中经ENBD胆道造影均成功,造影时间5~15 min,平均8.2 min.术中经ENBD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脱落至胆总管形成胆总管继发结石4例,其中2例术中再次内镜取出结石,2例结石直径<3 mm术中未处理,术后随访未见胆管结石及胆管炎发生.4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未发现胆总管再发结石及胆道逆行感染.结论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经ENBD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并通过术中内镜及时处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减少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

  • 重视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外科诊治中的规范应用

    作者:全志伟;汤朝晖;张文杰

    微创时代的胆道外科,精细操作、微创技术的外延扩展应用已成为总的趋向,而内镜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主的十二指肠镜技术、胆道镜技术、多镜联合技术、超声内镜及腔内超声技术,已卓有成效、较为广泛地应用于胆道疾病的外科诊治中.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内镜技术的应用、推广过程中,存在缺乏可供借鉴的行业标准,操作规范性不够,医师培训制度不健全等弊病,因此,胆道外科医生应严格掌握指征,重视内镜技术在胆道疾病外科诊治中的合理、规范应用.

  •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

    作者:刘艳萍;李国庆;陈宏辉;王正根;钟大志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282例EST病例,其中38例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憩室对这些病例的ERCP成功率、EST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该组3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占所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52.1%(38/73).ERCP造影成功率94.7%(36/38),36例患者中33例(91.7%)成功施行EST取石.3例EST失败,1例因结石太大网篮圈套困难,1例因结石多患者高龄未做乳头括约肌切开直接置入内支架,另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该组EST术中创口出血者5例,其中4例均经局部内镜止血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道结石发生率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有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有一定影响,只要术者操作小心、细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的指征和评价

    作者:张卓;吴卫泽

    1968年,McCune 等[1]首次报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标志着这一新技术的诞生。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活检管道插入造影导管至十二指肠乳头,注入造影剂后透视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以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为代表的各种十二指肠内镜治疗新技术的引入以及内镜和相关配件设备的完善, ERCP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迄今已发展为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内镜诊治系统。许多疾病,如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创伤性胆漏、慢性胰腺炎、乳头括约肌疾病等以往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现在绝大多数均可通过ERCP得到有效的治疗。不仅降低治疗风险,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目前,ERCP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治手段。

  • 不同微创治疗方案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沈海龙;狄长安;田国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中国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率也在不断增加,国内相关研究[1-2]显示,在患有胆囊结石的成年人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率已高达10 %~17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OEST)1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常见的两种临床方法[3-4].本研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易新平;钱巍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 LCBDE组(n=84)与ERCP/EST+ LC组(n=51),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情况(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 LCBD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多于ERCP/EST+ LC组,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 LC组.结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设备及医疗水平,结合胆总管结石数量、直径等,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邵伟怡;宋振顺

    比较和分析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 4年6月-2015年6月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OC+OCBDE+TD).B组26例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C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13例,T型管引流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工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结石清除率C组和B组优于A组(P<0.05);C组和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使用次数少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术后住院时间C组<B组<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C组<A组(P<0.05);总住院费用C组、较B组和A组低(P<0 05);C组、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B组短(P<0 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方面优于T型管引流患者,且胆管一期缝合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型管引流患者(P<0.05);在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LC+LCBDE是较OC+OCBDE+TD及ERCP/EST+LC更为理想而可行的治疗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总体疗效优于T型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刘少平;方春华;董卫国;张险锋;胡亚华;胡晓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作者:许君望;王淑英;宋政军;张素红;孟如意

    目的 探讨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K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及其对ERCP成功率、EST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该组4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占所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60%(48/80).EKCP造影成功率97.9%(47/48),47例患者中45例(95.7%)成功施行EST取石.2例EST失败,1例因结石太大网篮圈套困难,另1例因十二指肠变形,内镜难以达到理想位置取石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该组EST术中创口出血者4例均经局部内镜止血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道结石发生率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有关.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及EST治疗胆管结石的影响是有限的,只要操作者耐心、细心,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ERCP对可疑胆道疾病的诊治价值

    作者:王蒙;王广义;冯秋实

    目的 探讨ERCP对可疑胆道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近3年该科应用ERCP及相关技术诊断及治疗可疑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3例可疑胆道疾病经B超、CT或MRCP检查未得出明确诊断.经ERCP检查未见异常3例,行EST50例,其中乳头狭窄20例,胆总管末端小结石22例,8例乳头或壶腹癌,均经病理证实,该组病例中ERCP全部成功,无严重合并症.结论 B超,CT或MKCP无法完全代替ERCP,ERCP及相关技术对可疑胆道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ERCP插管及EST胆总管取石的影响

    作者:陈宏辉;李国庆;唐露笑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对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82例ERC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合并憩室患者与未合并憩室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有憩室组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与无憩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并发症的发生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比较,EST创口出血者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其它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永国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90例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1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手术治疗后,经2~5年随访有42例(22.1%)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石症家族史、缺乏运动、油腻饮食与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结石≥10枚、结石<8mm、有胆石症家族史、油腻饮食是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在考虑手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上述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 EST联合LC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吴新军;汲崇德;张学文;王建国;周兵;金哲柱;刘永强

    目的 比较EST联合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果,评价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23例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54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比较二者的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出院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ST+LC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EST+LC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OC+CHTD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病例的住院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2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4.6个月),均无胆管结石复发或胆管炎发生.结论 EST联合L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