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简旭华;曾建红;颜志坚;陈瑜;梁增章

    目的:探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3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高龄骨质疏松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负重下地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骨质疏松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项春林

    目的:探究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治疗,分析42例患者治疗后手术效果、髋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4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平均手术时间60.47±11.7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29.95±26.35ml,骨折愈合时间8.65±1.60周,手术总有效率为92.86%;42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79.04±5.62分,VAS评分2.16±0.8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42例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1%,术后6个月术后生活质量BI指数88.42±5.09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PFNA治疗内固定可有效帮助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髋关节损伤,提高了骨折端的承受力和稳定性,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和预后好,适用范围广泛,是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

  • 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传林;张锡光;陆景华

    目的:探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12月要2012年10月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80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板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评估以及髋关节康复情况。结果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随访12~24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转子间重建并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也可以用于内固定失败的翻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王晓雁

    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65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行PFNA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出血少、时间短、并发症少,因而应用价值较高。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作者:吕浩;荆珏华;周云;叶曙明;汤健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13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80.3岁;18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65~ 79岁,平均年龄71.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平均随访12.6个月(5~21个月).PFN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少(P<0.05),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较PFNA组早(P<0.05).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成世高;王万春;肖扬;黄暾昇;谢忠

    背景:较多研究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呈现粉碎性、预计无法内固定或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治疗中有较大优势。目的: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1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75岁,均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后3个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评估疗效,随访观察置换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假体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随访13-34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压疮、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好,无假体感染、脱位、松动、明显下沉、折断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至伤前行走功能水平,疗效为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果表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陈少明;邱玉金;卢斌;杨志强;王宝九;冯振东

    背景:由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骨骼的形态及力学传递比较复杂,普通的实验方法难以全面完整的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特点,并且普通实验成本高、周期长、重复性比较差等缺陷使其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受到限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模型(C1)、Gamma钉内固定模型(C2)以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模型(C3),将股骨远端固定,施加髋关节反作用力2800 N及外展肌力分别为1200 N。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应力集中部位以及大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骨折断面应力值:C3骨折断面前外侧应力值和前内侧应力值均大,C3骨折断面后外侧应力值和后内侧应力值均小,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骨折间隙应力值:C1、C2和C3的前外侧应力值、前内侧应力值、后外侧应力值和后内侧应力值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1前外侧应力值明显大于C2前外侧应力值(P<0.05),C3的前外侧应力值明显小于C1前外侧应力值和C2前外侧应力值(P <0.05),C3的前内侧应力值明显小于C1前内侧应力值和C2前内侧应力值(P <0.05);C1后外侧应力值明显大于C2后外侧应力值和C3后外侧应力值(P <0.05),C1后内侧应力值明显大于C2后内侧应力值(P <0.05),C3的后内侧应力值明显小于C1后内侧应力值和C2后内侧应力值(P <0.05)。③螺钉顶部周围骨质应力值: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3的螺钉顶部周围骨质应力值明显大于C1和C2(P<0.05)。④由此可见,锁定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3种内固定方式修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

  •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陈宇杰;陈云丰

    目的 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士5.2)岁;AO分型:31-A2.2型31例,31-A2.3型23例,31-A3.3型10例.根据复位方式,分为有限切开或器械辅助复位组(n=19)和直接闭合复位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成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65.8士81.2)mL]多于直接闭合复位组[(238.9士56.7)mL],手术时间[(93.4±10.4) vs (79.4±12.7) min]也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7.4±3.1) vs (16.7士2.2)周]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4.7±8.3 vs 86.4±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中并不少见,闭合复位困难时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虽然这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耗时,但并不影响临床整体疗效.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蒋正武;赵越;胡志毅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3年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Evans分型,Ⅰ型3度骨折38例;Ⅰ型4度骨折16例;Ⅱ型反粗隆骨折4例.其中38例采用DHS内固定,20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发生因本手术导致的内科合并症加重或者患者死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DHS组优18例,良8例,尚可6例,差6例,优良率68.4%;锁定钢板组优14例,良3例,尚可1例,差2例,优良率85%;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相比,选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家赵;孙建皖;王叙进;李守民;尚希福;孔荣;方诗元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高龄A2.2、A2.3、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并发症、下地负重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髋部疼痛;采用JOA评分评估术后优良率;按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假体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55~96(78.5±15.3)min;术中失血量150~350(240.2±15.6)ml;术后引流量80~150(70.8±12.2)ml;输血量200~800(300±60)ml;下地负重时间为术后0~2(0.5±0.1)d.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无骨水泥综合征、切口感染及假体周围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0.2)年.术后2年VAS评分1~4(2.1±1.2)分.术后2年JOA评分54~95(92.1±4.5)分,其中优48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术后2年X线检查结果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均愈合.结论 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A2.2、A2.3、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获得一个允许早期锻炼、无痛的、功能良好的关节,且并发症少.

  •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吕浩;荆珏华;周云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及转子间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时间55~95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1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7例均获随访,时间8~21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期进行患髋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且疗效可靠.

  • PFNA与DHS治疗超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余金胜;方文广;黄立成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超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选自我院收治的超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共37例,其中男13例,女24例.其中18例接受PFNA之类,19例接受DHS治疗,术后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情况及Merled Aubigne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比发现PFNA组及DHS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在对超高龄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作用优于DHS.

  •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回顾分析

    作者:王世强;韩晓松;徐林;胡如印

    目的:探讨采用加长生物型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结果该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2.24±15.48)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310.39±145.95)mL ,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率为2.5%。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家属协助下开始下地站立,逐步使用助行器辅助负重行走。术后1、2、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21±8.35)分、(82.48±9.83)分、(93.56±6.94)分。3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3例,良10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1.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胡卫国;罗永湘;方煌;王体沛;李锋;陈安民

    目的比较4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并获随访1年以上患者88例,男52例,女36例.年龄19~8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 d.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交通事故伤36例,摔伤20例,跌伤10例.分别采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 DHS)固定42例( A 组);解剖钢板固定23例(B组);股骨近端交锁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固定8例(C组);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固定15例(D组).按照改良Evan's分类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其中A组Ⅲ、Ⅳ、Ⅴ型分别为15、8、19例,B组分别为12、5、6例,C组分别为3、2、3例,D组分别为10、3、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及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各组骨折术后3~5个月均获临床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6个月死亡5例,均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术后A组3例,C组1例,D组3例并发髋内翻.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多,B组少,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少、临床愈合时间较长、无术后并发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功能评分低,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解剖钢板对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较好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锁定解剖钢板与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

    作者:谢伟桐

    目的:比较锁定解剖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 LPFP 组及 PFNA 组各108例。分别使用 LPFP 与 PFNA 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LPFP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 线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高于 PFNA 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 Harris 评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PFP 与 PFNA 均可发挥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 PFNA 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早期愈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 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张东升

    目的:探讨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HS组、DCS组、Gamma钉组各60例后进行上述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患者康复出院.不过Gamma钉组髋内翻、深部感染、髋关节脱位、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Gamma钉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少于其他两组,同时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情况也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首选内固定治疗,Gamma钉固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组配型假体初次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治邦;付宏伟;陈晓华;马志华;李钧业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组配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组配型假体置换组(A组)17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NFA)组(B组)21例.通过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首次下地负重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对比近期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Ⅲ、Ⅳ型骨折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A组<B组(P<0.05),出血量,A组>B组(P<0.05);近期Harris评分,A组>B组(P<0.05).结论:组配型假体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Ⅲ、Ⅳ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