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性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

    作者:洪永昌;曾昕明;吴秀娟;尹志成;赵容山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的小隐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 ~2017年7月,对10例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均采用改良的小隐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测评皮瓣外观、感觉、血运、供区恢复情况等,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10例皮瓣完全成活,除3例皮瓣色暗外,其余7例皮瓣颜色接近正常皮肤颜色,质地良好,感觉功能部分恢复,临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恢复良好.结论:改良的小隐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皮肤创面缺损,其成活率及成活质量均满意,是手、足部中、小型皮肤组织缺损良好的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前臂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

    作者:王海滨;李瑞华;蔡建伟;代炳正

    自1992年以来,我院应用前臂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并固有动脉缺损或肌健缺损共9例,全部取得成功,兹报道如下.

  • 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郑朝;徐明达

    目的探讨间歇式正压对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面积、成活质量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于家兔腹部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并施以正压 4 kP, 1 min, 间歇 4 min, 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每单位拉力延伸率,用荧光血流仪计数比较实验组 与对照组局部血液循环.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成活面积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实验 组与对照组皮瓣单位拉力延伸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实验组与对照组荧光血流仪计 数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早期尤其明显.结论间歇式正压可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成 活面积及成活质量,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血液循环尤其早期有改善作用 .

  • 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

    作者:康安;熊明根;蒙喜永

    1 静脉皮瓣的定义和分类 1.1 静脉皮瓣的定义 1981年,Nakayama等[1]首先报道并提出静脉动脉化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概念.他将大鼠腹部皮瓣远端的一条静脉与股动脉吻合,近端保留一条侧胸静脉作为引流静脉,并获成功.此后,关于静脉皮瓣的研究应用甚多,范围不断扩大.但目前关于静脉皮瓣的定义、命名及分类较为混乱,并无统一标准 .笔者认为静脉皮瓣是指皮瓣的血液循环主要由静脉管道系统承担的皮瓣,而不论其静脉管道内的血液性质及血流方向.此外,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的血流在皮瓣早期应基本不存在,因此,带静脉干的局部皮瓣应不属于静脉皮瓣.另外,临床工作中分离静脉蒂时常保留少许静脉周围组织,若此组织中的小动脉网血流对皮瓣的成活不起主要作用,应属于静脉皮瓣.

  •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

    作者:尹志成;曾昕明;袁灼辉;吴秀娟;洪永昌

    目的 探讨应用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8例手部创面缺损患者采用同侧前臂静脉皮瓣,行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28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3指,良4指,中1指;优良率96.4%.结论 桥接式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其成活率及存活质量均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型皮肤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4例

    作者:李士民;赵东升;李坤德;周明武;幸超峰;宋力;王飞云

    自2002-09~2005-09笔者采用前臂游离的静脉皮瓣动脉化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4例,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改良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德平;刘学贵;毛波;郑胜;杨俊贵;崔建德;杨帅智;黄昱

    目的 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同侧耳背2.0cm×3.0cm创面,制作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皮瓣进行改良.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皮瓣存活70%( 14个),部分存活20%(4个),坏死10%(2个).对照组皮瓣存活20%(4个),部分存活25%(5个),坏死55%( 1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征;张振伟;余少校;柯于海;熊懿;林慧鑫;陈文锋

    目的 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大6.0 cm×4.0 cm,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 结论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 改良带掌长肌腱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修复指背皮肤肌腱缺损

    作者:张军;刘学贵;杨俊贵;郑胜;潘其波;毕镜铭;李德平

    目的:报道改良带掌长肌腱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指背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同侧前臂远端以掌长肌腱为中心寻找到两条并行的静脉,以此设计皮瓣,切断结扎静脉之间交通支,保护腱周血管网.复合组织皮瓣均采用顺行移植.结果:术后6例皮瓣均成活,经4~14个月半均8.5个月的随访,按TAM法疗效评定,5指均达优良.皮瓣柔软,弹性好.结论:改良带掌长肌腱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成活稳定,肌腱有血液供应,愈合良好,粘连轻.

  • 改良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德平;刘学贵;毛波;张军;杨俊贵;郑胜;崔建德;杨帅智;黄昱

    目的:总结改良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改良术式对皮瓣血液循环的作用。方法:应用同侧前臂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1例,共计218个静脉皮瓣,静脉皮瓣改良的方法是在两静脉干间切开脂肪组织,切断结扎静脉干之间的交通支,切至真皮下血管网,不破坏血管网,注意保护好静脉干旁组织。皮瓣血管蒂与受区血管行端端吻合,其中顺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174个皮瓣,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44个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修复。观察皮瓣成活过程。结果:术后172个皮瓣与轴型动静脉皮瓣相似,无明显肿胀;32个轻度肿胀,部分有散在水泡;14个肿胀较重,有明显水泡形成,皮瓣全部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9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3个月,受区外形、功能好。结论:双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和质量。

  • 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勇翔;孙宏武;霍伟立;刘国亭;王彩霞;周瑞华;庞兴国

    目的 介绍游离前臂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例手指近节、中节及手掌部伴指固有动脉或掌浅弓缺损的复合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游离前臂浅静脉皮瓣动脉化一期修复创面,通过增加吻合回流静脉数量改善皮辩血运提高成活质量.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5个月,10例皮辩及手指全部成活,8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面积较大的修复手掌部皮瓣边缘部分还死,换药后愈合良好,皮瓣外形与周围组织接近,颜色略深,无臃肿,桥接血管的手指血运良好.结论 采用前臂浅静脉皮瓣动脉化一期修复由外伤后合并血运障碍的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不仅桥接血管恢复伤指血运,同时修复创面,是一种有效治疗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